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全球面臨著制造模式的變革,對于中國而言,制造業正面臨著巨大的困難和挑戰:人口紅利的消失、勞動力短缺、勞動力成本的急劇上升、對資源和環境的掠奪性使用等,導致中國制造模式和發展模式已不可持續,急需轉型和升級。同時,歐美對高端制造的壟斷,低端制造向勞動力成本更低的國家轉移,這些現實因素也倒逼中國制造模式快速變革。而機器人技術和功能、性能的快速提升,機器人價格的大幅下降,也使得機器人大批量替代人具備了技術可行性和市場可行性。此外,中國上萬億的巨大市場空間也為機器人產業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市場支撐。
利用機器人實現制造模式的變革
珠三角、長三角地區不少城市已經開始“機器換人”計劃,而公司在產業布局上構建“南北兩翼齊飛戰略”也正基于此。中國現在已成為全球最大的機器人產銷國家,未來10年將是中國機器人產業發展和制造模式變革的黃金期。機器人及智能裝備的市場將達到萬億規模,中國應抓住這次新工業革命的機遇,大力發展中國的機器人產業,同時利用機器人實現制造模式的變革,完成中國由“制造大國”向“制造強國”的轉變。與此同時,歐洲科學家日前啟動了一個機器人科研項目,目標是打造由數百個自動化、變形金剛式機器人構成的蜂群,用于人員搜救、太空探索等。
迷你機器人自動組織、外形百變
科學家的目標是在2013年前打造一支由能自動組織、外形百變的迷你機器人組成的蜂群原型,它們能作為團隊精誠合作,并且還具有自愈功能。這些機器人能互相串聯起來,一同分享能量,攜手合作,將它們從事不同任務的能力發揮到最大程度。
這個機器人項目名為“Symbrion”,預計耗資460萬英鎊,全部由歐盟出資贊助,來自歐洲10所高校的研究人員參與了這一項目。他們表示,這支變形金剛式機器人蜂群未來用途很廣,包括搜救任務,太空探索和醫療救助。英國布里斯托市西英格蘭大學教授艾倫溫菲爾德(AlanWinfield)表示:“我們可以將一群迷你機器人釋放出去,沖向地震造成的坍塌建筑。它們能自行分成一個個搜救小組,去到處尋找幸存者,或將碎石瓦礫搬起來,營救受困人員。一些機器人能形成一條鏈,讓救援人員同幸存者溝通,而其他一些機器人還能自行組裝,變成‘醫學蠅蛆’(medicinebot),第一時間提供救援。
發機器人協作“原則”
他們還將開發機器人協作“原則”,這些原則將被嵌入硬件和軟件中,使機器人蜂群可以根據其面臨的實際環境,在沒有人員干預和監督下,自行作出改變、適應,建立協作關系。第一支機器人蜂群原型將由數百個自動裝置構成,每個大小只有1平方英寸左右。針對有人對機器人蜂群可能會變壞,從而對人類造成傷害的質疑,溫菲爾德予以了否認。
他說:“聽上去像是科幻小說中給人帶來恐懼的東西,但其實不然,它們僅僅是復雜的工程系統。它們必須經過嚴格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評估,然后才會用于現實環境中。作為科學家,我們的行為要受到道德倫理的約束,但我們不能確定這些東西可能如何被使用。這是一個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問題,應由更廣泛的群體去決定。
”溫菲爾德還透露,第一個機器人蜂群有望在未來10年至15年內做好用于現實生活的準備。英國謝菲爾德大學教授諾埃爾?沙基(NoelSharkey)上個月曾預測,自動化軍用機器人將在10年內投入使用,這支自動化部隊能自行決定何時發起攻擊,以及向哪些人發起攻擊。然而機器人是否真正能大規模存在也存在著一定的瓶頸。
頸是什么?
如果說過去的障礙主要在于行業認知和接受度,那么現在最大的障礙無疑是資金。企業大規模使用智能機器人需要投入巨大的金額,這種金額卻只適用于大企業令許多中小企業望而生畏。但是無論有多少瓶頸困難在前,我們依然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機器人必定能為各行各業帶來無與倫比的欣欣力量。像變心金剛里那樣智能的機器人在不久的將來必定會出現在人們的生活與工作中。為人們帶來更高的工作效率。
-
機器人
+關注
關注
211文章
28618瀏覽量
207917 -
數字化
+關注
關注
8文章
8836瀏覽量
62028
原文標題:想要打造“無人工廠”中國機器人市場有多大?
文章出處:【微信號:pcbworld,微信公眾號:PCBworld】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