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流模式控制
在20世紀80年代早期,引入了一種新的控制算法,將主控對象從輸出電壓變為電感電流。輸出電壓仍然是穩定的,但是脈寬調制PWM是為了調節電感電流,以保持穩壓。雖然增加了控制的復雜度,但其好處是很明顯的,其中最值得注意的是,由于電流天然地被限制了,現在可以將完整的控制器集成在非常便宜的8腳IC封裝中。其控制框圖和工作方式如下圖所示。
可以看出,電流模式架構似乎與電壓模式架構具有完全相同的功能模塊,但是在這種情況下,振蕩器僅決定開關頻率,通過將開關管鎖存導通來開啟PWM脈沖。這里仍然有一個模擬誤差放大器產生一個誤差信號,用于使輸出電壓跟隨內部參考,一個比較器通過比較誤差信號和斜坡波形來提供脈寬調制PWM。但是區別在于,斜坡信號現在變成了輸出電感電流的模擬信號,波形圖中的信號標記為V CS 。該波形的平均值代表了平均直流輸出電流,但頂部的斜坡波形是由電感和輸入電壓確定的瞬時電流。波形的峰值與誤差放大器的輸出相等時,開關管關斷。
請注意,現在出現了兩個反饋控制環路,一個來自于輸出電壓決定電壓誤差,另一個來自于輸出電感決定電感電流,其中之一或兩者都可以改變開關脈沖寬度。電流信號可以通過多種方法得到,它也可以在電路中不同位置進行檢測,但最常見的是,對于非隔離拓撲,在功率回路中進行檢測(如上圖所示),而在變壓器耦合的拓撲中,則在開關管串聯位置處進行電流檢測。
電流模式控制的優點包括:
- 固定頻率工作,但可以同步外部時鐘;
- 通過鉗位誤差放大器輸出電壓來實現逐周期電流限制;
- 通過控制電感電流,可以有效地消除電感極點,使電路更容易補償,整體環路帶寬明顯高于等效的電壓模式架構;
- 電感電流斜率隨著輸入電壓的增加而增加,所以存在電壓前饋作用,對輸入電壓變化的響應是瞬時的;
- 多個電源模塊可以并聯,具有良好的負載均流效果。
但也還有其他一些缺陷:
- 必須注意消除電流信號中的電源開關噪聲,防止其注入PWM比較器;
- 特別地,在控制信號中,一般會存在一個前沿電流尖峰,這需要消除掉,這在控制低于最小脈沖寬度時存在限制;
- 存在兩個反饋回路,難以分析;
- 由于電路延遲,無法在低于最小脈沖寬度內實現電流控制,可能會出現較高的電流限值“拖尾”;
- 當電源占空比超過50%時,可能會導致電路不穩定,需要將斜率補償疊加到電感電流信號上。
平均電流模式控制
剛剛討論的電流模式架構還有另外一個問題,即控制是基于電感電流波形的峰值,而負載端看到的是電感的平均電流。雖然這會在控制算法中引入非線性,但對于固定輸出電壓調節器而言,這一般不是問題。然而如果需要大范圍下進行電流控制,就會出現問題。其中一種應用是有源功率因數預調節器(APFC),它要求在整個輸入線電壓周期內線性地控制電流。在這些條件下,電流環需要更高的增益,因此可能需要下圖所示的結構圖。
這里的PWM是通過一個固定的斜坡波形產生的,這和電壓模式控制器中一樣,但是現在這個比較是與一個模擬電流放大器的輸出相比較,而模擬電流放大器是結合了電壓和電流反饋環路。由于現在要控制的是平均電感電流,需要在信號能夠包含完整電感電流波形的地方來檢測電流信號。現在,我們就可以完全線性控制輸出電流,而需要付出的代價就是要增加一個高增益放大器(并自帶補償),這會導致成本很高。因此除了真正需要的場合之外,這種控制方案很少見到和用到。峰值與平均值控制的比較如下圖所示。
谷底電流模式控制
為了緩解峰值電流模式中最小占空比的限制,谷底電流檢測引入了前沿調制,這樣開關管在導通之前就完成了脈寬的確定。結果就是控制方式容許更大的噪聲,而且能對較大降壓比所需的窄脈沖進行精確控制。這種架構觀察的是電感電流波形的下降過程,通常通過在續流管中進行測量并采用適當的信號調節,所得斜坡電壓與反饋電壓誤差信號進行比較。另一個特點是增加一個恒定導通時間的開關激活電路,這樣就不再需要斜率補償,該電路作為輸入電壓的函數來進行導通時間調節。這個控制的簡化框圖如下圖所示。
-
PWM
+關注
關注
114文章
5196瀏覽量
214522 -
電壓
+關注
關注
45文章
5633瀏覽量
116098 -
控制算法
+關注
關注
4文章
166瀏覽量
21757 -
電感電流
+關注
關注
0文章
88瀏覽量
11102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