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碳化硅行業又有幾項新的技術動態,主要涉及襯底和外延:
●盛新材料:產出中國臺灣首片8吋SiC襯底;
●中山大學:生長出6吋碳化硅單晶;
● EEMCO:開發數據建模技術提高碳化硅晶體質量;
● Resonac:第三代SiC外延片開始量產;
● Gaianixx:開發“中間膜”外延技術 ,可以提高同質碳化硅外延或硅基碳化硅外延的質量。
新增3家6-8吋碳化硅襯底玩家
●盛新材料產出8吋SiC
3月14日,據中國臺灣媒體爆料,盛新材料已經成功產出臺灣首片8吋SiC襯底。
2022年7月,鴻海集團投資約1.13億人民幣收購盛新材料科技10%股權。2023年,盛新材料規劃65臺SiC長晶爐——廣運自制50臺、日本設備10臺、美國5臺。該公司稱,在所有長晶爐全數啟動的假設下,期望良率達70%。
盛新材料董事長謝明凱表示,這是臺灣成功試產的首爐8吋SiC,由于臺灣SiC供應鏈在8吋仍未成熟,包括沒有8吋的SiC切晶、晶圓廠及元件等產能,所以此次是由臺灣以外的伙伴完成首片8吋襯底。
根據《2022碳化硅(SiC)產業調研白皮書》,目前全球已有超14家企業在8吋碳化硅襯底方面實現突破,而Wolfspeed已于去年實現生產。謝明凱指出,在8吋方面,盛新材料與Wolfspeed的距離只有一年之遙。
●臺灣大學開發出6吋SiC單晶
3月6日,臺灣導報發文稱,中國臺灣省國立中山大學晶體研究中心已經成功生長出6吋導電型4H碳化硅單晶。
該大學的材料與光電科學學系教授兼國際長周明奇指出,6吋導電型碳化硅單晶的中心厚度為19mm,邊緣約為14mm,生長速度達到370μm/hr。而目前臺灣企業的生長速度約在150-200μm/hr之間,晶體穩定性與良率仍有待提升。
周明奇強調,目前團隊已投入8吋導電型碳化硅生長設備研發設計,今年將持續推進碳化硅晶體生長核心技術,也正在打造高真空環境,研發生長半絕緣碳化硅。
● EEMCO:利用數字建模提升SiC晶體質量
3月6日,據外媒報道,奧地利的萊奧本礦業大學在開發新的建模方法,目標是幫助碳化硅企業提高單晶生長質量。
據該校負責人介紹,通過PVT法生產高質量的SiC 晶體,需要能夠盡可能精確地預測晶體生長過程。雖然傳統物理建模已經很先進了,然而這需要大量的數據和相應數量的實驗,需要耗費大量的時間和財力。
為此,該校CD實驗室希望結合基于物理和數據驅動的模型,以獲得盡可能高效和可預測的碳化硅晶體生長方法,他們的合作伙伴是碳化硅襯底廠商EEMCOGmbH。
EEMCO是一家成立于2020年底的初創公司,由EBNER 集團控股。該公司已經開發出4H SiC單晶生長爐,正在邁向8英寸4H SiC單晶制造,工廠位于奧地利萊昂丁,目前EEMCO 運營著 15 個研究爐,使用PVT工藝在氣相中生長SiC單晶。
有意思的是,EEMCO還與另一家臺灣碳化硅初創公司有關。
今年3月初,晶赫泰CEO熊治勇在接受臺灣媒體采訪時表示,他曾是臺灣中科院SiC長晶計劃的分項主持人也是實際開發者,也拿下臺灣首張相關專利。隨后曾出任EEMCO技術長,直至近半年攜研發團隊回臺灣創立晶赫泰。
2項碳化硅外延技術進展
●昭和電工第三代外延片量產
3 月 1 日,Resonac(昭和電工改名)官網宣布,他們開發出了第三代SiC外延片(HGE-3G),并已經開始量產,質量優于第二代SiC外延片(HGE-2G)。
據悉,HGE-3G在高電流密度下具有高可靠性,將為SiC功率模塊的普及做出貢獻。
●Gaianixx新技術提升外延質量
2月23日,日媒發文介紹了東京大學孵化公司 Gaianixx的外延生長技術——計劃使用“中間膜”技術來防止 SiC 襯底缺陷轉移到外延生長環節,還可以用在硅襯底上生長SiC外延。
根據官網,Gaianix成立于2021年11月,計劃引進年產7000片中間膜的外延生產設備,2024 年左右開始量產設備。他們計劃在2025年前后進入SiC等功率半導體領域。Gaianixx 利用獨特的技術解決了“馬氏體外延”的傳統難題,可以實現高品質的多層單晶。
審核編輯 :李倩
-
晶圓廠
+關注
關注
7文章
624瀏覽量
37931 -
SiC
+關注
關注
29文章
2869瀏覽量
62816 -
碳化硅
+關注
關注
25文章
2799瀏覽量
49179
原文標題:8吋!SiC行業又增5個“玩家”
文章出處:【微信號:SiC_GaN,微信公眾號:行家說三代半】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