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讀者投稿。6千字長文,規格嚴謹。】
01
什么是芯片?什么是汽車芯片?
芯片,通俗地說,就是一塊小硅片集成了許多微小的電子元件,如晶體管、電阻、電容等元件通過復雜的電路連接在一起,形成一個功能強大的整體。
可以把芯片想象成電子設備的心臟和大腦,它能夠處理信息、控制各種操作。
汽車芯片是指應用于汽車電子系統中的各類集成電路芯片,是實現汽車電子化、智能化、網聯化的關鍵組件。
隨著現代汽車技術的發展,芯片在汽車中的應用越來越廣泛,從傳統的發動機控制、安全氣囊、ABS等,到智能座艙、自動駕駛、車聯網等前沿領域。
芯片無處不在。
汽車芯片按照功能種類劃分,大致可分成以下幾類:
類別 | 功能描述 | 產品舉例 |
主控/計算類芯片 | MCU (Microcontroller Unit):用于實現各種電子控制單元 (ECU) 的控制功能,例如發動機控制、變速箱控制、車身控制等。SoC (System-on-Chip) 芯片:集成多個處理器內核、硬件加速單元、存儲控制器等,用于實現信息娛樂、自動駕駛等高度集成的功能。 | NXP S32K1xx 系列 MCU:用于汽車電子控制單元,如發動機管理、底盤控制等。 |
功率半導體 | 包括 IGBT (Insulated Gate Bipolar Transistor)和 MOSFET (Metal-Oxide-Semiconductor Field-Effect Transistor)等,用于汽車電源管理與電機控制。 | Infineon IGBT 模塊:用于電動汽車的電機驅動。 |
包括 CIS (Complementary Metal-Oxide-Semiconductor) 圖像傳感器、加速傳感器等,用于采集汽車內外部環境的各種數據。 | Sony IMX586 圖像傳感器:用于車載攝像頭,支持高分辨率圖像采集。 | |
Qualcomm 5G 芯片:用于車載 5G 通信。 | ||
車用存儲器 | 用于存儲程序代碼、數據等。 | Micron NOR Flash 存儲器:用于存儲汽車的啟動代碼和固件。 |
這些芯片在汽車的各個領域發揮著關鍵作用,構成了汽車電子系統的核心。
隨著汽車智能化、電動化的發展,芯片的種類與數量還將進一步增加。
02
汽車芯片的發展歷程
1、汽車電子化進程與芯片需求
20世紀70年代,隨著微電子技術的發展,汽車開始應用單片機實現電子控制,標志著汽車電子化的開端。
此后,隨著排放法規日益嚴格、安全需求不斷提升,以及消費者對車輛性能、舒適性、娛樂性的要求越來越高,汽車電子化進程不斷加快,電子控制單元(ECU)的數量從最初的幾個發展到現在的上百個,芯片的用量也從幾十顆增加到幾千顆。
2、汽車芯片技術的演進
早期(20世紀末)
主要使用8位和16位MCU(微控制器單元),主要用于發動機控制等單一功能
21世紀初
32位MCU開始大量應用
近年來(2010年代以后)
ADAS(高級駕駛輔助系統)、信息娛樂和車聯網等新興領域崛起
存儲容量更大的閃存和DRAM開始在汽車中使用
3、市場格局與代表廠商
汽車芯片市場高度壟斷,前五大供應商占據了超過50%的市場份額。
1) 恩智浦(NXP)是全球最大的汽車芯片供應商,在車身與艙內電子、汽車雷達等領域處于領先地位;
2) 英飛凌(Infineon)在汽車功率半導體領域全球第一;
4.) 瑞薩電子(Renesas)在車載MCU市場占據重要地位;
5) 意法半導體(ST)則在車載傳感器芯片領域獨具優勢。
6) 此外,博世、英偉達(NVIDIA)、高通、三星等跨行業巨頭也在積極布局汽車芯片市場。
7) 國內廠商如華為海思、地平線、寒武紀、君正等也在不同領域發力,力圖在新一輪汽車產業變革中占據一席之地。
4、當前與未來趨勢
受智能手機市場啟發,高度集成的SoC(系統級芯片)開始在汽車中嶄露頭角。
這些SoC芯片集成了多個處理器內核、硬件加速單元和高速接口,有望大幅簡化汽車電子系統的架構,提升性能和能效
03
汽車芯片的關鍵技術
1、車規級可靠性與測試
汽車芯片的可靠性要求遠高于消費電子產品。
車規級芯片需要在惡劣的溫度、濕度、振動、電磁干擾等環境下長時間穩定工作,一般要求故障率低于十億分之一(0-1 PPM)。
為了達到這一目標,汽車芯片需要采用特殊的制造工藝、封裝形式與測試方法,如采用寬溫域(-40℃~150℃)的制造工藝,使用陶瓷、金屬等高可靠封裝,進行加速壽命測試(AEC-Q100)等。
同時,還需要進行功能安全(ISO 26262)、信息安全等方面的設計和驗證,以確保芯片在系統層面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2、高算力SoC芯片
隨著自動駕駛、智能座艙等新興應用的崛起,汽車對芯片的算力需求急劇上升
目前L2+級別自動駕駛所需的算力已達到10-20TOPS(每秒萬億次運算),而L4級以上自動駕駛則需要數百TOPS甚至更高的算力。
為了滿足這一需求,業界開始開發專用的汽車高算力SoC芯片。
這類芯片集成多個高性能CPU、GPU、NPU、DSP等異構計算單元,搭配高帶寬存儲器和高速接口,可在一顆芯片上實現數百TOPS的算力,同時兼顧低功耗與車規可靠性。
代表產品如英偉達的Xavier、Orin系列,地平線的征程系列等。
3、功率半導體與電源管理
電動汽車和智能汽車的興起,對車載電源系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功率半導體如IGBT、MOSFET、SiC、GaN器件在新能源汽車的電機驅動、DC/DC轉換、OBC等領域發揮著關鍵作用,直接影響著電動汽車的續航里程、充電速度等關鍵性能指標。
同時,隨著汽車電子系統的復雜度不斷提高,高效、可靠、集成度高的電源管理芯片也變得越來越重要。
多相控制器、智能功率模塊(IPM)、PMIC等產品可有效簡化汽車電源系統的設計,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4、汽車網絡通信技術
汽車內部各個子系統之間需要實時、可靠地交換大量數據,這就需要高速、高帶寬、高可靠的汽車網絡通信技術。
目前,主流的汽車網絡如CAN、LIN、FlexRay等已經無法完全滿足日益增長的數據傳輸需求,新一代車載以太網技術如100BASE-T1、1000BASE-T1開始嶄露頭角。
同時,基于以太網的音視頻傳輸協議如AVB/TSN也在汽車中得到應用。下一代車載網絡還將支持多Gbps的數據傳輸速率,并引入基于以太網的車載服務框架(Some/IP),以支撐更加智能、高效的車載信息服務。
5、傳感器與數據融合
傳感器是汽車感知內外部環境的"眼睛"和"耳朵"。
當前,汽車已廣泛使用了各種成像傳感器(可見光、紅外、夜視等)、雷達傳感器(毫米波、超寬帶等)、激光雷達(LiDAR)、超聲波傳感器等。
隨著自動駕駛的發展,對環境感知的需求將進一步提高,多傳感器融合技術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
通過將不同傳感器采集的數據進行時空配準、特征提取、目標識別與跟蹤等,可以獲得對車輛周邊環境更加全面、精確的認知,為自動駕駛決策與控制提供可靠輸入。
傳感器融合芯片通常集成高性能DSP、硬件加速器、片上存儲等資源,可支持高達每秒數萬幀的多傳感器數據并行處理。
6、軟件定義汽車趨勢下的芯片需求
隨著汽車智能化、網聯化的發展,軟件在汽車中的作用日益凸顯。
"軟件定義汽車"理念開始崛起,通過軟硬件解耦、中央計算平臺、車載操作系統、OTA升級等技術,可以實現汽車功能的快速迭代與按需定制,極大提升用戶體驗。
在此趨勢下,對汽車芯片的需求也發生了變化。軟件定義汽車需要支持多個虛擬機同時運行的高性能SOC,需要存儲大量代碼與數據的高容量存儲芯片,需要多合一的車身域控制器,以及支持實時操作系統(RTOS)、AUTOSAR等軟件標準的芯片平臺。
同時,為了確保OTA升級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還需要專用的安全加密芯片,以及高可靠的啟動加載、故障診斷與回滾機制。
04
汽車芯片面臨的機遇與挑戰
1、電動化、智能化、網聯化趨勢帶來的市場機遇
在全球"雙碳"目標、汽車智能化浪潮的推動下,汽車產業正在經歷新一輪變革。
到2035年,全球電動車滲透率有望達到50%以上,高度自動駕駛汽車的滲透率也將超過35%。
與傳統汽車相比,電動智能汽車對芯片的需求更大,從數量上看,電動汽車所需芯片數量約為傳統汽車的2倍,而L4級以上自動駕駛汽車所需芯片數量更是傳統汽車的10倍以上。
從價值量來看,2021年汽車芯片市場規模約為500億美元,占全球芯片市場的11%,預計到2030年將突破1300億美元,年復合增長率達10%以上。
對標傳統燃油車,電動智能汽車的單車芯片成本將提升數倍,其中自動駕駛相關芯片的價值量最為顯著。
可以預見,伴隨電動化、智能化、網聯化趨勢加速,汽車芯片市場仍將保持較高速度增長。
2、全球芯片供應短缺風險
2020年下半年以來,受新冠肺炎疫情、貿易摩擦等因素影響,全球芯片產能供應緊張,汽車行業首當其沖受到沖擊。
受制于芯片短缺,全球多家整車廠不得不減產停工,造成數百億美元的經濟損失。這也暴露出汽車供應鏈的脆弱性。
從芯片供應的角度來看,目前汽車芯片產能主要集中在中國臺灣、韓國、日本等亞洲地區,歐美整車廠對亞洲供應鏈的依賴度較高。
而且汽車用芯片所需的8英寸、12英寸等特殊生產線投資較大、工藝迭代較慢,產能擴張周期長達數年,短期內難以滿足快速增長的需求。
根據各方預測,全球汽車芯片短缺問題有可能持續到2023年以后。
未來,汽車產業鏈如何提高供應鏈韌性確,保芯片供應安全將成為重要課題。
3、國產替代與自主可控
當前,我國已成為全球最大的汽車產銷國,但在關鍵汽車芯片領域,仍主要依賴國外供應。
以車規級MCU為例,2021年中國大陸廠商的市場份額不足5%,而恩智浦、英飛凌、瑞薩電子、意法半導體等國外廠商合計占據超過90%的市場份額。
在智能座艙、自動駕駛等新興領域,國外廠商的先發優勢更為明顯。
可以預見,隨著中國汽車產業的轉型升級,國產汽車芯片替代將成為必然趨勢。
當前,在政策引導下,我國汽車芯片全產業鏈布局已初步形成,涌現出一批創新型企業,在MCU、電源管理、車載以太網、毫米波雷達等細分領域取得了一定突破。
未來,還需在關鍵IP、EDA工具、制造工藝、封測等基礎領域加大投入,推動關鍵材料、裝備、工藝的國產化,建立自主可控的汽車芯片供應體系,從而從根本上保障我國汽車產業安全。
4、跨界競爭與生態重塑
隨著軟件定義汽車時代的到來,汽車產業競爭格局正發生深刻變化。
一方面,英特爾、高通、英偉達等科技巨頭憑借在芯片、軟件、算法等方面的優勢,紛紛跨界進入汽車領域,搶占新興賽道制高點;
另一方面,特斯拉、蔚來等造車新勢力則主打軟硬件垂直整合路線,力圖通過自研芯片、操作系統等核心部件,提升產品溢價與客戶粘性。
在雙重壓力下,傳統車企與Tier1供應商也在積極求變,紛紛成立芯片事業部,加大芯片投入,謀求在價值鏈中占據更多主導權。
可以預見,隨著軟硬件架構重塑、產業邊界重構,汽車行業將形成傳統車企、Tier1、科技巨頭、造車新勢力等多方混戰的新生態,跨界合作與生態競爭并存,資源整合能力將成為決定企業成敗的關鍵因素。
05
未來展望
1、汽車芯片技術發展方向
展望未來,汽車芯片技術將向高算力、高集成、高功能安全、高能效等方向發展。
1)隨著自動駕駛、智能座艙等場景滲透率提升,車載芯片算力需求將持續高增長,高達百TOPS甚至更高算力的車規AI芯片將成為主流。
2)與此同時,SOC集成度進一步提高,通過先進封裝工藝實現異構計算單元、高密度存儲、多芯片互連,支持軟件定義汽車靈活配置。
3)在功能安全與網絡安全方面,新一代汽車芯片將內建硬件隔離、冗余容錯、故障診斷等機制,并支持域控制器安全網關、車外通信安全等新需求。
4)在能效方面,先進半導體材料如GaN、SiC等在車用功率器件中滲透率將大幅提升,芯片制程也將升級至7nm及以下,單位算力能耗不斷降低。
5)與此同時,汽車芯片的生態也將發生重大變化,開放式芯片平臺、標準化軟件框架有望打破傳統封閉開發模式,加速軟硬件創新與迭代。
2、行業格局演變預測
從競爭格局來看,頭部企業有望進一步強化優勢地位。
從全球市場來看:
1)恩智浦、英飛凌、瑞薩電子等傳統汽車芯片巨頭將依托先發優勢,保持市場份額領先;
2)英偉達、高通、英特爾等科技巨頭將發揮軟硬件、生態資源優勢,搶占智能座艙、自動駕駛等新興賽道;
3)博世、法雷奧、大陸等Tier1企業也將憑借系統集成能力,在芯片領域分羹一杯羹。
從國內市場來看:
1)在政策扶持與市場需求雙輪驅動下,有望涌現一批具備核心競爭力的本土頭部企業,滿足國內智能汽車發展需求。
2)同時,伴隨電動化、軟件定義趨勢,具備跨界整合能力的企業(華為、小米、比迪)有望異軍突起,搶占新的制高點。
3、政策與產業推動預測
面對汽車芯片的重大機遇與挑戰,政府和產業界應攜手合作,系統推進相關政策與產業生態建設。
一是加大頂層設計,將汽車芯片列為國家科技重大專項,鼓勵基礎研究、關鍵共性技術攻關、產學研用協同創新,提升汽車芯片供應鏈自主可控水平。
二是完善產業政策,在財稅、融資、人才等方面給予政策傾斜,支持汽車芯片企業做大做強,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本土龍頭企業。
三是推動跨界協同,搭建汽車、半導體、互聯網、通信等多行業合作平臺,促進技術創新與融合應用,鼓勵軟硬件協同設計、車路協同等新模式探索。
四是加強標準引領,積極參與汽車電子、車聯網等國際標準制定,推動車規級芯片、車載操作系統、信息安全等關鍵領域國家標準建設,搶占新賽道競爭制高點。
五是優化創新環境,加快建設國家汽車芯片創新中心,聚焦前瞻性、顛覆性技術研發,完善開源芯片、開放實驗室等創新基礎設施,營造開放包容、鼓勵創新的良好氛圍。
汽車芯片既是汽車產業轉型升級的關鍵支撐,也是國家科技自立自強的重要抓手。
站在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疊加的歷史交匯點,唯有協同各方力量,加快構建自主可控、安全可信的汽車芯片能力,才能抓住智能汽車發展的歷史性機遇,推動我國從汽車大國向汽車強國邁進,在全球汽車產業新格局中贏得主動、贏得優勢、贏得未來。
參考資料
[1]《智能網聯汽車技術路線圖2.0》,中國智能網聯汽車產業創新聯盟,2020年10月。
[2]《互聯網汽車白皮書(2021)》,中國汽車工程學會,2021年12月。
[3]《汽車芯片產業深度研究報告》,民生證券,2022年3月。
[4]《中國汽車芯片產業發展研究報告(2022年)》,中國汽車芯片產業創新戰略聯盟,2022年8月。
[5]《車規級芯片技術與市場趨勢白皮書(2022)》,eInfochips,2022年9月。
[6]《2021年全球汽車半導體市場調研報告》,Strategy Analytics,2022年2月。
[7]《2022年汽車半導體產業觀察》,國際半導體產業協會(SEMI),2022年6月。
[8] Burkacky, O., Deichmann, J., Doll, G., & Knochenhauer, C. (2018). Rethinking car software and electronics architecture. McKinsey & Company.
[9]《軟件定義汽車白皮書(2021)》,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2021年11月。
[10]《面向2030年的汽車芯片技術發展趨勢研究》,電子工業出版社,2021年6月。
[11] Qualcomm. (2022). The Future of Automotive Innovation with Snapdragon Digital Chassis.
[12] NVIDIA. (2022). NVIDIA DRIVE Technology Solutions for the Transportation Industry.
[13]NXP Semiconductors. (2021). NXP Automotive Portfolio and Roadmap.
[14]Infineon Technologies. (2022). Semiconductor Solutions for Automotive Applications.
[15]《未來汽車產業鏈全景圖譜》,艾瑞咨詢,2022年5月
[16] 其他互聯網資料:知乎、微信公眾號等。
-
芯片
+關注
關注
456文章
51090瀏覽量
425969 -
mcu
+關注
關注
146文章
17301瀏覽量
352131 -
功率半導體
+關注
關注
22文章
1175瀏覽量
43092 -
車載芯片
+關注
關注
0文章
75瀏覽量
14772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