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Arm投資的安創加速器2018年孵化加速了13家初創企業,并精選了8家在成都2018未來科技創芯大會上向市場曝光。安創加速器為什么青睞這8家企業?他們到底有什么絕活和創意?投資人又是如何看待他們的發展前景?請看下文報道。
安創加速器2018年度孵化了13家初創企業,涵蓋了芯片、聲學科技、智能控制、AR等多種領域,并精選了8家企業在成都未來基金小鎮舉辦的2018未來科技創芯大會公開接受投資人的考評。不得不說,這8家企業個個身手不凡,不僅擁有非常亮眼的資深技術和運營團隊,而且還擁有獨特的產品創意、敏銳的市場嗅覺和市場切入點商業意識。
安創加速器為這次項目路演請的評委也個個非同一般,他們有:安謀(中國)執行董事長兼CEO吳雄昂先生,瑞芯微副總裁陳鋒先生,中關村并購母基金研究院院長王雪松女士,四川長虹投資副總經理劉冬先生,北極光創投合伙人楊磊先生,小米產業投資部合伙人孫昌旭女士,華威國際合伙人桑林女士。
安創加速器是Arm全球唯一加速器,聚焦于人工智能和物聯網產業,致力于為技術驅動型的創新創業企業提供一站式深度加速服務。在過去的兩年中,安創成長營成功運營五期,為學員們提供了一個展示各自創新成果及“硬”技術的平臺,也為業界帶來了一場又一場無與倫比的科技盛宴。今年安創成長營第六期Demo Day落地成都,不僅表示Arm希望在西南中心深度挖掘科技創新的新生力量,見證和助力新生力量的成長,而且也表示Arm有意同時推動成都“全球電子信息產業基地”的快速發展。
第1支路演團隊:上海科絡達
成立于2011年的上海科絡達(CAROTA)由聯發科、趨勢科技、新加坡電信和華威國際共同出資,是國際領先的汽車、物聯網OTA升級技術(空中下載升級技術)解決方案供應商,擁有國際領先的OTA升級技術,主要面向中國車載和物聯網市場。科絡達是今年CES Asia N4、N5展館內唯一的汽車FOTA參展商,目前已經安裝升級超過3億臺智能裝置,覆蓋全球20多個國家與地區,包括美國、印度、俄羅斯、中國、中國***與東南亞。
科絡達提供一站式從云到端、完整靈活的部署解決方案,為車廠無縫接軌、快速導入OTA技術至自身車聯網系統保駕護航,一站式滿足您的需求,包括:獨立開發的升級架構、高效的差分升級壓縮、適應不同升級環境的保護機制,加解密簽名、加密通道、安全引導,串聯第三方的PKI等相關解決方案。
到目前為止,科絡達的合作伙伴已經有:MediaTek、TREND Micro、東風裕隆、瑞薩、恒潤科技、ST、Gemalto、海康威視、DESAY、SingTel、ADAYO、信大捷安、江南天安、m2motive。
上海科絡達創始人兼CEO吳柏儀表示:“科絡達前身是做智能手機跟平板電腦的OTA,2013年切入物聯網智能裝置,2015年切入車聯網的部分。我們提供了整個裝置管理、安全連接、空中升級的云端服務平臺,到現在為止服務了3億個終端,整合了2000個不同的產品,跟200多家OEM/ODM進行了合作。”
那么,為什么需要OTA?現在的汽車電子很復雜,需要很多的系統性管理,OTA和人工智能會提升車聯網和使用者的體驗性,提高汽車的可靠性。
吳柏儀說:“我們已經在智能輔助和自動駕駛、特別是L3級別的智能駕駛整車上導入了OTA系統。以前的車比較注重機械性能,現在的智能網聯和電動車、新能源車越來越注重電子性能,已經有數據表明60%-70%的車輛損毀都是車電子系統的問題。我們的車聯網合作伙伴包括芯片商、OTA和安全廠商、以及電信運營商,甚至包括整車廠。當然,在物聯網領域我們也合作了很多廠商。”
對于用戶來說,基本上只要下載一個升級包就可以輕松完成系統的修護、升級和最佳化。科絡達解決方案包括:部件跟軟件的升級,安全的防護,升級的管理,版本管理,整個后臺狀態監測。支持整包的更新跟差分更新,差分更新就是原本的軟件中改動的部分才更新。
吳總表示:“我們整車的解決方案是修護ECU軟件的缺陷,去做ECU的主動體檢,我們的專家系統可以理解不同ECU的軟件缺陷,通過OTA更新,我們可以把這些故障的指標給主機廠下載OTA,把缺陷報告送到主機廠,也可以發布到云端更新給車。我們提供安全的沙箱做安全代理跟植入,做安全的中臺。”
科絡達OTA技術可從TBOX覆蓋到MCU,保證全方位防護不留死角。針對的汽車目標應用包括:胎壓檢測模塊、安全氣囊控制模塊、車身控制器、無鑰匙進入及啟動系統、無線充電模塊、360度環視影像、電動助力轉向、四輪驅動控制、車身電子穩定系統、電子控制懸架系統、自適應巡航系統、自動緊急剎車系統、車道偏離預警系統、擁堵跟車輔助系統、自動泊車輔助系統、前碰撞預警系統、行人碰撞預警系統、發動機控制單元、變速箱控制單元、整車控制器、電池管理系統、連接控制單元TBOX、全液晶智能儀表、中控車機、抬頭顯示HUD、全液晶空調控制器、流媒體后視鏡。
吳總強調指出:“我們的一站式OTA解決方案支持任何芯片平臺,支持任何OS平臺全系統,支持多ECU一次升級,這是很多競爭對手做不到的。”
小米孫昌旭問:你剛才提到現在已經有3億的終端,這里邊車有多少?
科絡達答:這是我們之前的手機終端,物聯網終端大概有3000多萬,是手環手表,我們跟華為有合作,跟小米手環有合作,量都還蠻多的。目前用我們OTA在路上跑的車大概有六七萬輛左右,包括東風風行系列,吉利的商用車系列,微馬,我們的客戶已經在路上跑了。
楊磊問:這屬于前裝的軟件,這個軟件也必須是車規才可以運行,對吧?
科絡達答:我們去年還沒有車廠的時候,這個軟件研發的3年,我們的測試案例不到300條,我們今年到了4000條,我們車廠驗證要過4500條的測試案例,這都是今年的累計,成功率。我們所有的軟件人員都要符合CMI三級別的部分。硬件方面跟我們整合的的硬件都要過16949。
楊磊問:從你切入的話,你找的是國內的車廠家上新的EV的車廠,你覺得國內一線的車廠和國外的大廠在這個領域的接受度是怎么樣的?
科絡達答:我們公司的策略從內資廠到合資廠到外資廠,我們跟吉利合作了一年多的時間也取得了信任和肯定,我們現在也在跟上汽、一汽和大眾合作,我們跟德國大眾也溝通。
楊磊問:德系車廠有沒有切入點,今年有沒有OTA成功合作案例?
科絡達答:他們現在都在想,都在規劃,德國比較保守,我們有一個競爭對手在柏林被希爾地圖收購了,如果沒有一個很好的在路上跑的跟成功率,車廠信任會比較慢。大眾有一個好處,大眾的采購是雙軌,你的技術很好他們會引進新的供應上會進來,為什么選擇大眾是他們的選購制度比較彈性,愿意接受新的廠商。汽車的前裝是非常艱難的過程,但是進去之后人家要取代你也是非常難的。
第2支路演團隊:靈明光子
靈明光子團隊由三位硅谷歸國博士及他們在斯坦福大學的導師共同組建,團隊總人數13人,其中就有7人擁有理工科博士學位。靈明光子,為智能硬件所需的深度傳感應用設計并制造高效率光子接收器芯片。
靈明光子CEO說:“上一個項目講到的自動駕駛,今年的3月21日是人類自動駕駛歷史上非常黑暗的一天,那一天優步的一輛自動駕駛車在美國的亞歷山大州撞死了一位推著自行車過馬路的行人。當時正處在黑夜,這臺車的駕駛是靠一臺激光雷達在進行指引。這個激光雷達是我們公認的業界性能最先進,技術最成熟的激光雷達,激光雷達在這次事故中也難辭其咎。我們發現即便是這臺性能最先進的激光雷達也存在性能短板,并且為這樣的短板付出了非常慘痛的代價,這也是為什么今天我站在這里。”
深圳靈明光子目前正在致力于為激光雷達以及其他的深度傳感設備量身定做一款效率高、性能先進的光子接收器芯片,來解決激光雷達和其他類似設備核心的痛點,幫助他們釋放他們真正的性能潛力。
眾所周知,一個激光雷達的核心光學部分由激光雷達和光子接收器組成,在探測目標的時候,激光雷達會向目標發出一束光子,通過測量光子往返的飛行時間來判斷障礙物的距離。接著激光雷達通過不斷的掃描可以對周圍的環境進行3D成像,為其載具提供一些導航信息。
如今激光雷達應用領域不僅僅自動駕駛一個領域,在智能家居、工業傳感等諸多方面都有非常廣泛的應用,載具從車拓展到掃地機器人、工業機器人等等方面。在座的各位你們的手機上都有微型激光雷達,判斷你們的臉部距離手機的距離。很多的主流手機廠商未來會在手機的背面安裝激光雷達,來實現一些AI和建模的應用。
這些領域市場空間非常大,并且近幾年都是屬于非常高速增長的領域。由于技術發展的滯后,每個領域都出現了一些共性的問題,比如說探測距離不足,功耗過大,難以與現有的電路集成和成本過高。走訪了將近20家國內外客戶之后,靈明光子團隊得出結論,目前激光雷達以及類似的3D傳達部分其核心痛點存在光子接收器上,光子接收器的效率不足是目前激光雷達測不遠,功耗過大的主要核心問題。
為了解決這樣的問題,靈明光子團隊開發了硅光子倍增管產品,其光子探測效率是目前市售產品的2-3倍,將這樣的成長翻譯到激光雷達的新能上是超過50%的探測距離提升,大幅度下降的功耗,以及由于全部工藝兼容,可以和現有的電路集成,成本不升反降。
靈明光子CEO介紹道,目前各種的硅材料的接收器有一個問題就是在900-1000NM波段吸收嚴重不足。傳統的方案增加硅吸收層的厚度,效率增加有限,成本增加,時間精度降低。我們發明的納米光子捕捉技術,可以使效率大幅度增加,成本基本不變,時間精確不變。與傳統的方式對比,目前的方案只能探測到7%左右的光子,我們實驗室指標已經高達26%。這個數據已經公開發表在國外的頂級學術刊物上。
目前靈明光子團隊成功地將產品導入大規模的量產。目前在國際上主要有兩家同類產品的供應商,一家是愛爾蘭的,一家是日本的,他們的同類產品分別達到4.5%和7%,靈明的產品目前已經達到20%以上。
靈明光子CEO自豪地說:“我們不但是國內唯一一家生產同類產品的公司,我們也是該指標世界最先進的公司。我們在今年8月份完成由天使輪投資之后把我們的所有力量投入到量產化,目前預計在明年一季度我們將實現首批產品的交互,我們會根據客戶的反饋更新我們迭代我們的產品。我們會在明年的4月份會交付另外一批產品,這些產品會搭載在小型設備上,我們預計會在2021年實現產品化。”
靈明光子的三位創始人都畢業于斯坦福大學的同一個實驗室,他們的導師也是美國工程院的泰斗,在今年的12月份從斯坦福退休之后加入了靈明光子。靈明光子希望用自己手上納米級的核心技術幫助激光雷達克服千米級的問題,也幫助激光雷達實現更加豐富多彩的應用,為智慧產品未來創造一雙慧眼,讓開頭提到的優步那樣的慘劇不要再次發生。
張彬:我剛才看到你列舉的幾個應用都是現在比較熱的C端或者是大B端應用,我們長虹現在做的很多東西跟軍民融合相關,你們做的光子接收器在軍民融合或者是軍工口的激光雷達有沒有成功合作案例?
靈明光子:從技術角度講可以實現,這個話題有一點點敏感,尤其是在我們團隊一半都是在硅谷的情況下。從技術角度來講我們有這個能力,從商業模式上來說目前軍工體系不在我們的商業路徑上,具體會不會進入這個市場或者是如何進入軍工方面的研發不僅僅是技術問題,還有政策的問題,有技術和商業之外的壁壘要客服。
張彬:我們不考慮激光器材質的情況下,我們激光技術可以達到多少?
靈明光子:目前激光雷達采用的波段是905,手機和小型的電子設備采用的是940多,我們接觸過很少的客戶會用到1000納米以上,硅材料在1130沒有吸收了,我們認為1100多是我們的極限,再往上我們受對材料本身的限制了。我們也有其他的偏門的方法,這些方法就吸收了我們的兼容前提,我們在900和1000的波段上信息是最重組的。
孫昌旭:你剛才提到兩個熱門領域,一個是車載導航還有手機端的應用,從目前來看的話,你們在這兩個領域哪一個更偏重,而且你明年量產是在車還是在手機這一塊,你個人更看好哪一個市場?
靈明光子:明年我們第一個季度會量產的主要是針對高性能激光雷達,高性能激光雷達主要是供應車和無人物流領域。原因是因為這個領域目前整體的標準還沒有那么成熟,我們不像手機會有一些很長的供應商的工作要做。另外在車載的領域上,目前痛點最痛,需求最迫切,各位老師都知道激光雷達各個廠商都估值很高,他們希望花錢買性能,這個是已經出現的市場。手機相對來說的話,需要一個代步時間,我們非常積極的跟手機廠商進行接觸,但是包括小米,需要一個時間來慢慢做這件事情。
陳鋒:你們制成的材料是最后發展成自己做工廠還是主要做設計,另外4寸的在哪兒做?
靈明光子:4寸是我們的開始,交付肯定是8寸開始,制程方面的話因為是傳感元器件,我們不需要非常高級的工藝支撐。目前我們主要采用0.18um和0.13um,后續取決于客戶想集成什么東西上去。我們的賣點就是產品可以跟現有的裝備集成,降低功耗,我們的客戶要求28納米的制成或者是更低的制成也可以。
陳鋒:包括制成的材料硅,是正常的程序還是你要參雜不同的東西在里邊,是屬于設計還是把工藝換掉?
靈明光子:我們設計有不同的方案,有的方案是實現了工序節省,我們不需要代工廠,用現有的東西可以做出來,之后再進行后端的處理。有一些需要工序上的改進,但是不管怎么改進我們都是代工廠不需要買設備引入新的材料,難免之后實現更高效率和功率的時候會用新的材料。目前對于傳感器來說,成本比較敏感,我們很大的一個優勢都是基于兼容的前提下,如果不是因為的話,不能做倒閉。
楊磊:不能做陣列嗎?
靈明光子:我們有做陣列的能力。
第3支路演團隊:靈犀微光
靈犀微光團隊專注于AR底層技術,聚焦攻克AR瓶頸技術。它同時也是目前全球范圍內為數不多的幾家光波導技術擁有者。
北京靈犀微光的營銷負責人陳飛說:“我們公司致力于為消費級AR提供核心的技術。”AR是增強現實技術,是下一代的交互平臺,因為當我們與真實環境進行互動的時候,我們希望把更多的信息和影像展現在你的面前,有更好的交互方式。
AR產業鏈主要由三部分組成:AR的光學引擎、AR的硬件和軟件,其中軟件和硬件相對來說是比較成熟,可以進行借鑒的領域。光學引擎可以算得上目前這個階段對AR來說最核心瓶頸技術。光學引擎部分對AR的體系來說不亞于當年PC時代當中CPU對于電腦的意義。
經過這些年的探索,實現AR顯示方案的過程中經歷了4代的變革,最早美國軍用的頭盔,美國知名的AR的公司都采用了這些方案,包括采用了菱鏡的方案。目前來說,前面的這三種方案做成的AR產品都是非常大,非常笨重,如果AR時代到來,每個人都需要戴AR設備的時候,我們還是希望戴的是更輕量化的,更接近普通眼鏡形態的AR產品,否則太重太大,第一個戴在肩膀上是非常奇怪的事情,第二個很難長時間進行佩戴。全世界公認的由光波導技術做成的小型化模組可以是非常大的視長焦的光學顯示方案,可以透過光學顯示模組對于外界的干擾是非常少的。
在全球市場當中已經布局AR的生態巨頭們也都紛紛選擇了光波導這個技術作為他們下一代光學計算平臺的顯示方案。靈犀微光目前的核心技術就是光波導,他們已經生產的AW60的光學顯示模組已經可以把這個鏡片做到1.7毫米的厚度,90%的透明率,以及36度的視長焦,因為生態巨頭的布局使靈犀微光更堅定地在光波導技術上更深度的走下去。
這是世界范圍內光波導技術的對比情況,目前來說光波導可以分成兩個類別,微軟在采用全息波導,陣列波導可以在單片的鏡片上做彩色,全息因為波體的原因只能做單列,陣列要優于全息。因為靈犀微光在量產上的進步,靈犀微光可以把光波導技術生產出來的產品價格比較低。
陳飛表示,這是目前來說我們已經開發出來的產品,其中AW60已經在穩定地給行業供應的模組,AW61是60的進化版本,80是我們基于軍工和其他的領域需要大視長焦做出來的產品,80明年會正式對外公布。這是基于我們的AW60做成的工程樣機,這款產品重量是100克,是世界上目前最接近眼鏡的產品。這款產品我們今年一月份帶到美國拉斯維加斯做了展示,在世界范圍內都引起了一致好評。明年的拉斯維加斯我們也會去,會帶去我們更新的產品。
量產這件事情在我看來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作為前沿科技類型的項目。我們通過這幾年的發展把這項光學的加工工藝的部分,實現了非常大規模的提升,使行業當中公認為的光波導技術沒有辦法做這件事情得以改善扭轉。這是我們目前產能的情況,我們從17到18年大概年產能是1萬片。我們會在明年第一季度,今年年底第一季度把我們的產線布局,講道理光波導的成本。
目前應用到的領域就是工業、安防、醫療、軍工,這些都是靈犀微光合作覆蓋的客戶,客戶類型都是中大型的公司下屬科研院所。這是基于安防的應用案例,人臉識別這項技術發展這么多年里邊落地是痛點,通過技術的結合可以做成安防和人臉檢索的產品,目前跟安防公司合作在開發這樣的產品。C端的應用,剛才看到生態巨頭有一些是具有光學研發能力的,有一些不具有的,我們有可能成為某幾家的核心元器件的供應商。
這是第三方機構關于AR和VR的預測情況,從表格的增量上可以看到AR的市場,包括它應用的范圍是大于VR的,未來幾年當中AR發展是非常大的一個增長。這是靈犀微光公司營收情況的統計,2018年上半年完成了1400萬的營收,預計全年到現在為止差不多是到2600多萬。
靈犀微光是專注做AR陣列光波導的公司,其他的光波導方案他們有準備,但是目前來說他們認為還是幾何光波導為主,陣列光波導是最適合往小型化輕量化推廣的產品。靈犀微光核心團隊來自北大清華,這是核心研發的團隊。工藝加工團隊來自鳳凰光學、富士康、三星。
靈犀微光A輪是由紅杉資本獨投的融資,在去年的時候完成的,今年正在洽談的B輪融資主要針對10萬片級的產線規劃。
楊磊:有一個問題想聽一下你的想法,每個技術可能有自己的特點,光波導36到60度的視廣角,曲面可以到50度,從光的利用率曲面的利用率更高,你們比微軟的要高一些,但是是曲面的幾分之一。從應用的角度,你覺得什么樣的場景會需要什么樣的技術。
靈犀微光:自由曲面的鏡片厚度差不多是在1厘米以內,但是它依然是非常厚的。自由曲面帶來的問題透光度是非常大,在AR的應用當中最重要的事情是把虛擬的影像更好的與真實環境融合疊加。
楊磊:這個不一定,這是功耗的問題,當你損失這么多光強的時候功耗就上去了,在哪一個場景,哪一個技術線可能更有優勢,你們有沒有思考這個問題。
靈犀微光:功耗這件事情,光波導這個技術是把影像進行全反射折疊,我把影像放大在你的面前,它對于這個部門光能的損害是有的。但是目前我們采用的微型投影有背光的,功耗的損耗的事情跟很多的客戶用的時候,他還是寧愿有更好的顯示效果,對功耗的考量不會特別大。C端這個市場對功耗有非常嚴格的要求,目前來說我們也在嘗試更多其他的投射式的方案,通過我們工藝的方面來提升功耗的問題,盡量讓它跟自由曲面的技術結合,從整體上來看,剛才我提到的,自由曲面的透光度不夠,顯示影像我要做透光,光波導就不需要這些了,未來的市場自由曲面是過渡方案,光波導是目前大家公認的一個主流。
王雪松:第一批量產投入的市場當中,你們哪個市場會鋪更快?
靈犀微光:美國軍方這邊在前一段時間完成了10萬的訂單,這個事情會促進全球市場當中,尤其是軍備方面競爭的事情,中國軍方其實也不會在這方面去落后,目前來說我們在軍方這邊,尤其是一些項目合作當中有很多的合作,基本上占了我這一年出貨當中三分之一的量。就是工業,包括醫療的特殊應用領域。AR這項技術目前來說還是要在B端當中去得到應用和發展,B端的應用場景更垂直,愿意為這件事情買單的大型公司他們的需求其實是更大的。所以目前來說軍工占的比重相對來說大一些,工業、醫療、安防、消防站在其次,2C的應用跟汽車結合的應用都要往后放一放。
毛嵩:你今年2000萬的收入是什么樣的情況?
靈犀微光:軍工占了三分之一,余下的三分之二是醫療、安防來分。
毛嵩:是NRE的形式還是?
靈犀微光:我們是出樣片客戶完成開發,再小批量的采樣片,基本上會先把訂單定過來,我們不是現成就有,我們有一個供貨周期,在供貨周期完成,實際到我們這邊是這樣的量級。
桑林:我看到你明年的里邊有比較大的提升,大概到8000萬,我同意消費級的應用比較靠后一點,可不可以理解明年8000萬的營收來自軍工工業,單一客戶的訂貨量在增大,還是說你測不同的客戶不同的領域?
靈犀微光:對于AR來說是早期的階段,我們的營收是基于現在的客戶有更規模的轉化的情況,我們的預測是它的樣機驗證,幾百臺的眼鏡頭盔在他們應用領域推廣開了,這個都是OK的,再下批量更大的訂單進來。更新的客戶轉化,更大批來在我們目前看來周期在1年的時間里邊是比較困難的,都是幾有客戶的轉化。
桑林:最大的轉化是什么,安防還是?
靈犀微光:目前來看軍工明年肯定是不可能的,最大的轉化是我們在醫療、安防和工業巡檢這三個點上有大批量的轉化。
桑林:單一的量大概是什么樣的量級?
靈犀微光:起碼是萬級以上才能滿足我們營收的需要。今年我們產線已經滿足不到客戶的需求量了,我們的訂單已經排到明年的中間,落地是我們目前最迫切想要解決的一件事情。
第4支路演團隊:睿魔智能
相信在每個人的心中或許都曾有過一個導演夢,希望成為生活的主角,其實也許一臺智能相機就能幫你實現這個夢想。睿魔智能,一家致力于運用AI等新技術為攝影行業注入新活力的創新影像技術與硬件公司,他們希望通過更具創新的產品,賦能專業或業余用戶,以更簡單和富有創意的方式,讓用戶盡享拍攝樂趣。
睿魔智能科技的劉博表示:“我們做的是一個全新的影像產品的品類,我們定位為AI自導演攝像機。”怎么解釋自導演呢,我們傳統進行視頻拍攝的時候我們需要攝影師和導演,尤其是視頻的時候,我們希望通過一個設備可以解放這些工種,讓一個普通人拍攝出好的視頻。
他說,我們為什么要做這個事情呢,我們先看全球的影像行業的發展史,19世紀我們照相機第一次被發明出來,到了20世紀的20年代,我們在歐洲了進行第一次變革把相機變成了小型化,功能完善,之后它才進入我們普通人的視野。60年代日本進行了第二次的變革,這次的變革就是由膠卷變成了數碼相機。這次變化之后其實就到了我們現在的情況,影像類的產品進入到千家萬戶。看這個時間發展,我們發現每隔40到50年會有一次變化,現在發展到這個階段,我們再猜測下一次變化會是什么樣,會在哪兒。
看一下目前現在時代有什么變化,現在有一個特別有意思的事情,就是我們以前認為非常小眾的東西往大眾走,包括街舞、滑板等等的,大家可以觀察到國內快手、抖音的火爆,這些都在反映出來大家的表現欲望越來越強,對于影像的需求越來越大。第二是我們整個社會慢慢變得單身化,大家越來越宅。我們在這樣的過程中還是需要很多影像的設備和影像的呈現,這時候很多的事情需要我們自己做,沒有別人幫忙。第三個變化是在社交和媒體上我們都在往視頻走,這是所謂的社交3.0,媒體3.0。
到什么地步,這是非常大的一個點,我們看到幾乎所有的互聯網巨頭,科技巨頭都在往視頻制作的維度走。在行業和時代的情況下,我們發現對于影像類產品提出更高的要求,不僅僅像以前相機或者是攝像機拿在我們的手上按照心思拍,它需要攝影設備有要求。
這個行業不僅僅是我們在做探究,行業現在有兩種主流的做法,第一個是國內國外在攝像機加紅外探測器,在目標身上做紅外的發射器,通過這樣的連接使攝像機可以追蹤我們的目標,這個方法對我們必須要帶一個設備,其實它不太知道到底拍的是什么,實際操作過程中很多的麻煩。第二個我們會發現現在包括無人機廠商用傳統的視覺方案做人臉檢測,或者是人體的檢測來實現產品的能力。這是非常主流的方案,但是有比較大的問題就是當我們目標進行非常復雜變化,比如說它做非常復雜的運動,跳街舞,做瑜伽等等,或者是他在相對復雜的環境下,其實我們傳統的方案是非常難以去拍攝非常好的視頻。
現在的無人拍攝,AR拍攝,最大的瓶頸就是有非常大的算法,拍攝行為是實時的過程,必須具有非常大的AI芯片來支持4T的算力,有了這個我們才有了一切的可能,在這個基礎上我們做了非常多的東西,包括對目標的跟蹤、構圖、變焦、拍攝技巧等等。在我們的交互上,我們定義產品是一個無人化的設備,我們認為沒有攝影師,遠端的可以通過手勢跟他進行交互。我們還做了音樂模式,這些功能讓C端用戶可以把整個相機的拍攝變成非常有樂趣的過程。
除此之外它本身還是非常強的項目,4K,60P,13.5倍的光變,相繼部分索尼跟豪雅給了我們非常好的支持。我們的軟件部分有非常強的能力,有非常強的后期和特效的編輯,也能非常方便的在各種社交平臺上進行分享。
這樣的產品它的用戶是誰呢,經過我們調研與分析,包括很多用戶的試用,我們發現拍攝視頻頻率非常高,表現型的這幫人就是我們最核心的用戶,包括了我剛才提到的街頭、舞蹈等等這些人,他們的群體非常大。這是我們的一個小樣片,可以給大家看一下,這是相機完全在自主的狀況下拍攝出來的短片,瑜伽運動是相對緩慢的,我們在拍攝的過程中相機沒有做太多花哨的動作,就是維持了良好構圖的同時進行了一個環繞。
我們的產品在2019年的1月份正式發布,19年的中旬眾籌,我們之后會與華為一起共同發布這個產品。為什么做這個事情?剛剛提到這是蠻復雜的技術,我們做這個做了接近三年的時間,是非常長的一個過程。我們的團隊是有將近100人,是由比較強的研發的同事和非常有經驗的,包括市場、生產、項目管理等等各方面的同事來一起集合。我們在技術上,資源支持非常強大的供應商也在這里,這些教授都對我們有非常大的支持,也是我們的投資人。
供應商方面,華為跟我們是戰略級的合作,索尼對我們也有非常大的支持。我們做這款產品不僅僅是只有這個樣子,我們認為未來的攝影設備大多數會由機器取代我們的導演和攝影師,這個路子非常長,我們做產品的時候也在布局,會在之后的時間把更先進的產品提供給大家。謝謝大家!
第5支路演團隊:諦聲科技
諦聲科技是國內第一家專注于聲學B2B市場的技術研發型公司,其一直致力于聲學前端領域的研發。這期間,取得了多項專利成果,也參與了平安城市建設,中南海監測等多個經典案例,公司的核心技術如遠場拾音模塊,同步采集平臺等均為國內領先。
諦聲科技聯合創始人表示,諦聲科技是專注2B解決方案和原廠技術應用的聲學技術公司,我們的核心團隊來自中國科學院、由聲音、電子、傳感器等領域權威科學家組成。我們知道聲學比較好的公司,像安創、科大訊飛等等是基于人機交互聲音提取這塊,我們公司專注的是聲音本省的獲取,就是我剛才提到原場技術。什么是遠場技術呢,我是在幾米內知道什么位置什么東西發出的什么聲音包含了什么信息,我們更多的領域是智慧城市方面。
如何衡量呢,第一個要聽,第二反映要快,第三要聽得清楚。聽得準,就是我們核心的模塊,目前跟國際上領先的達到同樣的水平。第二個就是同步采集平臺,我們通過聲音來監測,有的時候我要聽飛機的聲音,我要聽汽車的聲音,我們知道飛機特別快,速率沒有反應出來可能飛機就過了,我們目前一秒可以相應10次。第三個就是如何聽得更清楚,我用聲音做監測的時候,目標檢測設備聲音不是最大的,有各種的設備造成干擾。技術優勢上通過降噪的概念發射反射的波頻來有助于我聽得清楚。
對于人來說70%的信息來源于視覺,視覺現在起來非常多的公司,包括大家做VR都回歸到這些技術。聲學技術比較凋零,在交通發布的平安城市,智慧城市建設中,我的攝像頭只能看我不能聽,我勢必會缺少很大的信息搜集,有一些場景下聲音是不可避免的。智慧城市第一個是智慧交通,第一個是我們底監測,我們知道在學校和醫院一些場所下按喇叭會造成噪音污染,之前是司機文明程度的體現,現在我們通過工具可以定位你的聲音跟攝像頭抓拍,后面可以取證。第二個在夜深人靜的時候我在睡覺,突然一聲喇叭聲把我驚醒了,這種改裝的車超過一定的頻率國家也是有規定的。之前交警不可以拿一個工具測聲音,我們通過這種固定的設備裝在信號桿上可以做到違章車的監測。
第二個就是智慧城市、智慧監獄和校園和醫院,醫患關系是非常緊張的,發生問題的時候只有問你們當時是怎么交流的。這是室內的系統,我不僅僅要非常清晰的聽到這里有ABCD四個患者,我要非常清楚的聽到他們說了什么話,我深知要區分出A說了什么,B說了什么,C說了什么,這樣才是完整的證據鏈。遠場知道在什么位置誰說的什么內容,這個是完整的技術鏈。在監獄我們知道是全覆蓋,但是在一些看不到的角落會發生事情。當視頻看不到的時候我們通過聲音報警觸發可能產生的問題。
第三個智慧城市更多偏向我們的隱私跟安防的監測,最近無人機的市場非常火爆,高層樓宇當中無人機的亂飛對個人的隱私有非常大的隱患,如果在軍事基地無人機甚至會造成機密的泄露。之前的無人機產品我們通過雷達,雷達是原空的裝置,雷達是聲波,聲波比較適合繞射。我們在城市環境當中,落于環境當中我們通過聲波對監測無人機,包括偵查的無人機的監測是我們在智慧城市中安防的一個項目。
第四個就是比較有意思的案例,我們知道新疆是我國重點安防布局城市,我們目前給他做的是智慧報警系統。大家在校園的時候有見過智慧報警按鈕,我按一下就可以產生報警。在新疆做的事情就是我通過我的呼喊聲喚醒報警系統,我連續喊三聲救命,這樣就激活了我們裝的監測設備。大家有一個問題,如果有一些人搞惡作劇天天喊救命,這個怎么辦呢,在我們內陸地區,東部城市確實是很難界定。因為這是一個小眾需求,我們在新疆做的,新疆如果你敢這樣喊兩次就可以進行教育了。
第四個就是突發性事件的監測,在交通環境中,城市環境中有很多的聲音,尖叫聲、爆炸聲、求救聲等等,去過新疆的朋友在每一個道口都會有一個崗亭,這個我們中間監測的就是突發性的事件,又便于公安部門在第一時間還原現場。
第二大的業務是我們更關注遠景更大的業務。用聲音做監測就好比我戴了智能手環,我先聽正常的噪音再比對值,之前我去醫院看病是醫生給你說,我戴了一個設備就無時無刻的監測你的身體狀況。
陳鋒:兩個問題,總體這個市場多大,你們現在的營業額是多少?
諦聲科技:我們之前以中科院的名義做一些項目,我們公司出來是今年年初,營業額在千萬級,但是項目試點已經推出去了。
陳鋒:20億是中國需要聲音安防的市場是20億?
諦聲科技:可能比這個更大,我們現在跟集成商合作,集成商不斷給我們提各種各樣的訴求,我們會根據他的訴求做出各種各樣的產品,之后我們探討出5-6款可以討論或者是探討的產品,我認為這個市場比我剛剛提到的更大。
陳鋒:聲納可以做到多少?
諦聲科技:聲音有三個,聲納、超聲、空氣聲學,空氣聲學有特點是生產的概念,我在這里說話最遠的人可以聽到,它是廣域的東西,聲音在做工業監測,更多的偏向預防,我通過一個設備可以檢測很大的區域,并且我不斷識別你各個位置可能產生的故障,我不做最精準的分析,最精準的分析就是告訴你什么故障,人解決問題的手段是很成熟。聲學是做安防的,它是連續24小時不間斷的,你只要再發生我就可以聽見。
桑林:你們現在是針對項目定制產品,這個對團隊的耗費比較大?
諦聲科技:為什么我前面提到視覺公司可以做這么多,能起來這么大,聲學的話像訊飛科技、瑞聲,個人觀點我認為聲學技術是斷點市場,聲學是相對獨立的市場,對我們初創的科技型公司來說,我做了一款監測的設備,如果我想獨立打市場,我跟地方的交管部門聊對我們來說難度非常大,在這塊我們我只需要你告訴我現在想聽什么樣距離的什么聲音,基于這個我們做研發這是我們比較好的發展路徑,我們把整個都包進來的話我們不是特別擅長。
桑林:會不會意味你每年能做項目就取決于你團隊有多少人,基本上限制了你的發展速度?
諦聲科技:任何的行業都有這個問題,另外一個問題聲學本身是冷門技術市場,我們確實不敢說走得太深入,只敢停留在技術層面上,這是一個問題,可以探討。
第6支路演團隊:摩聯科技
物聯網世界正在快速成長,據統計每天有500萬個物聯網設備被部署,預計到2020年全球范圍內200億個物聯網設備將被部署。物聯網快速發展的同時,安全問題也越來越得到更多人的重視。摩聯科技專注于智能蜂窩平臺可信應用解決方案,為物聯網應用開發者和設備制造商提供一套運行在蜂窩模組上的可信框架,從設備側的最后一公里形成物聯網的隱私保護傘,同時賦能物聯網終端廠商挖掘應用和數據的價值。
摩聯科技CEO表示,摩聯科技是非常年輕的初創公司,是這次路演團隊里邊最年輕的一個團隊,我們今年8月份才創業,專注智能蜂窩平臺的可信框架。今年上半年歐盟發布了GDPI,第一張罰單給了谷歌,下半年10月份谷歌也發布了決定,發往歐盟的安卓手機不免費,會收取一定的費用。這代表了過去10多年互聯網的免費模式,流量經濟是好上巨好。接下來我們會面臨新時代,時代是基于智能終端上面的增值業務百花齊放的時代。我們認為從終端發起的革命即將開始,我們18年可能是移動互聯網下半場的開始以及物聯網上半場的開始。
我們看到今天的6大手機廠商都在做自己的錢包。錢包是什么?錢包是今天手機終端上面增值業務的一個入口,同時帶來服務,圍繞手機的用戶服務收入的來源。我們認為接下來手機錢包的打法應該也會延展到各種泛智能的終端上,意味著各種泛智能的終端上也需要有這樣的入口。同時各種服務商實施上也要把它的增值服務部署到各種智能終端上。我們認為這個終端錢包的形態會存在,而且各個終端廠商都需要有這樣的一套機制來保證它有新的收入來源,除了一錘子買賣,賣它的芯片、產品、模塊還有部署在設備上的服務,服務商給他分成,給他應用和數據的收益一起來分成。
智能手機里有錢包作為應用和數據的價值交換的入口。各種智能設備應該在哪個地方切入,我們覺得各種智能終端就是某種形態上的機器人,可能帶著AI的人工智能機器人,機器人的智能手機是什么,我們認為是無限蜂窩模塊。按照這個類別,機器人交換的入口,它的錢包應該是部署在無限蜂窩模塊的載體上。很有意思,今天無限蜂窩模組產業也經過了20年,96年西門子做了第一款蜂窩模塊,20多年產業已經洗得比較干凈了,全球剩下的通用模組的供應商只有10家,它占據了90%的份額。我們認為我們聚焦在這個點上,意味著可以映射海量的IOP的應用,我們希望跟投資商合作,至少可以形成不錯的市場開端。
我們的初心為什么叫摩聯,我們從蜂窩模塊入手,摩代表模塊,我們希望成為這個聯盟,進而叫聯,我們希望打造模塊的銀聯或者是VISA,這是清算的平臺。右邊的圖是今年年初在巴塞羅那模塊圈的好朋友大家湊在一起拍一張照片,我希望19年的巴塞羅那能夠召集更多的模塊廠商的大佬一起加入我們的聯盟。這是我第二次創業,十年前我第一次創業,過去八年一直在一家歐洲的公司工作,我要感謝聯合發起人到現場支持。
我們希望打造兩個基礎能力,我們希望用戶的認證給設備認證,基于隱私保護對設備商的數據,基于保護下的計算提供能力給到數據應用方。這是基于終端錢包下可信的物聯網架構框圖。上面大家比較熟悉,透過模塊和終端上云上物聯網的應用,下半段是我們今天大家都講到WEB3.0,實現價值的交換,我們透過模組的錢包可行框架,我們在最后一公里打上標簽。什么標簽,一個打上數據的擁有者,今天GPR要求所有的方都要注重用戶的隱私。用戶數據的控制權必須給用戶,我們要打上用戶身份的ID,第二個要打上對數據產生有貢獻的芯片廠商、模組廠商的ID,他們對數據的產生,從設備到邊緣到云端實現變現提供了他的貢獻,他應該要參與后期的分成。我們在設備測通過筐架把這兩個ID打上送上云端,后面會講我們在云端也有一套部署實現數據和隱私的計算,能夠實現真正意義上數據的交換。
再講講我們幾個產品,這是終端側錢包的產品,主要的能力就是保存,可信的輸入和輸出,它可以支持可信的應用,包括數字錢包、數字鑰匙,ECM的連接應用。這是我們邊緣的一個網關,網關做四個事情,一個是幫助設備生成唯一的ID。第二個基于設備的交易對數據進行定價,設備產生的數據要基于他的行為,基于他的交易度有定價的機制。第三個實現設備間的互信互通,還有基于隱私保護的政策。網關要有很開放的架構能夠支持更多的可信服務商和設備商的接入。這是我們第三個產品,就是我們后面比較重要的,當把數據打上標簽送到云端之后,數據的匯聚方它要把這個數據去變現。
今天我們發現一個悖論,AI炒得越火大家越不愿意把數據拿出來,拿出來你就可以變現,我就變現。這是我們基于密碼學的技術,實現了解決方案,幫助數據的匯聚方,數據的采集方,它能夠在數據不出本地,實現數據的共享,同時對方可以基于這個加工過的數據得到他想要的數據。這個機制可以保住數據可以重復的變現,真正實現數據的交易。
最后總結一下,我們是專注在智能蜂窩模塊角度切入物聯網,提供可信的身份認證和數據的隱私保護。我們在前期會透過一些應用,透過我們在做的數字鑰匙,身份認證來推動技術落地,在技術層面我們終端側的架構比較靈活,它可以適應碎片化終端的形態。
因為2020年,20201年5G會有部署,隨著5G的開始,會有越來越多的節點接進來,會產生更大量的數據。我們希望我們提供的這一套可信的身份認證和數據隱私保護的計算,讓基于5G下的產業更好的實現數據的流動,更好的把數據基于隱私保護能夠交易。最后我們希望能夠借助全球蜂窩模組場的聯盟,賦能物聯網的裝備廠商,挖掘應用和數據的價值,最終可以在各個行業形成應用級服務裝置資產超級計算方。
第7支路演團隊:億智科技
億智科技是一家從事人工智能芯片研發及銷售的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億智科技在SoC芯片整合,算法硬件化,產品快速量產化方面擁有豐富的先進經驗。
億智科技的吳浪表示,很高興今天有機會跟大家一起思考我們對于AI的實踐。過去十幾二十年我們從移動互聯到現在的萬物互聯,AI技術的使用,我們認為會帶來萬物智能的時代。我們公司起名叫億智,就是要全力億萬時代的到來。
我們2016年成立在珠海的高新區,我們現在有100多位的員工,我們有完整的算法,市場的團隊,我們珠海是總部,負責我們芯片研發,軟件算法開發,北京負責我們AI算法的研究,深圳也負責方案開發,客戶支持市場與客戶的拓展。雖然我們成立只有短短的3年,但是了解我們的朋友都知道,我們是一群在半導體行業超過10年的行業老兵,我們的核心團隊擁有多次大規模量產和設計的成功經驗,經過我們團隊設計和銷售的芯片超過10億顆。我們團隊再次起步只做一件事情就是AI,為這個行業做賦能。
我們團隊的三個主要能力是,第一是我們SOC的整合能力,成立以來一直堅持在AI的IP,高清顯示,多媒體編解碼的自主研發。我們直到今天有很多這樣的成熟的IP,先進的設計工具,今天的芯片設計跟我們搭積木一樣,比我們早期芯片設計的門檻低了很多。但是如何讓IP之間的數據交互更有效,根據不同的產品化場景定制IP,這是我們團隊的核心能力,這是為什么我們的芯片能夠在性能、功耗、成本上可以做到業界領先。
第二是我們的算法硬件化的能力,我們的算法經過多年的積累,我們知道如何讓算法并行的更高效,運行更有效。我們自研的IP在業界上都是領先業界,我們的NPO在相同的算法下面只需要更低的帶寬,我們在同樣的成本下面也可以提供更高的算力,更低的更好。
第三是我們的量產化的能力,我們知道芯片設計很難,但是要把芯片做到量產,做到穩定,做到產業化,那它更難。我們也是在這10幾年的客戶積累我們給客戶提供方便的二次開發、量產、維護的工具。
從行業的技術發展趨勢來看,得益于神經網絡的算法穩定和成熟,AI技術用到越來越多的行業,像智能安防、自動駕駛,現在因為算法的復雜度需要在后臺提供強大的算力支持,同時視頻數據的傳輸也需要消耗掉巨大的網絡帶寬,會帶來巨大的延時,這是為什么對端的設備算力的需求越來越迫切。
從產品的發展趨勢來看,早期的電子設備我們需要它看得見,今天超高清設備的應用要讓視頻看得清,我們用AI的技術讓設備看得懂,通過AI的賦能我們讓設備能夠更加的智能化。這是我們第一個獲AISOC的芯片,我們完成了芯片驗證,它包括了CPU+NPU和視頻的編解碼,有圖形圖像的顯示。我們今天在外面展臺上帶來了我們基于開發板做的人臉跟物體識別的小樣。我們可以給客戶提供人臉識別,人臉監測,車牌車型,物體識別的標準案。我們內部在進行標準案的開發,我們在19年上半年客戶就可以量產基于我們芯片所開發的產品。
我們的芯片目標應用聚焦在視像安防、汽車電子等等,給客戶提供標準的方案。同時為了豐富我們的產品線,我們會提供協處理器,我們可以給不帶AI的產品讓它的產品實現AI的智能化,這是帶我們的視頻編解碼,帶ISP,我們給這些方案提供人臉識別、手勢識別、物體識別。這些應用,像一些智能的空調,它可以完成手勢的交互或者是游戲,或者是其他車內的手勢交互。包括機器人。
第8支路演團隊:靈汐科技
北京靈汐科技是以發展人工通用智能為目標的類腦芯片和類腦計算系統公司,他源自清華大學類腦中心的AI芯片初創企業,也是清華系AI芯片新興力量。
靈汐科技做云端的大算力AI芯片,類腦芯片原因是因為我們芯片的架構是從人工的大腦結構衍生出來,大家看到的是非常典型的云端AI芯片的應用。市場看起來大家都會覺得它的增長速度非常快,AI服務器我們現在看到的年增長速度達到240%以上,我給大家講兩個比較典型的數字,大家會有一個概念。一個是安防領域,我們國家攝像頭在2020年達到6億個,所有的攝像頭在后邊都要做工作,這會需要特別大的算力。另外就是短視頻,舉個例子,抖音現在月活的用戶數量是6億人,6億人每天上傳的視頻都要做鑒黃處理等等的,目前看起來只有英偉達一家在壟斷這個事情。
大數據AI芯片研發方向主要集中于解決兩個問題,第一個問題是我們現在看到神經網絡的加速器都是位置存儲器,它有幾個比較大的問題,算力比較大高的時候是要用HBM。我們做的工作就是比較直接,我們不用外面的東西,我們把存儲一體化這項工作玩兒到極致,這是我們設計的思路。
HBM配合2.5G的封裝技術有特別難的兩個點,一個是中間小的GAM怎么把散熱的問題解決掉。我們怎么能做到高的計算機,同時可以支持。現在看16、14納米比較好的是英偉達。現在美國剛剛公布出來的受限技術的內容里邊AI芯片之外有一個片上堆疊存儲器,這指導的是HBM的相關技術,未來怎么發展是一個很大的問號。
第二個思路就是怎么把AI的芯片增加靈活性,為了適應未來的網絡算法和未來的應用。目前看起來就是在傳統的加速器邏輯里邊加入DSP級別的可編程能力是目前AI芯片研發的重要攻克難題。我們工作在每一個核里邊是矩陣運算的處理器,我們的核里邊還有CPU擴展它的指令級,增加它的靈活調度性和計算的能力。我們還優化了我們的路由傳輸指令來優化我CNN的計算,我們每一個可以實現核的運行。我們每一個核之間路由的關系可以自動加入時間維度,這樣可以讓我們支持SN的計算。現在的DNN都是指目前的CNN,SNN是下一個,因為它更仿生更低功耗。重要點是要引入時間維度的信息,我們的架構是完全可以支持非常高效的ISN。
算力這部分大家是最關心的,我們用這種架構在我們明年上半年準備去留片的28納米的芯片,我們可以實現單芯片50TFT16的算力,如果我們的架構能夠切換到7納米的工藝的話我們的算力可以增長6倍,到明年年底或者是后年年初有輕量化的話我們可以做到300T。
工具鏈作為AI系統非常核心的工具,我們也開發了工具鏈,它可以自動轉化。我們支持客戶在增值服務上訓練好的模型直接接到我們的芯片上,這對客戶來講是非常重要的工具。這是我們的編譯器,這是我們的工程流程,或者編譯過程把網絡模型弄在芯片上,這樣可以實現運算。
具體到商業的問題,我們跟很多行業里邊的重要的客戶都有非常緊密的合作,比如說我們跟海康集團,跟公安部一所,包括像一些領導匯報,我們支持清華每年舉辦類腦競賽,我們跟OA核心團隊討論下一代引入強大算力,包括SNN的算法之后,對于掃描模式是不是會有新的突破進展。
靈汐科技創始人史老師是清華大學的教授,CEO是以前的海康高管,我們的團隊都是來自行業里邊。
-
物聯網
+關注
關注
2912文章
44915瀏覽量
376056 -
人工智能
+關注
關注
1795文章
47642瀏覽量
239769 -
安創加速器
+關注
關注
0文章
9瀏覽量
4781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