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oCE全稱RDMA over Converged Ethernet,是基于融合以太網的RDMA,那什么是RDMA?在了解RoCE之前先了解下RDMA技術。
1 、什么是 RDMA ?
RDMA(Remote Direct Memory Access), 全稱遠程內存直接訪問技術,是一種數據傳輸技術。 允許在計算機之間實現高性能、低延遲、高吞吐量的數據傳輸,由網絡適配器直接處理主機內存之間的數據傳輸,以大大減少了CPU在數據傳輸過程中的參與**(即從一個主機或服務器的內存直接訪問另一個主機或服務器的內存,這個過程無需使用** CPU )。 RDMA最早在Infiniband傳輸網絡上實現,技術先進,但是價格高昂(只有Mellanox和Intel供應商提供全套網絡解決方案),后來業界廠家把RDMA移植到傳統Ethernet以太網上,降低了RDMA的使用成本,推動了RDMA技術普及。
我們知道,傳統應用要發送數據,??需要通過OS封裝TCP/IP,??然后依次經過主緩存、網卡緩存,??再發出去。??這個過程存在2個限制:1)TCP/IP協議棧處理會帶來數10微秒的 時延 。??TCP協議棧在接收發送報文時,??內核需要做多次上下文的切換,??每次切換需要耗費5-10微秒。?另外還需要至少三次的數據拷貝??和依賴CPU進行協議工作,??這導致僅僅協議上處理就會帶來數10微秒的??固定時延,??協議棧時延成為最明顯的瓶頸。?;2)TCP協議棧處理導致服務器CPU負載??居高不下。??除了固定時延較長的問題,TCP/IP網絡需要主機CPU??多次參與協議的內存拷貝,??網絡規模越大,??網絡帶寬越高,??CPU在收發數據時的調度負擔越大,??導致CPU 持續高負載 。??
在數據中心內部,超大規模分布式計算存儲資源之間,如果使用傳統的TCP/IP進行網絡互連,將占用系統大量的計算資源,造成****IO 瓶頸,無法滿足更高吞吐,更低時延的網絡需求。 RDMA****是一種高帶寬、低延遲、低CPU消耗的網絡互聯技術,克服了傳統TCP/IP網絡的高時延、高CPU負載等困難。
為了更形象的理解RDMA和TCP技術的區別。傳統的TCP/IP方式,可比作為人工收費一樣需要取卡,人工核實,手動繳費,找零錢等等才能完成汽車上下高速。在車輛很多的情況下就會出現排隊的情況,很浪費時間。而RDMA則像是 ETC ,跳過人工取卡,收費等步驟,直接刷卡,極速通過。既節省了時間,又節省了人力。
RDMA相比TCP/IP,既降低了對計算資源的占用,又提升了數據的傳輸速率。RDMA的內核旁路機制??允許應用與網卡之間的直接數據讀寫,??這樣可以將服務器內的數據傳輸時延降低到??接近1微秒。同時,RDMA的??內存零拷貝機制允許接收端直接從發送端的內存讀取數據,??極大地減少了CPU的負擔,??提高了CPU的利用率。使用RDMA的好處包括:
1 )內存零拷貝( Zero Copy ) :RDMA應用程序可以繞過內核網絡棧直接進行數據傳輸,不需要再將數據從應用程序的用戶態內存空間拷貝到內核網絡棧內存空間。
2 )內核旁路( Kernel bypass ) :RDMA應用程序可以直接在用戶態發起數據傳輸,不需要在內核態與用戶態之間做上下文切換。
3 ) CPU 減負( CPU offload ) :RDMA可以直接訪問遠程主機內存,不需要消耗遠程主機中的任何CPU,這樣遠端主機的CPU可以專注自己的業務,避免其cache被干擾并充滿大量被訪問的內存內容。
例如上圖,使用RDMA可以簡單理解為利用相關的硬件和網絡技術,服務器1的網卡可以直接讀寫服務器2的內存,最終達到高帶寬、低延遲和低資源利用率的效果。因此,RDMA可以簡單理解為利用相關的硬件和網絡技術,服務器的 網卡之間可以直接讀內存 ,最終達到高帶寬、低延遲和低資源利用率的效果。應用程序不需要參與數據傳輸過程,只需要指定內存讀寫地址,開啟傳輸并等待傳輸完成即可
2 、什么是 RoCE ?
RoCE全稱是RDMA over Converged Ethernet(以太網上的RDMA),是在InfiniBand Trade Association(IBTA)標準中定義的網絡協議,允許通過以太網絡使用 RDMA 。即****RoCE 允許在以太網上實現高性能、低延遲、高吞吐量的數據傳輸,不需要使用特殊的網絡硬件設備,只需要通過標準化的以太網設備就可以實現,大大降低了成本 (可以通過支持RDMA的以太網適配器和交換機實現高性能、低延遲、高吞吐量的數據傳輸,無需在傳輸過程中頻繁地進行CPU參與)。RoCE技術遵循與InfinBand相同的傳輸機制,允許網絡適配器直接訪問主機內存,從而大大降低了延遲,并提高了吞吐量。
目前, 大致有三類RDMA網絡,分別是Infiniband(IB),internet Wide Area RDMA Protocol(iWARP)和RDMA over Converged Ethernet(RoCE) 。其中,Infiniband是一種專為RDMA設計的網絡,從硬件級別保證可靠傳輸 ,而RoCE 和 iWARP都是基于以太網的RDMA技術,支持相應的verbs接口。如下:
- InfiniBand:設計之初就考慮了 RDMA,重新設計了物理鏈路層、網絡層、傳輸層,從硬件級別,保證可靠傳輸,提供更高的帶寬和更低的時延。但是成本高,需要支持IB網卡和交換機。
- iWARP:基于TCP的RDMA網絡,利用TCP達到可靠傳輸。相比RoCE,在大型組網的情況下,iWARP的大量TCP連接會占用大量的內存資源,對系統規格要求更高。可以使用普通的以太網交換機,但是需要支持iWARP的網卡。
- RoCE:基于 Ethernet的RDMA,RoCEv1版本基于網絡鏈路層,無法跨網段,基本無應用。RoCEv2基于UDP,可以跨網段具有良好的擴展性,而且可以做到吞吐,時延相對性能較好,所以是大規模被采用的方案。RoCE消耗的資源比 iWARP 少,支持的特性比 iWARP 多。可以使用普通的以太網交換機,避免了使用高成本的Infiniband網絡設備,可以降低成本,但是需要支持RoCE的網卡。
RoCE協議存在RoCEv1和RoCEv2兩個版本,這取決于所使用的網絡適配器或網卡。從 2010 年開始,RMDA 開始引起越來越多的關注,當時IBTA發布了第一個在融合以太網 (RoCE) 上運行 RMDA 的規范。然而,最初的規范將 RoCE 部署限制在單個第 2 層域,因為 RoCE 封裝幀沒有路由功能。2014 年,IBTA 發布了 RoCEv2,它更新了最初的 RoCE 規范以支持跨第 3 層網絡的路由,使其更適合超大規模數據中心網絡和企業數據中心等。
RoCEv1
2010年4月,IBTA發布了RoCE,此標準是作為Infiniband Architecture Specification的附加件發布的,所以也稱為IBoE(InfiniBand over Ethernet)。這時的RoCE標準是在以太鏈路層之上用IB網絡層代替了TCP/IP網絡層,所以不支持IP路由功能。RoCE V1協議在以太層的typeID是0x8915。
在RoCE中,infiniband的鏈路層協議頭被去掉,用來表示地址的GUID被轉換成以太網的MAC。Infiniband依賴于無損的物理傳輸,RoCE也同樣依賴于無損的以太傳輸,這一要求會給以太網的部署帶來了成本和管理上的開銷。
以太網的無損傳輸必須依靠L2的QoS支持,比如PFC(Priority Flow Control),接收端在buffer池超過閾值時會向發送方發出pause幀,發送方MAC層在收到pause幀后,自動降低發送速率。這一要求,意味著整個傳輸環節上的所有節點包括end、switch、router,都必須全部支持L2 QoS,否則鏈路上的PFC就不能在兩端發揮有效作用。
RoCEv2
由于RoCEv1的數據幀不帶IP頭部,所以只能在L2子網內通信。為了解決此問題,IBTA于2014年提出了RoCE V2,RoCEv2擴展了RoCEv1,通過改變數據包封裝,將GRH(Global Routing Header)換成UDP header +IP header,RoCE v2現在可以跨L2和L3網絡使用。
針對RoCE v1和RoCE v2,以下兩點值得注意:
- RoCE v1(Layer 2)運作在Ehternet Link Layer(Layer 2)所以Ethertype 0x8915,所以正常的Frame大小為1500 bytes,而Jumbo Frame則是9000 bytes。
- RoCE v2(Layer 3)運作在UDP/IPv4或UDP/IPv6之上(Layer 3),采用UDP Port 4791進行傳輸。因為 RoCE v2的封包是在 Layer 3上可進行路由,所以有時又會稱為Routable RoCE或簡稱RRoCE。
RoCE,無損先行
由于RDMA要求承載網絡無丟包,否則效率就會急劇下降,所以RoCE技術如果選用以太網進行承載,就需要通過PFC,ECN以及DCQCN等技術對傳統以太網絡改造,打造無損以太網絡,以確保零丟包。
PFC:基于優先級的流量控制。PFC為多種類型的流量提供基于每跳優先級的流量控制。設備在轉發報文時,通過在優先級映射表中查找報文的優先級,將報文分配到隊列中進行調度和轉發。當802.1p優先級報文的發送速率超過接收速率且接收端的數據緩存空間不足時,接收端向發送端發送PFC暫停幀。當發送端收到 PFC 暫停幀時,發送端停止發送具有指定 802.1p 優先級的報文,直到發送端收到 PFC XON 幀或老化定時器超時。配置PFC時,特定類型報文的擁塞不影響其他類型報文的正常轉發,
ECN:顯式擁塞通知。ECN 定義了基于 IP 層和傳輸層的流量控制和端到端擁塞通知機制。當設備擁塞時,ECN 會在數據包的 IP 頭中標記 ECN 字段。接收端發送擁塞通知包(CNP)通知發送端放慢發送速度。ECN 實現端到端的擁塞管理,減少擁塞的擴散和加劇。
DCQCN(Data Center Quantized Congestion Notification):目前在RoCEv2網絡種使用最廣泛的擁塞控制算法。融合了QCN算法和DCTCP算法,需要數據中心交換機支持WRED和ECN。DCQCN可以提供較好的公平性,實現高帶寬利用率,保證低的隊列緩存占用率和較少的隊列緩存抖動情況。
為什么RoCE是目前主流的RDMA協議?
RDMA最早在Infiniband傳輸網絡上實現,技術先進,但是價格高昂,后來業界廠家把RDMA移植到傳統Ethernet以太網上,降低了RDMA的使用成本,推動了RDMA技術普及。在Ethernet以太網上,根據協議棧融合度的差異,分為iWARP和RoCE兩種技術,而RoCE又包括RoCEv1和RoCEv2 兩個版本 (RoCEv2的最大改進是支持IP 路由 ) ,各RDMA網絡協議棧的對比如下圖所示。
1)iWARP,iWARP協議棧相比其他兩者更為復雜,并且由于TCP的限制,只能支持可靠傳輸。所以iWARP的發展不如RoCE和Infiniband。
2)Infiniband協議本身定義了一套全新的層次架構,從鏈路層到傳輸層,都無法與現有的以太網設備兼容。舉例來看,如果某個數據中心因為性能瓶頸,想要把數據交換方式從以太網切換到Infiniband技術,那么需要購買全套的Infiniband設備,包括網卡、線纜、交換機和路由器等等,成本太高
3)RoCE協議的優勢在這里就很明顯了,用戶從以太網切換到RoCE只需要購買支持RoCE 的網卡就可以了 ( 只需網卡是支持 RoCE ),其他網絡設備都是兼容的。所以RoCE相比于Infiniband****主要優勢在于成本更低。
3 、如何實現 RoCE ?
實現RoCE,可以安裝支持****RoCE 的網卡或卡驅動程序 。所有以太網NIC都需要RoCE網絡適配器卡。RoCE驅動程序在Red Hat、Linux、Microsoft Windows和其他常見操作系統中使用。RoCE有兩種可用方式:對于網絡交換機,可以選擇使用支持PFC(優先流控制)操作系統的交換機;對于機架服務器或主機,需要使用網卡。使用RoCE的好處:
1)低CPU占用率:訪問遠程交換機或服務器的內存,無需消耗遠程服務器上的CPU周期,從而可以充分利用可用帶寬和更高的可伸縮性。
2)零復制:向遠程緩沖區發送數據和接收數據。
3)高效:由于RoCE改善了延遲和吞吐量,網絡性能得到了很大提高。
4)節省成本:借助RoCE,無需購買新設備或更換以太網基礎設施即可處理大量數據,從而大大節省了公司的資本支出。使用IB必須是支持IB的一整套設備。
-
以太網
+關注
關注
40文章
5458瀏覽量
172337 -
交換機
+關注
關注
21文章
2653瀏覽量
99948 -
網絡適配器
+關注
關注
0文章
41瀏覽量
11596 -
RDMA
+關注
關注
0文章
78瀏覽量
8968 -
TCP通信
+關注
關注
0文章
146瀏覽量
4269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