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 MetaERP 之后,華為又發布一重磅軟件根技術!
1
100%自研!華為發布GaussDB
5 月 22 日,華為僅用 15 小時就完成了全球 88 家子公司切換成自主可控的 Meta ERP 系統。時隔半月,華為又發布一重要軟件根技術! 6 月 7 日,在華為全球智慧金融峰會 2023 上,華為云正式發布新一代分布式數據庫 GaussDB。
據介紹,GaussDB 實現了核心代碼 100% 自主研發,是國內當前做到軟硬協同、全棧自主的國產數據庫。目前,GaussDB 已在華為內部 IT 系統和多個行業核心業務系統得到應用。
長期以來,我國的金融、電信、航空等領域一直被“IOE”(即 IBM 的小型機、Oracle 的數據庫、EMC 的存儲設備)支配,而此次華為 GaussDB 的發布,意味著國產自研數據庫又邁出了“關鍵一步”。
據了解,此次升級后的 GaussDB 數據庫,也是華為 MetaERP 在整體業務體系完成了全面替換后,推出的另一項重要的軟件根技術。
華為輪值董事長孟晚舟表示:華為將持續投入“根技術”,不斷提升產品韌性。
2
二十年磨一劍!從此告別卡脖子
數據庫、操作系統和芯片,被稱為科技產業和數字化經濟中三大當之無愧的底座技術,之前無一項主動權掌握在中國手中。
就拿數據庫來說,此前全世界最流行的兩種數據庫管理系統是 Oracle 和 MySQL,都是甲骨文公司旗下的產品。而國內數據庫市場幾乎由甲骨文、IBM、微軟等幾家美國公司主導。 根據智研資訊數據,早在 2017 年國內數據庫市場占有率前四名企業分別為 Oracle、IBM、Microsoft、SAP,均為國際廠商,CR4 高達 64.8%;而國內廠商市占率最高的為南大通用,僅占據 2.5% 的市場份額。
而到了 2019 年國內數據庫市場仍被國際廠商主導,上述四家外資巨頭仍占據 66.8% 的市場份額。 2021 年,國內金融行業業務系統數量中,Oracle、DB2、MySQL 三類份額依然超過 87%。 可以說,數據庫一直在中國的“卡脖子”技術清單上。在這一背景下,國產代替成為一種不可逆的趨勢。 然而突破卡脖子的技術難題,并非一朝一夕。華為“二十年磨一劍”,才成就了今天的GaussDB。
據悉,GaussDB 是華為基于外部電信與金融政企經驗、華為內部流程 IT 與云底座深耕 10 年以上開發而成。
華為早在 2001 年就開始投入數據庫研發,而在 2011 年,華為數據庫產品團隊更名為高斯部,其產品命名為 GaussDB。
GaussDB 首次對外發布在 2019 年華為全聯接大會,以推進自主可控發展進程。
而在當年 9 月 19 日,華為宣布自研關系型數據庫管理系統 GaussDB 正式開源,并將于 2020 年上線。
如今,華為首款全棧自主數據庫GaussDB 的發布,可以說已經實現了真正意義上的國產數據庫的突圍和替代,為中國金融及關鍵基礎設施等全行百業賦能。
資料顯示,GaussDB 已廣泛應用于金融行業,支撐了中國工商銀行、中國郵政儲蓄銀行、中國建設銀行、中國農業銀行等國有大行的核心業務。
此外,也服務了陜西省財政廳、中海油、國家管網、國網陜西電力、首都公路發展集團等關鍵行業企業。
據悉,近年來,華為加大了布局自主產業鏈的決心,于各個“卡脖子”領域深度研發、合作、投資,力爭實現全面國產替代。
2022 年華為的研發投入達到 1615 億元,創歷史新高,約占全年收入的 25.1%,華為高層表示,研發投資是華為構建長期、持續競爭力的核心。
3
國產數據庫還需“彎道超車”
近年來在政策支持下,中國的國產數據庫廠商正在奮起直追。目前華為云、阿里云、騰訊云等大廠均在分布式數據庫開展布局,盡全力完成對“IOE”的替換。
不過,目前看來,國產代替并不樂觀,雖然去“O”(甲骨文)的進程在中國已經進行了 15 年,但國內數據庫市場滲透率仍不足 10%。Oracle、MySQL 和微軟等海外數據庫在國內部署占比依舊是最高的。
這主要由于國產數據庫與國外數據庫還存在一定的差距,例如性能方面較弱,功能方面欠缺,可用性方面不成熟等。
總的來說,國產替代,長路漫漫!雖然目前國產數據庫的成熟度還不比國外,但在政策和市場需求等多重因素的驅動下,隨著業務需求量和復雜度的攀升,未來國產數據庫也會持續進化。這也為國產數據庫“彎道超車”提供了充足的可能性。
審核編輯:劉清
-
IBM
+關注
關注
3文章
1763瀏覽量
74793 -
SAP
+關注
關注
1文章
385瀏覽量
21702 -
ERP
+關注
關注
0文章
510瀏覽量
34444
原文標題:核心代碼100%自研!華為根技術再突破
文章出處:【微信號:gh_834c4b3d87fe,微信公眾號:OpenHarmony技術社區】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