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背景
與實驗室測試條件不同的是,實際應用中,電池通常不會在充滿電后立即放電,而是在使用前(滿電狀態下)擱置一段時間。這種滿電狀態的擱置將對正極材料施加巨大的電化學應力,導致許多富鎳層狀氧化物在很大程度上發生降解,導致電池使用壽命下降以及失效。
成果簡介
近日,美國陸軍研究實驗室Jan L. Allen教授,利用一系列的TOF-SIMS和HR-TEM結構分析等表征工具,揭示了滿電狀態下電池失效的機理,并采用銻摻雜,來降低晶界區過渡金屬層的晶格不穩定性,緩解正極-電解質界面的結構降解。該工作以“Degradation of High Nickel Li-Ion Cathode Materials Induced by Exposure to Fully-Charged State and Its Mitigation“為題發表在Advanced Energy Materials上。
研究亮點
探究了滿電狀態下高鎳正極材料的降解機理;
采用銻摻雜以改善滿電狀態下高鎳材料的晶格不穩定性;
為實際應用中鋰離子電池的設計和理解開辟新的途徑。
圖文導讀
[Sb摻雜對NCM90材料的影響] NCM90顆粒由不規則形狀的多邊形顆粒組成,內部存在較多的空隙(圖1 a)。而Sb-NCM90顆粒由細長的納米顆粒組成,顆粒堆積緊密(圖1 b)。這種形態差異很可能源于Sb在燒結過程中充當抑制劑以降低一次顆粒的結晶性。這兩種正極材料在初始充放電期間沒有明顯差異(圖1 c),提供相似的容量233 mAh g-1。但隨著充放電次數的增加,NCM90材料的容量迅速衰減(圖1 d)。這主要由于在4.1-4.3 V的電壓窗口中,H2-H3相變的不可逆退化(圖1 e-g)。相比之下,截止電壓為4.1 V的NCM90和Sb-NCM90材料可以避免不可逆退化的H2-H3相變,呈現出基本相同的容量保持率。這意味著大部分的性能退化來自于高電壓下(> 4.1 V)的H2-H3相變(圖1 h)。
圖1 a)NCM90和b)Sb-NCM90的橫截面SEM圖;c)30 °C下0.1 C倍率第一圈充放電曲線;d)4.3 V的截止電壓下0.5 C倍率的循環性能;e)NCM90和f)Sb-NCM90的微分電容曲線以及對應的g)H2-H3相變歸一化峰面積;h)4.1 V的截止電壓下0.5 C倍率的循環性能
[滿電狀態對高鎳材料的影響]
為了從不同的角度研究滿電狀態對高鎳正極材料的影響,作者對4.3 V充電狀態后的新鮮電池和4.3 V充電狀態后靜置10天的電池進行對比。SEM圖顯示(圖2 a),充電狀態后新鮮電池的NCM90顆粒在充電至4.3 V后出現大量的晶間裂紋。在4.3 V下靜置10天后,NCM90顆粒中的裂紋得到了明顯的擴展,微裂紋網絡沿著晶界延伸到顆粒表面,顆粒完整性遭到了嚴重的破壞(圖2 c)。TOF-SIMs顯示NCM90顆粒中的F含量從初始的14.8 %增加到28.7 %,擴大了近兩倍(圖2 e、g、i)。相應地,NCM90的電荷轉移阻抗也由原來的35.8 Ω增加到110.1 Ω(圖2 j、l)。由此可觀察到,滿電狀態對高鎳正極材料的結構起到嚴重的破壞性。
相比之下,4.3 V充電狀態后新鮮電池以及4.3 V充電狀態后靜置10天的Sb-NCM90材料的晶間裂紋的情況明顯優于NCM90(圖2 b、d)。靜置10天前后,Sb-NCM90材料中的F含量(圖2 f、h、i)和電荷轉移阻抗(圖2 k、l)均明顯低于NCM90,這得利于Sb元素的摻雜作用。
圖2 a)NCM90和b)Sb-NCM90電極在4.3 V充電狀態后拍攝的橫截面SEM圖;c)NCM90和d)Sb-NCM90電極在4.3 V充電狀態后靜置10天后拍攝的橫截面SEM圖;e)NCM90和f)Sb-NCM90電極在4.3 V充電狀態后測試的TOF-SIMs;g)NCM90和h)Sb-NCM90電極在在4.3 V充電狀態后靜置10天后測試的TOF-SIMs;i)根據TOF-SIMs計算所得的F含量;j)NCM90和k)Sb-NCM90的EIS以及對應的l)Rct值;m)NCM90和Sb-NCM90的放電容量
[滿電狀態下Sb的摻雜作用]
為了進一步探究Sb-NCM90材料在滿電狀態下的失效機理,以及Sb元素的摻雜作用,作者進行了TEM分析。如圖3 a-b所示,NCM90材料表面存在十幾 nm的Fm-3m巖鹽結構的NiO,該巖鹽相具有較差的導電性,這是界面電荷轉移阻抗增加的原因。然而,Sb-NCM90材料內部呈現排列有序的R-3m層狀結構,但材料表面存在局部的Li/Ni混排,這是由于Sb5+的摻雜作用,為了保持電中性,處于不穩定態的Ni3+容易被還原成Ni2+。導致材料表面5 nm的范圍內存在巖鹽-層狀結構的混合相,該混合相可以防止Sb-NCM90材料在滿電狀態下的結構坍塌(圖3 c-e)。此外,TEM-EDS顯示(圖3 f-g),Sb主要存在于NCM90材料的晶界處。
圖3 a-b)NCM90在充電狀態下靜置3h并經過100圈循環后的TEM圖;c-e)SB-NCM90在充電狀態下靜置3h并經過100圈循環后的TEM圖;f)循環前Sb-NCM90的Ni、Co、Mn和Sb的TEM-EDS元素映射和g)晶界處Sb的線掃結果
為了確定Sb摻雜劑在NCM90材料中誘導長程有序取代的傾向,作者進行了密度泛函理論(DFT)計算研究Li/Ni混排能。相對于NiO6八面體,SbO6八面體中每個O平均增加0.18個電子,表明Sb-O鍵比Ni-O鍵具有更強的鍵能(支撐信息)。以前的研究認為,更強的Sb-O鍵更能抑制充放電過程中正極材料的氧損失。圖4 a表明,原始的NCM90材料的Li/Ni混排能發生在0.90-1.12 eV的相對較窄范圍內。然而,Sb-NCM90材料的Li/Ni混排能分布要寬得多,存在于0.22-0.89 eV的寬范圍內。表明,Sb5+存在能夠降低Li/Ni混排能,在一定程度上促進Li/Ni混排的發生,形成巖鹽-層狀混合相。
圖4 a)由DFT計算所得的Li/Ni混排能量圖;b)Li48SbNi47O2結構中單個Li/Ni交換的最低能量結構(Ni與Sb同層);c)Li48SbNi47O2結構中單個Li/Ni交換的最低能量結構(Ni與Sb不同層)
總結與展望
在鋰離子電池的實際應用背景下,這項工作探討了在4.3 V的截止電壓下滿電狀態的擱置時間對LiNi0.90Co0.05Mn0.05O2正極材料的結構和性能的影響,這是典型的實驗測試條件所忽略的。材料的惡化源于高壓滿電狀態下電解液的氧化分解,導致界面電荷轉移阻抗的增加。此外,電解液還會沿著晶界進入正極顆粒內部,侵蝕NCM90顆粒并擴大材料的晶間裂紋。為了緩解材料的退化,作者采用Sb摻雜,Sb5+通過降低晶界處的Li/Ni混排能,在一定程度上促進Li/Ni混排的發生,在材料表面形成5 nm左右的巖鹽-層狀混合相,起到保護NCM90材料的作用。
審核編輯:劉清
-
鋰離子電池
+關注
關注
85文章
3253瀏覽量
77863 -
電解質
+關注
關注
6文章
819瀏覽量
20120 -
TEM
+關注
關注
0文章
89瀏覽量
10427 -
TOF
+關注
關注
9文章
485瀏覽量
36419
原文標題:美國陸軍研究實驗室Jan L. Allen教授:高鎳正極在滿電狀態下的降解機理及銻摻雜改性
文章出處:【微信號:清新電源,微信公眾號:清新電源】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