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6日,工信部向中國電信、中國移動、中國聯通和中國廣電正式頒發5G牌照,標志著我國正式進入5G商用元年。
5G的增強寬帶、海量連接、低延時高可靠等特性,為物聯網、人工智能等美好愿景的實現提供了后盾,為各種跨界融合和跨行業應用提供了支撐??梢灶A見,大規模的5G網絡建設即將啟動,面向各行各業的5G服務也蓄勢待發。
但與以往的通訊技術不同,人們對于5G的看法存在很大的差異。
有人認為5G將是一項徹底失敗的通信技術;
有人認為5G的進展將非常緩慢,現在布局為時尚早;
還有人認為5G是重大的戰略機會,生怕錯過時間窗口。
有爭議的才是機遇。
5G開啟的是一個新時代,誰都沒有經歷過,所以對于5G的發展可以說是因人而異,見仁見智。
根據權威機構的分析,5G技術所撬動的市場份額中將有80%集中于B2B端。工業互聯網IIoT應用場景在5G中將占據舉足輕重的地位。
因此,今天我們只講一些高度濃縮的事實,讓你了解工業互聯網及其與5G相關的最新進展。
1IIoT頭部企業均已搶跑5G
舉幾個實際的例子。
ABB正在其芬蘭的工廠里嘗試使用5G技術和工業人工智能,搭載機器視覺應用,提高生產效率和產品質量,該項目將于2019年6月中全面投產。
在博世力士樂眼中,除了地面、天花板和墻壁,一切“物”都要接入5G,它還一口氣推出了5G移動控制面板、5G AGV無人搬運車等多種方案。
西門子不僅成立了多個5G互操作性測試中心,通過5G將工業實時過程數據上傳到工業云平臺MindSphere,而且早在2018年2月就收購了一家5G初創企業Sarokal。
這家看似與西門子的業務相隔十萬八千里的公司,實則身懷絕技。Sarokal是為前傳網絡提供創新測試解決方案的供應商,而前傳網絡是整個5G承載網中帶寬要求最高、時延要求最嚴苛的部分。按照西門子的說法,搜遍地球也難以找到Sarokal的匹敵者。
巴斯夫、大眾、寶馬和戴姆勒也正在計劃建立自己的超高速5G網絡。比如,巴斯夫的目標是用5G技術覆蓋整個10平方公里的工廠——這相當于一個擁有3.9萬名工人、2000座建筑、230公里鐵路軌道、106公里公路和2850公里管道的小城市。
25G有哪些切入場景?
在工業互聯網領域,IT和OT的融合是老生常談的話題,5G則引入了另外一個T,CT(Communication Technology,通信技術)。
相比4G,眼前的5G并不只是換個手機那么簡單,加之工業制造對CT的要求更高,雖然5G有諸多優勢,還要找到適合的切入場景。
5G ACIA(5G產業自動化聯盟)根據對多種異構設備的互聯與集成測試,為5G的發展劃了重點。
5G ACIA由德國人工智能研究中心DFKI、Festo、Gotting、Harting、HMS、菲尼克斯電氣、西門子、華為、英特爾、三菱、諾基亞、倍加福和大眾等公司聯合成立,旨在推動5G在工業生產領域的落地,確保5G從運用之初即具備相應的產業能力。
根據ACIA發布的白皮書,5G可以被應用的場景包括運動控制、協作機器人、移動控制面板、過程自動化、增強現實、遠程控制等。
5G在工業應用中的優勢包括:
布線容易、聯網方便,更易于滿足靈活性的需求;
對于移動性設備和非固定式的產線,無線似乎是唯一選擇。
對于實時性和可靠性都要求極高的運動控制場景,5GACIA正在推進在5G上支持加載TSN服務的研究。Beckhoff公司最近也展示了一種針對未來工業現場,采用無線通訊技術實現實時控制和大規模數據傳輸的應用場景。
根據需求規范,對于時間敏感的工業應用場景,需要達到1 ms的延遲、1微秒的抖動和99.9999%的可靠性。基于這樣的性能指標,5G似乎完全可以勝任工業現場大型產線系統中各種復雜的信息化應用。
畢竟在這個無線時代,有多少工業企業愿意為了網絡增加投資,鋪設專用線纜?TSN和5G是不錯的備選方案。
35G是一場從端到云的變革
正如從“功能手機”到“智能手機”的轉變,5G還將促進各種現場終端的變化,比如AR智能眼鏡、MEC移動邊緣計算設備的廣泛使用,以及終端設備形態的改變。
由于5G縮短了云和端之間的“距離感”,可能會加速“邊云協同”和“終端瘦身”的進程。
其實這種趨勢在5G到來之前便已存在。比如施耐德最新的M262控制器,具有嵌入式的云平臺接入能力,可以實現機器對機器以及機器對云的直接連接,集成速度提升40%。由于允許即插即用的嵌入式系統訪問,減少約50%的調試與服務工作,安裝成本降低30%。
5G的增強寬帶使云端和本地的差異變小,“變瘦”的終端也會更便宜,比如“云端工業機器人”。在設想中,這種機器人的大腦在云端,5G超高速通信網絡作為神經,機器人硬件就變成了一個純粹的身體。
4IIoT新平臺持續涌現
作為一項包含“云”、“管”、“端”鐵人三項的全能型的“長途賽局”,由GE在2012年提出的工業互聯網,如今已經步入了發展的第7年。
根據IoT Analytics在2019年發布的最新分析報告,工業互聯網仍將在未來的7年保持40%的復合年增長率CAGR,而且IIoT還找到了落地的突破口,開始取代MES等傳統軟件,接手了生產監控、質量控制和庫存管理等相關應用。
相比批處理和流程工業,離散制造業將擁有最高的工業互聯網支出占比(53%),和最高的增長率(46%)。離散制造中的生產復雜性越大,數據就越有價值,并且最有可能催化新的商業模式。
雖然全球已有數百個工業互聯網平臺在前,但并不影響新選手的加入。
值得關注的包括霍尼韋爾和施耐德。比如,霍尼韋爾最新的Forge工業互聯網平臺,將發布針對航空、工業和建筑等行業的版本,收集企業經營數據,為基礎設施進行分析并優化。
施耐德的Exchange將被打造為一個跨行業的開放式生態平臺,立足于促進不同行業的用戶分享最新思維和創意、打破現有框架和開拓新市場。
與工業互聯網平臺相匹配的是各種工業APP應用商店與合作伙伴生態圈。
各個企業相當趨同的做法無可厚非,在一個越來越難以劃清邊界的市場中,如果不建立自己的生態系統,等于把發展機遇讓給了競爭對手。
-
5G
+關注
關注
1356文章
48503瀏覽量
565536 -
工業互聯網
+關注
關注
28文章
4328瀏覽量
94217
原文標題:在5G長途賽局中,工業互聯網IIoT有怎樣的新起點?
文章出處:【微信號:ofweekgongkong,微信公眾號:OFweek工控】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