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多兩少”,即熱錢多、市場多(大)、技術少、人才少。這是專家對我國集成電路產業現狀的形象概括。9月12日,在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國家集成電路產業發展咨詢委員會和中國電子信息行業聯合會聯合主辦的“新時期中國集成電路產業發展戰略論壇暨《集成電路產業全書》首發式”上,與會專家就我國集成電路產業的發展之路進行了深入探討,有專家指出,盡管近年來我國集成電路產業取得長足發展,但是整體上與國際水平仍有相當大的差距。而要想解決現存的問題,維持可持續的良性發展,就需要從技術、人才等基礎領域做起,下大力氣夯實產業基礎。
進入規范發展軌道 與國際水平仍存差距
今年是集成電路(IC),發明60周年。1958年,任職于美國德州儀器公司的基爾比將主動元件(晶體管)和被動元件(電阻器和電容器)都做在一塊半導體基片上,并于9月12日演示了移相振蕩器,標志著第一塊集成電路的誕生。
中國科學院院士、北京大學教授王陽元回顧了集成電路60年來的發展,他指出,我國集成電路產業起步并不晚,但我們錯失了與世界先進水平同步發展的寶貴機遇。21世紀初,在改革開放的環境中,我國集成電路產業開始進入規范發展的軌道,在產業機制、資本投入、市場開拓和人才培育等方面,逐步與國際接軌。
現在,我國已經可以設計適用7nm先進工藝制造的高端芯片,我們的芯片制造工藝已經達到14nm技術節點,我們的部分集成電路專用設備已經成功在國內外集成電路生產線上運轉,在低功耗器件、新結構器件和設計方法學領域也獲得了一批具有國際水平的原始創新成果。
但是,我國IC產業的整體水平仍與國際水平有相當大的差距;與迅猛發展的、龐大的、多樣化的市場需求相比,我們自行生產的集成電路品種和數量遠滿足不了需求,許多核心器件還難以擺脫受制于人的境地。
盡管存在很多問題,王陽元也指出,中國集成電路產業面臨著諸多有利的發展機遇。目前,全球范圍內的集成電路產業正向亞洲特別是中國轉移,為中國集成電路擴大產業規模提供了難得的機遇。
此外,我國IC產業對外依存度依然強烈,國產化需求迫切。國家集成電路產業發展投資基金的成立有效撬動了社會資本對集成電路產業的投資。產融結合的加強將推動產業鏈各環節協同,形成上下游配套體系,實現集成電路產業的跨越式發展。
認識規律特征 指導產業發展
發展集成電路產業就要對發展規律有清醒的認識。論壇上,中芯國際董事長周子學介紹了對于“集成電路產業發展規律性問題的思考”。周子學總結出集成電路產業的10個規律性特征,對于我國產業的未來發展具有很大的指導意義。
第一,集成電路產業的科技特征十分明顯,同時它也具有明顯的工業經濟特征。也就是說,在集成電路產業所分布的地區,必須同時兼具工業條件和科技條件。
第二,集成電路產業的產業鏈十分長,以至于任何一個國家都不可能關起門來完成整個產業鏈的布局。這就是集成電路產業的世界性特征。
第三,市場在何處,產業就必須在何處。這是工業經濟的鮮明特征,集成電路產業也不例外。
第四,集成電路產業的復雜度(難度)使人們認識到,它的發展從來都不是完全由市場決定的。也就是說,市場的力量對于這個產業的發展往往是失靈的,而此時政府必須出手扶持。
第五,集成電路產業必須經歷市場的洗禮,才能最后成功。一般而言,這個產業在一個國家興起之初都需要政府的政策支持和扶植。這個時間會是10~20年,然后就會有少數的市場主體成長為世界級的壟斷性企業。一旦這種企業形成,政府可適當退出直接的支持,改成以創造開放的市場競爭環境為主。
第六,集成電路產業是人才主導的產業。若把生產要素各項做一排列,人才居首位。
第七,集成電路產業是一個需要耗費巨資的產業。尤其是集成電路制造環節,是十分明顯的重資產領域。
第八,從集成電路產業的組織形態和商業模式上考察,這個產業也是百花競放。有從頭做到尾的巨無霸企業,也有在細分領域專做一個環節的單項冠軍。
第九,若對集成電路產業進行投資,要掌握其行業特性??傮w而言,這是一個需要大投入、持續投入的行業。
第十,往前走,集成電路產業還能走多久?集成電路著名科學家胡正明說過,這個產業至少還可以做一百年。
夯實產業基礎 實現可持續發展
基于對集成電路產業發展規律的認識,與會專家對未來我國集成電路的發展路徑提出了一系列建議。針對我國集成電路產業強市場、弱基礎,重應用、原始創新不足的現狀,國家集成電路產業發展咨詢委員會主任、中國工程院副院長陳左寧表示,我國集成電路發展一要增加原始創新的深度,進一步提高自主創新的能力,筑牢集成電路產業發展的戰略根基;
二要保證與世界先進企業相當的、持續的投資強度;
三要加強人才培養的力度,包括提升微電子學科為一級學科,出臺有利于引進、留住、使用人才的一系列政策和舉措,也包括及時出版更多、更先進的教材和參考書;
四要繼續擴大國際合作的廣度,通過多種合作方式來逐步建設和完善自己的產業鏈。
中國科學院院士、北京大學教授黃如則強調,無論是當今還是未來,基礎研究在IC產業發展中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當前IC技術面臨新變革,若要在材料、器件、工藝、EDA、架構等問題上取得突破,都需要加強基礎研究。
因此,他建議國家在基礎研究上持續投入,進一步重視人才培養,同時分階段、分層次建立高效的產學研聯動機制,解決成果轉化的最后一公里問題,建設國家級的IC研發平臺。
國家重大科技專項01專項技術總師、清華大學微電子與納電子學系主任魏少軍在分析了中國集成電路設計業現狀后指出,目前我國設計公司缺乏自主定義設計流程的能力,對于第三方和代工廠的IP核依賴程度很高,在代工廠IP核供給不足時,設計業缺少自主研發關鍵IP核的能力。由于嚴重依賴具備成熟IP核的工藝資源,產品同質化情況嚴重,無法形成差異化競爭。濫用IP核的情況也愈演愈烈。
同時,魏少軍提出了“以架構創新提升中國集成電路產品競爭力”的發展思路,他指出,我國下一步應重點推進以軟件定義芯片的架構創新。應用定義軟件,軟件定義芯片,是集成電路設計技術的一次根本變革,這也是我國集成電路設計業擺脫跟隨模仿,實現趕超的一條路徑。
-
集成電路
+關注
關注
5391文章
11606瀏覽量
362752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