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丘有奇鳥,自言獨見爾;本為迷者生,不以喻君子。——陶淵明《讀山海經十三首·其十二》
燕鷗每年往返于北極和南極,行程達36000公里,卻能做到飛行路徑毫厘不差,準確辨別方向。這種長距離的導航和定位能力,是非常罕見的,也使得燕鷗被譽為動物界的“飛行冠軍”。
在浙商銀行燕鷗系統建設過程中,燕鷗的感知分析和導航定位能力也為浙商銀行提供了重要參考。為此,浙商銀行攜手華為,立足數智浙銀技術底座建設情況,以iMaster NCE-Fabric網絡數字地圖為基礎,構筑起以數字孿生、網絡建模為基礎的動態網絡地圖技術底座,實現燕鷗數據中心智能導航定位系統建設。
打造數智浙銀運維底座
全面推進數字化轉型
浙商銀行是十二家全國性股份制商業銀行之一,于2004年8月18日正式開業,總部位于浙江杭州,是我國第13家“A+H”上市銀行。在“2022年全球銀行1000強”榜單中,該行以一級資本位列第79位。
浙商銀行以“一流的商業銀行”愿景為引領,高舉“科技興行”大旗,以數字化改革為主線,確立了“185N”體系架構。這一架構包括構建“數智大腦”,匯聚“數智零售、數智企服、數智投行、數智資管、數智跨境、數智監督、數智運營、數智管理”等8大系統,并圍繞個人、企業、政府、同業、員工及家屬等5大客群,形成N項“管用實用、真實可感”的重大應用,以打造具有辨識度、影響力的標志性成果,全面開啟“數智浙銀”的新篇章。
客戶網絡運維數字化轉型面臨新挑戰
打造數智浙銀運維底座,關鍵在于運維數據的數字化呈現和靶點快速定位。隨著數字化轉型的逐步深入,銀行數據中心網絡運維已進入數字化改革的深水區,浙商銀行結合實際運維過程中遇到的困難,認為單一的數字化工具已完全無法滿足數據中心的立體需求,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傳統的靜態網絡拓撲已經無法全面呈現運維所需的數據。網絡拓撲作為數據中心的“骨架”,無論是前期的規劃設計和工程實施,還是后期的運維管理,都依賴于網絡拓撲。然而,傳統的網絡拓撲是一張靜態的二維圖片,它承載的信息比較單一、片面,無法實時更新。此外,網絡信息局限于二維平面,這限制了運維人員的效率。新一代的網絡拓撲應該能超越二維平面的束縛,既能展現三維立體空間信息,即網絡上面承載的數據流量和應用系統;也能輸出四維時間尺度信息,可以提供最新的實時數據,也能追溯歷史。網絡拓撲要實現從靜至動的轉變,讓數據中心的數據動起來,活起來。
二是故障處置的實時性要求極高。來自于主管單位和業務連續性的雙重壓力對運維人員的故障處置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主管部門高度重視商業銀行業務連續性保障工作,并明確規定由于重要信息系統服務異常,在業務服務時段導致銀行業金融機構兩個(含)以上省(自治區、直轄市)業務無法正常開展達半個小時,就屬于重大生產事件;另一方面,浙商銀行致力于為客戶提供流暢、實時、不間斷的金融服務,持續提升用戶體驗。為此,浙商銀行制定了“136”的快速響應目標:即1分鐘發現問題,3分鐘定位問題,6分鐘處置問題,實現10分鐘內快速解決問題。
三是前端應用的高速迭代需要網絡運維人員的敏捷響應。為了應對浙商用戶的個性化、差異化金融服務需求,前端應用高速迭代。隨之而來的是業務系統架構的不斷革新。網絡人員也需要隨之進行敏捷響應:及時評估網絡、系統變更對業務的實時影響,以便高效決策變更窗口、變更時技術保障強度、變更后關聯業務驗證等。傳統的運維模式無法快速厘清基礎設施和上層業務的對應關系,導致運維人員對變更產生的業務影響評估不充分、不完整,甚至是產生錯誤的決策。為更好地保障生產和維持穩定運行,“以業務為視角”的管理目標已經成為運維人員必須面對的課題。
燕鷗系統應運而生
燕鷗每年往返于北極和南極之間,行程36000公里,卻能做到飛行路徑毫厘不差,準確辨別方向。這種長距離的導航和定位能力是非常罕見的,也使得燕鷗被譽為動物界的“飛行冠軍”。
浙商銀行燕鷗系統建設的靈感來源于燕鷗的感知分析和導航定位能力。這個系統的目標也是希望能夠像燕鷗一樣,俯瞰所有IT系統的運行情況,智能分析全局。同時,也能動態感知細節,層層穿透,精準查找并發現某一環節的具體問題,直到最終定位根因。
燕鷗的導航和定位能力對于浙商銀行燕鷗系統建設來說,是一個非常有價值的參考。通過借鑒燕鷗的這種能力,浙商銀行希望能夠建立一個更加高效、智能的系統,以便更好地管理銀行的所有IT系統。
在浙商銀行燕鷗系統建設的過程中,燕鷗的感知分析和導航定位能力不僅為銀行提供了靈感,也為銀行提供了重要的參考。通過借鑒這種能力,銀行可以更好地實現其業務目標,提高工作效率和準確性。
燕鷗系統目標架構
浙商銀行成立燕鷗項目專班,聯合華為,立足數智浙銀技術底座建設情況,以iMasterNCE-Fabric網絡數字地圖為基礎,結合浙商銀行實際運維需求,實現技術創新:構筑了以數字孿生、網絡建模為基礎的動態網絡地圖技術底座,實現燕鷗數據中心智能導航定位系統的建設。
圖示為浙商銀行燕鷗系統的總體架構
在現代化數據中心中,存在多種品牌和型號的異構設備。同時,多種技術形態共存,包括傳統網絡、SDN網絡和云化網絡。此外,多個運維工具并用,例如告警平臺、CMDB和NPM等等。面對豐富多樣的生態現狀,燕鷗系統需要全面對接全行的所有運維平臺,兼容各種設備及平臺接口,通過不同協議和方式采集各類數據。例如在面對如何解析應用之間的訪問關系時,除了傳統的NPM提供數據源外,浙商銀行還通過行內自建平臺自動采集全網TCP連接表以補充數據源,通過約定格式輸出給燕鷗平臺。燕鷗平臺對輸入平臺的網絡元素進行數字建模,輸出的能力主要涵蓋物理拓撲、應用拓撲、應用網絡互視、導航定位和路況五個方面。并向其他系統提供開放服務,實現多層次全方位的有機結合,深度挖掘數據中心的運維潛力。根據行內的運維發展需要,燕鷗可以持續提供更加豐富和個性化的業務運維能力,實現數據中心ICT基礎設施全要素的覆蓋,為金融網絡服務化能力的建設打下堅實的技術基礎。
燕鷗系統成果與應用
浙商銀行燕鷗專班結合長期運維工作中遇到的痛點、挑戰,在燕鷗系統產品構思過程中提出大量極具價值的實際產品功能需求,在實際開發過程中,提供專家級運維算法支持,聯合華為強大的研發團隊,實現了燕鷗系統功能的逐步落地:一是打造應用朋友圈,展示單應用的服務器分布,以及單應用對應的網絡拓撲,完整呈現應用意圖,便于從全局視角查看應用社交關系,實現應用和網絡的靈活聯動;二是梳理外部單位專線與行內應用的對應關系,實現專線的精細化運營;三是開放集成,燕鷗系統與行內羅盤系統對接,從客戶交易、業務、應用,到最終的物理鏈路,實現客戶旅程的全鏈路跟隨。
此外,浙商銀行聯合華為專業服務團隊,在拓撲呈現、開放對接等方面進行優化定制,實現燕鷗系統的快速敏捷迭代。
燕鷗系統在浙商銀行已初見成效。
全網一圖呈現
通過大數據AI采集分析,利用大數據治理的手段,關聯生成一張動態的網絡數字地圖:一級展示數據中心分布、二級展示數據中心內區域間拓撲、三級展示單區域詳細的拓撲互聯關系,展示互聯線路丟包率、帶寬利用率等實時數據,精準評估線路質量。多廠家、多類型、多協議網元覆蓋,動態更新。同時交換機下聯的服務器以及服務器內的虛擬機分布也得以在網絡拓撲上直觀呈現。一張圖穿透浙商銀行的所有ICT資源整體架構,解決了網絡數據一體化、可視化的問題。
路徑一鍵導航
對于網絡拓撲中任意兩個端點,燕鷗系統里可一鍵展示中間經過的所有節點,包括網絡設備、安全設備、負載均衡等等。同時,還可以看到路徑上面的流量是否擁塞、是否存在丟包。在發生故障時,可以實現問題的精準定界,還可以進行根因分析。
應用網絡互視
除網絡拓撲外,燕鷗系統還可以展示應用拓撲,并能夠建立兩張拓撲之間的聯系:呈現應用所關聯的服務器及其對應的物理設備拓撲連線關系、展示應用朋友圈和應用與應用之間互訪關系。通過燕鷗系統,貫穿了整個業務邏輯,更系統、更直觀地展現了從交易到ICT基礎設施的信息關聯。
在未來,浙商銀行與華為將繼續深度合作,結合華為L4數據中心自動駕駛網絡方案,依托網絡數字地圖底座,借助專業服務敏捷定制,融合浙商銀行自身在金融行業的運維經驗,圍繞燕鷗系統持續創新。繼續落地專線精細運營、告警畫像分析、故障注入模擬等高階特性,與行內羅盤系統對齊形成雙劍合璧,構建交易全鏈路跟隨,實現故障快速發現、精準定位的目標,切實提高應急快速響應能力,全面提升科技運維水平。最終實現打造數智浙銀,達成“185N”的戰略目標,共同推進金融行業運維數字化轉型。
-
華為
+關注
關注
216文章
34526瀏覽量
252549
原文標題:百大案例 | 華為iMaster NCE-Fabric網絡數字地圖構筑浙商銀行“燕鷗”系統,打造數智浙銀底座
文章出處:【微信號:Huawei_Fixed,微信公眾號:華為數據通信】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