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感新品
2月21日電 據日本共同社報道,日本北海道大學研究生院特聘教授小林泰男等人的團隊正在研究如何減少牛打嗝排出的溫室氣體甲烷。
牛胃里的微生物在分解飼料牧草等過程中產生甲烷,被認為是氣候變暖的因素之一。團隊力爭找到能抑制甲烷產生的飼料,并通過牛胃里的傳感器和人工智能(AI)研究有效的喂食方式,目標是在2050年前實現減排80%。該團隊除北海道大學外,農業與食品產業技術綜合研究機構(農研機構)、物質與材料研究機構(NIMS)等也參與其中,研究項目名為“牛甲烷削減項目”。
牛有4個胃,借助約7000種微生物的力量消化包括食物纖維在內的牧草、轉化為營養源。甲烷在最大的第一個胃中產生,食物通過微生物分解發酵產生氫氣,其他微生物再將氫氣轉化為甲烷。
此前的研究發現,把腰果殼中提取的油與飼料混合后,氫氣會轉化為牛的營養源“丙酸”,而非甲烷,結果可使甲烷排放量減少約兩成。
為找到具有更好減排效果的飼料,該團隊正在測試驗海藻及植物油等飼料。他們在北海道立綜合研究機構的“酪農試驗場”(北海道中標津町)等地反復展開研究。
在牛吃飼料后甲烷排放達到峰值前投喂甲烷抑制飼料,則抑制甲烷的效果最大。由于每頭牛達到峰值的時間不同,因此將把小型傳感器放入第一個胃里,收集微生物活動數據以掌握甲烷排放量。考慮用AI進行數據分析,開發出能在最佳時機自動投喂抑制飼料的系統。
傳感器為長約10厘米的圓柱形,約為一根膠棒大小。小林表示“希望能在2030年前開發出這種傳感器”。
傳感動態
【蘇奧傳感:擬1.61億元收購博耐爾37.5%股權,延伸汽車零部件產業鏈】
蘇奧傳感2月17日公告,公司擬以現金方式收購翰昂系統株式會社(以下簡稱“翰昂”)持有的博耐爾汽車電氣系統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博耐爾”)37.5%的股權,在估值的基礎上扣減翰昂已分配獲得的標的公司利潤750萬元后,最終交易對價為1.61億元。
經收益法評估,被評估單位評估基準日股東全部權益評估值為4.5億元,比審計后公司賬面所有者權益增值1.29億元,增值率40.40%。
博耐爾主要從事汽車用傳感器、燃油系統附件、汽車內飾件及新能源部件的生產、研發與銷售。目前,公司已具備年產量 100萬套空調系統280萬套熱交換器系統的生產能力,成為等多家汽車主機廠的汽車零部件供應商,產品出口美國和南美、東歐、北非、中東、東南亞的十幾個國家。本次收購有助于公司在汽車零部件產業鏈上的延伸,實現傳感器、新能源部件及熱管理系統等模塊的共生發展。
【ROHM確立了業界超小短波紅外(SWIR)器件的量產技術】
全球知名半導體制造商ROHM(總部位于日本京都市)針對需要進行物質檢測的便攜設備、可穿戴和可聽戴設備,確立了1608尺寸(1.6mm×0.8mm)業界超小的短波紅外*1(以下簡稱SWIR:Short Wavelength Infrared)器件量產技術。
據悉,SWIR利用了水、冰和氣體等吸收特定紅外波長的特性,在感測領域的應用備受期待。這種產品不僅可用來檢測物質的有無和成分的多少,還可以用作醫療領域的血氧飽和度和血糖檢測裝置的光源,在食品領域還可用來檢測蔬菜和水果的含水量和含糖量等。另外,在便攜設備等的感測應用中,還可通過有機EL顯示器進行檢測。此外,這種產品在可穿戴設備健康監測等眾多領域也已開始發揮重要作用。
在這樣的背景下,ROHM利用在可見光LED和近紅外LED等化合物半導體的量產過程中積累的生產技術優勢,確立了可實現小型表貼封裝1608尺寸SWIR器件(發光,感光)的量產技術。對于發光側的LED,計劃推出不同封裝形狀(模塑型、透鏡型)和不同波段(1050nm~1550nm)相結合的10款新機型。對于感光側的光電二極管,計劃按封裝(1608 尺寸、20125 尺寸)和光檢測單元的尺寸推出4款新機型。ROHM預計在2023年3月份開始提供應用了該技術的SWIR(發光、感光)樣品。ROHM致力于通過為小型應用提供更廣泛的物質檢測功能,助力新領域感測技術的發展。
<開發背景> 與近紅外(NIR:Near Infrared)相比,SWIR的波長更長,對物質的穿透性更強,因透射或吸收物質不同,不易受陽光和煙霧等微小粒子的影響,這些特點將有望進一步擴大對有機EL顯示器、水、氣體和葡萄糖等對象物的感測范圍。另一方面,目前業內存在的問題是市場上的SWIR產品多為插裝型,適用于通信設備、工業分析設備等較大型應用,而適用于小型應用的表貼型產品較少。
【漢威科技:出售資產不會影響公司業績 未來聚焦氣體傳感器業務】
漢威科技2月21日晚間公告,擬向鄭州高新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出售所持鄭州漢威智源科技有限公司的全部65%股權。本次交易的估值及定價尚未確定,預計可能構成重大資產重組。
據了解,此次的交易標的“鄭州漢威智源科技有限公司”主營業務范圍是城市供熱設施的建設及運營、熱力工程承包、市政工程承包、熱力器材和電氣設備的銷售。
值得注意的是,根據企查查顯示,鄭州漢威智源科技有限公司是鄭州高新熱力有限責任公司的100%大股東。如果此次交易達成,鄭州高新熱力將成為鄭州高新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的全資子公司。
對于此次交易,漢威科技稱是基于公司未來發展的安排,有利于公司進一步聚焦傳感器、智能儀表和物聯網綜合解決方案三大業務板塊,優化資產結構,更加集中資源專注發展傳感器及物聯網應用等核心業務,以增強公司的核心競爭力。
這也并非漢威科技第一次出售旗下公共事業。2022年11月11日,漢威科技將旗下鄭州漢威公用事業科技有限公司65%的股權以4.9億元的價格轉讓給了鄭州自來水投資控股有限公司。相關公告中稱該次交易是為了配合鄭州市高新區整合供水資源,助力推進全市“供水一張網”建設。
今天記者以投資者身份致電漢威科技,工作人員表示會有交易無法實施的風險,但是不大。此次交易不會影響公司業績。問及公司未來的發展規劃,工作人員表示將圍繞核心主業,進行規模擴大,會圍繞氣體傳感器有一些新項目。
【4D毫米波雷達站上風口?機構:多傳感器融合或為大勢所趨】
上車特斯拉的消息令4D毫米波雷達轉瞬站上強勁風口。繼美股4D成像雷達解決方案供應商Arbe Robotics 3個交易日股價接近翻倍后,A股相關概念股22日也逆市大漲。
特斯拉被曝向歐洲監管機構提交車輛變更申請,證實最新自動駕駛硬件HW4.0即將量產上車。HW4.0硬件系統配置一枚高分辨率毫米波雷達,可能為高精度4D毫米波雷達。此前自2021年5月起,特斯拉北美制造的 Model 3 和 Model Y 不再配備毫米波雷達,采用攝像頭+算法完成的純視覺方案,與其他造車新勢力的激光雷達技術方案相互獨立。
4D毫米波雷達會由此成為行業新趨勢嗎?將對自動駕駛傳感器解決方案帶來何種影響?
替代特斯拉部分純視覺方案
毫米波雷達是使用天線發射毫米波(波長1-10mm),通過處理回波測得汽車與探測目標的相對距離、速度、角度及運動方向等信息的傳感器。其全天候全天時、精確度較高、體積小、性價比高,在環境監測傳感器中毫米波雷達是除車載攝像頭外另一主流方案。
Yole報告顯示,在應用場景變得更嚴苛之后,毫米波雷達正朝著能更準確描述車輛前后方場景的4D毫米波雷達前進。
4D指的是在原有的距離、方位、速度三個維度基礎上增加了高度信息。相比傳統毫米波雷達僅能判斷出前方有障礙物,4D毫米波雷達增加了縱向天線及處理器,可以接收更多信息返回點,并像激光雷達一樣呈點云圖,能呈現出更多細節信息,探測出障礙物的形狀,彌補了傳統雷達難以識別靜態障礙物的短板。
如華為2021年發布的4D毫米波成像雷達,“采用12T24R的大陣列,比常規毫米波提升24倍,實現高分辨,大視場無模糊,支持4D高密點云。”華為智能汽車解決方案BU融合感知產品部Radar&Camera總經理苗立靖稱其將成為“高階自動駕駛的必備武器”。
相比攝像頭而言,4D毫米波雷達有更多的天線數,更高的角度分辨率、速度分辨率和距離分辨率,可以在沒有激光雷達參與的情況下更有效地解析目標的輪廓、類別、行為。
特斯拉增配4D毫米波雷達,能夠增加獲取障礙物距離信息,以彌補攝像頭缺陷。某券商電子行業研究員對第一財經表示,“4D毫米波雷達首先會替代特斯拉部分純視覺方案,視覺+雷達的整套方案的總量可能將增加。”
值得注意的是,4D毫米波雷達的點云數量大幅增加,其算法比傳統毫米波雷達更為復雜,目前大部分車企并不具備這種算法能力。有毫米波雷達廠商項目經理曾表示:“在2022年~2023年量產的項目,用的基本都是毫米波雷達做完數據處理之后的結果,大部分車廠還沒有能力將毫米波雷達的點云真正用起來。”
此外業內有觀點認為,對于特斯拉的傳感器配置和其他車廠要分開來看,特斯拉核心依賴視覺感知+算法,由于視覺方案對于一些corner case問題無法解決,因此需要增加一顆可以測距的4D毫米波雷達;對于其他車企而言,本身自動駕駛的基礎就是視覺算法+強感知,比較依賴于激光雷達的高精建模能力,再新增配置一顆4D毫米波雷達并無必要性。
但特斯拉此番搭載4D毫米波雷達勢必引領行業新趨勢。根據高工智能汽車研究院,4D毫米波成像雷達將從2023年初開始小規模前裝導入,2024年定點/搭載量有望突破百萬顆,到2025年將占全部前向毫米波雷達的40%以上。國信證券預計到2025年全球毫米波雷達市場規模將達到384億元,復合增長率為25.5%。
目前,4D毫米波雷達市場的主要玩家包括大陸、采埃孚、博世、安波福等傳統Tier1廠商,Waymo、Mobileye、華為等自動駕駛方案公司,傲酷、Arbe、幾何伙伴、楚航科技、森思泰克等初創公司。
4D毫米波雷達VS激光雷達
受制于激光的物理特性,激光雷達在雨雪、沙塵等極端天氣環境下,工作可靠性會受到影響。4D毫米波雷達能全天候全天時工作,在暴雨、大雪、漆黑及空氣污染等惡劣環境條件下也能提供高可靠性的探測。此外,4D雷達能夠“看穿”墻壁、緊閉的門和其他固體物體,這是激光雷達所不具備的能力。
成本方面,目前4D毫米波雷達量產成本預計1500元左右,激光雷達量產成本預計在2000-3000元。
中金公司表示,4D毫米波成像雷達目前價格較高,預計前期4D毫米波雷達“上車”將推高毫米波雷達單車價值量,但大規模放量后4D雷達價格或將回歸傳統毫米波雷達價格區間。且由于4D雷達原理上與傳統毫米波雷達存在共性,與攝像頭進行數據融合的應用也更為普遍,能實現更低的驗證成本。
當前有公司在探索用4D毫米波雷達替代低線數激光雷達(如16線、32線等)的可能性,不過某激光雷達大廠內部人士告訴第一財經,“和激光雷達相比,4D毫米波雷達目前的成像還差很多。兩種傳感器互相補充,保障智能駕駛更安全。”
據悉,雖然4D毫米波雷達可以與激光雷達一樣,能夠形成點云數據,但其成像效果最多只能達到低線數激光雷達的水平,與高線數激光雷達(如128線等)的點云密度還存在較大差距。此外,在角分辨率參數上,4D成像雷達只能接近1°的參數水平,而某些激光雷達可以做到0.1°的水平。
事實上,激光雷達和4D毫米波雷達都并非完美的解決方案。前者的高成本問題或是其在L4/L5級自動駕駛汽車量產上車的“致命短板”,技術上作為目前唯一可實現高分辨率3D建模的感知技術,仍存在鏡面黑洞效應(照射反射率較高且非正對激光雷達的物體時,難以檢測到返回信號)等局限性,因此難以作為單一雷達傳感器應用于L4/L5級自動駕駛汽車。4D毫米波雷達也仍存在橫向分辨率不足、對金屬物體過于敏感等問題。
上述電子行業研究員對第一財經表示,行業傾向于混合方案,未來4D毫米波雷達和激光雷達都有望成為行業趨勢,共同發展。
中金公司也認為,未來多感知融合或為汽車傳感器主流解決方案。隨著圖像技術更為成熟,疊加激光雷達價格下探,攝像頭+4D雷達+超聲波傳感器+激光雷達形成的多傳感器融合,能夠創建高分辨率可識別區域的冗余感知,或為大勢所趨。
傳感財經
【2月21日傳感財經分析:溫度傳感器概念報漲,中航電測領漲;屏下攝像概念報漲,聯合光電領漲;氣體傳感器概念報漲,萬訊自控領漲】
2月21日盤后,溫度傳感器概念報漲,中航電測(6.74%)領漲, 保隆科技(3.72%)、日盈電子(0.17%)、威爾泰(0.08%)等個股紛紛跟漲。
2月21日盤后,屏下攝像概念報漲,聯合光電(6.7%)領漲,聯創電子(1.93%)、京東方A(0.95%)、合力(0.71%)、歐菲光(0.39%)等個股紛紛跟漲。
2月21日盤后,氣體傳感器概念報漲,萬訊自控(10.92,1.7%)領漲,漢威科技(1.33%)、四方光電(1.27%)、南華儀器(0.56%)、貴研鉑業(0.47%)等跟漲。
相關可穿戴傳感器概念股:
萬訊自控(300112) :
從近二年ROE來看,萬訊自控近二年ROE均值為7.89%,過去二年ROE最低為2019年的6.6%,最高為2020年的8.81%。2019年12月16日公司在互動平臺稱,公司有自主開發的壓力傳感器和氣體傳感器等。近7個交易日,萬訊自控下跌1.58%,最高價為10.84元,總市值下跌了4858.62萬元,下跌了1.58%。
漢威科技(300007) :
從漢威科技近三年ROE來看,近三年ROE均值為6.92%,過去三年ROE最低為2019年的-7.4%,最高為2020年的14.2%。2017年報告期內,傳感器板塊受益于安全、環保、健康以及全社會智慧化等理念提升帶來的強勁需求,氣體監控需求持續上升,該板塊相關產品取得了突出的增長,另一方面,隨著下游應用行業的快速發展,該板塊經營的甲醛、V0Cs、粉塵等監測類傳感器產品業績增速較快,傳感器板塊業績較上年同期增幅顯著,增長勢頭強勁。
近7個交易日,漢威科技下跌1.74%,最高價為19.56元,總市值下跌了1.11億元,2023年來上漲11.34%。
四方光電(688665) :
從近二年ROE來看,公司近=年ROE均值為41.31%,過去二年ROE最低為2021年的26.62%,最高為2019年的52.23%。伴隨物聯網的發展及居民生活品質的提高,空氣品質傳感器在智能家居市場的應用場景不斷拓展,單一應用場景市場的增長帶動上游氣體傳感器市場需求量的上升。在此背景下,公司積極開拓市場業務,粉塵傳感器、C02傳感器訂單得到較大幅度增長。
四方光電近7個交易日,期間整體下跌6.51%,最高價為107.78元,最低價為114.88元,總成交量252.17萬手。2023年來上漲3.44%。
審核編輯黃宇
-
傳感器
+關注
關注
2552文章
51382瀏覽量
755819 -
AI
+關注
關注
87文章
31490瀏覽量
269907 -
毫米波雷達
+關注
關注
107文章
1053瀏覽量
64476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