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Latch-up測試流程。
目前通用的Latch-up測試標準是 JESD78E 。該標準中將Latch-up測試分為兩種: 1.電流測試 I-test ,用于測試非電源管腳;2.電壓測試 V-test 用于測試電源管腳。其中I-test又有正向注入/負向抽取兩種,正向注入電流會使得端口電壓升高,負向抽取電流會使得端口電壓降低。
表一.測試閂鎖效應的分類。(圖源《CMOS集成電路閂鎖效應》)
表一為Latch-up的測試條件,其中MSV表示(Maximum Stress Voltage)最大允許工作電壓。
2.1 V-test的測試流程
- 對所有的輸出引腳懸空,輸入引腳置于高電平偏置,測量VDD到GND的漏電流In。
- 對待測管腳施加V-test源。
- 去除觸發源后將被測管腳復原,測量漏電流Isupply,進行失效判斷。(如果In<25mA,失效標準為In+25mA,如果In>25mA,失效標準為>1.4*In)
- 如果沒有發生Latch-up,將所有輸入管腳,都置于低電平偏置,重復實驗。
- 重復2,3,直到每個電源Vsupply管腳(或管腳組合)都通過測試。
圖一.V-test激勵波形。
V-test測試模擬的是電源浪涌是否會造成PN結擊穿,形成雪崩擊穿電流,從而造成寄生SCR的開啟。
2.2 I-test的測試流程
- 不接受測試的輸出管腳懸空。對于輸入管腳,偏置于最大邏輯高電平。電源管腳置于最大工作電壓。
- 測量VDD到GND的漏電流In。
- 對待測管腳施加I-test源。
- 去除觸發源后,將被測管腳恢復到施加觸發源之前的狀態,并測量每個電源管腳的漏電流Isupply,進行失效判斷。(如果In<25mA,失效標準為In+25mA,如果In>25mA,失效標準為>1.4*In)
- 如果沒有發生Latch-up,對所有待測管腳,重復實驗。
- 將非待測管腳置于懸空態。將輸入管腳置于最小邏輯低電平。電源管腳置于最大工作電壓。重復上述實驗。
圖二.I-test正向激勵波形。
圖三.I-test負向激勵波形。
I-test測試模擬浪涌電壓出現在非電源管腳,浪涌電壓高于VDD或低于GND。該電路中寄生SCR能否開啟。
2.3 無源器件相連的特殊管腳
這類管腳都只進行I-test,具體情況請參照《CMOS集成電路閂鎖效應》。
2.4 特殊功能管腳
某些芯片會具有特殊的功能管腳,例如LDO,PWM,BOOT,PHASE,HB,VCC等,這些芯片的管腳能為其他芯片或器件提供偏置。而針對這類管腳,使用I-test還是V-test需要根據情況確定。
2.5 多電壓域芯片
BCD工藝或者BiCMOS工藝能實現高壓-低壓多工作電壓芯片,而這種芯片因為工作電壓不同,V-test激勵值不能統一按1.5*Vmax算。
圖四.多電壓域Latch-up測試。(實例取自德儀Latch-up白皮書)
如圖所示,該芯片存在5V,12V,60V多個VDD。針對該芯片的V-test需要不同的激勵, VDD 5V需要1.5Vmax或MSV;VDD 12V需要1.2Vmax或MSV;VDD 60V需要1.1Vmax或MSV 。
三.Latch-up防護設計。
Latch-up防護的核心就是預防電路中寄生SCR的開啟。而圍繞這一目標具體有兩個實現方向:
一.減少阱電阻Rn和Rp,降低寄生三極管的基級電壓。
具體的版圖設計規則:
1.減少Bulk與Soure/Drain端的間距,減少N-WeLL/P-WeLL的阱電阻。
增大阱接觸區的面積和接觸孔數量,因為阱接觸區是高摻雜濃度的有源區,能大幅度改善阱電流分布,降低阱電阻。
2.使用環狀阱接觸有源區。環狀設計能確保有源區與接觸孔分布均勻,避免電流集中流向某一區域造成的局部電壓過高。
二.減少βn和βp,降低寄生三極管的放大倍數,削弱寄生三極管的正反饋耦合作用。
具體的版圖設計規則:
1.增大NMOS/PMOS有源區與N-WeLL/P-WeLL的距離。通過增加間距,拉寬寄生三極管的基區寬度,減小其放大倍數。
2.增加額外保護環。保護環能為寄生三極管增加額外的集電極/射電極,而新添加的寄生三極管,(NPN:NMOS_Drain/P_Sub/N_Guard)與(PNP:PMOS_Drain/N_WeLL/P_Guard)更易觸發,且不存在相互耦合作用。換句話說起到了對外部注入載流子的收集作用。
圖五.CMOS保護環示意圖。
3.IO電路與核心電路的隔離,IO電路所承受的風險遠高于內部電路。所以IO單元最好與內部電路間隔一段距離,確保ESD/Latch-up/EOS等不會引起內部核心電路的損壞。
其實Latch-up的防護相對于ESD來說較為簡單, 只要版圖工程師注意間距與保護環的問題,絕大多數Latch-up失效都能避免(目前大部分工藝都已經把latch-up rule 寫入 DRC中,只要按圖索驥即可) 。但是模擬IC要面臨的Latch-up的情況更加復雜,所以這里介紹些 非常規設計方案 。
1.利用工藝優勢,Epi(外延層工藝);DTI(深槽隔離);SOI(絕緣體上硅);NBL埋層,這些工藝都能有效改善Latch-up問題。
2.利用Deep N-WeLL 進行隔離,深N阱的隔離作用更加有效,也能有效緩解Latch-up。
3.浮阱設計(一種特殊設計,會造成閾值電壓和漏電流浮動,主要應用在ESD與Latch-up,以后會講案例)
4.輸出級在端口掛載電阻,I-test時能分擔部分壓降,但是會降低輸出級的負載能力。
-
三極管
+關注
關注
142文章
3611瀏覽量
121961 -
SCR
+關注
關注
2文章
150瀏覽量
44206 -
VDD
+關注
關注
1文章
312瀏覽量
33240 -
電源浪涌
+關注
關注
0文章
12瀏覽量
5877 -
PMOS管
+關注
關注
0文章
83瀏覽量
6643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