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商用節點的臨近,圍繞著5G網絡,運營商試圖想擺脫“被管道化”的魔咒,而邊緣計算(MEC)則被視為運營商在5G時代對抗OTT的“殺手锏”。
近兩年,邊緣計算產業環境漸入佳境,標準化組織、運營商、設備廠商、平臺廠商等都在推動整個邊緣計算產業的進程。不過在一片繁華的背后,邊緣計算仍然面臨著很多困難,尤其是在商業化和產業化中,比如在商業模式、安全性、移動性以及業務切換等方面,運營商的管理和計費模式都面臨著各種各樣的難題。
那么在當下,邊緣計算產業的現狀如何?遇到的困難有哪些?運營商部署邊緣計算的進度如何?企業應用部署走到了哪一階段?帶著這些問題,來自信通院和三家運營商的幾位專家以及賽特斯的高管在“邊緣計算產業發展高端沙龍”上展開了深度的對話以及激烈的討論。
邊緣計算與5G相得益彰
提到邊緣計算就不得不提到5G,兩者相輔相成、相得益彰。根據各大設備廠商以及運營商近期發布的報告,5G將會是一個集合了計算和通信技術的平臺,而邊緣計算是其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環節。在5G時代,邊緣計算的應用將伸展至交通運輸系統、智能駕駛、實時觸覺控制、增強現實等領域。
三大運營商在5G初期部署初期就把邊緣計算考慮了進來。中國電信北京研究院網絡技術與規劃部總工楊鑫表示,中國電信把5G的網絡平臺和邊緣計算平臺整體考慮。在他看來,"通過邊緣網絡對業務能力的構建,某種程度上可以解決在5G時代多種網絡長期共存的問題。"
據悉,在5G架構方面對邊緣計算的支持,主要有兩種模式。一種是基于LADN選擇邊緣UPF。他認為,"如果把邊緣計算僅僅看作一個UPF,就失去了邊緣計算討論這么長時間的意義和價值。在網絡本地化、業務本地化工作的同時,要有平臺,要有很多本地性的應用,對本地性的應用作支持,而不是把網絡轉過去就結束了。另一種是,UPF可以選擇業務,本地的業務可以選擇下沉的方式。”
據介紹,中國電信提出的5G 邊緣計算融合架構最主要是基于通用硬件平臺,可以支持邊緣計算功能、業務應用快速部署。同時支持用戶面業務下沉、業務應用本地部署,可以實現用戶面及業務的分布式、近距離、按需部署,還可支持網絡信息感知與開放以及支持緩存與加速等服務及應用。
而中國移動正在致力于將邊緣計算預制到5G中去。尤其是在標準方面,目前中國移動積極參與3GPP相關標準制定,確保5G標準完備支持邊緣計算,并保證后續增強。同時,中國移動還正在推動NGC全面虛擬化,完成三層解耦環境下的原型驗證。中國移動邊緣計算項目組組長劉景磊稱,除此之外,中國移動還致力于推進產業發展,基于5G規模試驗打造邊緣計算商用能力。
不僅是中國電信和中國移動,中國聯通也在積極發力。據中國聯通網研院高級項目經理陳丹介紹,在今年下半年進行按需商用部署,采用COTS、Cloud OS、MEP、Edge-APP四層解耦的方式,啟動邊緣DC機房資源準備工作。2019年-2020年預計5G網絡試商用,啟動規模邊緣DC云資源池建設,CU/UPF/VCPE等共平臺部署。2021-2025年,將進入5G網絡規模商用,2025年實現100%云化部署、CU/UPF/VCPE/MEP/APP共平臺。
作為沙龍唯一被邀請的邊緣計算方案提供商,賽特斯從具體的案例的角度列舉了5G對邊緣計算的重要性。據賽特斯柔性邊緣計算研發部系統工程副總監毛健介紹,5G讓邊緣計算應用更加便利。比如在數據緩存方面,以移動警務上移動執法車、移動執法儀為例。如今傳統方式大都是在白天執法,再通過插件或者其他方式把視頻導入到相應的位置中去,但是如果有5G控制帶寬,完全可以把這種視頻在第一時間上傳到邊緣云,通過網絡的潮汐效應,在夜間或者任何時候把它傳到指定的存儲位置。
跨越邊緣計算規模商用三座大山
在專家們的激烈討論中,“技術標準、產業推進以及生態構建”這三個詞匯出現的頻率是最多的,這也是邊緣計算發展至今遇到的三大攔路虎。
毛健表示,目前來看,不同的廠商對于邊緣計算有著不同的理解,包括運營商也有著自己的理解。在他看來,運營商對于邊緣計算的觀點是要立足于真正讓邊緣計算成為未來一個基礎性的業務,而不再是一個解決方案。他建議運營商應該強有力地推進自己的規范,明確自己的解耦標準。
作為行業內的重要創新力量,為了避免可能出現的技術標準分裂,賽特斯在研發和市場推進過程中,都盡量采用標準化、開放以及開源的技術。
在中國聯通網絡技術研究院首席專家唐雄燕看來,現階段,不同的廠商在打造邊緣計算平臺時的確是相互獨立的。從長遠來看,規模商用要則有賴達成共識。“邊緣計算剛剛起步,技術、標準、產業發展需要全行業的共同努力。”
中國電信廣州院移動所高級項目經理劉潔表示,在國際標準方面,如今已經引起了討論。就是在未來5G建模方面可能會出現大規模的“自建網”。“從運營商的角度來說,我們非常希望借助5G的核心網絡切片能力去實現虛擬專網,而避免大規模的自建專網,所以我們也非常希望賽特斯可以支持中國電信包括其他的運營商聯合在標準上推進相關的工作。”
除了上述這些問題之外,中國移動邊緣計算項目組組長劉景磊認為目前邊緣計算所面臨的還有新的商業模式的挑戰。中國移動能提供兩種模式——B2B和B2B2C的合作,通過邊緣云平臺+無線能力支撐新業務+增值業務,為企業帶來新商機。
事實上,產業生態化也是不容忽視的問題。正如一位運營商專家所說,雖然運營商是產業鏈一個重要的環節,但是運營商并不能以一己之力就能把整個產業生態活躍起來,更重要的是從客戶的需求角度來挖掘。而運營商要做的就是搭建一個平臺,把更多的產業合作伙伴引入進來,拉低產業進入的門檻,提供一個更加通用的方式,支撐更多的上層應用或者更多客戶需求。
邊緣計算探索之路:
方向是對的 但成熟尚需時日
從技術出現到備受認可和應用,邊緣計算經歷的時間并不長。
兩年前移動邊緣計算概念第一次引得業界關注,是在2016年上海F1賽車場上,上海移動聯手設備商現場打造的邊緣計算環境讓觀眾可以更低時延地看到賽事視頻,從而向業界釋放了“將核心網能力下沉到網絡邊緣”的信號。隨后,三大運營商通過核心網下沉網關分流至CDN邊緣節點,并開始探索一些商用場景。
一個新技術的出現往往要經過時間的檢驗。中國電信北京院網絡技術與規劃部標準副總監夏旭認為,至少產業界在邊緣計算上走的路是對的,否則不會持續四年或者五年去進行探索和研究。但是邊緣計算需要持續的培育,比如產業的需求和用戶的分析包括用戶的黏性都需要時間。
當然,技術的成功實現也要經過行業應用落地的檢驗,賽特斯目前已在工業物聯網、地產商、幼兒園、移動警務等領域應用落地。比如在工業物聯網方面,智能時代的制造業將需要通過OICT的融合來實現數據的采集、傳輸、存儲、分析,以實現最終對生產過程的品質、能耗、維護等的優化,提高整體的效率。
但是客觀來看,目前邊緣計算產業缺乏的東西還有很多。比如缺少一個行業組織來推動上下游協同發展,盡管各企業已經有發展共識,但客戶和第三方以及軟件提供商還未形成良性合作關系,且還缺乏一個相對完善的標準,對于第三方開發者以及行業客戶有一定的風險。
正如唐雄燕在沙龍上所做的總結陳詞:雖然產業鏈各方對于邊緣計算擁有著不同的理解與訴求,但對于邊緣計算的需求還是明確的;邊緣計算還處于探索之中,但統一的平臺與標準,卻是至關重要;邊緣計算的部署與應用要重視用戶,重視與垂直行業的探索、交流,要從生態的角度入手,才能實現邊緣計算產業的真正繁榮。
-
運營商
+關注
關注
4文章
2398瀏覽量
44560 -
5G網絡
+關注
關注
8文章
1743瀏覽量
42545 -
邊緣計算
+關注
關注
22文章
3118瀏覽量
49306
原文標題:產業鏈共話邊緣計算:如何跨域規模商用三座大山
文章出處:【微信號:C114-weixin,微信公眾號:C114通信網】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