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8月,谷歌上市11周年之際,華爾街做了一項統計,看看在這11年間,有哪些美股公司的股票回報率,超過了谷歌(1277%)。
有近6000家美股公司參與統計,達標的只有13家。其中有一家,堪稱神話,上市至今股價已暴漲63倍!
它就是直覺外科公司(Intuitive Surgical),做的是醫療機器人,名為達芬奇。
達芬奇機器人有多牛?手術就不看了,看看它如何對待這葡萄。撕皮,縫皮,又快又準。這還是好幾年前的事了。
這么說吧,能不能配有達芬奇機器人,已經成為了衡量一家醫院水平高低的重要指標。
在2006年,北京的301醫院才引進了第一臺達芬奇機器人。截至2017年6月30日,全亞洲也僅有538臺。
為什么這么少?關鍵原因是貴,一臺就要近2000萬,開機費4~6萬,每年的服務費、配件,又是上百萬。
有它在手,直覺外科基本做到了行業壟斷,至今仍保持著70%的毛利率、30%的凈利率,絕對的暴利。
暴利之下,必有勇夫。最近3年,光國內就出現了至少100家相關公司,競爭激烈。但直覺外科去年31億美元的營業收入,仿佛在赤裸裸地炫耀:在技術碾壓面前,一切市場都是藍海市場!
01
軍用技術做醫療,
輕松壟斷行業18年
首先明確一下,目前的醫療機器人,還是要人來操作的,操作人需要經過專門培訓。
紅色框內是操作醫生
雖然不像科幻電影那般神奇,但它的出現,讓微創手術變得流行。好處就是創口小,出血少,恢復快,并發癥概率小,很多病人術后24小時就能出院。
兩種手術的開口大小對比
直覺外科成立于1995年。它不是第一家做醫療機器人的公司,不過它是少有的一家,有著極致技術的醫療機器人公司。
它的技術,最初源于擁有官方背景的斯坦福研究院(SRI),當時的初衷是研發一款“遠程手術系統”,將其應用在戰地手術,幫助前線受傷的士兵。
研究團隊中,有個人叫Frederic Moll,他從中看到了商機,并極力推動商業化。經過與SRI的多次談判,他買下了相關知識產權,緊接著就成立了直覺外科公司。
次年4月,Moll就組建了一支工程師隊伍,隨后三年,研發了3代機器人樣機,最終推出核心產品:達芬奇手術系統。
2000年,達芬奇機器人終于被美國藥監局(FDA)批準投入使用,成為全球首套可以在腹腔手術中使用的手術機器人。
你以為直覺外科接下來就所向披靡?錯了。一直到2004年,直覺外科都處于虧損狀態,因為技術太先進了!沒人了解,更沒人會用,市場認知度相當低。
好在Moll堅持了下來。經過幾年市場教育,再加上2005年,達芬奇機器人被批準應用于婦科微創手術,應用場景極大拓展,當年直覺外科的營收就同比增加了60%。
此后的直覺外科,才是一發不可收拾。
如今,達芬奇機器人已經廣泛適用于普外科、泌尿科、心血管外科、胸外科、婦科、小兒外科等,是適用性最廣的醫療機器人。
2015年,美國有超過90%的前列腺切除手術由達芬奇機器人完成。前列腺切除術非常復雜,周圍神經眾多,一個不小心,就會造成小便失禁或性功能喪失,沒人敢疏忽。
截至2018年10月,全球已有4000多臺達芬奇機器人,有超過500萬患者接受過達芬奇機器人參與的手術治療,真實詮釋了“好產品,不用就會死”。
這也是直覺外科敢于暴利的底氣。這么好的機器人,只此一家,你買還是不買?
結果就是,患者對它又愛又恨,競爭者虎視眈眈,但十幾年來,誰也拿它沒轍。
02
暴利公司,為什么誰也動不了它?
直覺外科的暴利怎么來的?
大家都知道,賣剃刀靠刀片賺錢,賣Kindle靠電子書賺錢。直覺外科就狠了,都賺!
一臺達芬奇機器人,要價100~200萬美元(引進國內普遍約2000萬),先靠機器狠賺一筆。但更暴利的,是配件及服務。2014年,這方面的收入就占了直覺外科總收入的70%。
配件方面,指的是機械臂、手術刀等耗材產品。比如,直覺外科規定,為了避免故障,每條機械臂只能用10次,還在上面裝了記憶芯片,用滿10次自動鎖死。而所有耗材,只有它家有。..。..據統計,每例手術消耗的耗材價值700~3200美元,所以才有4~6萬的開機費這一說。
服務收入方面,每臺機器人每年的協議服務高達10萬~17萬美元,其實主要就是維修、培訓等服務。操作醫生、助手和護士都要憑證上崗,誰來培訓?不是醫院,是直覺外科!
盡管強勢、收費不菲,直覺外科的霸主地位卻固若金湯。護城河太深了。
一、技術完爆對手
技術領先是直覺外科最大的優勢,它有三項核心技術:
比人手更靈活穩定的機械臂,有7個可旋轉540°的手術器械,能在狹小的手術視野內進行精確操作,開極小的手術切口;
3D高清影像技術,將手術視野圖像放大10~15倍。按圖像的清晰度和立體感來排名,達芬奇》人眼》普通微創手術;
人機交互極度流暢的主控臺。主控臺提供自然的手眼位置,降低了手術醫生的疲勞感,保證長時間手術的正常進行。控制系統中的運動比例縮放功能,使醫生手部的自然顫抖或無意的移動,減到最小程度。
這三項技術,足以讓直覺外科一騎絕塵。
這還不算,它在研發投入方面絲毫不含糊,與收入成正比,一般占營收的8%,所以技術迭代非常猛。成績最好的人,還比你努力。
當然,它還有個“陰招”:專利鎖死對手。
十幾年來,直覺外科申請了包括手機械臂設計技術、微小手術器械設計、主從控制策略、三維立體視覺、人體功效學等700多項專利,基本覆蓋了醫療機器人全部技術保護點。
就是說,對手即便想研發,也無從下手,路都被堵死了。
這就是直覺外科。它有肉吃,連根骨頭都不給你剩。
二、誰都過不了的審查,它能過
1998年,一家叫Computer Motion的公司研制出ZEUS機器人,比直覺外科更早,是它的最大對手,但遲遲沒能獲得FDA的認證,打不開市場,后來被直覺外科并購了。
在美國,任何一個醫療設備的系統開發,都需要通過FDA嚴格的監測和評估。像醫療機器人這樣生死攸關的大型設備,更要重點審查。
這一審查,各種測試就要耗費數年,進一步增加了行業壁壘。
直覺外科不一樣。在行業里,它的技術優勢太明顯,儼然是“標準制定者”,又被稱為“手術界的微軟”,基本可以區別對待。
它還有一大優勢:500多萬例手術。
審查為什么麻煩?FDA擔心的是安全性和有效性。但直覺外科在實踐過程中已經充分證明了自己做產品的實力,還能在實踐中不斷優化微創手術的解決方案,降低手術風險。這個優勢,誰都沒有。
護城河太深,以至于直覺外科至今都沒遇上一個像樣的挑戰者,而醫療機器人市場還十分龐大,這就是為什么它的股價會瘋狂暴漲。
但直覺外科不是沒有問題。
03
擴張困難,是自作孽
2014年,直覺外科的營收第一次出現下降的現象。
原因很簡單,機器不好賣了。此前,直覺外科的主戰地是美國,賣了十幾年,市場終于飽和。截至2017年6月30日,全球4000多臺的達芬奇機器人,有2703臺在美國。
有報道稱,從2006年被首次引進中國,目前達芬奇機器人在中國大陸只有70多臺在臨床使用。
原因大家肯定能想到:貴。
今年《我不是藥神》上映時,很多人對原研藥企業進行攻擊,認為藥價高得離譜,即便了解到它們此前巨大的研發投入,也不能原諒,畢竟人命關天。
但“能力越大,責任越大”,這大概是弱者對強者的意淫。企業逐利,是深嵌在基因里頭的。
原研藥企業定下高價,因為它的專利期通常只有10年,而且除了藥品,它沒有其他收入。直覺外科不同,它可以通過售賣耗材,提供服務來盈利。那么至少,它可以把達芬奇機器人賣得便宜些,兼顧社會責任和企業利益。
降低售價,和企業利益并不相悖。
亞馬遜云服務AWS去年營收增長43%,至175億美元。在公有云設施市場(IaaS),亞馬遜的份額是微軟、谷歌、IBM三家公司總和的兩倍,霸主地位無可撼動。
貝索斯是怎么做的?降價!布斯德·斯通在《一網打盡》這樣描述道:亞馬遜AWS業務在長期沒有競爭對手的情況下,主動降價51次。降價的結果是規模擴大,成本降低,最終減少服務費用。
如果直覺外科能舍棄暴利,達芬奇機器人在全球的擴張無疑會更加容易,并且加固目前的壟斷。
這是因為醫療機器人的替換成本極其高昂。使用醫療機器人需要一整套的系統和人員配合,一般來說,只要沒有大的質量和技術問題,醫院不會替換成其他機器。而且,一旦醫生、護士習慣了達芬奇機器人這種操作方式后,也很難再去適應其他機器。
暴利很誘人,但也會引來眾多對手,總有一個能干死你。
貝索斯曾說,“你的利潤,就是我的機遇。”雷軍也不止一次說道,“要克制貪婪。本質是什么?是任何時候把用戶放在第一位。”
選擇暴利還是克制貪婪,是企業的生死難題。
-
智能機器人
+關注
關注
17文章
872瀏覽量
82453 -
醫療機器人
+關注
關注
3文章
220瀏覽量
55678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