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現代機器人之父、大阪大學教授石黑浩昨日在第一財經與日本經濟新聞社共同舉辦的亞洲科技創新大會的一個圓桌論壇上稱,人類進化有兩種方式,基因進化和技術進化。而在他看來,技術層面的進化遠比基因層面的進化來得快來得多。
石黑浩的研究對象是人形機器人。在他看來,理想機器人的界面應該是人形界面,不管是語言溝通還是煮飯,機器人一定程度上會有人形象征。研究證明人類智能的構成元素包括記憶、計算能力、推理和學習等等,石黑浩希望通過研究了解人類社會的思維模式,將之應用到機器人領域中,智能系統去做構筑科學。
但石黑浩同時指出,發展人形機器人不是最終目的,如果能把人類意識植入到機器人當中形成互動,可以組成更為復雜的人與人和諧共處的社會關系。
當然,這是科學家們對于未來的期許和愿景。但在目前的情況下并不能達到。
“我覺得目前的階段還應該屬于初級階段。它還沒有辦法去定義問題,只能夠通過人類來定義問題,然后賦予它數據,讓它作出解答。”PreferredNetworksCTO奧田遼介認為機器人的重要性在于它們可以代替人類完成很多勞作。比如在汽車的工廠,機器人可以去搬運很多的東西。他說,目前的視覺技術已經可以讓機器人自動通過視覺去判斷東西在哪里,然后自覺地做出相應動作。
“比如說金屬片外觀檢測,我們給它下指令,說你檢測異常,通過圖像來檢測異常,我們只能給它賦予課題。”奧田遼介說,“如果是人類的話,你單單給我一個金屬片,(我就知道)你是讓我檢測上面的傷,但是單單把一個東西給機器,它不會判斷。我覺得未來這一點還會發展。”
石黑浩對于機器人寄予厚望,在他看來人類所有的工作都可以被機器人所代替。為什么呢?因為人類需要做更多自己想做的事情,人類生存的目標不是工作,所以工作應該被取代。“人類不是要做工作,而是和其他人交流或者考慮一些哲學的問題。比如說考慮人類存在的意義這些事情,我想能考慮這些事情的只有人類,所以讓機器人做工作,我們更多花時間考慮人類生物存在的意義是什么,可能更多是偏向于哲學這些方面的內容。”
這樣的觀點在一些虛擬游戲中已經發生。微眾銀行人工智能部副總經理吳海山談起自己最近在玩一個名為《底特律變人》的游戲。這個游戲描述了50年、100年之后人類的工作會被機器人取代。人與機器人產生了非常多的矛盾和沖突。但作為一個研究腦神經的博士生,他覺得這樣的擔憂是多余的。“放眼看來,任何一個技術的突破會制造更多的機會。哪些工作會被取代呢?重復性勞動的,對于人類來講純粹是浪費時間的工作,這些工作完全是被機器人取代的。”
他舉了一個例子,在金融行業里面原來有一個職位是審計信用卡貸款的,現在完全可以通過算法技術來評估信用的風險和惡意貸款,而隨之變化的是,這個職業就不知不覺消失了。那么哪些工作是最不容易被取代的?他認為是有人類情感性參與在里面的的工作永遠不會消失,“尤其是人與人之間交往的交流的,包括像一些創造的音樂藝術等等,這些工作永遠不會被取代。”
但不可否認的是,機器人越來越智能是趨勢。吳海山認為,人類與機器人完全和諧共處,“人工智能的目標還是讓生活變得更美好,讓人生活得更好一些,這需要國家的層面制定政策的發展。”
商湯科技亞太業務事業群總裁史軍表達了同樣的觀點。他說,在人類的歷史上,每次新的技術出現就會引起未知的恐懼。比如在汽車代替馬車的時代,當時汽車普及的城市是倫敦,倫敦有一個非常著名的討論,主題是“汽車普及以后有一半的人要被撞死”,但其實沒有發生。但這樣一個大討論的結果是導致了汽車法規的產生。倫敦的第五大道從馬車大道變成汽車大道。“要立規矩,每個做人工智能的公司從機器設計的角度要考慮這些。希望大家從國家的層面、社會的層面來討論。”
-
機器人
+關注
關注
211文章
28490瀏覽量
207448 -
人工智能
+關注
關注
1792文章
47400瀏覽量
238905
原文標題:日本機器人之父石黑浩:人類所有工作都可被機器取代
文章出處:【微信號:tjrobot,微信公眾號:天津機器人】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