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模擬IC電路設計中,會經常使用到電容。芯片內部的電容一般使用金屬當作上下基板,但是這種金屬電容缺點是消耗面積太大。為了作為替代,在一些對電容要求不是很高的電路中,有人想到了使用MOS管。
對于CMOS工藝,集成電容一般有MIM, MOM和MOS電容三類。MIM和MOM電容二端都是金屬,線性度較高,可用于OPA補償電容等,MOS電容一般需要一端接地或電源,且線性度差,一般做大電容濾波使用。
關于MIM電容
MIM電容(Metal-Insulator-Metal):MIM電容相當于一個平行板電容,最頂層二層金屬間距較大,形成的電容容值很小,MIM電容一般由最頂層二層金屬和中間特殊的金屬層構成,MIM電容結構如下,CTM和Mt-1中間的介質層比較薄,形成的電容密度較高,且在頂層,寄生較小,精度高。
MIM電容主要利用不同層金屬和他們之間的介質形成電容。
MIM結構
MIM電容的優點:可以利用Via和特殊工藝分別將奇數層連接(M9, M7, M5)和偶數層 (M8,M6, M4)連接,這樣可以增加單位面積電容。
MIM電容的缺點:在65nm工藝下,即便用上9層金屬和Poly去構建MIM,其單位面積電容也只有(1.4fF/微米平方),而寄生電容Cp可以達到總電容的10%。
關于MOM電容
MOM電容(Metal-Oxide-Metal):MOM電容一般是金屬連線形成的插指電容,結構如下,隨著工藝技術的進步,金屬線可以靠的更近,同時會有很多金屬層可以用,因此這種結構的電容密度在先進工藝下會較大,使用更多。
與MIM電容不同,MOM電容是主要利用同層金屬的插指結構來構建電容。
MOM結構
MOM電容的優點:
-高單位電容值
-低寄生電容
-對稱平面結構
-優良RF特性
-優良匹配特性
-兼容金屬線工序,無需增加額外工序
在先進CMOS制程中,MOM電容已經成為最主要的電容結構。在28nm工藝中,固定電容只有唯一的MOM形式。
關于MOS電容
MOS晶體管的柵電容可以實現較高的電容密度,但容值會隨著柵電壓的不同會變化,具有較大的非線性,柵壓的不同,晶體管可工作在積累區,耗盡區和反型區。反型區柵氧層下形成大量的反型少子,積累區則形成大量多子,在這二個區,MOS結構類似于平行板電容,容值近似等于柵氧電容Cox,如圖所示,是MOS晶體管隨柵壓變化容值圖,為了得到較好的線性度,需MOS電容要工作在反型區,即Vgs>Vth。
MOS容值隨柵壓的變化
MOS電容是晶體管的重要組成部分,與PN結相同,MOS電容也擁有兩個端口。
物理結構
MOS電容可以分為三層,上層是金屬制成的柵電極(gate),下層是半導體制成的基極(substrate),中間層填充了氧化物,通常為SiO2。它只有 gate 和 substrate 兩個端口,示意圖如下:
P型半導體的MOS電容結構:頂端的金屬,稱為門極,相對于基底的P型半導體施加負向偏置電壓。門極的金屬端將聚集負電荷,同時呈現出如下圖中箭頭所示方向的電場。
PMOS電容
N型半導體形成的MOS電容機制與P型半導體相類似。下圖是N型半導體MOS電容的結構示意圖,在門級施加正向偏置電壓時,在門級產生正電荷,感應產生出相應的電場;同時在氧化物-半導體界面處產生電子聚集層。
NMOS電容
某些工藝下,為了避免反型,專門的MOS管構成MOS電容,會將NMOS管放在n阱,即當柵壓為0時候,MOS管已經開啟了,閾值電壓Vth接近為0,當Vgs>0時候電容值趨于穩定,這種結構稱為積累型MOS電容,常稱為native MOS,下圖是這種類型電容結構。
積累型MOS電容結構
MOS管電容的原理
MOS管形成電容的主要原理,就是利用gate與溝道之間的柵氧作為絕緣介質,gate作為上極板,源漏和襯底三端短接一起組成下極板。
它的源漏和沉底連到一起到地,gate上有一個電壓源。
當gate的電源大到一定程度,超過閾值電壓Vth,會引起源漏之間出現反型層,即溝道形成,這樣柵氧就充當了gate與溝道之間的絕緣介質,一個電容就形成了。
這個電容的單位面積大小,與柵氧的厚度和介電常數有關。如果gate電壓是個比地還低的電壓,這個時候源漏之間的N型溝道不能形成,但是卻會使P型襯底的空穴在柵氧下方累積。
如此一來,gate與襯底之間仍然會形成電容,此時的絕緣介質仍是柵氧,所以此時與形成溝道時的電容大小幾無二致。
如果gate電壓處在一個不尷不尬的位置,既不能使源漏之間形成溝道,也不能使P型襯底的空穴在上方積累。此時可以認為,柵氧下方會形成一個空間電荷區,這個空間電荷區是電子與空穴結合后形成的區域,所以它不帶電,是一個“絕緣體”。
由此,你應該清楚了,這個“絕緣體”會與柵氧這個絕緣體相疊加,導致等效的絕緣介質厚度增加,所以電容值隨之下降。
MOS電容的優缺點:
MOS電容主要的優勢就是節省面積、方便;缺點則是,MOS電容其實是個“壓控電容”,當上下兩個極板的壓差發生變化,容值也會跟著改變,這在要求高精度的電路中,幾乎是致命的。在微弱信號采集的前端模擬電路中,MOS電容并不適用。
MIM、MOM、MOS電容的比較
MOS電容:兩端結構的mos管,電容值不精確,可以實現隨控制電壓變化而變化的容值,上下極板接法不可互換。
MOM電容:finger 插指電容,即利用同層metal邊沿之間的C。為了省面積,可以多層metal疊加,PDK中metal層數可以選擇。一般只在多層金屬的先進制程上使用,因為是通過多層布線的版圖來實現的,但得到的電容值確定性和穩定性不如MIM,一般可能會用在那種對電容值要求不高,只是用到相對比值之類的應用。上下極板接法可互換。
MIM電容:類似于平板電容,電容值較精確,電容值不會隨偏壓變化而變化,一般制程上用mTOP l & mTOP -1 來做,電容值可以用上級板面積*單位容值來進行估算,上下極板接法不可互換,一般用于analog,RF工藝。
相同面積的三個電容,電容值 MIM
MOM電容優勢在于不需要額外mask,MIM需要額外mask和工藝才能實現。
額外再介紹下Poly-to-Poly電容。
Poly-to-Poly電容
要實現Poly-to-Poly電容,必須有兩層Poly的CMOS結構。
缺點:兩層poly工藝,單位面積電容值小,底層poly和P-sub之間會形成大的寄生電容。
目前使用Poly-to-Poly電容的已經不多。
審核編輯:湯梓紅
-
CMOS
+關注
關注
58文章
5733瀏覽量
235866 -
電容
+關注
關注
100文章
6090瀏覽量
150754 -
MIM
+關注
關注
0文章
13瀏覽量
9434 -
MOS
+關注
關注
32文章
1280瀏覽量
94078 -
MoM
+關注
關注
0文章
15瀏覽量
12617
原文標題:科普:MOM,MIM和MOS電容有何區別?
文章出處:【微信號:IP與SoC設計,微信公眾號:IP與SoC設計】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