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蘋果正在成為一個“帝國”。作為一家IT公司,其1月25日剛剛公布的財報顯示,近千億美元的現金儲備已經超過了其所在國政府的現金儲備。更值得一提的是,蘋果已經打造出一個縝密、神秘的全球產業鏈,這個產業鏈綁定了全球制造業最頂尖的企業,而這些企業正24小時為這座帝國大廈添磚加瓦。1月15日,蘋果公布了全球156家主要供應商的名單,其中包含很多中國企業。由于成為了蘋果的“打工者”,很多公司的股價紛紛上漲。據不完全統計,中國已經成為蘋果產業鏈中最大也最重要的制造基地,但同時,也是最沒有話語權的一個群體,因為這個龐大的制造基地的利潤率只有不到2%。
從某種程度上來講,蘋果是中國的產業,但不是中國的產品。
環保壓力逼出蘋果產業鏈 中國代工有苦難言
每部蘋果手機成品都是綠色無污染的,但生產過程中,手機某些部件卻可能對生產地區的環境產生巨大污染
中國消費者對蘋果產品的瘋狂令蘋果CEO庫克也感到驚訝。然而,中國大地上,瘋狂追捧的另一面,是中國廉價勞動力揮灑其間的血汗。一部光鮮亮麗的蘋果產品,其背后卻是蘋果公司對中國代工廠利潤的苛刻壓榨。蘋果帶來的種種反差,無一不令人深思。
蘋果從中國拿走了什么:
中國成蘋果增長最快的市場
中國消費者對蘋果產品的熱捧在iPhone4S開售之時再一次令人瞠目,三里屯蘋果店再次因搶購被砸。蘋果CEO庫克在上周二的財報電話會議上表示,世界最大手機市場對iPhone的需求之大令人驚奇。
無疑,中國市場對蘋果的重要性日漸增加,去年秋季蘋果表示中國已成為其增長最快速的市場,年度銷售約130億美元。2011年蘋果iPhone、iPad和Mac的需求飆升,每日約4萬人造訪北京和上海的蘋果商店。
作為蘋果的第二大市場,去年第四財季中國為蘋果公司貢獻了45億美元收入,同比增長270%,在蘋果總收入中的占比達到16%。相比而言,中國在蘋果2009財年收入中的占比僅為2%。
iPad、iPhone等蘋果系產品風靡全球的同時,也帶旺了深圳的蘋果產業。目前深圳已形成了一個專為蘋果提供皮套、貼膜、數據線等配件產品的產業,囊括了1500多家大小廠商,年產值逾千億元。而獲得授權經營蘋果配件的廠商要向蘋果公司交納相關費用,以數據線為例,每根數據線要向蘋果公司支付5-6美元。
而除了傳統終端銷售一次性的高額獲利之外,蘋果的過人之處還在于其應用程序重復下載方面的豐厚收入,這一點在中國也不例外,中國甚至有后來者居上的架勢。
根據一項新研究,圣誕節當周,手機和平板電腦下載的app數超過12億次,創下單周app下載次數首次超過10億的記錄。大部分下載數來自美國,占整體下載數42.3%(5.09億次),其次是來自中國的9900萬次。
就是這樣一個巨大的市場,卻一再受到蘋果的“歧視”。與iPhone4發售時一樣,在此次的iPhone4S發售里,中國依然被蘋果視為與英屬維京群島、開曼群島等并列的三、四級市場。這與中國是蘋果第二大市場的地位形成了鮮明的對比。蘋果對中國市場的態度,長期以來被認為是故意忽視:幾乎所有蘋果新產品在第一時間上市時,從來都跟中國消費者無關;喬布斯也從未到過中國宣傳其新產品,很長時間以來,蘋果公司產品在中國遍布的只有大量的水貨和山寨產品。
蘋果給中國留下了什么:
污染、爆炸及違規用工
與蘋果在中國的高額獲利形成強烈反差的,是內地代工廠接連發生的爆炸事故、存在的污染毒害以及產業鏈中微薄的利潤。
如果不是多方力量的推動,全球市值第一的蘋果公司仍舊保守著它秘密一般的產業鏈名單。
“毒蘋果”事件爆發5個月后,蘋果公司終于以發布供應商審計報告的形式,首次做出公開回應。蘋果公司公布了長達27頁的2012年度“供應商社會責任進展報告”,首度披露了全球供應商名單,并承諾調查違規用工行為。
根據該報告,近1/3的蘋果供貨商沒有遵循蘋果的工資和福利標準,甚至有5家工廠聘雇未成年勞工。西方和亞洲人權組織批評蘋果亞洲供貨商的勞工待遇過于苛刻。蘋果表示,目前正采取新策略以利更妥善地監督和改進工廠條件,包括增加在馬來西亞、新加坡工廠的考核,并擴大其勞工的教育訓練。
這也是在環保問題上一直保持沉默的蘋果公司首次公開表態。此前,蘋果代工廠產生的環境污染也被蘋果以“這些污染也會涵蓋商業秘密”為由,不進行供應商名單披露,并拒絕NGO的監督。
每一部蘋果手機的成品都是綠色無污染的,但整個生產過程中,手機某些部件卻可能對環境產生巨大的污染。比如帶鋁殼的手機中使用到的鋁粉,可能會引發爆炸并產生粉塵污染。2011年發生于蘋果代工廠富士康成都工廠和日騰電腦配件(上海)有限公司廠區的爆炸事故猶在眼前。
而早在2011年1月,公眾環境研究中心主任馬軍發布了“蘋果的另一面”的污染報告,報告中列舉了11件代工廠工人受到有毒材料侵害而導致重病的案例。其中有一些被鑒定為“職業傷殘十級”的工人最終拿到了8、9萬元的賠償。馬軍告訴媒體,這些病人的住院費都出自社保,大量的錢最后是納稅人出。
然而,在多方壓力下蘋果首度公布的這份供應商名單,據業界人士普遍反映并不完全,也并未得到環保組織的認可。馬軍指出,這些名單披露的只是公司名字,不能和工廠做一一對應。而在之前環保組織發布的報告中,環境問題都指向具體的工廠。
并且業內也質疑,蘋果在報告中對多次違規的供應商,更多的也僅是糾正其違規行為,這表明蘋果將社會責任轉嫁給了發展中國家的廠家。
利潤分配失衡:
中國勞動力僅獲利約2%
內地代工廠在蘋果產業鏈中的弱勢是一切問題的根源。iSuppli高級分析師顧文軍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指出,因為蘋果現在高科技產業的龍頭地位以及企業目前在消費者和社會中的影響力,所以大家對其社會責任的要求是有道理的,但蘋果的強勢地位決定了其對供應商的控制權和話語權。
對于內地企業在蘋果的產業鏈中的所得,蒂姆·沃斯托在《福布斯》雜志網絡版撰文稱,中國未能從組裝iPad和iPhone中獲得太大好處,由于蘋果產品的設計、開發等重要環節都主要在美國本土進行,美國經濟仍然是最大的受益者。
據iPad價值構成圖表顯示,最大的兩項成本是原材料和蘋果自身的利潤率。盡管iPad是在內地組裝,但事實上勞動力的價值依舊極?。簝H占成本的2%左右。而蘋果從iPhone獲得的利潤更高,中國勞動力僅從iPhone獲益1.8%。
對于這一數據背后的苦楚,蘋果在國內最大的兩家代工商之一富士康體會深刻。相關數據顯示,蘋果如今的運營利潤率已經突破30%。然而富士康母公司、***上市公司鴻海的利潤率從2006年的5.9%降到目前2.0%的水平。而這一下滑趨勢在2007年蘋果推出iPhone和iPad系列產品后,更趨嚴重,如今鴻海精密運營利潤率已經下滑至1.5%。根據2008年至2010年財報顯示,三年來鴻海一直在降低人力成本。如2009年員工數同比增加9.7%,員工成本總額支出同比卻減少28%,人均成本同比減少34%。由代工企業的低成本和規模龐大的員工引發的勞資矛盾在2012年將繼續困擾著郭臺銘。
而其他更為勢單力薄的內地代工廠,在蘋果的強勢之下更加艱難營生。
有評論指出,正是因為蘋果想獲得產品市場價格競爭力,一再壓低供應商采購價格,以降低其供應鏈成本,導致供應商不得不在某段時間內,長時間加班、雇傭童工、克扣工人血汗錢、環境污染等一系列問題叢生。歸根結底,惡性循環的始作俑者仍然是蘋果這類國際企業。馬軍也認為,如果蘋果只重視產品價格,每次把定價壓得非常狠,就會誘導這些供應商去降低環境標準。
評論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