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引 言
隨著消費類電子產品包括PDA,MP3、智能手機等手持設備的市場需求逐步擴大,產品間的競爭也愈發激烈,降低產品的設計成本,提升產品的市場競爭力成為嵌入式系統開發者所面臨的重大挑戰。NAND FLASH和NORFLASH作為兩種主要的非易失性存儲器,被應用于各種嵌入式系統。其中NAND FLASH主要優點在于存儲密度高、容量大,有更占優勢的存儲性價比。但是NANDFLASH由于其獨特的頁式讀寫方式,并不適合程序的直接執行。因此,從NAND FLASH啟動需要片上存儲器作為代碼執行的中轉區。本文所討論的一種系統啟動方式,是在缺少片上存儲器支持的情況下,實現系統直接從NAND FLASH啟動。論文中充分考慮了如何實現軟、硬件之間的協同工作,以完成SOC系統的設計。
2、NAND FLASH控制器的結構
本文所討論的NAND FLASH控制器是針對一款基于ARM7TDMI的SoC芯片,該控制器在芯片中的位置如圖1所示,作為AMBA總線上的一個從設備集成于AHB上。主要模塊包括總線接口模塊、FIFO緩沖模塊、ECC編碼模塊以及邏輯控制模塊。
總線接口模塊主要的功能是轉換AMBA總線上的控制和數據信號:將總線上的數據送入FIFO或將數據從FIFO讀出到總線上,將總線上的控制信號轉換時序后送到控制模塊。
NAND控制器包含一個寬度為32 b,深度為4的緩沖FIFO,用于解決高速總線與低速設備之間數據傳輸速度的匹配問題。為提高總線的傳輸效率,以及控制器設計的便利性,NAND FLASH在總線上的數據傳輸采用DMA的方式來完成。譬如在讀取FLASH一頁數據時,數據持續寫入控制器FIFO,FIFO滿時發出DMA傳輸的請求,同時暫停FLASH的數據讀取,控制信號nRE拉高,直至DMA響應請求即FIFO不滿時,FLASH的數據傳輸重新開始。當選擇應用的FLASH位寬為8,頁大小為(512+16)B時,控制器需要發出(32+1)次4拍字寬度的DMA傳輸請求來完成數據和校驗信息的讀取。
控制模塊的上作主要是將總線接口轉換的控制信號,按照NAND FLASH的接口協議.將片選、地址、命令、讀寫使能按照所配置的時序要求,發送到NAND FLASH中,并且控制數據的傳輸個數,以及DMA請求、數據傳輸完成中斷、數據錯誤中斷等系統信號。
NAND FLASH可靠性相對較差,存儲器芯片中有壞塊的存在,會導致存儲數據出錯。ECC校驗模塊針對NAND FLASH的可靠性問題,提供了一種查錯、糾錯的機制。ECC校驗碼在數據讀人時,由硬件計算完成后寫入到FLASH的校驗位中,當此頁數據讀出時,校驗碼再次生成與存儲器校驗位中的數據進行比較,若相同則沒有損壞位,若不同,則給出出錯中斷,軟件通過檢查比較結果,判斷出錯位的位置進行糾錯處理。糾錯功能僅針對單bit位的出錯,當一個以上位同時在一頁中出現時,ECC校驗不能給出出錯位正確的位置。
3、NAND FLASH工作的軟件流程
按照上節對控制器結構以及傳輸機理的分析,NANDFLASH的使用需要在FLASH控制器模塊以及DMA控制器模塊的協同下完成,工作的軟件流程如圖2所示。
軟件驅動的主要工作是配置DMA模塊以及FLASH控制模塊,當傳輸完成,檢測到中斷后,軟件查詢狀態寄存器,其中的狀態位來自FLASH。當一次操作完成后,控制器自動向FLASH發出查詢狀態的命令0x70,讀出的狀態字保存在控制器的狀態寄存器中。
4、NAND FLASH系統啟動的傳統模式
目前支持從NAND FLASH啟動的SoC芯片中,一般都內嵌有片卜存儲器。各個處理器廠商對這塊片上存儲器定義的容量大小有所不同,但是啟動模式都是比較一致的。NAND FLASH按頁順序讀取的方式,意味著對當前的存儲地址訪問后就無法馬上再次訪問,需在當前頁訪問完成后,重新對此頁訪問時,才可對先前的地址單元再次訪問,這就導致了一些程序語句無法執行,譬如跳轉、循環等語句的使用。因此NAND FLASH僅作為啟動代碼的存儲區,而真正執行的存儲器區域是內嵌的片上存儲器或者片外的SDRAM。
以上文中描述的控制器為例,按照這種啟動模式,程序搬運以及執行的過程如下:
系統上電前,外部硬線NAND BOOT開關選擇從NAND FLASH啟動。芯片設計時,默認DMA占有系統總線,DMA按照配置寄存器的默認值工作,其源地址指向NAND FLASH,目標地址指向片上SRAM,NANDFLASH控制器在NAND BOOT選中的情況下,默認向NAND FLASH的首頁發出讀命令。即上電后,DMA控制器以及NAND FLASH控制器默認的把FLASH存儲器中的第一頁搬到了片上SRAM中。一直到DMA的工作完成前,ARM核無法占用總線。此時零地址映射在片上SRAM,DMA完成搬運后,ARM開始執行程序。此段代碼完成的工作包括對SDRAM控制器的初始化,從NAND FLASH搬運核心代碼至SDRAM,配置地址重映射寄存器至零地址處,最后將PC指向零地址的SDRAM。在SDRAM執行的代碼開始真正啟動系統。
5、NAND FLASH系統啟動的新方法
一般情況下,片上存儲器在作為啟動代碼轉移階石的同時,往往在啟動后也有其特殊的作用。可以作為特殊的程序區,譬如在進行MP3解碼過程中,核心解碼函數作為頻繁調用的程序,可以安排在片上SRAM中,以提高讀取速度,提升系統性能。在SoC芯片開發過程中,在整體架構以及模塊功能的變化之后,這塊內嵌的SRAM失去了原來的作用,而僅作為NAND FLASH啟動時的代碼跳板,對于整個芯片而言,付出的代價比較大。于是提出了在沒有片上存儲器的架構下,從NAND FLASH啟動的一種新模式。
在上述一般模式啟動過程中,片上SRAM所起到的作用,就是執行NAND FLASH中第一頁的代碼,將真正的啟動代碼引入到SDRAM,最后將PC指針指向SDRAM。在失去片上SRAM的支持后,可以在控制器的FIFO中去執行此段代碼,這需要在硬件以及軟件代碼中作出適當的改變。 (1) 首先需要改變的是地址映射的機制,系統上電后,ARM即從零地址開始執行指令,零地址映射到NAND FLASH的FIFO入口地址,地址的譯碼過程由AMBA總線模塊完成。在外部硬線NAND BOOT拉高的條件下,AMBA從設備地址譯碼模塊在啟動過程中,將零地址的設備選擇權給到緩沖FIFO。在第一頁的指令執行完畢后,PC指針也指向SDRAM。
(2) 其次是NAND FLASH控制器在啟動過程中,對數據的讀取方式。鑒于NAND FLASH大批量數據讀寫的特性,往往采用DMA方式對數據進行操作。啟動過程中,由ARM core直接向FIFO讀取數據,在FIFO讀空的情況下,將從沒備READY信號拉低,等待NAND中的數據讀出。并且在此讀取過程中,DMA的請求被屏蔽。
(3) NAND FLASH型號類型眾多,從每頁容量大小、數據寬度、地址級數以及各型號芯片不同的時序參數,決定了一個控制器接口的兼容性要求相當的高。為了兼容從不同的NAND FLASH啟動,設置了4根硬線作為選擇。NAND BOOT選擇是否從NAND FLASH啟動;PAGESIZE選擇每頁大小,支持512 B/page,2 kB/page;IOWIDE選擇數據端口的寬度,支持8位、16位;AD-DRESSCYCLE選擇發送地址級數,支持3級、4級、5級地址。時序參數的配置值可以采用默認的寬松值,在讀取首頁信息之后,將配置值根據當前的時鐘頻率以及芯片類型,選擇舍適的時序值以達到最佳的性能。 (4) 存儲器首頁的代碼是在緩沖FIFO中執行的,FIFO的入口地址是一個高24位的選通地址,因此當系統啟動時,零地址開始增加,對FIFO中瀆出的指令而言,低8位地址的變化是無關的,FIFO始終被選通。指令的輸出是默認的順序輸出。這就要求首頁的代碼中不可以出現循環、跳轉等語句,并且要求在128條指令內完成需要的操作。
6、啟動代碼和流程的分析
上述的匯編程序即是存放在NAND FLASH首頁的啟動代碼,啟動的流程如下:
(1) 配置DMA控制器的4個寄存器,通道使能后,等待FLASH發出的搬運請求;
(2) 配置NAND FLASH控制器的3個寄存器,選擇適合的地址、時序參數與所用的FLASH芯片吻合;
(3) 分別在r8~r11中放入程序需要的備用值;
(4) 將需要在SDRAM中運行的4條指令搬入SDRAM 0x30000000處;
(5) 執行Nop指令,Nop指令用于填充一頁NANDFLASH中的剩余空間;
(6) 執行在頁末的指令,將PC指針指向SDRAM的0x30000000處;
(7) 執行SDRAM中的指令,首先啟動NANDFLASH的數據傳輸,將程序搬往SDRAM的0x30001000處。其次執行一個循環語句,等待第一頁的程序搬完,之后將PC指針指向0x30001000處,啟動程序從0x30001000處正式開始執行。
7、結 語
本文提出了一種NAND FLASH自啟動的新方案,通過對硬件電路以及軟件代碼作合適的調整,從芯片中去除了內部SRAM,降低了SoC芯片的開發成本。本方案已經通過一款命名為GarfieldV的SoC芯片的測試,達到了預期的效果。
責任編輯:gt
-
控制器
+關注
關注
112文章
16434瀏覽量
178972 -
NAND
+關注
關注
16文章
1687瀏覽量
136330 -
FlaSh
+關注
關注
10文章
1641瀏覽量
148405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