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成功打造全國首個“無煙城”模式后,一條經驗可復制、技術可推廣的100%清潔能源之路正在雄安新區構建。新能源的大量應用、分布式的規劃布局以及智慧能源的多樣利用,正從圖紙走向現實。
8月27日,在雄縣人才家園小區新星地熱換熱站內,值班工作人員在10號板式換熱器旁向經濟觀察網記者介紹,地熱水經潛水泵提取,進入旋流除砂器除砂后,再進入板式換熱器進行熱交換。換熱后的地熱水經排氣、過濾、加壓等回灌裝置實現100%同層回灌,從而真正做到“取熱不取水”。
據悉,該換熱站由中石化綠源地熱能開發有限公司負責運維,主要功能是向周邊小區提供集中供熱和生活熱水。這家由中國石化集團新星石油公司與極地綠色能源集團在2006年共同投資組建的新能源企業,目前已成為中國地熱資源開發的領跑者。
地熱資源尤為豐富的雄縣,是雄安新區規劃內的主要范圍,地處京津冀腹地。在這里,政商聯手、共同締造的雄縣“無煙城”模式徹底擺脫了冬季燃煤供暖帶來的種種問題,并有望在全國大規模推廣。
早在2009年,地熱無序開采,尾水肆意排放,地熱資源二次污染等問題嚴重制約雄縣的發展。此后,以中石化綠源為代表的企業對原有的燃煤熱力公司、地熱熱力公司依法進行兼并收購。與此同時,當地政府以租用方式管理接收,納入監管體系,并對強制拆除的燃煤鍋爐進行補償。如今,地熱能供暖已覆蓋該縣95%的建筑。
“雄安有較為豐富的地熱資源,折合標煤約為30億噸,建議新區應重點開發地熱資源,打造地熱能開發利用的全球樣板工程。”在7月25-26日于雄安新區舉辦的2018國際清潔取暖峰會暨工程應用展上,電力規劃設計總院院長謝秋野表示。
不過,在這片譽為“華北之肺”的土地上打造目標使用100%清潔能源的國家級經濟區并非易事,這需要縱貫南北的堅強電網、橫跨東西的供氣管網,以及技術突破、商業創新帶來的催化效應共同支撐。
“2017年,電力規劃設計總院受國家能源局委托開展了雄安新區能源規劃的相關研究工作。通過我們的研究,對雄安整體能源規劃提出了發展遠景,即將清潔供暖放入整體能源需求分析,并涉及電力、熱力、天然氣以及成品油的布局。”謝秋野說。據其透露,按照電力規劃設計總院對雄安新區終端能源消費構成的預測,到2030年,用電+供熱據其將占比一半,供冷占比12%,燃氣占比13%,成品油占比5%,其他占比20%。
此前4月發布的《河北雄安新區規劃綱要》也明確提出:為構建“零碳智慧”能源示范區,未來幾年,新區將對內挖掘太陽能、地熱、生物質能等可再生能源的開發潛力,對外加強風電、光伏等清潔能源供應,最終形成以接受區外清潔電力為主、區內分布式可再生能源發電為輔的供電方式,以保障新區的多能互補和清潔能源全額消納。
經濟觀察網記者注意到,在京雄城際鐵路可以一站直達的“雄安第一標”市民服務中心,以電動汽車為代表的綠色交通也已率先布局,整個服務中心園區,燃油車輛自4月28日已經禁止入內,進出車輛已被懸掛綠色車牌的冀F電動通行車全權替代。
事實上,以雄安代表的新區有著無法比擬的后發優勢,如新區可以應用最先進的理念和適用技術,統籌各方資源,打破機制體制束縛,并以長遠眼光給未來發展預留空間。“新區大多從白紙建設,從零做起,相對困難較小。”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能源專家咨詢委員會委員江億對此坦言。
值得關注的是,不少能源企業在雄安新區的布局已初現規模。除去年首批進駐的中國石化、中國石油、國家電網、中國華電、大唐集團、國家電投、中核集團、中國電建、中國水電、能谷科技10家能源企業,中國海油的蒙西管道被雄安新區政府確定為主供氣渠道,華潤集團、北控集團、中煤集團等能源企業相繼設廠、布局,雄安能源已然成為各路資本競相角逐的又一“跑馬場”。
-
新能源
+關注
關注
26文章
5586瀏覽量
107772 -
智慧能源
+關注
關注
0文章
312瀏覽量
16541
原文標題:不僅是全國首個“無煙城” 雄安新區又設定100%清潔能源目標
文章出處:【微信號:SmartGrid-cn,微信公眾號:智能電網】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