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DeepSeek為代表的通用大模型技術突破,正推動政府治理邁入認知智能新階段。面對城市資源配置、空間規劃、民生服務等復雜場景,如何將人工智能轉化為治理效能,已成為政府機構的核心命題。
近日,在一場面向政府體系的深度分享中,維智科技創始人、武漢大學客座教授陶闖博士系統性闡釋了城市智能化的實施路徑與前沿實踐。
1城市智能體:人工智能重構治理新范式
陶闖博士指出,城市的復雜性源于動態交織的時空關系與人類行為。他援引斯坦福大學“25個AI智能體構建虛擬社會”的前沿實驗,揭示城市演化與人類協作的規律。
這一內核與維智科技提到的時空AI和城市智能體概念高度契合。
維智科技將地理空間坐標作為數據索引基準,構建起融合人口流動、企業運營、環境變化等多維度的城市認知圖譜。將城市實體映射為具備決策能力的數字孿生系統,AI可精準模擬商業選址、交通流量、應急響應等場景。
陶闖博士強調城市智能體的真正價值在于其“決策-執行”閉環能力。這不僅是技術突破,更是治理范式的革新。
當大模型與城市操作系統深度融合,智能體可自主調用政務數據、調度管理系統、分析民生訴求,實現從政策解讀到落地執行的端到端閉環。以12345熱線投訴處理為例,AI既能理解方言訴求,又能聯動地圖數據定位問題根源,甚至預判同類事件發生概率,將被動響應升級為主動治理。這種能力被陶闖博士定義為“城市智能體的核心戰場”,也是政府需重點突破的智能化場景。
2三級躍遷:政府數字化轉型框架
針對政府數字化轉型痛點,陶闖博士提出“三級躍遷”實施框架:
在基礎設施層,需建立空天地海一體化的時空數據中臺,通過動態感知引擎實現城市體征毫秒級響應;
在業務賦能層,應部署具備自主決策能力的智能體網絡,如在民生服務領域的政策匹配Agent;
在戰略創新層,建議構建城市數字孿生體,借助大模型推演能力預判五年期的產業變遷與資源缺口。
3破局關鍵:從認知到執行的轉型路徑
面對政府人員不知道如何下手的困境,陶闖博士也給政府部門提出了破局路徑:
認知層面:需建立“數字孿生”思維,將城市視為可計算、可模擬的智能體
工具層面:要深度應用AI會議系統、智能政策解析等新型基礎設施
組織層面:需培育“人機協同”工作流,加強一線員工對AI的駕馭能力
實踐層面:最終通過重點場景試點,讓數字能力滲透城市規劃、應急、文旅等垂直領域
“98%的人停留在認知層,只有2%的先行者能形成實踐突破。”陶闖博士強調。
這場思維革新背后,蘊含著城市進化的深層邏輯。當物理城市與智能體共生共長,資源配置將從經驗驅動轉向數據驅動,公共服務從被動響應轉向主動預見。未來,維智科技將繼續深耕時空AI技術,為城市智能化轉型持續助力。
-
AI
+關注
關注
87文章
32904瀏覽量
272463 -
人工智能
+關注
關注
1801文章
48218瀏覽量
243051 -
維智科技
+關注
關注
0文章
26瀏覽量
1195
原文標題:從“不會用”到“精準用”:陶闖博士打通政府AI轉型閉環
文章出處:【微信號:gh_3f7c7c3e4ee1,微信公眾號:WAYZ維智】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研華科技全棧式Edge AI產品助力工業智能化升級
PoE交換機如何助力智慧城市基礎設施建設?
智慧路燈照亮城市之光
AI賦能邊緣網關:開啟智能時代的新藍海
中偉視界:AI邊端云一體化平臺的智能化全流程解析
【?嵌入式機電一體化系統設計與實現?閱讀體驗】+《智能化技術在船舶維護中的應用探索》
高德將打造時空智能體應用生態,助力智慧城市向時空智能城市進化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