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RDIC(Coordinate Rotation Digital Computer)算法即坐標旋轉數字計算方法,是J.D.Volder1于1959年首次提出,主要用于三角函數、雙曲線、指數、對數的計算。該算法通過基本的加和移位運算代替乘法運算,使得矢量的旋轉和定向的計算不再需要三角函數、乘法、開方、反三角、指數等函數。
本文是基于FPGA實現Cordic算法的設計與驗證,使用Verilog HDL設計,初步可實現正弦、余弦、反正切函數的實現。將復雜的運算轉化成FPGA擅長的加減法和乘法,而乘法運算可以用移位運算代替。Cordic算法有兩種模式,旋轉模式和向量模式??梢栽趫A坐標系、線性坐標系、雙曲線坐標系使用。本文線初步實現在圓坐標系下的兩種模式的算法實現。
Cordic算法簡化
旋轉模式,迭代位移算法。假設有一點P0(x0,y0),經過逆時針旋轉角度θ,到達點Pm(xm,ym),我們根據數學運算可以得到公式如下:
xm = x0cosθ - y0sinθ = cosθ(x0 – y0tanθ)
ym = y0cosθ + x0sinθ = cosθ(y0 – x0tanθ)
如果不考慮旋轉后的向量模值,只考慮旋轉角度,即去掉cosθ,得到如下方程式。這里旋轉的角度的正確的,但x和y的值增加。cosθ值是小于等于1的,值大于等于1,所以模值應該增大。我們不能通過適當的數學計算去掉cosθ,但是去掉cosθ項可以方便我們后面的坐標平面旋轉的計算。這里稱為偽旋轉。
xm = x0 – y0tanθ
ym = y0 – x0tanθ
Cordic的方法核心就是偽旋轉,將旋轉角θ細化成若干個大小固定的角度θi,規定θi滿足tanθi = 2^-i,通過一系列的迭代旋轉,每次旋轉θi,i為迭代次數,規定∑θi的范圍即旋轉角度θ的范圍為[-99.7, 99.7]。如果θ的大于這個范圍則可通過三角運算操作轉化到該范圍的角度。
我們通過事先將所有每次旋轉的角度計算出來,由于每次旋轉的角度是固定的,所以經過i次旋轉的∑θi可能會超過θ,所以就必須設置一個方向值di,如果旋轉角度之和已經小于θ,則di為1,下次旋轉繼續為順時針旋轉,如果旋轉角度之和大于θ,則di為-1,下次旋轉為逆時針。設置zi+1為旋轉剩余角度,zi+1 = z0 – dizi,z0 = θ,隨著i值得增大,zi+1會趨向于0時,即旋轉結束。di與zi的符號位相同。
采用偽旋轉的方法,每次提出一個cosθi,旋轉結束后會產生一個∏cosθi的累乘,一旦我們確定了迭代次數,∏cosθi就是一個常數,迭代公式可寫為。這是將cosθi提出、tanθi 替換成 2^-i后的結果。di與zi的符號位相同。
xi+1 = xi - di * yi * 2^-i
yi+1 = yi + di * xi * 2^-i
zi+1 = z0 - di * θi
設迭代i = n - 1,那么旋轉n次后得到Pm的坐標應該為(xn * ∏cosθi, yn * ∏cosθi)。應為每次迭代都會提出一個cosθi,旋轉n次后的xn和yn就會少乘一個∏cosθi,所以實際上最終的Pm坐標角度近似于(xn * ∏cosθi, yn * ∏cosθi)。
xn * ∏cosθi = x0cosθ - y0sinθ
yn * ∏cosθi = y0cosθ + x0sinθ
xn = 1/∏cosθi (x0cosθ – y0sinθ)
yn = 1/∏cosθi (y0cosθ – x0sinθ)
伸縮因子,KN = 1 / ∏cosθi,已知迭代次數,我們可以預先計算KN的值。如下這是博主使用MATLAB計算出的迭代結果數值。
xn =KN (x0cosθ – y0sinθ)
yn = KN (y0cosθ – x0sinθ)
從上表可以得出,我們預先計算出KN的值,然后令x0 = ∏cosθi,y0 = 0,則上述公式可化簡為
xn = cosθ
yn = sinθ
即可實現正弦、余弦操作了。
旋轉模式
總結一下,Cordic算法旋轉模式使用Verilog HDL的實現流程
(1) 確定迭代次數,將每次迭代的角度計算出來,預先定義為參數,為了避免浮點運算,將角度值向左移位16位,取整數部分。
(2) 根據迭代公式進行迭代計算,本設計取16次迭代,從上表可以看出,當迭代次數越大時,1/∏cosθi會趨向于一個確定值。如果對結果精度要求更高,可以設置更高的迭代次數,根據迭代次數,可以將伸縮因子KN = 1/∏cosθi計算出來。同樣將其左移16位。
xi+1 = xi - di * yi * 2^-i
yi+1 = yi + di * xi * 2^-i
zi+1 = z0 - di * θi
(3) 設置x0 = ∏cosθi,y0 = 0,則求出x16 = cosθ,y16 = sinθ。
這里需要注意的是,我們在進行迭代運算的時候,將2^-i變成移位運算,對于正余弦來說是有正負的,所以在一開始定義的時候,就應該定義成有符號數,Verilog中也可以定義有符號數,最高位表示符號位,定義如下
迭代寄存器定義為有符號數,那么我們移位運算就不能用》》邏輯右移《《邏輯左移或來移位了,而是用》》》算術右移和《《《算術左移。邏輯左移也就相當于算數左移,右邊統一添0 ,邏輯右移,左邊統一添0 ,算數右移,左邊添加的數和符號有關。
例如1010_1010, []是添加的位
邏輯左移一位:0101_010[0]
算數左移一位:0101_010[0]
邏輯右移一位:[0]101_0101
算數右移一位:[1]101_0101
迭代運算采用16級流水線,進行運算,最終需要判斷輸出的正余弦值在哪個象限,前面講旋轉角度θ的范圍為[-99.7,99.7],不在這個范圍我們要進行三角運算使其滿足這個范圍,當輸入的角度小于90度即可進行計算,當輸入角度大于90度小于180度,將輸入角度減去90度并設定當前角度處于第二象限,然后進行計算,當輸入角度大于180度小于270度,將輸入的角度減去180度設置當前角度處于第三象限,進行計算,當輸入的角度大于270度,減去270設置當前角度處于第四象限,進行計算。象限的設定通過quarant寄存器實現。
如果角度在第一象限,sin(x) = sin(a),cos(x) = sin(a)最后的結果x16 = cosθ, y16 = sinθ,這里我想起了那句口訣,一全正,二正弦,三正切,四余弦
如果角度在第二象限,sin(x) = sin(a+90) = cos(a),cos(x) = cos(a+90) = -sin(a)
如果角度在第三象限,sin(x) = sin(a+180) = -sin(a),cos(x) = cos(a+180) = -cos(a)
如果角度在第四象限,sin(x) = sin(a+270) = cos(a),cos(x) = cos(a+270) = -sin(a)
對于正數,我們直接賦值輸出,負數,這里使用有符號數表示,將其取反加1即可。最終使用modelsim對算法進行仿真,從波形圖上看已經初步實現了sin,cos函數。
向量模式
Cordic算法在向量模式下的計算方法和旋轉模式基本上是類似的,設有一點P0(x0, y0),經過順時針旋轉角度到與軸重合,得到點Pm(xm, ym),即ym = 0。
xm = x0cosθ - y0sinθ = cosθ(x0 – y0tanθ)
ym = y0cosθ + x0sinθ = cosθ(y0 – x0tanθ) = 0
我們設置x0 = x, y0 = y, z0 = 0,迭代次數為16,經過16次迭代后得到zn = θ = arctan(y/x)和坐標所代表的向量的模值d = xm = xn * ∏cosθi,di與yi方向相反,即當時結束運算。實現方法為判斷yi的符號位,符號位為1,di為1,符號位為0,di為-1。
xi+1 = xi - di * yi * 2^-i
yi+1 = yi + di * xi * 2^-i
zi+1 = z0 - di * θi
關于反正切函數,由于在[-99.7°,99.7°]范圍內,所以我們輸入向量P0(x0, y0)時,需要保證其在第一、四象限。
下面是使用MATLAB計算出來的數據和FPGA計算出來的數據進行比較。
從FPGA計算出的結果與MATLAB來比較,和實際結果之間的誤差還是挺小的,畢竟是硬件計算出來的數據,向量的誤差就比較大了,如果對于精度比較高的計算,我們可以通過提高迭代次數來提高精度。至此基于FPGA的Cordic算法就實現結束了。
評論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