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駕空無一人的自動駕駛車,想不想體驗一下?
這個機會終于來了。4月28日,北京發放了無人化載人示范應用通知書。
作為首批獲得通知書的企業,百度旗下自動駕駛出行服務平臺蘿卜快跑“持證上崗”,向乘客提供無人化出行服務。
百度的無人車在北京市高級別自動駕駛示范區(約60平方公里)運營,想體驗的伙伴,可以前往北京亦莊,打開蘿卜快跑呼叫一輛試試。
不在北京體驗不了?沒關系,AutoLab已經蹭上了首批體驗的百度無人車,我們來給大家分享下體驗感受!
右拐遇到橫沖直撞的直行大卡車,AI老司機表示完全hold得住,整個過程流暢無卡頓。
還有這種形狀各異的大卡車,特別是以一種不太常見的角度出現時,對自動駕駛感知而言是非常難的挑戰,百度無人車也準確識別避讓了。
即便是人車混流的復雜路口,無人車也并不犯怵,在確認安全的前提下持續向前挪動,向其他車輛傳遞自己的駕駛意圖,高效地通過路口。
無人車會按照路段限定最高時速行駛,同時會把對環境的感知信息,通過建模形式在屏幕上(后排左右也各有1個顯示屏)直接顯示,讓乘客乘坐更放心。
可能會有小伙伴擔心,主駕完全沒人,萬一系統遇到搞不定的場景怎么辦?不用慌,百度Apollo還有5G云代駕,平行駕駛狀態,幫助車輛妥善處理這類極端場景。
正常行駛的汽車,空無一人的駕駛座,有沒有一種科幻照進現實的感覺?心動的話,可以親自去亦莊體驗一次自動駕駛的“穿越之旅”。
中美自動駕駛Battle,百度領先谷歌
目前,百度會在示范區內先期投入10輛無人車,并計劃后續再增加30輛。
可不要小看這10輛無人車,這可是中國交通強國的一大步!放眼全球,北京是第一個落地無人車試運營的超大城市。
不同于美國亞利桑那州鳳凰城這樣的百萬級人口城市,北京擁有接近2200萬的常住人口規模,人口密度更高,技術落地的難度系數會幾何倍增加。
此外,由于北京行政中心的地位,因此北京開啟無人車載人運營,釋放的信號也更為強烈。
這帶來的成果也很明顯,不同于美國僅有鳳凰城、舊金山、拉斯維加斯的星星之火,中國現在是遍地開花。
目前中國僅百度旗下的蘿卜快跑,就已經在北京、上海、廣州、深圳、長沙、重慶、陽泉等城市上線自動駕駛出行服務。按照蘿卜快跑的發展目標,未來會在2025年將落地城市拓展到65個,2030年覆蓋100個城市。
場景的快速拓展,也正是百度Apollo能如此快速發展的重要原因。
自動駕駛發展到今天,拼的就是挖掘的有效數據數量和數據質量,而對這兩件事影響最大的就在于投入的車隊數量,以及車隊的覆蓋城市數量。
能在不同的城市不同的交通環境下收集數據,數據間的差異性就越大,越接近真實世界的交通環境,人工智能見得多才能識得廣,車技才能穩步提升。
為了直觀展示中美自動駕駛企業發展速度的對比,AutoLab將中美智駕一哥,谷歌Waymo和百度Apollo的數據做了直觀對比,我們用數據說話!
Apollo的數據做了直觀對比,我們用數據說話!
百度Apollo除了國內車隊外,還在美國加州測試,從DMV報告來看,即便整個2021年百度已經將重心放在中國,在加州進行無人化測試,過程中也無事故、無接管,且取得了全無人自動駕駛測試第一名的驕人成績。
更多樣的測試環境,意味著百度可以收集更高質量的測試數據,雖然百度Apollo的起步比谷歌Waymo晚了幾年,但總測試里程的增長速度要快過谷歌Waymo。
雖然目前百度Apollo的車隊規模比谷歌少一些,但測試里程增長速度非常快,這也是因為由需求推動的。據百度Apollo 2022年年初發布的數據,每天的訂單量能達到2300單以上,差不多是谷歌Waymo的4到5倍了,這種運營能力著實碾壓Waymo。
更豐富的測試場景,更多的真實路測數據,更快的數據增長速度,這些都使得百度Apollo的自動駕駛技術快速進步,能夠解決更多極端場景。
技術的進步,往往伴隨著對工具依賴度的降低,就像武俠世界里的絕頂高手,從來都不倚仗神兵利器。百度Apollo近年來開發了僅依靠視覺攝像頭的Apollo Lite自動駕駛系統,以及僅依靠路側感知及通訊單元,實現的Apollo Air自動駕駛系統。
這一方面意味著百度能夠通過多個成熟子系統的配合,實現更高的安全性,同時也意味著百度能夠降低對硬件的需求,用更低的成本實現自動駕駛。
百度Apollo最新發布的Apollo Moon第五代無人車,將無人車的成本進一步下探到了48萬,單車成本差不多是谷歌Waymo的1/3。而更低的成本,又可以幫助百度實現更多無人車的投放,獲得更快的數據挖掘速度。
這就如同一個飛輪,而百度Apollo的轉速現階段已經快過谷歌Waymo,離自動駕駛的大規模商業化落地更近。
中國具備更好的自動駕駛成長環境
百度Apollo的快速發展也得益于中國良好的自動駕駛發展環境,特別是政策上的有序引導。中國在自動駕駛的立法推進上很快,同時又非常細節,強調高質量的發展,有序地推進。
對比來看,美國6年來推出了5項國家級政策,例如允許企業生產不帶方向盤和油門剎車的車型,主要目標是減少對創新的束縛,但在具體的執行和引導上缺乏主動性。
中國6年內推出了國家級政策,制定嚴格的標準,自動駕駛車輛需完成相應的場地考試,以及在開放道路測試總里程達到一定數量,才能夠順利解鎖下一階段。例如此次百度拿到無人車示范運營的通知書,便是經歷了層層的考核。
這也是東西方文化的差異,沒有孰對孰錯,但很顯然市場給出的反饋,至少能反映出兩種方式的效率差異。當然,如果中國能再加大發展和政策推進速度,比如能盡快推出整車無人,這種效率差異會更明顯。
中國式做法的優勢是安全,目前全國的自動駕駛開放道路測試,都還沒有發生如北美Uber事件的安全事故。也是得益于一貫以來的高標準和高安全性,中國消費市場對自動駕駛的接納程度也更高。
百度Apollo單日訂單量能做到2000多,就是很好的例證。
此外參考J.D.Power發布“2021年中國消費者自動駕駛信心指數調查”,中國消費者對自動駕駛技術信心指數達到了50分,遠高于美國消費者的36分。
麥肯錫未來出行研究中心的研究也指出,中國消費者愿意為購買自動駕駛汽車支付高達4600美元的溢價,而美國僅為3900美元。這也都能說明中國消費者對自動駕駛的接受度更高。
更積極樂觀的市場反應,能夠極大促進市場活力,而中國如此龐大的市場規模,能給百度這樣的科創型企業提供更廣闊的用武之地。
自動駕駛是核心科技進步的催化劑
為什么要搞自動駕駛?當然首要的目標,是提升市民的出行體驗,讓出行更高效更安全。但從更宏觀的角度來看,自動駕駛的發展,是核心科技進步的催化劑。
押注某項技術帶動整個經濟體的騰飛,這樣的例子我們過往的文明中已經發生過無數次的案例,例如美國的手機和電腦。而自動駕駛作為能夠改變未來商業形態的技術,也必然成為推動核心科技進步的催化劑。
自動駕駛需要高精度的傳感器,高算力的計算芯片,高效的云服務。中國在智能電動車及自動駕駛領域的投入,已經催生了一大批優秀的科技公司。
特別是激光雷達領域,現階段國內的禾賽科技、速騰聚創、圖達通等企業,在產品和技術上已經取得了領先的地位。
在計算芯片上,雖然新生的黑芝麻、地平線等國產車載計算芯片廠商,現階段還無法撼動傳統芯片廠商的地位,但發展速度非常快,未來可期。
而云服務、V2X等基礎設施的建設,中國一直走在世界前列,自動駕駛的發展也會促進萬物互聯時代的快速到來。
自動駕駛和智能座艙讓汽車將由滿足代步需求的交通工具,變為支撐多樣化的智能生活移動數字空間。而自動駕駛就像是多年前的互聯網,也能通過“自動駕駛+”來賦能千行百業,例如探索中的新時期無人零售車。
可以預見的是,隨著自動駕駛技術的成熟,汽車產業將由傳統單一汽車產業鏈進一步向跨行業產業鏈編制的網狀智能共享出行產業鏈群的方向發展。
打造一個站在機器人上的中國
大工業生產時代,美國成為了“車輪上的國家”。而當人工智能給汽車注入了靈魂,自動駕駛的角逐實際上是軟件算法、通訊、半導體等核心技術的全方位比拼。
在政策的引導下,以百度Apollo為代表的中國智能駕駛企業,正在打造一個站在機器人上的中國。
評論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