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大部分的工程師對“貝爾實驗室”并不陌生,作為對現代社會最有貢獻的創新工場,貝爾實驗室給我們提供了蜂窩電話、晶體管、太陽能電池、發光二極管通信網等一系列與現代生活息息相關的技術。進入了21世紀,整個社會向著智能化乃至理想化發展,各種各樣新穎的技術對我們的現實生活進行一波又一波的攻擊。在美國舊金山的一處秘密地點,又一次絕密實驗室,在那里,機器人自動穿梭往來,冰箱懂得自動公務,餐盤能夠將你正在享用的食物上傳到社交網絡上面去,這就是谷歌的狂野夢想實驗室——“Google X”,這個實驗室的機密程度堪比CIA,僅少數幾位谷歌的高程掌握情況,在其中工作的人,都是谷歌從其他高科技公司、各大高校和科研院所挖過來的頂級專家。據聞“Google X”有一份列舉了100項未來高科技創意的清單,其中甚至包括里太空電梯,這些超出人意料的想法能否成真?Google X能否像曾經的貝爾實驗室那樣引領新時代的潮流?這就讓我們拭目以待。下面我們來盤點一下Google X 透露出的一些正在醞釀或者已經實現的高智能產品:
谷歌眼鏡Google Glass:
北京時間6月28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道,谷歌在今日召開的Google IO大會上展示了其未來主義的、可連網的谷歌眼鏡Google Glass。
這款眼鏡也被稱作Project Glass,它的售價為1500美元,只面向今天參加了Google IO大會的開發員出售。這款眼鏡只在大會召開期間銷售,交貨時間為明年初。
谷歌聯合創始人希爾蓋布林(Sergey Brin)在大會上展示了谷歌眼鏡,并且說:“這是真正的新技術,我們希望你們也參與進來。我們希望盡快將它們送到有興趣參與其中的開發員手中。”
布林稱,一旦這款產品面向大眾消費者推出,谷歌打算大幅下調其售價。谷歌希望從2014年初開始向普通消費者銷售這款產品。
布林在回答記者提問環節時稱:“我認為我們肯定會推動限制。推動未來的技術發展是我們的責任。”
谷歌眼鏡的右側有一個小顯示屏和一個攝像頭,右側鏡腳帶有觸控板,右手輕觸鏡腳就可以拍攝照片和視頻。顯示屏上可以顯示短信、郵件、照片、Google+信息以及天氣等各種功能。女性工作人員伊薩貝拉(Isabella)用谷歌眼鏡拍攝了她尚在襁褓中兒子的各種可愛照片,她稱,谷歌眼鏡讓人們可以不必攜帶手機或是相機,在不影響正常活動的情況下就可以便捷分享生活中的各種片段。
該項目是谷歌實驗室Google X的秘密研發項目之一,已經經過兩年多的開發。谷歌眼鏡項目的工程師伊莎貝勒奧爾森(Isabelle Olsson)表示,公司開發這款產品的目的是,在不切斷他們與現實世界的聯系的情況下,讓人們更方便與虛擬世界進行互動。它可以與用戶的感官密切互動,而不是阻止它們。
她說,谷歌有兩個宏偉的目標,一是通過圖片來通訊,二是快速訪問信息。谷歌眼鏡配備了一款照相機,可以拍攝快速動作并讓其他人通過你的眼睛來看世界。
高管維克·古多塔(Vic Gundotra)不愿多談眼鏡。不過,媒體與Google一些員工對話,他們透露了一些項目的細節,當中一些內容確認了之前的傳聞。
下面是一些要點:
1、工程師們正在實驗連接選擇。現有的原型機(包括今天在大會上Google跳傘者佩戴的眼鏡)沒有任何內建WWAN(無線廣域網)連接。
2、盡管3G/4G網絡可能最終接入眼鏡,但最一般的想法是連上附近的WI-FI熱點,或者依賴智能手機建立無線共享,這將是眼鏡從網絡獲得數據的最主要方式。
3、眼鏡控制最終要依賴混合輸入:語音命令,還包括從右側邊控制。會有支持觸摸的面板,它理解人的手勢。
4、從智能手機控制眼鏡是完全可能的,但物理輸入將是優先選擇。
5、眼鏡有加速計、陀螺儀(Gyroscope),佩戴者可以通過點頭、晃動頭部告訴眼鏡做什么。
6、電池位于眼鏡右耳部分之后,容量和續航能力未知。
7、眼鏡可以本地紀錄,但Google的想法是將一切傳到網上,它是實時的,實時是Google追求的,它是一個差異之處。
8、在無線數據不存在的地方,可以本地紀錄視頻,稍后上傳。
9、眼鏡有不同的顏色、在I/O大會上展示的顏色包括橘色、白色、黑色、藍色。這些顏色的產品會不會上市目前不清楚。
人工智能的新突破——Goole的貓臉識別
這時Google X開發的一套具備自主學習能力的神經網絡,讓我們看一下這套系統有什么神奇之處。
不借助任何外界信息幫助,它就能從一千萬張圖片中找出那些有小貓的圖片。
也許你會說,這不就是人臉識別么?不過是把人臉換成貓臉吧。
實則不然。常見的人臉識別是由程序員預先將整套鑒別系統寫好,告訴計算機人臉應該是怎樣的,電腦只需通過攝像頭獲取數據,然后對包含同類信息的圖片作出標識,從而達到“識別”的結果。而Google的神經網絡系統則是通過機器學習的方式,無需人類告訴它“貓咪應該長成啥樣”。
在開始分析數據之前,研究者不會向系統輸入任何諸如“貓是什么樣子”的信息。一旦系統發現了重復出現的圖像信息,計算機就會自動創建一個“圖像地圖”,該地圖稍后會幫助系統自動檢測與前述圖像信息類似的物體。之所以將這套系統命名為“神經系統”,是因為Google想向神經生物學中的一個經典理論致敬。該理論稱,人類大腦顳葉皮層的某些神經元具備特殊的識別人臉的功能,這就是為什么我們經常會在一堆雜亂無章的圖像中赫然發現一個人臉,同樣也解釋了新生的嬰兒能毫無障礙的找到自己的母親并對著她笑。
項目負責人之一Andrew稱:“我們沒有像通常做的那樣自己框定邊界,而是直接把海量數據投放到算法中,讓數據自己說話,系統會自動從數據中學習。”另外一名負責人Jeff則說:“我們在訓練的時候從來不會告訴機器說:‘這是一只貓。’系統其實是自己發明或者領悟了“貓”的概念。”
這套系統總由16000個處理器連接而成,內部共有10億個節點。這一網絡自然是不能跟人類的神經網絡相提并論的。要知道,人腦中可是有150多億個神經元,互相連接的節點也就是突觸數更是如銀河沙數。但是Google的這套系統已經是世界上最復雜的電腦網絡之一了。
說了這么多,也許你會覺得,說到底不就是機器終于知道怎么分辨一只貓咪了么?還是在看完一千萬張圖片之后,三歲小孩都能做的事有什么大不了的呀。
今天計算機能夠通過一千萬張圖片自己琢磨出“什么叫貓”,明天它就能琢磨出“什么是我”。今天它還是三歲小孩的水平,明天它就會成長為一個大學生。一旦有了自己的意識,能阻擋機器的可能就只有它自己了。
這個系統目前還不完美。但它已經取得的很大的成功,Google已經將該項目從Google X中獨立出來,現在歸總公司的搜索及商業服務小組管轄。Google希望能借此開發出全新的人工智能技術,徹底改變圖像識別、語言識別等更多領域。
還記得《生化危機》第一部里面那個殺死了所有人的QUEEN么,還記得威爾斯密斯的電影《我,機器人》么,或許這套系統就是施瓦辛格《終結者》里面的天網的雛形,這個偉大的公司還能開發出什么樣的產品,讓我們繼續期待。
無人駕駛汽車
無人駕駛汽車是Google X的另一個秘密項目,它運用人工智能軟件,感知到附近的汽車,并且模仿人類做出正確的決定。Google X的以為領導 Sebastian Thrun介紹說,如果出現麻煩,后面的汽車車輪會實行控制。而一個坐在乘客座位上的技術員,則會監控整個導航系統。Google的7部無人駕駛汽車參與了測試,在完全沒有人類干預的情況下,它們一共行駛了1000英里。而在人類偶爾操控了一次的情形下,無人駕駛汽車行駛了140,000英里。
其中的一部無人駕駛汽車,甚至自己開到了美國洛杉磯的倫巴德街上,這可以算是美國最陡峭的一條街道了。據Google的工程師介紹,唯一的一起事故,“是一部無人駕駛汽車停在紅燈前時,被別人追尾了。”
汽車早在多年前,就可以批量生產了。但Google的技師們一直夢想著,汽車能夠像互聯網那樣改變社會。機器人比人類的反應更快,可以有360度的視野,而且從不分心,不會出現昏昏欲睡或自我陶醉的狀態。Google工程師認定自己的發明就是拯救生命。根據最新統計,在2008年全美有37000人死于汽車事故。
工程師們指出,無人駕駛汽車可以讓道路通行的能力增倍。因為無人駕駛汽車很安全,每一輛的距離都能夠做到更近。無人駕駛汽車相撞的概率大大減少,那么它們就可以被造成更輕的車型,那樣對于燃料的消耗也就會更少。而且,由于擁有真正的安全系數,無人駕駛汽車要比當今的電腦更可靠,不會被病毒經常感染。
去年11月中旬的一個星期二,一輛無人駕駛的豐田普銳斯出發了。它從Google校園啟程,向南35英里之后,順利地到達了洛杉磯。這輛無人駕駛汽車,配備了各種傳感器和衛星定位導航系統。只見它靈活地加速駛入到了入口車道,接著就在101號高速公路上一路飛奔,穿越了整個硅谷。
其實,這部無人駕駛汽車是在限速行駛。因為它擁有一個數據庫,所以能知道每一條路上的極限是多少?要在第幾個出口離開高速公路?這個裝置,相當于給汽車提供了一個完整、詳細的“大腦”。
有趣的是,整個過程總有一個溫柔動聽的女聲會時時響起。當汽車遇見停車標志或者紅燈的時候,這個女聲就會宣布“已經接近斑馬線了”。工程師說,如果主控制系統檢測到什么毛病,她都會及時告知傳感器。
此外,無人駕駛汽車還可以為不同的人進行編程。比如,對于比較謹慎的人,無人駕駛車會開得比較保守;對于富有侵略性的人, 無人駕駛車就會跑得快一點。
克里斯托弗博士是卡內基梅隆大學專門研究機器人的科學家,它通常會坐在汽車上,但很少使用后面的輪胎。他只通過一件事情來控制無人駕駛汽車——用右手去按一個紅色的按鈕,它能起到踩剎車或轉動轉向盤的作用。他這樣操作過一次:一輛自行車闖紅燈后,突然停在了汽車前面。
但事實上,無人駕駛汽車,看起來似乎有可能自己避免事故。當克里斯托弗博士把無人駕駛車調到“巡航”模式時,車子可以發出“呼呼”的聲音,來提醒驅動器進入到“星際迷航”的程序。乘客完全可以坐在一旁束手看著即可。
原理介紹
汽車頂部的激光測距儀是整套系統的核心
據負責無人駕駛汽車項目的總工程師Sebatian Thrun介紹,整個系統的核心是車頂上的激光測距儀(Velodyne 64-beam)。該設備在高速旋轉時向周圍發射64束激光,激光碰到周圍的物體并返回,便可計算出車體與周邊物體的距離。計算機系統再根據這些距離數據描繪出精細的3D地形圖,然后跟高分辨率地圖相結合,生成不同的數據模型供車載計算機系統使用。
Google無人駕駛汽車內部情況,由Project Glass拍攝
無人駕駛系統描繪出的3D地形圖
此外,在汽車的前后保險杠上有四個雷達,用于探測周邊情況。后視鏡附近有一個攝像機,以檢測紅綠燈情況。還有一個GPS、一個慣性測試單元、一個車輪編碼器,用來確定車輛位置,跟蹤其運動情況。
車身內部也有一系列的感應器。通過感應器,車輛可以清晰“看到”周圍物體,清楚掌握它們的大小、距離,時刻對周圍環境保持360度無死角關注。它絕不會因為疲勞、醉酒而分散注意力。
所有上述設備采集到的數據都將輸入車載計算機,并由Google開發的這套無人駕駛系統在極短的時間內做出判斷:是該加速、剎車還是轉向。
其他在進行的項目
Google機器人:
幾年前的春天,一個星期二的晚上。大約40人聚集在美國航空航天局的訓練營里,參加為期9天的課程,至少花費15000美元。這一課程由奇點大學舉辦,奇點大學總部比鄰美國宇航局,是Google X機器人項目的研發者。就在這場昂貴而奇特的課程里,你將看到Google聯合創始人謝爾蓋。布林變身為機器人的全過程。
谷歌機器人
事實上,謝爾蓋。布林的真身遠在一英里以外。他正坐在一部遠程電腦前,盯著課堂上一個小小的機器人。這個小玩意是一個方形、能滾動的屏幕,上面顯示著布林的臉。這個小機器人聽從人類的每一項指揮,隨時和與會者進行交談,實際上就是一種遠程視頻交談器。
這個小機器人是一個原始、初級而且低成本的設計,看起來有點像一個大雜燴的松散集成技術。
但是硅谷的人,開始對此深信不疑——如果人類和機器可以有效融合的話,那么疾病、衰老還有死亡都將成為過去式。硅谷里那些富有而聰明的大腦,都想抓住這種靈異的力量。他們認為,技術可能是解決難題的唯一方式。因為他們發現,Google正在致力于這樣一個神秘的實驗——他們試圖通過機器,創造出比人類更完美的思維。
太空電梯:
太空電梯,它可以在太空搜集信息或者把東西送入太空。這可是谷歌創始人和其他硅谷巨頭們的長期幻想。“谷歌一直在搜集世界上的數據,現在它想要搜集太陽系的數據了。”美國麻省理工學院計算機科學榮譽教授、人工智能實驗室研究員羅德尼·布魯克斯說。
室內地圖
Google X團隊發布的第一批項目之一是在谷歌地圖中包含一個樓房內部的地圖。不過該功能并未完全公開。
室內地圖
建筑設計和供電
據說在谷歌辦公室流傳著這樣的信息:謝爾蓋·布林是“蝙蝠俠”。那是因為在布林的個人代碼庫中隱藏著樓房和供電的設計藍圖。
好像布林正在研究建造一個蝙蝠洞。那也許不是確切的目標。但是,這不能阻止谷歌員工講述這個故事。
建筑設計
把所有的物品都接入互聯網,家庭設備、可穿戴設備也能連網,而不僅僅是計算機。他們舉出了可以連網的“物”,包括盆栽植物,咖啡壺,燈泡等,因此人們可以遠程控制這些東西的供水或者設備的開關。Google在2011年5月份說,年底前他們可以推出一款物聯網的燈泡,以使得人們通過Android手機就控制燈泡的開關。
數百個其它業余項目
在任何指定時間里,都有大量的項目通過谷歌的Google X實驗室。作為首席工程師和Google X團隊的負責人之一,布林可能參與大多數項目。
很多以前連想一下都覺得方謬的作法現在已經成為現實,是否還有更多新奇玩意擺在我們眼前,就讓我們拭目以待。
-
太陽能電池
+關注
關注
22文章
1192瀏覽量
69511 -
發光二極管
+關注
關注
13文章
1203瀏覽量
66454 -
Google X
+關注
關注
0文章
3瀏覽量
8258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