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制造業格局出現高端制造領域競爭加劇、傳統制造業持續轉移和區域化多核心三大趨勢。我國應加快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提升我國在全球制造業格局中的主導作用。同時,加快落實“雙循環”戰略,在國內,夯實制造業大國地位;在國際上,堅決維護多邊主義,積極促進全球制造業格局向公平、包容、普惠的方向發展。
當今世界正處于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全球制造業發展面臨全新的機遇和挑戰,制造業大國之間的競爭不斷加劇,全球制造業格局也隨之加速重構。充分認識全球制造業格局演變的驅動力、趨勢,及對我國的影響,并予以積極應對,對提升我國在全球制造業價值鏈中的地位具有重要意義。
01
三大因素驅動全球制造業格局變化
制造業格局是制造業的空間分布狀態,它在國際產業分工中形成并不斷發生變化,是制造業不同行業、不同環節在世界不同國家和地區的分布情況。全球制造業格局在諸多因素的影響下不斷發生變化和調整,核心影響因素有三:
? 一是顛覆制造業生產方式的重要科技創新,能夠決定產業、業態和模式的誕生及消亡。最典型的例子是歷次科技革命帶來的全球產業結構變革和格局調整。具體而言,顛覆式的科技創新通過改變生產方式、產業業態和結構、生產要素的相對重要性、交易和運輸成本等方式塑造新的產業分工,從而改變制造業原有空間結構。
? 二是制造業生產要素比較優勢的此消彼長。例如,勞動力數量和成本優勢的變化,造成勞動密集型產業在全球范圍的轉移,最典型的例子是20世紀80年代全球勞動密集型產業在中國東南部沿海地區的高度集聚以及近幾年向東南亞地區的轉移。
? 三是戰爭、政治關系、自然災害、流行病等全球性的重大非經濟因素,給全球制造業格局演變方向添加不確定性。例如,新冠肺炎疫情和烏克蘭局勢造成的全球制造業供應鏈中斷,并誘發各國政府調整制造業發展策略,深刻改變全球制造業產業布局的發展趨勢。
02
全球制造業格局發展歷程及趨勢
1、第一次科技革命以來,全球制造業格局經歷了五個發展階段
在三大因素的綜合作用和此消彼長之下,第一次科技革命以來,全球制造業格局經歷了5個變化階段。
? 一是18世紀60年代到20世紀60年代,歐盟、北美等西方國家憑借第一次科技革命和第二次科技革命帶來的先進制造業技術,穩居全球制造業格局的絕對核心地位,同時也是全球經濟最發達的地區之一。
? 二是20世紀60年代末至20世紀90年代,美歐爆發第三次科技革命,產業結構迅速升級,新加坡、韓國、中國臺灣地區和中國香港地區利用美歐勞動密集型產業外溢的機會,迅速發展為全球制造業又一核心,并成為亞洲僅次于日本的最發達地之一。
? 三是20世紀90年代至21世紀初期,中國改革開放釋放的生產要素比較優勢疊加發達國家產業升級的“去工業化”過程,以中國東南沿海為主的地區成為全球制造業的新核心。
? 四是21世紀初期到2018年,第四次工業革命浪潮疊加發達國家“再工業化”進程,中國和美歐國家在高端制造業領域的國際競爭加劇,中國傳統制造業的優勢伴隨產業升級減退,勞動密集型產業和資本密集型產業開始在東南亞集聚,形成新的水平分工和垂直分工趨勢。
? 五是2018年以來,中美貿易摩擦、新冠肺炎發生、烏克蘭局勢等重大非經濟因素的影響力快速上升,全球制造業供應鏈縮短趨勢顯著,自由市場主導下的全球分工減弱,制造業格局呈現顯著的區域性、多極化發展趨勢。值得注意的是,從核心技術角度看,迄今為止,全球制造業的核心價值鏈環節和關鍵核心技術始終被發達國家控制,制造業技術領域的“核心——邊緣”格局始終存在,由此誘發的高端制造業差距在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間長期存在。
2、全球制造業格局出現高端制造領域競爭加劇、傳統制造業持續轉移和區域化多核心三大趨勢
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在高端制造業領域競爭加劇,發達國家政府干預競爭的力度不斷提升。
? 一是新一輪科技革命高效賦能中國、印度等發展中國家和地區的科技創新和產業升級,發展中國家和地區高端制造業快速發展。
? 二是發達國家和地區持續推進“再工業化”進程,加強對高端制造業發展的規劃和政策引領。美歐國家近幾年出臺了大量促進本國高端制造業發展的規劃,同時積極引導和“逼迫”跨國公司將生產環節和投資留在本國。
? 三是以美國和歐盟為主的發達國家和地區逐步將經貿領域打壓作為保護本國高端制造業競爭力的重要手段,對以中國為主的發展中國家和地區的打壓政策呈現領域擴大、借口意識形態化、手段多元化的趨勢。
勞動密集型產業持續在全球范圍內轉移,形成新的“世界工廠”。勞動密集型產業進一步在“雁陣模式”主導下,在全球范圍內尋找生產要素比較優勢最大的地區。我國東南沿海地區經濟發展水平提升、產業結構升級和城市化率不斷提高帶來勞動力價格、土地價格,及企業環保成本進一步提升,勞動密集型產業將持續從我國東南沿海地區向全球其他地區轉移。東南亞諸國和我國中西部地區是承接我國沿海勞動密集型產業的主要地區。相較而言,由于東南亞國家兼具勞動力資源優勢和海運交通優勢,未來將成為新的“世界工廠”。
非經濟因素影響力不斷提升,北美、歐洲和亞洲制造業區域化多核心趨勢顯著。
? 一是美歐國家貿易保護主義和民粹主義興起,對本國產業的保護力度和對競爭對手的打壓力度不斷增加,各類投資審查、關稅壁壘、技術壁壘、高科技中間產品出口限制等手段的應用趨于基于“意識形態”的“濫用”,將產業協作限定具有“共同意識形態”的國家和地區,嚴重阻礙正常的全球貿易和跨國公司全球投資。
? 二是新冠肺炎疫情激發了各國政府對全球化產業分工體系下對本國產業鏈安全性的憂患意識。供應鏈安全超過供應鏈效率,成為很多國家制造業發展的首要原則,這意味著國家內部或區域內部的全產業鏈布局趨勢會進一步加強,而全球不同地區間的產業鏈聯系將隨之減弱。
03
對我國的影響及應對
全球制造業格局變化將給我國制造業發展帶來全新的機遇和挑戰。
? 一是新工業革命恰逢我國制造業轉型升級的戰略關鍵期,我國高端制造業發展面臨前所未有的歷史機遇,新工業革命給我國帶來的技術優勢有助于我國戰略性新興產業領域和發達國家并跑,甚至領跑。
? 二是高端制造業領域面臨更大的國際競爭和更多來自發達國家的打壓。高端制造業代表制造業的未來,是國家競爭力的核心。美歐對我國高端制造業的遏制會進一步加強,遏制手段也會更加多元化,尤其是5G、智能制造、關鍵零部件、關鍵原材料等領域將面臨更加嚴峻的國際發展環境。但也應該看到,這會倒逼國內制造業加快自主創新,實現本地化發展和超越。
? 三是部分勞動密集型產業從我國向東南亞一些國家轉移,一方面給我國的制造業結構升級提供了進一步的發展空間,另一方面也可能造成我國制造業的利潤受到壓縮。
總體而言,有效應對全球制造業格局給我國帶來的機遇和挑戰,需做到“既要有戰略定力,又要能適時應對,推動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轉變、中國速度向中國質量轉變、中國產品向中國品牌轉變”,積極抓住全球制造業格局變革帶來的機遇,提升我國在全球制造業價值鏈中的地位。
? 一是加快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提升我國在全球制造業格局中的主導作用,尤其是在智能制造和綠色制造的新賽道上,提升自主研發水平,提高應對國際競爭和挑戰的能力。
? 二是加快落實“雙循環”戰略,在國內,發揮全球最完整制造業體系和最大消費市場的紅利,夯實制造業大國地位;在國際上,堅決維護多邊主義,積極利用自貿協定和多邊機制,積極促進全球制造業格局向公平、包容、普惠的方向發展。
審核編輯 :李倩
-
制造業
+關注
關注
9文章
2253瀏覽量
53686 -
供應鏈
+關注
關注
3文章
1683瀏覽量
38990
原文標題:全球制造業格局演變趨勢及應對
文章出處:【微信號:數字化企業,微信公眾號:數字化企業】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