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手機市場經過了連續多年的井噴式發展之后,終于在5G來臨前夜放慢了腳步。調研機構IDC的數據顯示,今年第二季度,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為3.42 億部手機,同比下滑1.8%,連續第三個季度同比下降,中國智能手機銷量同比下滑則達到了5.9%。
寒冬來臨,頭部手機廠商打響了技術之戰,屏下指紋、3D結構光、AI等。同時,小米華為OV等手機廠商還準備在物聯網層面開啟全新的戰爭。IoT未來將逐漸成為它們在手機之外的第二戰場。5G網絡時代即將到來,它關乎著未來。
IDC的調研數據顯示,2017年全球智能家居設備出貨量達4.331億臺,比上一年增長27.6%,2022年市場出貨量達到9.397億臺,復合年增長率將達18.5%。預計到2020年全球聯網設備數量將達到260億個,物聯網市場規模達到1.7萬億美元。
智能手機市場飽和下滑,新興的物聯網市場空間龐大,手機又是IoT非常重要的一個入口。擁抱IoT這個新的春天,成了手機廠商的必然選擇。
“目前階段已經形成這樣的格局,大家都想在這里占有一席之地,所以每家都在做自己相應的布局。”歐普照明首席市場官兼智能系統規劃負責人金鑫在接受鳳凰網科技采訪時表示。他認為,任何一個新的業態和新的技術出現蓬勃發展機會的時,都會有這樣一個過程。
廠商之間各懷心思
物聯網的實踐最早可以追溯到1990年施樂公司的網絡可樂販售機。到1995年的時候,比爾蓋茨在《未來之路》這本書中也曾提及物聯網,但遺憾的是在那個年代壓根就沒有引起廣泛重視。四年之后,“物聯網”的概念首次被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的凱文·阿什頓教授提出,用一句非常簡單的話總結就是——萬物皆可連接互聯網。
十年后,歐盟執委會發表了歐洲物聯網行動計劃,藍色巨人IBM提出智慧地球概念,引起了美國各界的廣泛關注;同年8月,領導人一篇“感知中國”的講話,也把我國物聯網領域的研究和應用開發推向了高潮。
面對手機市場增幅持續放緩,布局IoT領域成為蘋果、谷歌戰略的重中之重,這兩大國際互聯網巨頭,幾乎是同時在這個領域開始發力。蘋果推出HomeKit平臺,谷歌則在發布物聯網操作系統Android Things。而國內的手機廠商以及互聯網公司,如小米、華為、OV等,也在稍晚谷歌一兩年時間內推出了各自的IoT戰略以及各自的智能家居產品。
雖然巨頭們的IoT布局十分火熱,但這在vivo副總裁、人工智能全球研究院院長周圍看來,目前IoT發展還只是處在非常初級的階段,其應用和網絡建設也還剛剛開始,用戶對現有的IoT設備的使用的活躍率也剛剛開始有起色。
IoT的發展有兩個業內公認的痛點,一是設備與不同智能手機互聯互通的適配開發,另一個則是不同的IoT設備都需要安裝一個應用。金鑫說,傳統家電廠商也推出了自己的IoT平臺。“每家都希望做自己的標準。”
對傳統家電企業來說,把傳統家電產品智能化容易,但提供一套與之匹配的智能化操作體驗卻很難做到。并且,在移動互聯網時代,手機這個核心入口還是掌握在手機廠商手中。手機廠商又很難什么產品都自己做,剩下的選擇就只能是找合作伙伴,打造生態圈。
各懷心思之下,手機廠商、家電廠商、智能硬件廠商、服務提供商等,在隨著2020年5G網絡大規模商用化后將要帶來的IoT巨大市場變革前夜,攜手走到了一起。
小米:生態鏈別人學不來
2010年開始組建公司的小米,用了四年時間就做到了中國智能手機市場的第一。在2013年年底的時候,雷軍看到了智能硬件和IoT趨勢,決定用小米做手機成功的經驗去復制100個小米,提前布局IoT。
“做互聯網的人都知道,我們前面有三座大山——BAT(百度、阿里、騰訊),如果不想被它們擋的無路可走,唯一的方法就是繞行,去開辟一個新的戰場。”小米在布局IoT的同時,也是為了繞開BAT這三座大山。雷軍當時讓劉德組建一支隊伍做投資,從小米公司拉出來的十幾個工程師,開始了小米在IoT領域的百億投資布局。
手機廠商布局IoT大體上可分為兩種:一種是像小米這樣打造一個以手機廠商為核心的生態圈,在吸納第三方合作伙伴的同時,手機廠商自身也參與研發部分智能硬件。
以小米為例,它目前投資了的100多家做智能硬件的公司,核心入口產品如手機、平板、電視、路由器等則選擇自己做,另外還有“米家”這個智能硬件品牌,也會推出電飯煲、電動滑板車、空調等智能硬件。因此,小米的IoT平臺所接入的產品品類豐富程度,是如今華為等手機廠商難以比擬的。
“小米這種模式其他手機廠商現在根本學不來!”提及小米的IoT模式,深圳一家手機廠商高管有些感慨。對于這些做可穿戴智能設備、空氣凈化器、移動電源、凈水器等產品的小米生態鏈企業,小米給他們錢,幫他們組團隊,告訴他們如何定義一款產品,幫他們理順供應鏈。
但,小米生態鏈公司不是小米的部門,也不是子公司;小米對生態鏈企業也不是單純的投資,更不是ODM和OEM。它們是一個基于企業生態的智能硬件孵化器,小米對它們的投資不控股,生態鏈企業都是兜里的公司。除了米家和小米品牌的產品外,它們同時研發、銷售自有品牌的產品。
這個模式的關鍵在于小米會對生態鏈公司輸出產品和方法論、與生態鏈企業共同定義產品、主導設計、協助研發、背書供應鏈。最后對通過小米內測后的生態鏈公司的產品,按類別開放米家和小米兩個品牌,并提供渠道支持、營銷支持、負責銷售和售后。
這樣研發出來的產品有幾個特點:
1、有較為統一的小米系工業設計風格;
2、都能無縫接入小米的IoT平臺,通過小米手機、小米小愛智能音箱等進行操控;
3、售價比同類產品更具競爭力。
小米集團今年第二季度財報顯示,小米IoT所接入的設備(不含手機、筆記本電腦)已經超過1.15億臺。
上述人士稱,小米的IoT平臺雖然目前也對第三方的非生態鏈公司開放,但整體來說還是一個比較封閉的生態圈。華為和小米選擇的也是同樣的路線,但打法卻有較大的差別。
華為HiLink:只選頭幾名
“一匹狼來到了會場。”
這是邵洋在2016年代表華為第一次參加AWE中國家電及消費電子博覽會的時候,主持人對他的介紹詞。
華為是一家“狼性十足”的公司,這在中國企業界是聲名在外的:它涉足一個市場,就會對這個市場的其他玩家產生巨大沖擊,意味著收割。這樣一家戰斗力十足的公司出現在一個家電廠商云集的行業盛會上,也就難免會引發從業者的擔憂:華為這是干什么來了?是要做電視機,還是掃地機器人?
事實上,華為進軍智能家居市場并不是要自己做家電,而是搭建一個開放新的平臺,幫著傳統家電廠商賣家電,幫它們更好地擁抱智能家居。
作為華為消費者業務首席戰略官,邵洋記得特別清楚,華為HiLink智能家居平臺于2015年12月12日正式對外發布。到了2016年的時候,華為推出智能家居三件套:華為HiLink協議、Huawei-LiteOS、華為IoT芯片。邵洋表示,HiLink協議是進入華為與合作伙伴構建的智能家居生態的必須要素。
今年3月份的時候,華為HiLink戰略進一步升級。“我們希望三年之內,把支持HiLink家電設備的銷售額做到超過100億美元。”邵洋對鳳凰網科技表示,其今年的目標是希望這個平臺的注冊設備數達到1000-1500萬臺。這項計劃,華為對外稱之為“百億計劃”。
從當時華為給出的數據來看,華為HiLink平臺中硬件激活率已經超過70%,同時還積累了2000多萬用戶,接入30多個品類,并與100多個合作廠家,覆蓋200多款產品。合作伙伴覆蓋智能硬件廠商、家電廠商、各類渠道廠商以及各種內容服務提供商等,合作TOP品牌包括歐普、九陽、美的、科沃斯、720、公牛、海爾、老板、方太、科大訊飛、中糧地產等。
在2年前的一個技術研討會上,歐明照明開始了與華為HiLink團隊的第一次溝通。“華為對我們圍繞智能家居領域的技術儲備和整個理念,大家覺得非常合拍。在這樣的層面上就互相認識,然后就慢慢進行各方面探討,越談越深入。”金鑫說,到最后整體合作方案的出爐,雙方前前后后談了小兩年的時間。
華為體量巨大的流量和營銷通路,強大的技術研發實力以及品牌背書,對這些傳統家電廠商有著非常大的吸引力。布局IoT,新零售也是繞不開的一個話題。不管是生態鏈還是第三方合作伙伴,小米在線上會提供小米官方商城和有品電商平臺的渠道支持,線下則還有坪效僅次于蘋果的小米之家零售店。
渠道支持,也是吸引合作伙伴加入的一個重要因素。華為會在其Vmall官方商城為HiLink合作伙伴提供線上渠道支持。在線下會與蘇寧、京東等合作開辟HiLink專區。今年3月份華為在中國區開了8家實體店,下半年這個數字會擴大到2000家。
邵洋此前接受鳳凰網科技采訪時表示,華為的合作伙伴時,先階段會選擇細分領域Top 3的龍頭企業,來保證產品功能和質量。這種做法本質還是具備一定的封閉性,會把一些中小規模的廠商排除在外。他表示,加入小米生態鏈的廠家大都是一些小廠家,是一些新進入這個領域的廠家。他們需要去依托小米品牌,依托小米一些光環效應幫助他們進入這個市場。華為HlLink則不同,有一定的進入門檻。
“我們現在大概有50個領域,每一個領域必須是前三。”邵洋說。早期給科沃斯掃地機器人做過代工的深圳ilife掃地機器人市場負責人告訴鳳凰網科技,在華為剛剛推出HiLink戰略的時候,ilife便與之表明過想要加入合作的意向,但因為“只選頭幾名”的原則,華為并沒有看上這家公司。
OV:搞聯盟,走開放路線
另一種是走開放式路線,推出共同遵守行業的標準規范,并逐漸擴充生態圈的范圍。
今年7月,vivo聯合OPPO、TCL、美的和極米科技等多家廠商舉行IoT開放生態聯盟大會,會議通過了IoT開放生態聯盟合作共識,并公布了IoT產品方案。該聯盟的IoT開放生態優勢在于可以在不改變廠商私有協議的基礎上,實現智能設備的互聯互通。
OPPO與vivo在智能手機市場上,是公認的在新戰略選擇上比較謹慎保守的廠商。前幾年平板電腦、可穿戴產品火熱的時候,這兩家廠商卻依然很克制,還是堅持以手機為主。一加手機上個月宣布正式進軍智能電視市場,原因是一加手機CEO劉作虎認為電視將會是未來智能家居的一個重要入口。坊間傳聞,劉作虎以前的老領導OPPO公司CEO陳明永實際上并不看好這個市場,因此,OPPO雖然成立了團隊布局IoT,但并實際并沒有做電視的打算。
華為和小米IoT戰略的優勢在于,在它自己的生態范圍內,可以保證產品體驗的互聯互通和流暢性,但劣勢也十分明顯,智能家居廠商必須要適配相應的標準,有所謂的定制化需求,這在一定程度上為智能家居廠商生產產品帶來了掣肘。
“IoT這個行業其實發展了這么多年,現狀一直都是私有的或者封閉的,這個痛點很難打破。”周圍表示。據他介紹,vivo IoT開放生態優勢在于可以在不改變廠商私有協議的基礎上,實現智能設備的互聯互通。
vivo與OPPO所發起的聯盟,試圖打造一個最開始就是開放、平等、沒有設置任何障礙的協議。一方面,消費者在使用的時候,不再需要下載多個APP,可以在一個應用上實現對所有設備的互聯互通。另一方面,開發者也無需針對不同品牌不同陣營的產品去做優化適配,對開發環境的生態有不小的提升。
據周圍透露,從今年7月4號第一批7個代表企業開始到這次正式發布,如今vivo Jovi物聯平臺已經吸引了二十多家企業加入。“經過這60多天,我們把各個廠家的設備已經全部都適配好了。”周圍說。接下來,vivo會快速擴張聯盟,增加新的成員。
隨著OPPO和vivo的正式入局,再加上華為和小米,智能手機在IoT上的競爭,毫無疑問將掀起一個新的高度。
360:再造IoT版安全衛士
360公司從安全業務起家,隨后業務延展到了瀏覽器、搜索、移動分發渠道、游戲、手機硬件、直播等領域。雖然在移動互聯網時代表現平平,手機業務也做得并不是很出色,但360圍繞著路由器這個家庭網關重要接口所做的IoT戰略布局,目前也正式浮出水面。
“我一定要做硬件,因為在未來,硬件必將成為我們接觸這個世界的連接器。”這是周鴻祎此前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說過的一句話。和小米相比,360的智能硬件品類并不多。如智能攝像頭、智能門鎖、智能路由器等,均與安全相關。
智能路由器算得上是360硬件產品中最為成功的一條產品線。官方最新數據顯示,目前360安全路由器用戶超過1500萬,接入上網終端5000多萬臺,平均每個月銷量約40-50萬臺,今年占據整體路由器市場8%份額。
與前面提到的小米華為OV不一樣的是,360除了統一接入協議,更多的是從數據和安全的角度出發布局IoT,目的是再造一個IoT版的360安全衛士。
“現在IoT是風口,很多廠商都去做,小廠商最核心的利益價值是把產品的規模發展起來,讓更多的用戶使用IoT設備,他們更多解決的是功能性問題,安全問題基本解決很少。”360信息安全部負責人高雪峰接受鳳凰網科技采訪時表示。
在他看來,如今大家都在布局的IoT其實面臨一個問題:對安全關注度、安全意識基本都比較差。據了解,360會把安全路由器的接口打通,開放給第三方硬件廠商,一旦發現漏洞,360則會對所有接入自家IoT云平臺的設備進行及時預警。
不以智能手機作為IoT平臺的載體,而是選擇路由器這個智能家庭重要的網關入口,算得上是360結合自身大安全戰略的一種差異化選擇。相比有著億級用戶的手機廠商,360的這種打法對第三方廠商的吸引力在最開始并不具備優勢。
小米IoT布局,上百個生態鏈兄弟一起上“打群架”,華為HiLink只要優等生,OV兩兄弟則是搞聯盟,來者不拒。如今智能手機廠商第二戰場目前的布局已經開始。目前能夠確定的一個趨勢是:正處于寒冬期的智能手機市場的春天很難再來,下一個戰場在IoT。
評論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