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交通強國建設綱要》印發實施五周年。在數字中國戰略引領下,信息化、數字化、智能化成為新時代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的題中之義,自古以來在公路運輸領域中占據重要位置的隧道,率先迎面這一場以數字化技術為驅動力、以智慧化升級為標志的變革浪潮。
隧道之“困”
隧貫天下,道通山河。被喻為公路運輸體系“咽喉要道”的隧道,一頭牽著民生福祉,一頭系著經濟發展,與內外暢達的交通路網共同撐起強國“動脈”。作為世界上隧道數量最多、建設規模最大、發展速度最快的國家,中國鐵路隧道和公路隧道已突破5萬公里,其中公路隧道里程占比就超過54.93%。
隨著隧道通行日趨普遍,我國公路隧道井噴式的集中建設也已接近尾聲,開始轉向“建維并重”的關鍵時期。經年累月使用和自然環境侵蝕的壓力堆積下,大量在役隧道都面臨著不同程度的基礎設施老化、機電設備陳舊、維修養護不足等問題,嚴重影響隧道安全性與功能性,更新改造需求十分迫切。
而在隧道運營規模快速增長的過程中,隧道的建設、運營、養護全生命周期管理難點也開始浮出水面。封閉的物理結構及特殊的地質條件,決定了隧道內照明、通風、信號、預警、消防、監控等各類系統的調用都要通過機電設備,機電設備數量龐雜又各自分立,設備產生的數據無法互聯互通,難以支撐隧道的自動化控制。也因此,隧道管控大都依靠傳統人工作業,在異常事件感知、風險預警乃至應急救援等突發情況的響應及處置上往往存在滯后性。
面對高速路網中監管難度最高的路段、公路場景中最難啃的“黑盒子”,圍繞隧道既有基礎設施及業務場景的改造升級,已成為業內亟需攻克的關鍵一環。“十四五”以來,交通強國、數字中國建設全面鋪開,《數字交通“十四五”發展規劃》《關于推進公路數字化轉型 加快智慧公路建設發展的意見》《加快建設交通強國五年行動計劃(2023—2027年)》等指導文件相繼出臺,進一步推動交通基礎設施數字化轉型從探索走向發展,也為隧道的改造升級提示了一條更貼近時代趨勢、更具變革精神的創新路徑。
隧道之“變”
7月中旬,隨著二廣高速平頂山段過風崖2號隧道完成智慧化改造,一場“隧道之變”在這個古老厚重的中部省份悄然上演。
過風崖2號隧道位于河南省平頂山市魯山縣境內,是二廣高速公路(國家高速公路網的第6縱)洛陽至南陽段(也稱“太澳高速”)的重要組成部分。自2008年建成通車以來,沿線地區出行需求不斷釋放,路網交通流量逐年上升,過風崖2號隧道始終處于常態化的高位運行態勢,峰值車流量達到了每小時3000輛左右。
圖/過風崖2號隧道
和大多數隧道一樣,過風崖2號隧道在建設之初就部署了大量機電設備,并依托“人工巡檢+視頻監控”的雙重運維模式,保障了隧道15年如一日的安全暢通。如今,隨著車流量持續飽和,傳統的機電設備及運維模式已越來越難以滿足隧道運營管控的更高要求。
二廣高速平頂山段的經營管理單位——河南平頂山太澳高速公路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太澳高速公司”)機電部副主任付瑛豪坦言,“過風崖2號隧道使用超過10年后,不可避免地出現了機電設備和線路老化的問題,受自然環境的影響,隧道內PLC也面臨著網絡通信不暢的挑戰。”
PLC是一種自動化控制技術,廣泛應用于高速公路信息化系統中。國外在自動化控制領域起步較早,積累了一定的技術優勢和市場基礎,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里,我國高速公路信息化的關鍵技術和設備都由國外廠商主導。
太澳高速公司機電部主任蔡永志對此深有感觸,“我們的隧道運營系統依賴于傳統PLC,其實是存在一些棘手問題的。傳統PLC多為國外品牌,首先在信息管理、數據安全和技術支持等方面就存在不確定性和潛在風險;其次,傳統PLC采取線網部署的方式,涉及多種設備和大量線纜接入,施工復雜性高、難度大,后期維護更是十分繁瑣。此外,國外PLC往往造價不低,也給項目預算帶來較大壓力。”
隨著“實現關鍵核心技術自主可控”上升至國家戰略高度,傳統PLC的國產化替代已成為高速公路基礎設施改造升級的一個重要考量。2023年4月,交通運輸部發布的《公路水路關鍵信息基礎設施安全保護管理辦法》明確提出,運營者應當加強公路水路關鍵信息基礎設施供應鏈安全管理,優先采購安全可信的網絡產品和服務。
過風崖2號隧道的改造就首次采用了開源鴻蒙智慧隧道解決方案,用在鴻通用控制器替代原來的國外廠商PLC、搭載鴻蒙感知平臺能力的鴻蒙智慧隧道管控平臺替換原有隧管平臺。
圖/部署在隧道內的在鴻通用控制器
在鴻通用控制器是拓維信息及旗下開鴻智谷基于開源鴻蒙技術底座,面向高速公路場景打造的新一代國產交通機電控制設備。作為一款搭載了國產自研物聯網操作系統“在鴻OS”的控制器,在鴻通用控制器不僅支持前端設備接入和數據采集,還集成了基礎運維、分布式軟總線、安全管理、鴻蒙碰一碰、WEB服務等豐富功能,能夠滿足各類機電設備智能連接、數據融合共享、自動化管控等需求,有效減少人力成本的同時,更提高了系統部署效率。
隧道之“智”
在拓維信息和開鴻智谷的規劃里,在鴻通用控制器作為隧道的“智能控制中樞”,從操作系統層面對隧道內各類機電設備進行集中管理和統一調度,通過對隧道運行狀態的全息全知,滿足設備聯動、近場通訊、安全應急、巡查檢測等復雜多元場景的智慧聯動及協同管控需求。
圖/鴻蒙智慧隧道管控平臺
以隧道照明系統為例。隧道照明系統是隧道行車安全的重要保障,隨著我國隧道通行里程數逐年攀升,隧道長期照明造成的能源浪費現象也愈發嚴峻。對于太澳高速公司而言,過風崖2號隧道的節能降耗同樣迫在眉睫。
基于此,拓維信息和開鴻智谷為過風崖2號隧道打造了一套智慧照明解決方案。以在鴻通用控制器為核心,配合隧道內的車流量傳感器、照度傳感器等設備,通過鴻蒙隧道管控平臺精準化設置不同場景的照明模式,指令下發后由控制器對隧道內照明系統實行智能控制,做到“車來燈亮,車走燈滅”,在保證行車安全的前提下,最大化降低照明能源消耗與隧道運營成本。
“現在,我們只用在平臺上提前設置好照明方案,控制器會根據車流量、光線變化等因素自動調節隧道內的照明亮度,避免了無效照明帶來的能源浪費。”付瑛豪說。
隧道照明系統的自動控制,僅僅只是開源鴻蒙賦能隧道智慧化的一個切面。基于開源鴻蒙技術的智慧隧道解決方案以“云邊端”協同為核心思路,以國產化計算能力和開源鴻蒙操作系統為底座,充分融合邊緣計算、物聯網、AI和云計算的技術優勢,旨在為高速公路隧道場景構建一個能力開放、立體感知、敏捷部署、全域協同和持續進化的智慧感知體系和一體化管控系統。
圖/二廣太澳高速應急指揮中心監控室
如今,無論是隧道運行狀態的日常巡檢,還是突發事件的應急處置,過風崖2號隧道已不再依賴于過去人工接報、層層評估的運維管理模式,而是借助控制器和智慧隧道管控平臺的全局聯動,實現對各類事件提前感知、科學決策、精準管控、有效處置,真正完成了從“人治”到“數智”的關鍵一躍。
而在蔡永志看來,基于國產鴻蒙操作系統的在鴻通用控制器首次應用在過風崖2號隧道,不光是幫助隧道提升運營效率,更深遠的意義在于,它預示著我國交通新基建正在邁向一個安全化、可控化和自主化的未來。圖/太澳高速項目組發來嘉獎函
結語
從東漢時期誕生世界上第一條人工開鑿的穿山隧道,到如今隱伏于神州大地的2萬多座公路隧道……綿延千年的歷史長河中,隧道如劍穿云、潛龍過江般的奔騰足跡,深深印刻在中國交通波瀾壯闊的發展卷軸上,鋪展出一個生機勃發的“流動的中國”。
到了今天,科技創新的熱潮前所未有地奔涌。我們相信,人工智能、鴻蒙等前沿技術的無形之手,還將托舉起更多智慧隧道、智慧高速、智慧公路,一張萬物智聯的壯闊圖景正在路上。
-
控制器
+關注
關注
112文章
16444瀏覽量
179075 -
plc
+關注
關注
5016文章
13385瀏覽量
464828 -
信息化系統
+關注
關注
0文章
16瀏覽量
6447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