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了2019年經濟工作要抓好的7項重點,其中在第二大重點工作中專門提出:“要發揮投資關鍵作用,加快5G商用步伐,加強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物聯網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將5G、物聯網等科技領域寫入經濟重點工作中尤其是促進內需重點工作比較罕見,在整體經濟形勢嚴峻和經濟下行壓力背景下,5G、物聯網等科技產業的發展是否將再次扮演“白衣衛士”的角色?
以史為鑒:10年前的危機中,通信業不負眾望
時間回撥到10年前的2008年,當時全球正在經歷著本世紀最嚴重的一次經濟危機,在應對這次危機中,國內相繼出臺了多項政策,通信行業提前發放3G牌照可以說是其中一個重要政策。事后來看,3G牌照發放以及后續產業發展確實為應對危機做出一定貢獻,通信行業在這一過程中扮演了一次“白衣衛士”的角色。
2013年“兩會”期間,原工信部部長李毅中向媒體回顧了2008年政府應對全球金融危機時的政策出臺過程。其中,他也回顧了3G牌照發放背后的故事,認為3G牌照提前發放也屬于應對全球經濟危機的有效措施,因為3G牌照原計劃準備在2009年兩會后發放,提前幾個月的發放給予市場一個積極的信號。
當然,3G牌照發放并不是應對經濟危機的倉促之舉,而是大勢所趨。在李毅中看來,經過數年的技術儲備、規模化試驗和產業生態成長,2008年底3G牌照發放本身的條件已經成熟;另一方面,三大運營商都有自有資金進行3G投資,不需要銀行貸款,若拿出2000億的自有資金就可以拉動6000億的投入,所以決定提前發放3G牌照。經濟危機是一個特殊的因素,即使沒有經濟危機,中國的3G產業也到了順理成章商用的階段,而3G的商用在客觀上給應對經濟危機帶來一個新的手段。
3G牌照的發放,在短短幾年內為整個市場帶來明顯的促進作用。根據工信部的數據,牌照發放僅1年后,截止2009年底三家基礎運營商共完成3G網絡建設直接投資1609億元,用戶規模超過1500萬戶。根據測算,3G直接投資的1609億元間接拉動了國內投資近5890億元;帶動直接消費364億元,間接消費141億元;直接帶動GDP增長343億元,間接帶動GDP增長1413億元。
更為重要的是,3G網絡作為基礎設施商用后,基于這一基礎設施出現大量的創新,手機視頻、家庭網關、無線城市、視頻監測、移動辦公、移動支付、手機閱讀等新型業態開始出現,給互聯網企業、創業企業、開發者等群體帶來創新的平臺和價值,當前在移動互聯網領域叱咤風云的企業都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3G基礎設施的建設。同樣的,國產手機也是借助這一機會登上舞臺,在3G商用3年后,以“中華酷聯”為代表的國產手機占據國內手機市場的半壁江山,在國內用戶手機更新換代中抓住了機遇,雖然當前手機市場格局已大不相同,但不可否認的是3G的商用給國產手機打開一扇窗。
當其他行業還深陷經濟危機泥潭中時,不論是對整體經濟的促進作用、對就業的帶動,還是對移動互聯網、手機等產業鏈相關環節的機遇,通信業卻不負眾望,給實體經濟和國內需求做出貢獻。雖然現在仍然存在對3G的一些爭議性話題,但至少在那一場危機中讓數百萬人沒有失業、給產業鏈信心。
兩個關鍵詞:內需和基礎設施
在本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文件中,筆者注意到兩個關鍵詞:內需和基礎設施。“內需”是中央將5G、物聯網的發展放在“促進形成強大國內市場”這一重點工作安排中來;“基礎設施”是雖然是將5G、物聯網工作放在內需中,但強調的是加強基礎設施,而不是具體應用。可以看出,對5G、物聯網這些科技領域基礎設施的投資,能直接帶來內需的快速增長。
(1)從“內需”看5G、物聯網的基礎設施
對于整體的經濟形勢,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通稿用了幾個關鍵詞:穩中有變、變中有憂、外部環境復雜嚴峻、經濟面臨下行壓力。尤其是最后兩個關鍵詞,道出了經濟形勢的狀況,外向型的市場疲軟,國內市場需求就更為重要。近幾年來,業界對5G、物聯網產業在國內的需求遠遠高于海外,因此成為增加“內需”的重要領域。
無線通信具有非常明顯的地域特征,基礎設施建設在某個區域,基于基礎設施之上的用戶、產品和服務也大部分限定在這些區域中。5G和物聯網的一些基礎設施就屬于這一類,不論是人與人通信,還是物與物通信,用戶只能基于自身所在地的網絡設施進行,由此產生的終端設備、運營、解決方案、服務等都在國內形成需求。
國內政府、企業、家庭、個人對各種終端和應用的需求,倒逼通信基礎設施的建設。通信基礎設施的建設,促成國內的通信設備、芯片、手機、智能硬件、物聯網解決方案形成需求。與其他產品和服務,5G、物聯網基礎設施建成,將這些領域的產生的需求主要鎖定在國內。
(2)從“基礎設施”看5G、物聯網給內需的貢獻
一直以來,通信業對國民經濟增長的貢獻都處在一個較高的水平。大量通信業經濟貢獻的文獻顯示,通信業對國民經濟的乘數達到4倍以上,即通信業直接投資的1元錢能夠帶來國民經濟4元錢的乘數效應。
其中,基礎設施的乘數作用無疑更大。正如前述3G網絡的經濟效應,在5G、物聯網基礎設施建設中,不僅對于光纖光纜、通信設備、電源設備、空調設備形成直接投資,建成后帶動了手機、智能硬件、行業終端、政企應用等間接的投資,進一步促進上游產業的出貨量以及基于這些基礎設施形成新的經濟形態、商業模式。這些都是從5G、物聯網基礎設施形成的杠桿作用。
曾經有個針對應對經濟危機的段子廣為流傳:在經濟危機期間,政府雇人不斷挖溝并埋溝,雖然沒生產出新的產品,但直接促進了就業和帶動了相關產業的生產,也是應對危機的一種方式。這也是在經濟下行階段宏觀經濟政策很多傾向于基礎設施投資來促進內需的原因。當然,5G、物聯網基礎設施的投資比挖溝埋溝的意義大得多,不僅在經濟下行周期中能夠帶動相當部分國民經濟的增長,加固實體經濟的能力,還能在全球科技發展中提升競爭力。
5G的就業貢獻(單位:萬個)
去年,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發布的《5G經濟社會影響白皮書》測算,到2030年,5G將直接帶動總產出、經濟增加值和就業機會分別為6.3萬億元、2.9萬億元和800萬個,間接帶動總產出、經濟增加值和就業機會分別為10.6萬億元、3.6萬億元和1150萬個。在這一強大經濟貢獻值預期下,5G的加速商用一定會成為國內需求的重要增長點。同時,NB-IoT、eMTC等物聯網基礎設施也具有一定的杠桿作用。
目前,美國運營商已“搶跑”5G,韓國運營商已開啟5G正式商用。從本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重點工作來看,若經濟下行壓力進一步增大,5G牌照發放加速預計會成為現實。另外,NB-IoT、eMTC等物聯網基礎設施也依然是投資的重點。
從具體技術和市場發展來看,5G、物聯網目前依然面臨著需求不足、應用場景缺乏和商業模式不明確等問題,但在整體經濟發展預期下,預計5G、物聯網基礎設施建設步調仍然會加快。畢竟在“外部環境復雜嚴峻、經濟面臨下行壓力”形勢下,整個市場信心比黃金更寶貴,5G、物聯網即使扮演不了“白衣衛士”的角色,也要給經濟寒冬下從業者一絲信心。
-
物聯網
+關注
關注
2912文章
44882瀏覽量
375712 -
人工智能
+關注
關注
1793文章
47604瀏覽量
239524 -
5G
+關注
關注
1356文章
48497瀏覽量
565425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