最近,多家車企宣布自研或搭載國產智能座艙芯片。雖然智能座艙的稱呼聽起來很高大上,但所謂的智能座艙芯片,和手機SoC基本沒啥差別,高通8155其實相當于5年前的手機芯片。汽車所謂的智能座艙,其實就是在車里加來了一個的平板電腦。
國內手機芯片和平板芯片廠商中,只要有能力買ARM的IP設計SoC,都有能力做做車機芯片。無非是車規級對芯片的可靠性、穩定性有更高的要求,而消費電子行業對可靠性穩定性要求低一些。車規芯片最大的麻煩是開發周期長,難度大,價格高。一顆車規芯片從設計流片、車規認證、車型導入驗證、到量產裝車,通常需要3-5年的時間。相比之下,CPU、GPU、互聯、DSP、NPU等待由于都可以買,設計門檻被大幅拉低,反而不那么麻煩。
其實,國產車機芯片的難點是缺乏搭載平臺,因為汽車電子對可靠性、穩定性要求高,在高通已經搶占市場,已經驗證了可靠性和穩定性后,后來者很難說服汽車主機廠用自己的芯片,而缺乏主機廠使用,就無法在實踐中檢驗芯片的可靠性和穩定性,進而進入死循環。高通則借助其在手機芯片行業的地位搶占先機,以品牌和可靠性上的優勢實現了對市場的先占。
不過,高通這種優勢也容易破局,只要有大廠規模應用,經過應用后可靠性經過驗證,高通在可靠性上的優勢就不復存在了。而在性能上,反而是最容易追趕的,因為高通8155這種芯片其實就說5年前手機芯片水平,而且智能座艙場景目前來說對性能要求達不到桌面3A游戲這個級別,***買A76的CPU核,就足以做一款滿足市場需求的智能座艙芯片。
最近,多家大陸車企宣布自研或宣布搭載國產車機芯片。
首先是吉利,在領克08上市上搭載了國內首顆7nm車規級智能座艙芯片“龍鷹一號”,“龍鷹一號”雖然現在才搭載領克08開賣,但其實2年前就流片了。估計這兩年是在驗證可靠性,完成了所有測試后才搭載到領克上。龍鷹一號是一款典型的ARM芯片,CPU核肯定是ARM公版,比如4個A55+4個A76,GPU基本是Mali,集成了14個核心,基本和高通8155一個等級的性能水平。
然后是蔚來,蔚來宣布自研智能座艙芯片,工藝為三星的7nm,鐵流推測高概率也是ARM芯片,從ARM購買CPU核、GPU核,做SoC設計,芯片性能就看買到的CPU、GPU核是什么規格,以及三星7nm工藝是否給力。
最后是比亞迪。相對于吉利自研的“現貨”,以及蔚來宣布自研這種“期貨”,比亞迪的辦法更加立竿見影,直接采用MTK、展銳等中國企業的芯片。據統計,2022年中國市場(不含進出口)乘用車智能座艙前裝標配高通芯片交付367.45萬輛(部分車型搭載雙芯片),其中比亞迪一家貢獻超過40%。
可以說,比亞迪在智能座艙芯片上高度依賴高通。在智能座艙芯片上受制于人顯然不好受,而且高通那些中低端智能座艙芯片性能和體驗一般,問題不少,存在車機黑屏、溫度過高、宕機等問題。
因此,多供應商勢在必行,此前,有傳言稱比亞迪在考慮麒麟,后來又曝光海鷗搭載MTK的車規芯片。之后又稱,比亞迪搭載展銳的車規芯片。展銳的車規芯片集成了1個2.7GHz的A76大核、3個2.3GHz的A76中核以及4個2.0GHz的A55小核,采用6nm工藝,從參數上看和高通8155同等級。基于供應鏈穩定和利益最大化原則,比亞迪很可能會高通、MTK、展銳的芯片都買,從結果上看,哪怕最終把20%的訂單給展銳,對展銳而言也是及時雨。
相對于直接的訂單,比亞迪選擇展銳的示范效應更加明顯,只要展銳借助比亞迪證明自己的可靠性和穩定性,就有希望斬獲奇瑞、長安、長城、廣汽、一汽等公司的訂單,這對于國產車企和展銳而言,都是好事。
-
芯片
+關注
關注
456文章
51123瀏覽量
426097 -
soc
+關注
關注
38文章
4194瀏覽量
218769 -
智能座艙
+關注
關注
4文章
973瀏覽量
16391
原文標題:國產智能座艙芯片有望規模應用
文章出處:【微信號:汽車半導體情報局,微信公眾號:汽車半導體情報局】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