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感新品
【中國科學院西安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與西北大學:表面功能化光纖傳感器研究獲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西安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與西北大學合作,在表面功能化光纖傳感器研究方面取得重要進展。研究基于通信單模光纖開發出一種免標記、高靈敏度、高選擇性的法布里-泊羅(Fabry-Perot)型干涉探針。該探針具有測試便捷、成本低、溫度穩定性高等特點,在生物大分子光譜檢測方面具備廣泛應用前景。
膽固醇是細胞膜、脂蛋白、神經細胞和腦細胞中的重要脂質大分子,其濃度與心臟病、高血壓、動脈硬化、中風等疾病密切相關。因此,膽固醇水平檢測備受關注。與目前常用的電化學法、酶分析、液相色譜、質譜等檢測方法相比,光纖光譜檢測方法具有體積小、抗電磁干擾、成本極低、免標記等突出特點,在生物化學檢測領域備受關注。
傳統的光纖光譜檢測器件(如長周期光柵、傾斜光柵、表面刻蝕布拉格光柵等)受到制備儀器要求嚴格、溫度及形變交叉敏感等困擾,在實用性上有較大局限。該團隊從光纖干涉理論及光與物質的相互作用理論出發,采用單模光纖和光纖插芯制備光纖光譜檢測器件,通過范德瓦耳斯力在光纖插芯端面依次貼覆環氧樹脂-氧化石墨烯(GO)-β環狀糊精多層功能膜,基于最外層β環狀糊精的疏水型空心分子結構與膽固醇的靶向性吸附結合原理,實現對膽固醇分子的高靈敏度光譜濃度檢測,并在尿素、葡萄糖、抗壞血酸、人體血紅蛋白等生化分析領域常見干擾物作用下可以呈現出強選擇性,具備可重復制備和可重復檢測特性,檢出限達到3.5M, 靈敏度為3.92 nm/mM。該成果為表面功能化光纖器件在生化光譜分析領域的應用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手段。
此外,研究通過X射線光電子能譜(XPS)探究EDC/NHS活化GO羧基對分子間鍵合相互作用影響以及β環狀糊精和膽固醇分子的成鍵作用特性,對檢測機制進行了驗證分析。
傳感動態
【蘭寶傳感科創板IPO審核狀態變更為“終止” 工業離散傳感器為公司戰略核心業務】
4月10日,上海蘭寶傳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蘭寶傳感”)科創板IPO審核狀態變更為“終止”。海通證券為其保薦機構,擬募資3億元。
4月10日,因上海蘭寶傳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及其保薦人撤回發行上市申請,根據《上海證券交易所股票發行上市審核規則》第六十三條的有關規定,上交所終止其發行上市審核。
據招股書顯示,蘭寶傳感是一家智能制造核心部件和智能化應用設備的供應商,報告期內主要產品包括工業離散傳感器以及智能環保設備。公司是國家重點支持的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
蘭寶傳感業務市場已拓展到多個國家和地區,產品廣泛應用于3C電子裝備、工業機器人、半導體裝備、新能源裝備、智慧物流、現代紡織、醫藥橡膠化工等行業領域。目前公司已形成智能傳感、智能測控、環保工藝三大核心技術,旨在通過物聯網的三層結構——“感知層-網絡層-應用層”,實現工業物聯網的互聯互通,推動各行業領域客戶智能制造的數字化、智能化升級。
未來,公司仍將圍繞智能傳感器的迭代升級,進一步向智能傳感前沿領域精密測量技術邁進;公司已開發儲備了高精度激光位移、光幕式CCD線徑測量、3D激光線掃描、10納米級白光共焦位移等精密測量技術。同時,公司將持續拓展智能傳感技術和智能測控技術在工業物聯網中的應用,推動更多行業領域的數字化、智能化升級,打造“裝備-車間-工廠”的整體布局,形成“傳感器+監測終端+網絡通訊+智慧應用”的工業物聯網應用方案,助力智能制造裝備產業的國產化進程。
財務方面,于2019年度、2020年度以及2021年度,蘭寶傳感實現營業收入分別約為2.72億元、2.66億元、3.53億元;凈利潤分別為1645.99萬元、3585.28萬元、5810.17萬元。
報告期內,公司的研發投入分別為2825.38萬元、2794.10萬元、3002.77萬元,占營業收入的比例分別為10.38%、10.51%、8.51%。未來,公司研發投入預計將保持在較高水平,繼續提升產品的市場競爭力。如果公司在新技術研發、新產品開發方面不能準確把握未來技術發展方向或將新技術運用于產品開發和升級,將可能使公司的技術優勢遭到削弱。因此,能否持續進行技術研發投入,研發適應市場需求的創新產品或技術將影響公司未來盈利能力或財務狀況。
【高瓴創投等追投!深視智能完成數億元C輪融資,專注工業傳感器研發生產】
近日,嵌入式機器視覺產品研發商深視智能完成數億元C輪融資,本輪融資由國投創新管理的先進制造基金領投,高瓴創投追投。
此前,深視智能曾于 2019 年獲擔保集團領投數千萬元 A 輪融資;2022 年 4 月,深視智能剛剛完成數億元 B+ 輪融資,由經緯創投、高瓴創投聯合領投。
深圳市深視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 2014 年 4 月,專注于工業傳感器研發生產,產品線圍繞 3D 工業傳感器推出線激光、點激光、點光譜、糾偏、高速相機等,部分性能參數實現世界領先。
隨著 " 工業 4.0" 和 " 智能制造 " 理念的普及,3D 工業傳感器也成為了工業自動化和數字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越來越多的生產企業將 3D 工業傳感器用于質量檢測、無損檢測、產品設計、生產監控等方面,獲取精度更高、信息更全面的數據,從而實現了智能、高效的生產模式。
現如今,深視智能憑借專業的綜合性研發平臺、成熟的生產品控體系、高質量的本地化服務,已成功打破國外壟斷,批量導入國內外消費電子、鋰電、光伏等行業的頭部企業,并陸續賦能半導體、面板、汽車、軌交、食品等行業。
【西部這城市新增一家傳感器企業 年產值可達10億元】
記者日前在位于中芯富晟電子科技有限公司高端集成電路傳感器封裝測試項目現場看到,工作人員正在抓緊調試生產設備,該項目預計今年5月實現量產。
渭濱區承載了全市70%以上的傳感器企業,是寶雞“傳感器之都”建設的主戰場。去年11月,中芯富晟電子科技有限公司入駐渭濱區西部傳感器產業園后,渭濱區委、區政府對企業實施多項優惠政策,對重點項目采取量身定制、一事一議的方式予以扶持,全方位為項目順利投產保駕護航。
中芯富晟電子科技有限公司主要從事半導體分立器件及集成電路的設計、生產和銷售,產品廣泛應用于SG通信、汽車電子、智能家居等中高端領域。高端集成電路傳感器封裝測試項目總投資9.5億元,分兩期投資建設,其中一期投資5.5億元,總占地面積2萬平方米,建設智能化封裝測試線100條。目前,一期項目已全部完工,預計今年5月將實現量產。中芯富晟電子科技有限公司生產經理顧國明介紹:“我們前期購置了一些國際先進的自動化設備,現在還在調試階段,今年5月正式量產,產品主要應用于照明、汽車電子、電源、充電器等日常生活方面。”
據了解,該項目全部建成投產后,每天可生產4000萬件,可實現年產值10億元,年納稅3000萬元以上。
【高德紅外董事長黃立:企業須有自己的根 要使天花板足夠高】
一個企業如果沒有自己的“根”,那肯定“長不壯也長不好”。必須要把核心技術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攀上更高的高峰。
人工智能、智能汽車、無人機、汽車電子等新技術的快速發展,推動半導體需求持續增長,芯片等板塊更是持續受到關注。在半導體產業鏈面臨外部限制的背景下,國產替代與自主可控是相關行業長期發展的主線。
在剛剛過去的3月份,武漢高德紅外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高德紅外”)格外忙碌,接連赴德國、美國、深圳、重慶、成都、武漢等地參加11場展會,向國內外用戶集中展示自主研發的全新紅外芯片產品與尖端技術。
櫻花盛開的季節,《證券日報》記者一行來到高德紅外,專訪董事長黃立。作為一家民營軍工類上市公司,高德紅外上市后通過十多年的努力,終于形成了以紅外技術為核心的全產業鏈,一路走來頗為不易。
梅花香自苦寒來。一枚紅外探測器芯片,從受制于人到實現自主知識產權的國產化,高德紅外走了8年。成千上萬次的試驗,近20億元的投入,高德紅外經歷過質疑,但黃立始終沒有放棄。
湖北武漢的“中國光谷”是當下中國的創新高地之一,坐落在這里的高德紅外真正詮釋了自主創新的要義,而“掌門人”黃立更是秉持著“沒有什么不可能”的精神,讓這家公司不斷攻堅克難,蹚出一條“高德模式”之路。
走通紅外芯片這條路才有了底氣
現如今,大家對紅外測溫并不陌生。新冠疫情期間,商場、寫字樓等不少地方為了監測體溫,都在入口位置配備了紅外產品,以實現快速、大面積檢測。
這項技術在非典期間也曾發揮了頗為重要的作用。不過黃立回憶起來,卻是悲喜交加。喜的是公司產品在關鍵時刻派上了用場,悲的是當時紅外芯片的研發生產技術僅由西方國家掌握,我們想生產相關產品只能高價購買“質次價高”的芯片,受制于人的滋味不好受。這讓黃立更加確定,一定要實現紅外芯片的自主研發。
2010年,高德紅外登陸資本市場。彼時,高德紅外就確定了目標——研發自主知識產權的國產化芯片。如果這條路走不通,公司也活不下來。
而實際上,這個決定面臨的風險很大。當時,國內在這個領域技術是“0”,人才幾乎也是“0”,設備依靠國外,甚至連原材料都沒有,各方面都很難,可以說是一窮二白。在這樣的情況下,對于一家上市公司來說,“傾其所有”投資紅外核心芯片,最終可能會“一無所有”。
但這并沒有讓高德紅外放棄,公司在成立之初就立志要靠技術創新蹚出一條路,找到自己的立足之地。
功夫不負有心人。高德紅外上市后,將募集到的近20億元資金全部用于芯片研發。經過8年的努力,高德紅外自主研制的紅外探測器芯片徹底擺脫了技術封鎖,達到國際一流水平,還搭建起三條國內最先進、批產規模最大的紅外探測器生產線。
也正是基于過去多年的積累,新冠疫情期間,高德紅外的紅外產品發揮了重要作用。黃立表示:“高德核心芯片完全實現了自主可控,不管多大的量都能夠供應上來,我也很欣慰,公司為疫情防控作了一點小小的貢獻。”
高德紅外多年來堅持在自主創新方面不斷投入。科研的“冷板凳”不是誰都可以坐那么久,有人將科研工作形容為一場“孤獨的長跑”,而高德紅外一直保持初心。
“一個企業如果沒有自己的‘根’,那肯定‘長不壯也長不好’。”黃立總結公司的科研之路時表示,“我們必須要把核心技術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這也是為什么我們冒著無法想象的風險,克服了極大困難,也必須把芯片這條路走通。走通以后會發現另外一番天地,這個心情和底氣是完全不一樣的。”
紅外高科技飛入“尋常百姓家”
自主研發技術的成功不光改變了高德紅外,也開始改變人們的日常生活,紅外熱像儀量產后,正在逐步應用到各行各業。
以往的紅外熱像儀大多應用于專業領域,受眾多是政府裝備類項目客戶,一臺熱像儀價格達幾萬元甚至幾十萬元,定價普遍偏高。對于一般用戶而言,面對高昂的價格只能望而卻步。
作為國內唯一覆蓋紅外全產業鏈的民營高科技企業,高德紅外在掌握了紅外探測器關鍵技術后,開始探索其在民用領域的應用。
“2018年,高德紅外晶圓級封裝紅外探測器芯片實現量產,這意味著紅外技術將以更優性能、更低價格進入‘尋常百姓家’。”黃立說,目前紅外熱成像探測器芯片向著大面陣、小像元、低成本的趨勢發展,應用范圍從原來的工業檢測、檢驗檢疫、電力檢測、安防監控等領域,逐漸向物聯網、汽車輔助駕駛、智能空調、住宅安防、戶外夜視、防火監測、手機及人臉支付、突發公共衛生安全防控等新興應用領域快速普及、發展,民用紅外熱像儀行業將迎來市場需求的快速增長期。
在高德紅外展廳,記者也近距離感受到了科技的力量。展廳內擺放著多款紅外高科技產品,包括便攜式/在線式測溫熱像儀、MobIRAir消費級熱像儀、觀瞄型紅外夜視儀、無人機光電載荷等。記者拿起便攜式民用測溫產品,眼前即刻呈現高清晰度的紅外熱像世界,且測溫精準,可快速了解所測區域內溫度分布。
一手抓自主創新,一手抓市場應用,黃立不僅是“技術咖”,更是“實干派”。在智能網聯汽車時代,高德紅外迎來更多的機遇。這幾年,高德紅外新興民用領域在進一步拓展,隨著智能駕駛技術需求的不斷提升,傳統雷達并不能有效解決汽車駕駛中全天候場景的問題。與傳統CIS(接觸式圖像傳感器)和激光雷達相比,紅外探測器在高動態范圍、雨天、霧天、暗光及沙塵暴等多種場景下優勢明顯,可以全時全天候提升視覺感知能力。
2022年9月3日,高德紅外公告稱,子公司軒轅智駕收到廣汽埃安的《零部件開發試制通知書》,軒轅智駕提交的紅外(夜視)攝像頭的技術方案能夠滿足廣汽埃安的要求,可以先行開展開發試制的前期工作,由軒轅智駕承擔通知書中紅外(夜視)攝像頭的制造供應任務。而本次合作是繼公司紅外輔助駕駛系統成功應用在東風“猛士科技”豪華電動越野車前裝項目后,又一次在國內乘用車紅外前裝項目上完成定點,后續將按車廠節點要求隨車型量產。
在黃立看來,與廣汽埃安的合作是公司一個非常重要的里程碑。此前紅外技術在汽車自動駕駛領域沒有得到廣泛應用,就是因為貴,這意味著做不到批量生產。
實際上,在汽車領域,少數豪華車型早就率先應用了紅外技術,但由于曾經成本較高,該技術在智能駕駛系統中的應用尚未普及。
“我們花了幾年的時間,在技術工藝上大量優化簡化,真正實現了兩個目標。”黃立進一步向記者介紹,一個是大批量量產,我們可以將上千萬紅外攝像頭提供給市場,只有實現這樣的供貨能力,才能保證汽車的安全穩定生產;另一個就是終于把價格降了下來,這背后是無數技術人員的不斷創新和付出。
黃立頗為自豪地表示,隨著紅外探測器晶圓封裝技術的成熟,新一代紅外熱成像避障系統成本對比之前有明顯下降。同時,伴隨著汽車“四化”的發展,國內幾大乘用車廠商均已在自己的旗艦車型上規劃紅外輔助駕駛。
在黃立看來,在大批量和低成本的制造過程中,還可以改善一些環節,使成本進一步下降。“我們還會繼續推出應用在智能家居、空調等領域的低成本芯片和模組。”
依托核心技術做到“N”次方增長
盡管高德紅外已經啃下了紅外芯片這根最難啃的骨頭,但在黃立看來還遠遠不夠。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對于一家上市公司來說,在核心技術上突破僅僅是一個新的開始。黃立認為,“在資本市場上,投資者更關心公司整體的未來發展。如果發展的天花板只有目前的高度,投資者肯定不滿意,當然我也不滿意。”
在他看來,紅外熱成像不是一個非常大的領域,如果只做里面的紅外器件,市場較為有限,但如果能從全產業鏈布局的話,天花板就會提高10倍甚至100倍。只有天花板足夠高,高德紅外才能成為國際上“叫得響”的公司。
實際上,早在10年前,黃立就開始布局這一藍圖。高德紅外打造了幾十個研究室,包括光機電系統、網絡人工智能等。有了這套完整的科研體系后,由諸多研究室來共同完成一個任務,多學科交叉融合,效率高了很多,做到了在保持高效的同時降低成本。
目前,高德紅外已經成功搭建了以紅外核心芯片、紅外熱成像為核心的綜合光電系統、新一代完整裝備系統全產業鏈,形成了高效、創新、一體化的“高德模式”。在軍品領域,高德紅外以高端化、系統化、集成化為方向,推動綜合光電系統及高端裝備產品的科研生產工作,已承擔我軍多個重點型號產品的批生產任務,為國防軍工貢獻力量。在新興民用產品領域,公司借助核心器件國產化優勢打造紅外生態圈,快速實現紅外熱成像技術的“消費品化”。
對于公司的未來,黃立仍舊豪情萬丈,要打造高德模式“N”加“N”次方的戰略。他表示,“我是一個長期主義者,通過這十幾年的努力,現在是萬事俱備,東風也來了。”
什么叫“N”加“N”次方的戰略?黃立解釋說,N就是我們沿著原有的路徑,在國防軍工等領域做到“N”倍的增長;同時在民品方面,特別在一些新興民用領域,比如汽車自動駕駛、無人機等領域,我們要持續發力,做到“N”次方的增長。
黃立告訴記者,要實現這個目標,第一是要依托核心技術,在芯片技術方面一定要保持國際先進水平,在國內要爭取保持領先水平;第二是一定要堅持總體的大戰略,這樣才能與同行業企業形成一種本質的差異化。
“一個‘有志向’的公司應該以核心技術為依托,攀上更高的高峰。”盡管高德紅外已經成立24年,但黃立依然懷有創業時的初心和干勁。
【工業和信息化部辦公廳關于組織開展2023年物聯網賦能行業發展典型案例征集工作的通知】
為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加快推動物聯網產業創新發展,加強典型經驗總結和優秀案例推廣,更好發揮物聯網賦能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的作用,現組織開展2023年物聯網賦能行業發展典型案例征集工作。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征集方向
按照《物聯網新型基礎設施建設三年行動計劃(2021—2023年)》(工信部聯科〔2021〕130號)關于融合應用發展行動的重點工作部署,面向行業應用、社會治理、民生消費三大領域,聚焦十二個產業融合應用方向開展本次典型案例征集。
(一)行業應用領域
1.智能制造。聚焦生產環境監測、物料實時監測、設備健康管理、經營管控一體化、現場輔助裝配等場景,征集有利于工業現場“啞設備”數據采集和聯網能力改造、企業內網和外網升級改造的應用案例。
2.智慧農業。聚焦農業生產、環境監測、生物本體識別、植物病蟲害和動物疫病防治、畜禽水產養殖、漁船動態監控、漁政執法遠程監控、水生生物資源監測、農產品質量追溯等場景,征集有利于推進農業生產經營和服務數字化的應用案例。
3.智能建造。聚焦建材部品生產采購運輸、BIM協同設計、智慧工地、智慧運維、智慧建筑等場景,征集有效提升建造質量、人員安全、施工監管水平的應用案例。
4.智慧環保。聚焦污染源管理、生態環境監測、生態保護、碳減排、監督執法等場景,征集有利于提升生態環境感知能力和管理決策智能化水平的應用案例。
(二)社會治理領域
5.智慧城市。聚焦智慧城市地面、地下基礎設施綜合感知、管理、評估等方面,面向城市數據要素、跨部門數據可信共享、城市智能中臺和協同應用等場景,征集有利于提升城市現代化治理水平的應用案例。
6.數字鄉村。聚焦鄉村基礎設施智能化升級、應急管理、防災減災和疫情防控等場景,征集有利于提升鄉村治理能力的應用案例。
7.智能交通。聚焦城市道路智能管理、交通信號聯動、公交優先通行控制、道路危險識別、智慧停車管理、自動駕駛、智能網聯汽車、電動自行車定位追蹤、船舶自動感知與識別、低空智聯網等場景,征集有利于城市交通網聯化協同化發展和空天地一體化建設的應用案例。
8.智慧能源。聚焦區域能源管理、智能計量、綜合能源服務、多種能源網柔性互聯和聯合調控等場景,征集有利于能源基礎設施智能化改造和綠色能源建設的應用案例。
9.公共衛生。聚焦重大疫情防控救治、智慧病房、遠程會診等場景,征集有利于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公共衛生應急管理體系建設的應用案例。
(三)民生消費領域
10.智慧文旅。聚焦景區綜合服務數字化管理、文物保護、沉浸式體驗、虛擬展廳、智慧導覽等場景,征集有利于面向游客提供更加安全、便利和舒適的品質化旅游服務的應用案例。
11.智慧家居。聚焦視頻監控、智能門禁、能耗管理、消防預警等場景,征集多模態生物識別、互聯互通、空中下載(OTA)等技術與家電、照明、門鎖、家庭網關等產品融合應用的案例。
12.智慧健康。聚焦個人健康監測、體育訓練與體育賽事、智慧場館等場景,征集有利于促進醫療、健康、體育跨界結合,有效提升全民健康水平的應用案例。
二、申報條件
(一)申報主體應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注冊登記,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申報主體近三年財務狀況良好,在信用等方面無不良記錄。
(二)應用案例須已落地并取得成效,在物聯網融合應用中取得創新性突破,實施效果顯著,帶動作用強,對相關行業或企業具有較強借鑒意義和推廣價值。
(三)申報材料要求客觀、真實,能充分體現物聯網的技術特點,高度聚焦實際場景應用需求和重點問題。
(四)每個申報主體限申報1項。
三、申報流程
本次征集工作采取網上填報和紙質版材料報送結合的方式。
(一)網上填報
申報單位登錄“2023年物聯網賦能行業發展典型案例征集系統”(以下簡稱申報系統),完成注冊后填寫申報所需信息。申報起始時間為2023年3月30日,截止時間為2023年4月21日。
(二)案例推薦
1.推薦單位。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及計劃單列市、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工業和信息化主管部門,各中央企業和部屬單位負責組織推薦。推薦單位于2023年4月30日前使用專用的賬號登錄申報系統,確定推薦名單,導出推薦案例信息匯總表,并加蓋推薦單位公章。
2.推薦數量。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工業和信息化主管部門推薦案例不超過10項。各計劃單列市、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工業和信息化主管部門、中央企業集團、部屬單位推薦案例不超過5項,不占屬地指標,可直接報送。重慶南岸、江西鷹潭、福建福州、浙江杭州、江蘇無錫等五個國家新型工業化示范基地(物聯網)可獨立推薦案例不超過5項,物聯網示范基地案例不占屬地指標,需經省、自治區、直轄市工業和信息化主管部門審核后統一報送。
(三)材料報送
推薦單位于2023年5月5日前統一將加蓋推薦單位公章的推薦案例信息匯總表、推薦案例的蓋章版申報書(一式三份)郵寄至聯系地址,紙質版材料應與線上填報內容一致。
審核編輯黃宇
-
傳感器
+關注
關注
2552文章
51382瀏覽量
755798 -
光纖
+關注
關注
19文章
3950瀏覽量
73481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