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少數派報告》電影中無人駕駛的飛車,到《諜中諜4》將車載顯示屏與擋風玻璃融合的寶馬概念車,許多電影作品熱衷于描繪人們未來的出行方式。你是否也曾想象,當坐在汽車駕駛室里,只要用語音發出指令,汽車就能自動實現要求,或者僅需要揮一揮手,就能控制汽車行駛軌跡。如今,隨著5G、人工智能、物聯網等技術迅猛發展,你的駕駛方式,正在發生變革。
汽車將變成下一個移動智能終端
人工智能、大數據、物聯網、新能源等新技術的發展,讓汽車行業出現許多新變化,新能源汽車銷售量以50%以上的年增長率領跑汽車市場,也將更多大膽的創新應用在汽車上。比如特斯拉Model S就配備一塊17英寸大屏,可以當平板電腦使用,實現多點操控,在使用導航、娛樂等功能時十分方便;國內品牌合眾新能源在其概念車的A柱上放置了一塊屏幕,用來消除A柱的視野盲區;拜騰在CES2018上展示的一款概念SUV,更是采用了一塊來自京東方的49英寸共享全面屏,橫亙在中控臺上,驚艷全場。
拜騰搭載49英寸共享全面屏
傳統汽車品牌也將車載顯示視為車內設計的“顏值擔當”。奔馳A級轎車將兩塊10.5英寸顯示屏組成雙聯屏,作為儀表盤屏與中控屏;全新奧迪A6則采用上10.1英寸、下8.6英寸的雙中控屏設計,同時還多配備了一塊12.3的儀表盤屏幕;比亞迪最新的秦系車配備了可旋轉的12.8英寸中控屏,讓新一代秦的內飾在國產車中獨樹一幟。
如今,讓汽車行業革命正在到來,汽車不再僅僅扮演“代步工具”的角色,而是逐漸變成下一個智能終端,車載顯示屏的升級,帶來了全新的人車交互體驗。群智咨詢(Sigmaintell)調查數據顯示,2018年第一季度車載顯示屏出貨總量為4100萬臺,同比去年同期增長10.1%,其中京東方出貨結構以大尺寸產品為主,采取積極的市場策略,出貨量同比增速為26.9%。
群智咨詢分析師表示,在全球汽車市場銷量增長及車內顯示屏多屏化趨勢下,車載顯示面板出貨增長是必然趨勢。預計上半年,車載顯示屏市場出貨同比增長10%左右,遠高于其他顯示面板整體增速。
顯示技術“定義”人車交互新模式
汽車行業的革命,關鍵的在于人車交互方式的改變。如今在駕駛過程中,用戶已從“開車”操作中解放出來,從“駕駛員”轉變為“指揮官”,在出行中也能像在日常生活一樣,隨時接收資訊、享受娛樂。
新的車載交互模式將改變汽車駕駛方式
面對人車交互方式的改變,語音交互和觸控交互成為汽車行業最為主流的兩大發展方向。微軟、亞馬遜、阿里等全球知名企業紛紛發力語音交互系統,讓簡單說一句話就能控制汽車。目前,廠商正進一步提升智能語音交互系統更加智能化的問題,實現精準識別和認知能力,為用戶帶來更好的體驗。
顯示屏作為人車交互端口,其未來技術發展趨勢備受關注,尤其是柔性顯示技術在可彎曲、可折疊、可視角度大等方面具有優勢,為汽車內飾設計多元化帶來更多可能。
據了解,在車載柔性顯示領域,京東方推出了曲率半徑為300mm的S形曲面柔性AMOLED屏,能夠分成三屏同時播放乘客的娛樂系統、中控系統和駕駛儀表的車身指示系統;采用AMOLED技術的12.3英寸顯示儀表,可以讓顯示屏像紙一樣輕薄,且可折出曲面造型。同時,京東方正推出柔性顯示屏在車載領域的更多創新應用,例如使用柔性屏包裹汽車A柱,再通過攝像頭將A柱遮擋住的景象顯示在柔性屏上,從而消除A柱視野盲區;在前擋風玻璃上搭載透明柔性屏,將儀表信息、導航信息等內容更清晰的展示給駕駛員;以及集合行車記錄、娛樂應用、倒車影像等功能的柔性后視鏡屏。
BOE(京東方)推出的W形曲面三聯屏
此外,京東方還推出了曲率達到800R的W型曲面車載三聯屏、車載雙視顯示屏、3D曲面車載顯示屏、采用GOA技術的2.8mm極窄邊框車載顯示屏、49英寸曲率4200R的凹面車載顯示屏等新型車載顯示屏幕。據了解,京東方高端車載顯示屏已開始向美國、德國、英國、日本、韓國等國內外汽車企業供貨,聯合汽車上下游產業鏈共同推動車載顯示發展。
智慧物聯網讓駕駛方式發生改變
“如果5G是汽車智能化發展的瓶頸,那么這個問題即將突破。2022年開始,5G網絡將大規模鋪開,這讓車聯網發展的最后一個障礙即將解決了。”IHS markit大中華區輕型車輛生產預測分析經理陶杲表示。
5G時代加快到來,推動智慧物聯技術發展,不僅汽車駕駛方式正在發生變化,人們的出行方式也面臨顛覆,世界知名咨詢公司普華永道“預言”未來汽車廠商商業模式的核心,不再只是產品,而將是出行服務。
車聯網將提供更多功能的出行服務
寶馬、奧迪、特斯拉等車企紛紛為自己的產品研發智慧車載系統,利用人工智能、智慧物聯技術改變駕駛方式,例如寶馬開發的iDrive系統,融合了導航、娛樂、自動泊車、主動巡航、主動保護等功能,將產品與系統相結合,為用戶提供更加完善的出行服務。
同時,google、百度等互聯網企業也憑借自身技術優勢不斷解決系統難題,推動車聯網發展。例如百度打造Apollo開放平臺,實現百度、第三方以及車企核心的數據快速整合。
BOE(京東方)在與一汽戰略合作簽約儀式上展示車聯網解決方案
作為車聯網的載體與端口,車載顯示屏也成為車聯網生態圈中至關重要的一環。據了解,京東方推出的智慧車聯解決方案,不僅解決了“屏”的問題,還實現了AR 3D互動、手勢智能控制等智能化人機交互功能,聯合產業鏈上下游共同為用戶帶來更好的駕駛體驗。據了解,日前京東方與中國第一汽車集團公司等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加快車載顯示技術、車聯網智慧系統及傳感器相關技術研發,讓“智能化座艙”加快應用到人們生活中。
THE END
從誕生至今,汽車已與人們的生活密不可分,像“飛車”一樣快捷、方便、智能的出行方式,將成為未來城市最靚麗的風景之一。在物聯網技術的推動下,語音、屏幕觸控等交互方式將徹底改變汽車駕駛方式,汽車正在以可見的速度,一步一步實現大眾期望的生活。
一、無人駕駛:從科幻到落地
自動駕駛,也就是汽車利用傳感器和計算機系統實現無人操作的智能駕駛,在20世紀已有數十年的歷史,21世紀初呈現出接近實用化的趨勢。
通過對人類駕駛員長期駕駛實踐的理解,無人駕駛技術可以拆解為“環境感知-決策與規劃-控制與執行”過程的理解、學習和記憶的物化。
二、六大關鍵技術概覽
無人駕駛汽車的關鍵技術包括環境感知、精準定位、決策與規劃、控制與執行、高精地圖與車聯網V2X、無人駕駛汽車測試與驗證技術。其中,環境感知、決策與規劃和車輛控制環節涉及了人工智能的應用。
未來汽車可以與智能手機、手表、家居、辦公室和電影院無縫連接
卡車、乘坐和安全
無人駕駛卡車也出現了,它的主要好處就是可以讓道路變得更加安全。老年人或無法駕駛的人也可以受益于無人駕駛卡車。
可能的結果:
1.無人駕駛卡車用來接送孩子們放學后去參加各種課外活動。車內配置有監控器,可以讓父母隨時留心孩子們的情況。相對于讓陌生人來接送孩子來說,家長可能更喜歡無人駕駛卡車。
2. 接送回家的老年人和視力障礙者。車內有監控器和語音服務。亞馬遜智能語音助手Alexa已加入到了這個潮流中。
3. 車內提供的“路上餐飲”服務將成為送餐服務的延伸。這還可能會導致車內存儲空間出現創新設計。
4. 車內座椅周圍的安全氣囊將保護乘客的安全。
5. 高速公路管理規定會出現變化,指定無人駕駛卡車晚上行駛的時間和車道。
6. 持續不斷的運輸需求、更換電池的站點以及移動充電車輛將讓無人駕駛卡車始終在路上行駛。
7. 新的無人駕駛汽車和手動駕駛的汽車會自動地傳遞各自的位置信息,讓系統了解道路上所有車輛的情況。這可以改善整體的車流,但是也存在一些安全方面的問題。
8. 太陽能電池板的效率提高可以讓汽車和卡車實現車頂充電。這可以延長車輛行駛的時間,減少對充電樁的需求。
工作和道路
隨著乘車成為人們偏愛的出行方式,較大的“出行艙”將會成為共享工作空間潮流的自然延伸。道路上的所有可視化的指示標識都可以拆除。
可能的結果:
1.針對小團體國內游的無人駕駛工作艙出現。這可以減少旅游成本,提高工作的連續性。
2. 與共享工作空間銜接的移動工作空間出現。
3. “睡覺汽車”成為新的、成本較低的短途旅行方式,節省了搭乘飛機和火車的麻煩。
4. 車內視頻電話是新的無人駕駛汽車的標配。
5. 由于乘客會更關注車內的情況,因此車內品牌宣傳和燈光效果將會變得越來越重要。
6. 由于無人駕駛汽車可以感應到來往車輛和交通情況,因此十字路口的交通指示燈將會變得不再必要。
7. 利用感應器夜間行駛可以減少高速公路上街燈的需求。
8. 路標和車道消失,因為車內整合有道路智能系統。
9. 高速公路的車道可以根據車流量自動拓寬或縮減。
10. 只有無人駕駛汽車行駛的高速公路允許更快的行駛速度。
11. 車內安裝的移動和Wi-Fi網絡可以讓人們自由上網。
車子、房子和娛樂
由于人們更關注駕乘體驗,更少關注汽車本身,因此我們可能會改變我們對居家環境的設計和使用,以及逐漸將“手動駕駛”當做一種娛樂活動。
可能的結果:
1.車庫可能會出租,用作無人駕駛汽車充電和存儲站點。
2. 針對手動駕駛的娛樂駕駛服務可能會出現,汽車交易商的數量會減少。
3. 針對手動駕駛的專門娛樂區域。
4. 家門口前面的接送點可能會成為新的車道。車道和車庫不再是住宅設計的標配。
合并的交通模式
由于這些汽車變得越來越不像汽車,而越來越像交通艙,因此它們可以作為模塊化組件直接嵌入其他出行方式中。
可能的結果:
1.模塊化的無人駕駛艙出現,這種無人駕駛艙可以直接嵌入超級高鐵Hyperloop,進行更遠距離的旅行。
2. 模塊化的無人駕駛艙還可以嵌入家庭,讓人們出行變得更加方便。
3. 飛機為無人駕駛艙提供停泊區,從而提高檢票、登機和空中旅行的效率。
-
新能源汽車
+關注
關注
141文章
10609瀏覽量
99919 -
人工智能
+關注
關注
1793文章
47604瀏覽量
239535
原文標題:暢想未來 你可能坐著一部智能“手機”出行!
文章出處:【微信號:ainet9,微信公眾號:物聯網前沿】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