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是什么時候再次流行起來的?這可以追溯到2016年3月,當時,谷歌的神經網絡驅動的人工智能 (AI)機器人 AlphaGo在圍棋比賽中擊敗了韓國冠軍李世石,在此之前,沒有任何機器可以用來破解圍棋的棋局。
當前,人工智能基本處于“炒作”的狀態(tài),連大眾媒體都在宣傳智能機器帶來的希望和恐懼。這讓人聯(lián)想到人們都熟悉的另一種被炒作的事物:物聯(lián)網 (IoT) 。在Google Trends上搜索詞條IoT和人工智能,當繪制這兩個詞條的流行度曲線時,如圖1所示,會發(fā)現(xiàn)二者的模式非常相似。
圖1. Google Trends,IoT(紅色)和人工智能(藍色)曲線
雖然有一些物聯(lián)網初創(chuàng)企業(yè)出現(xiàn)后消失了,但物聯(lián)網仍然存在,并且正在逐步發(fā)展,最終必將開花結果。而物聯(lián)網和人工智能之間的碰撞正與此類似。
有思考能力的物體
絕大多數(shù)人工智能應用最初主要集中在Facebook、谷歌、亞馬遜等提供的互聯(lián)網服務,這些服務的算法運行在配備多核CPU和GPU的服務器上,運行頻率達GHz,內存達兆兆字節(jié)。緊接著,人工智能進入高性能的消費設備,出現(xiàn)在智能手機、自動駕駛汽車、游戲機、電視和智能音響中。雖然技術上處于“邊緣”狀態(tài),并且通常被歸類為“物聯(lián)網”,但這些設備在物聯(lián)網設備中是特殊的,因為它們仍然需要消耗大量的功耗、性能和內存,并且需要通過高帶寬鏈路連接到互聯(lián)網。
雖然物聯(lián)網將幾十億的設備連接在一起,但絕大多數(shù)設備的功能都很有限。而人工智能的引入,為這些位于網絡邊緣的設備帶來革命性的影響,但前提是需要在資源、連接能力、成本和功率之間達到適當?shù)钠胶狻?/p>
有人可能會質疑:在這么小的設備上實現(xiàn)邊緣的人工智能有什么用?
為了說明白這一點,我們將這些設備與動物大腦所能達到的智能水平進行比較。
維基百科簡要介紹了幾種動物的平均神經元,包括一些動物的突觸(神經元連接)數(shù)量,借此可以推斷其余動物的突觸/神經元。如果想用深度神經網絡模擬動物大腦的處理能力,如表1所示,粗略的模擬情況是每個神經元(輸出)需要一個字節(jié),每個突觸(重量)需要一個字節(jié)。
表1. 模擬動物大腦所需的存儲量總結
(數(shù)據(jù)來源:維基百科,“動物神經元列表”)
小螞蟻的強大能力
微控制器 (MCU) 的存儲器范圍為1兆字節(jié)到4兆字節(jié),因此,MCU中的人工智能水平與水母或蝸牛的大腦類似。
蝸牛和水母可以自己覓食、活動、繁殖,并在感受到威脅時躲藏起來。它們管理與環(huán)境的復雜交互過程、識別模式并控制身體動作。這種智能水平對于簡單的設備已經足夠,如恒溫器、真空吸塵器和門鈴。這個例子的理念是讓設備根據(jù)對環(huán)境的感知做出簡單的決策。
擁有蝸牛大腦的設備可以控制一些簡單的行為模式,可以識別篡改企圖的門鎖,或者根據(jù)衣服顏色定義程序的洗衣機就屬于這種級別的智能水平。
動物(即使是那些智力較低的動物)在互動方面也比計算機的性能更高。動物通過視覺、嗅覺和觸覺進行本能地交流和互動。如果設備擁有蝸牛的大腦,肯定會帶來敏感、更直觀、更自然的用戶界面。
具有千兆字節(jié)外部存儲的微處理器可以達到螞蟻或蜜蜂的智力水平。昆蟲智力的典型用例是群體效應。這意味著大量的簡單機器人具有足夠的智能來展示群體行為,可以執(zhí)行復雜的任務,就像蟻群那樣。世界上有10 quintillion (100,000,000,000億)只昆蟲,而人只有76億 , 由此可見一大群昆蟲大腦所具備的能力是多么強大。
這一應用的范圍非常廣泛,包括農業(yè)、城市、環(huán)境、安防、救援和國防。哈佛大學的研究人員演示了1024個機器人組成的群體,這是迄今為止最大的一個機器人群。就像螞蟻或蜜蜂一樣,1024個機器人群可以完成可觀的工作任務,如運輸大型物體或自主建造真人大小的結構。
實現(xiàn)終端智能化
在智能手機、安全攝像頭和汽車等功能豐富的嵌入式設備中,機器視覺一直推動著人工智能的應用。由于有具體的用例、巨大的潛在市場和高效的算法,CNN(卷積神經網絡)機器視覺可實現(xiàn)硬件加速。現(xiàn)在,幾乎所有能夠進行圖像采集和處理的設備都集成了CNN AI加速器。
在網絡端點處的小型IoT設備中實現(xiàn)人工智能并不容易,有很多應用都沒有經過驗證。對硬件加速進行適當?shù)亩x也很難,因此,許多硬件公司采取的方法是通過通用控制器上的工具和軟件實現(xiàn)人工智能,并監(jiān)控演變過程。
針對這一點,瑞薩電子最早發(fā)布了嵌入式AI解決方案 (e-AI),該解決方案使用戶能夠將經過訓練的網絡從Tensorflow或Caffe轉換為其MCU可用的代碼。瑞薩電子提供的工具包括一個e-AI轉換器,它可以轉換神經網絡成為MCU工具可用的C代碼,并提供一個預測轉換網絡性能功效的e-AI檢查器。瑞薩電子已經確定了幾個用例,例如預測性維護,目的是推動用戶和社區(qū)的發(fā)明和創(chuàng)新。因此,瑞薩電子提供了瑞薩電子社區(qū) “gadget Renesas” 開發(fā)板的教程,而且瑞薩電子美國公司一直在推動使用RZ/A1H嵌入式MPU設計GR-PEACH開發(fā)板的e-AI設計競賽。
嵌入式AI正在不斷增加
嵌入式AI正處于典型的“商業(yè)模型定義”階段,即解決方案已被發(fā)明并被早期采用者使用,但還沒有被主流大眾所接受。從事這項研究的初創(chuàng)公司和創(chuàng)新公司必將竭盡全力跨越這條鴻溝。隨著發(fā)展的日新月異,可以肯定,在找到有實際商業(yè)價值的用例和增長點以取得成功之前,必須有許多支點為這個目標提供支撐。
-
機器人
+關注
關注
211文章
28618瀏覽量
207927 -
人工智能
+關注
關注
1793文章
47604瀏覽量
239541 -
神經元
+關注
關注
1文章
363瀏覽量
18487
原文標題:大咖談技術丨會學習的互聯(lián)網
文章出處:【微信號:renesas_china,微信公眾號:renesas_china】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fā)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