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的“割腎行動”越來越深入了。年輕人還在為iPhone 12慷慨解囊時,大多數人應該都不會想到,一年以后,更酷更貴的iCar可能就要來了。
日前,據報道,蘋果首款電動車或將于明年9月問世,比預期的2023年提前至少兩年。報道還稱,蘋果公司一直在美國加州進行秘密道路測試,其中至少已經有了幾十輛Apple Car原型車。
消息傳出,特斯拉的股價應聲下跌,一度跌幅超過5%。而蘋果的股價則在12月22日收盤上漲了2.85%。
12月22日,特斯拉CEO馬斯克在推特上表示,近年來他曾考慮將自己的電動汽車公司出售給蘋果,但蘋果CEO蒂姆·庫克甚至沒有興趣接見。據《財經》報道,原因是蘋果早有造車的計劃,2014年,蘋果秘密籌劃的“泰坦計劃”浮出水面。資料顯示,蘋果最初目標是像Mac和iPhone一樣,打造一款完全顛覆當前行業的產品:無人駕駛智能汽車。
特斯拉和蔚來們的下半場,即將和蘋果狹路相逢。這是一場可以預見,但又意料之外的競爭。
科技互聯網公司與出行行業之間的關聯,之前為外界所熟知的,還大多是它們對自動駕駛技術的研發上。但現在,它們已經不甘于只扮演電動車企的技術服務提供商的角色,而是紛紛傳出“下場”的消息,向車企的競爭對手轉化。
日前,百度也傳出了親自下場造車的消息。12月15日,路透社報道稱,百度與吉利汽車在內的數家車企進行接洽,商談組建電動汽車合資企業事宜。幾天后,有媒體報道,百度或將與威馬聯手造車,目前雙方正在進行商議。
滴滴和比亞迪合作,為網約車量身定制的電動車型“D1”剛剛在上個月正式對外亮相,日前,這款車型已經在長沙交付使用,并開始招募司機。
但引起轟動的還是蘋果下場造車。因為,成立于1976年的蘋果公司,已經多次用硬件改變了世界。蘋果公司成立后不久,就推出了世界上第一款個人電腦:Apple I,此后,個人電腦的概念慢慢深入人心,如今,電腦已經是生活的標配之一。
2007年1月,喬布斯發布iPhone第一代,拉開了移動互聯網的帷幕。也就是說,以iPhone為代表的智能手機,是這十幾年來,世界發生翻天覆地變化的真正基石。
移動互聯網經過十年的高速發展后,從2016年開始,就逐漸停滯下來。近幾年,科技發展的方向在哪里?大家眾說紛紜,有人看好5G,也有人看好人工智能、物聯網,還有人看好生物科技,等等。但其中有一個方向,看好的人特別多,那就是汽車。
作為通往新時代的鑰匙之一,無論是傳統車企,還是后來下場的互聯網公司、房地產公司等,都沒有造出人們想要的車,如今,以蘋果為首的科技公司,決定親自下場造車了,新的時代就要到來了嗎?
科技公司造車,新玩家下場
蘋果的造車計劃,早已經在進行之中。
12月22日,有報道稱,蘋果已經向臺灣的和大、貿聯、富田等汽車零部件廠商提出了備貨要求,并且需求量巨大,以備蘋果明年發布汽車的要求。此外,據外媒報道,蘋果的汽車上,將配備自研的動力電池技術。路透社也援引接近蘋果的人士消息稱,蘋果正在研發低成本超長續航的動力電池。另據Dig Times的報道,蘋果在美國的汽車生產線正在籌備中,生產計劃和產品參數已經初步敲定,并計劃和臺積電合作開發自動駕駛芯片。
這些消息也意味著,蘋果的電動車供應鏈體系,已經在緊鑼密鼓地創建之中。
蘋果在核心技術方面,也早已進行了準備。
在2019年,蘋果已經在汽車領域獲得了30多個專利。而截至今年12月,蘋果在一年之內,又增加了30多個新的專利。這些專利覆蓋的范圍廣泛,涉及了自動駕駛、電動汽車、AR導航、車載VR、支付、生物識別、智能座艙等各個領域。
這些專利中,也不乏一些頗具創意的想法。例如,汽車上的安全帶可以轉換為觸控板,來操作一些車載功能;前擋風玻璃可以作為一塊巨大的屏幕,利用AR技術,顯示實時路況等信息,車輛內的乘客也可以通過擋風玻璃觀看視頻、玩游戲、打電話等;在狹窄地段時,車門可以調整為滑動模式等。
在此之前,蘋果在自動駕駛汽車方面的研發一直頗為低調。2017年,蘋果的無人車在路測時被人拍到了照片。那是一輛2015年款雷克薩斯RX SUX,頭頂一個巨大的激光雷達和傳感器的集成套件。這在當時看來,并不符合蘋果一貫的設計美學,從商業化角度來看,也相當簡單粗暴。因此,和谷歌等老對手比,蘋果在自動駕駛方面,顯然表現并不突出。
而就在2018年7月,根據《華爾街見聞》報道,一名已離職的蘋果工程師在機場被捕,他的筆記本電腦上下載了蘋果無人駕駛車輛的電路板設計圖,正準備離開美國,加入一家無人駕駛創業公司。
這一事件出人意料地將蘋果的自動駕駛汽車項目曝光在世人面前。根據當時的法院公布文件顯示,蘋果的13.5萬名員工中,從事自動駕駛汽車研發的人數已經達到5000人,占比達到了3.7%。
2018年8月,蘋果召回了曾在蘋果任職過的特斯拉高級副總裁Doug Field,推動蘋果在汽車方面的研發落地。隨后,蘋果又接連挖走了特斯拉的兩位研發副總裁。2019年,蘋果收購了吳恩達擔任董事的自動駕駛創業公司Drive.ai。
對外界猜測的“Apple Car”,蘋果并沒有發表相關的時間表。但種種信息都已顯示,蘋果的汽車可能真的已經在路上。
而國內的科技巨頭們,也同樣被卷入了下場“造車”的風浪中心。
針對“百威”即將攜手造車的消息,百度表示“不作評論”。但在消息傳出后,百度仍然經歷了股價的持續上漲。美東時間12月16日,百度股價盤中漲幅超7%,一度突破200美元。至美東時間12月22日收盤,百度股價仍然保持在191美元的高位,總市值超過652億美元。而百度市值上一次達到600億美元的時候,還是2019年的4月12日。
今年11月,滴滴為網約車定制的電動車型“D1”正式對外亮相。這款車型是滴滴和比亞迪聯合打造,在車輛的外觀設計、內部空間、以及網約車專屬配置部分,都進行了針對性的優化設計與定制。日前,這款車型在長沙率先交付使用,并已經開始招募司機。
12月17日,智能純電汽車項目智己汽車的核心團隊“智己青年公社”對外曝光。這個由阿里和上汽集團、浦東新區聯合打造的百億元級“巨無霸”項目,在一個月前正式啟動。
沒有被傳出過“造車”消息的科技公司,似乎已經不配被稱為巨頭了。剛剛踏入千億美金市值的小米,日前就被傳出將和比亞迪聯合出品“年輕人的第一輛汽車”,但緊接著就被小米辟謠。
在華為Mate 40的發布會上,華為就推出了“智能汽車解決方案 HI”,將智能汽車、自動駕駛等作為手機業務之外的突圍方向之一。采用華為解決方案的車輛,車上將貼上華為“HI”的logo。華為曾聲明不準備進入整車制造領域,但這種與車企的合作方式,坦白一點說,車企已經基本成了華為的“代工廠”。
除此之外,華為和長安汽車的合作,同樣也已經非常深入。華為、長安汽車和寧德時代也宣布,聯合打造新的高端汽車品牌。正如華為智能汽車解決方案BU總裁王軍所說,畢竟智能汽車,也就是“手機+四個輪子”。
不走“互聯網造車”老路
科技互聯網公司們,已經很久沒有劃時代意義的創新產品推出了。
根據今年10月蘋果發布的2020財年Q4財報,蘋果在第四季度的營收為647億美元,僅僅比上年同期的640億美元增長1%;凈利潤127億美元,甚至比去年同期的137億美元還有所下降。百度的市值除了在2018年10月一度沖破900億美元大關后,又回落到2019年的超過400億美元,在2020年也一直沒有太大的提升。
它們需要更多的業務方向,來支持未來的發展,以及在資本市場上講出更為動人的故事。“汽車”無疑是其中最好的選擇。
智能電動汽車在特斯拉的帶領之下掀起浪潮,今年12月10日,特斯拉的股價一度上漲到654.32美元,市值接近6200億美元,成為首個市值超過6000億美元的車企。股價和市值一路飆升的,還有它的“中國學徒”們,包括蔚來汽車、小鵬汽車和理想汽車等在內的“造車新勢力”。蔚來汽車的市值,也在日前一度超過了寶馬。
汽車行業正處在轉型升級的當口。電動化和網聯化在汽車行業中的滲透正日益加深。而資本的認可也表明,這能夠獲得更高的市值和更大的發展機會。
在未來的物聯網時代,車輛也許不再僅僅是代步工具,而是能被賦予更大的含義。自動駕駛汽車,將和電腦、手機一樣,“成為新的終端和管道,成為一個新型的服務平臺。”智行者科技創始人張德兆對燃財經說。當汽車向可移動終端轉變的過程中,汽車制造和通信、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技術將進行更加緊密的結合,在產業鏈條上也將誕生更多的機會。
“技術提升推動汽車產業轉型升級,已經成為趨勢。”中國汽車流通協會專家委員會專家顏景輝說。為了抓住這一波智能電動汽車的熱潮,科技公司們也必然不甘于只做智能網聯方案的提供商。
科技圈跨界造車,并不是個新鮮話題。
百度的自動駕駛故事已經講了很多年。在今年的百度世界大會上,百度也推出自動駕駛的云代駕,來提振投資者們的興趣。而在自動駕駛商業化方面,百度采取的仍然是與傳統車企合作的方式。2018年,百度和金龍客車一起實現無人駕駛小巴車的小規模量產。2018年,百度和一汽紅旗合作,共同打造國內首款L4級自動駕駛量產乘用車,并在2019年小批量下線試運行。
對于造車,李彥宏給出的預測是,未來5年內自動駕駛才能夠實現全面商用。這是個需要人才和技術積累、大量資金的賽道,也要投入較長的時間。對于“只爭朝夕”的科技公司們來說,從車企的“軟件和技術供應商”的角色,一躍而和車企們同臺競爭,無疑更具爆點。
2014年開始,賈躍亭在美國開始籌備超級汽車項目。第二年,樂視智能汽車(中國)公司成立。樂視也成為首家進軍造車的互聯網公司。但是,造車是個燒錢的項目,即使是樂視也承擔不起。2016年11月,賈躍亭發布公開信,承認樂視資金鏈斷裂,公司擴張太快、蒙眼狂奔讓其“后繼乏力”。到現在為止,法拉第·未來的造車動向,仍然是撲朔迷離。
為造車投入了大量心血的,還有董明珠。當年推動格力收購珠海銀隆未果,董明珠自掏腰包,前后投入了26億元,成為了銀隆的第二大股東。但珠海銀隆也迎來了失敗,在今年10月,它出現在阿里拍賣網上,合計2395萬股股權被掛出拍賣。直至今日,格力電器的造車之路依然在探索中。
造車是個投入巨大的“燒錢”運動。為了避免踏入當年“互聯網造車”的坑,新入局者們也必須謹慎行動。
在路透社的報道中曾稱,百度打算采用合同代工的模式生產電動汽車,有可能與傳統汽車制造商成立控股合資公司,百度掌握自動駕駛和智能網聯設施的相關技術,可為造車提供技術支持。
滴滴和比亞迪聯合推出的“滴滴D1”,就是當前車型已落地的合作方案。這款車型由雙方聯合開發,由比亞迪代工制造,車機系統等則來自于滴滴。而滴滴也將之做成了一款完全為網約車定制的車型。和華為一樣,科技巨頭們可以不造車,但造車的,都是它們的代工廠。這也正逐漸成為它們的穩妥選擇。
“科技公司們有多元化拓展市場的需求,也有自身的技術優勢。包括蘋果在內,它們如果選擇和傳統車廠合作,將是條捷徑。”顏景輝說。
關于蘋果造車的具體規劃,目前外界仍舊不得而知。據報道,蘋果可能此前也有過代工的想法,它曾與麥格納就此進行過談判,但并未進行下去。
蘋果的策略,之前也在“自己造車”和“做軟件”之間幾經搖擺。
事實上,蘋果的造車計劃“泰坦(Titan)”從2014年左右就開始啟動了。蘋果習慣了像推出iPhone一樣,出手就搞出一款轟動業界的產品,因此,它對于自己在搞“車”的事一直處于保密狀態,直到2016年底,才公開承認對這一領域的興趣。
而在蘋果最初的構想里,是秉承公司“軟硬件一體化”的一貫策略,設計獨立車型。據《紐約時代》早前的報道,蘋果曾在庫布迪諾園區附近建設了汽車研發實驗室,其中也包括機械加工廠和電池試驗室,試圖自己建設汽車產業鏈條。
但造車的難度,超出了蘋果的想象。2016年,蘋果的泰坦項目在是堅持造整車和重點做軟件方面出現了分歧,項目甚至一度擱淺。之后,蘋果汽車項目的傾向也偏重于自動駕駛技術的研發。直到2018年,對于蘋果“沒有創新”的聲音越來越大。為了應對這一切,2018年8月,蘋果開始重啟智能電動車的研發。
智能汽車戰火紛飛
親自下場造車的蘋果,曾經對特斯拉都看不上眼。
就在12月22日,馬斯克爆料說,當年在特斯拉Model 3項目壓力最大的時候,他曾經找過庫克,想討論下蘋果收購特斯拉的可能性。但庫克干脆就沒有答應和他見面。
馬斯克所說“至暗時刻”,大約發生在2017-2019年之間。那段時間,Model 3的產能爬坡,交付出現問題,公司也遭遇了做空。馬斯克曾經回憶說,那時的特斯拉“距離破產只有一個月的時間”。2018年接受采訪時,這位“鋼鐵俠”紅著眼眶說,自己常常在工廠里一泡就是個三四天,困了就躺在地板上,甚至不得不靠藥物才能入睡。
馬斯克找到蘋果時,給特斯拉的作價僅僅是600億美元,也就是特斯拉如今市值的十分之一。但連庫克的后腦勺都沒有見到。此時舊事重提,不管馬斯克是否是想要暗示庫克沒有眼光,“當年我你愛答不理,如今的我你高攀不起”,但至少其中透露出的信息是,特斯拉已經感受到了蘋果的威脅。特斯拉和蘋果,也許在不遠的將來,就會迎面撞上。
現在特斯拉們必須重視來自蘋果的挑戰。盡管造車難度頗大,蘋果也錯過了2014年新能源造車的窗口,之后的戰略還幾經反復,但是它作為市值超2萬億美元的巨頭,一旦下場,仍然能給整條產業鏈帶來巨大的影響。
摩根斯坦利的分析師就在一份報告中稱:“從特斯拉的角度來說,蘋果這樣的科技企業,要比傳統OEM廠商擁有更強的競爭力。”
盡管業界對于“后來者”蘋果的技術能力還有所疑慮,但蘋果多年來,也始終沒有放棄對蘋果汽車的研發。這次關于蘋果造車的信息突然增加,也有可能意味著,它真的在加速了。
蘋果想要造的車,在酷炫程度上,甚至超過了特斯拉。
試想一下,當你擁有一輛汽車,可以和Siri自由地語音交互、實現自動駕駛;可以通過門把手進行人臉識別,保障安全;你可以在擋風玻璃上觀看視頻和VR路況,并且可以通話,開視頻會議,對方的顯示畫面,和真人一樣大小;乘客可以在座位上玩VR游戲;當你停放在狹窄路段時,你的車門可以向上滑動打開,產生剮蹭時,保險杠可以伸縮;在你的手機上,所有的信息和汽車也將實現打通共享。當車子電量不足,它可以自動駕駛到充電站自行充電。
一旦蘋果進入造車領域,無論蘋果與特斯拉戰況如何,汽車行業的智能化、數字化、電動化的日程,就必然要進入加速階段。
留給新造車勢力們的壓力,也在增加。那么,百度滴滴們,又是否將與新造車勢力們“必有一戰”呢?
實際上,科技互聯網公司們的影響,早已經進了智能電動汽車行業。
2019年,蔚來汽車曾一度面臨融資難題,新車銷售量直線下降,虧損狀況嚴重,又遭遇了車輛自燃風波,股價不斷下跌,在當年10月一度跌至1.19美元/股的低位。2019年9月,蔚來發行了2億美元可轉債,騰訊出手認購了一半,為李斌緩解了危機。當年11月,騰訊又為蔚來從中金公司找來了研究部董事總經理奉瑋,擔任蔚來的CFO。
而在蔚來汽車資金吃緊時,小鵬汽車從小米那里拿到了4億美元,得以繼續發展下去。在今年6月,美團5億美元領投了理想汽車的D輪融資。蔚來與威馬的背后,也都有著百度資本的加持。
對于國內的造車新勢力而言,“未來的風險和挑戰仍然并存。”顏景輝說。但是,在他看來,蘋果等下場造車的科技公司們,卻將是攪動傳統車企們的“鯰魚”。
“對于傳統車企而言,一旦科技公司進入造車領域,競爭是不可避免的。”顏景輝說,“但是,如果能夠進行雙方的資源融合與合作,對它們來說既是個挑戰,也是個機遇。”而他也表示,合作并不意味著傳統車企只是扮演簡單的“代工廠”角色,而是雙方的互補和促進。
“實現智能化,這不是發展問題,而是生存問題。”
編輯:hfy
-
蘋果
+關注
關注
61文章
24457瀏覽量
199530 -
特斯拉
+關注
關注
66文章
6325瀏覽量
126706 -
智能汽車
+關注
關注
30文章
2887瀏覽量
107449 -
馬斯克
+關注
關注
1文章
830瀏覽量
21390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