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
王富,15年以上FPGA/芯片生涯,經歷IT/云計算領域核心芯片自研全歷程;曾作為創始成員完成大規模量產智能網卡架構設計;當前正著力于主導業內一流DPU產品化、規?;?。
關于DPU的發展情況,尤其是關注DPU初創的發展前景,也許一定程度上決定了大家的“錢途”,本篇就DPU的背景,和大家講講故事。
說說緣起
原本這個領域相對還是比較平靜的,一幫理工男各做各的,傳統IT從業人員,云計算的從業人員,之間關聯沒有那么明顯,只是一幫反應敏捷的技術直男更早的從傳統IT領域轉型到了云計算行業,但之間關聯也比較少。
在傳統IT領域,由于多年的沉淀,計算、存儲、網絡、一些專項如安全領域的同學相對比較獨立,每個人會認為自己的領域是邊界,深根深扎,有非常優秀的領域專家。
同時在云計算領域,經過了近10年的悶聲發展階段(不悶聲也沒有辦法,一度是不被看到的行當,云飄著什么時候能落地,自己也當初一直是這個認知)。
從2006年第一個ECS云計算實例,默默走到2017年秋的時候,引來了“厚積薄發”時刻,AWS和阿里云相繼發布了裸金屬產品,同時一個非常重要的載體就是 xxx卡(各家名字都不一樣),但這個時刻,裸金屬給技術直男們帶來的沖擊遠遠大于 xxx卡本身(印象非常深就是那時候集中搞明白裸金屬是個啥,好幾晚上。。。),因為大家覺得卡只是一個卡,裸金屬真正是一個變革性的產品,一個云下到云上變革。這是第一個緣起。
正當大家對于裸金屬進入到常態化認知后(裸金屬由技術走向商業,開啟了稍顯漫長的上云進程);同時,當然也沒有那么關注于xxx卡,因為對于IT同學來講,太普通啦,卡做多了沒有感覺啦(有同感的舉手)。但是2020年的GTC,IT圈公認的技術思想領袖老黃的一個新詞,一下點燃了整個行業。
N公司收購了M公司后,將產品重新包裝(起了新名字),再次推向了前臺,一個大家熟知的名詞 DPU出現在IT圈、以及IT泛科技圈(感謝同事給我這個詞,感覺比較準確),這個很重要,IT圈人也多,但大多數是IT直男(也是前同事教的,以前也沒有那么明顯的感觸),影響圈子有限,尤其是對于錢圈,或者說是投資圈。
但是從xxx卡到DPU一詞的升級,看是僅僅改變了一個詞,但是背后可感知的人群呈現了爆炸式的增長。同時,教主還有另外一個貢獻,“協助”將xxx卡一下從一個幾等公民躍遷到 和 CPU/GPU并列的3U。xxx卡到DPU,再到與CPU并駕,就不光是泛科技圈的問題啦,一定就到了隔壁大爺大媽關心的問題啦,能不火嗎??!
說說背后的邏輯
從2017年,甚至是更早的4-5年前,其實業內最牛的幾家芯片公司早就和3A (可以上網搜一下)的CSP(Cloud Service Provider)就在合作“玩”卡,大家所熟知的M、B、C、H等,都在試圖跟著幾個巨頭的云玩家來一起打磨“新型產品”,會看一下海外的N卡和國內的M卡的發展路徑,就基本上能找到其中的脈絡,提到的這一批行業的嬌嬌者都在積極跟進云的需求。
但整體上幾年下來,發現一個很重要的問題,就是傳統IT的加速卡和云計算的Cloudnic的需求差異太大,始終無法滿足云的這些“刁鉆”客戶的需求,跟了幾年,基本上有點“投入過大”、“產出不足”的問題。
一個收購
當一度大家都在跟著M公司相互咬合向前推進云計算IaaS的底層變革的時候,一度認為M公司股票應該是未來非常有增長潛力的時候,資本屆做了動作,各大科技媒體報道M被收購,不再是一家獨立做卡的公司,給N司收購。
正當同學們覺得M收購了,還可以玩B的ST,畢竟ST1和即將推出的ST2還是逐漸在接近 大家心目中想要的那個卡的,還是一個緊跟的變革者的。正當等待ST2呱呱墜地期待中,B公司逐個鄭重告知他的用戶,ST系列全系取消,不在投入后面的研發和產品化。(一度有很多人非常眼饞當初的ST團隊的技術和實際的產品進度。)
為什么一個收購、一個取消,而且這兩個事情都是發生在2017年后3-4年的時間里?(按理說從xxx卡到DPU演變,技術已經明晰,按照創新者窘境中的理論而言,開始進入到產品化落地的階段,但也許正式這樣的明晰,有了這兩個動作,且看接續分析)
對于收購而言,個人做簡短分析(僅供參考,有觀點不對的地方,請聯系本人修正)。對于N司而言,GPU基本上獨占了大部分的AI基礎設施,但是當AI領域由單點的推理走向訓練的時候,甚至是MaaS(不解釋,大家去查概念吧,哈)的時候,需要的不僅僅是單顆芯片的算力(咋也用個時髦的詞吧),更多的是還需要一個集群間的互聯。
在數據中心互聯的范疇內,從微觀到宏觀,一般可分為:片子內的、片子間的、盒子內的、柜子內的、房子內的、以及最后的房子間或城市間。
對于AI計算而言,片子內到房子內都是剛需,N司為了由芯片到卡再到集群,甚至走到IaaS的模式(也不排除最后MaaS模式),除了自我具備非常強的片子內、片子間和盒子內的連接外,急需要柜子內和房子內的連接方式,這是收購方。
對于被收購方,對于發跡于傳統HPC的互聯技術的領頭羊M而言,雖然一度有著非常多的原生或原創技術的貢獻,也一直保持著非常優秀的利潤率。但是的但是,利潤和技術都不能滿足資本大鱷們對于對規模的追求。
對于市值一度停留在百億刀內的行業嬌嬌者而言。當發展勢頭處于領跑者地方的N伸來橄欖枝的時候,正在苦苦追求規模的M,應該是沒有經過太多的猶豫,投送懷抱吧。一個占領行業高地公司,一個處于行業高毛利的產品擁有者,一個幾乎主導了HPC互聯行業標準的公司,還是要向規模靠攏,向資本交卷。
一個取消
好了,說完收購,再說說取消,作為國際3A超級云的陪跑之二B司,其ST系列,不得不說,也是行業內的產品領頭人,因為其在傳統IT時代中,xxx卡,也絕對是頭部之一。
但是的但是,在經歷了3-4年,甚至更長的時間與云的陪伴中,其嫣然看清了CloudNiC也就是我們叫DPU的本質,包括技術架構本質和商業本質,估計在經過了內部慎重的研判,在看清了無法直接涉獵IaaS業務也獲取是不想涉獵的狀態下,僅僅進行DPU的業務,對于一個集多維度技術于一身的“卡”,實在是商業上難以子自證其圓,在資本以及新的老板推動下,毅然決然地放棄了自身ST系列產品。
這一度讓不少公司措手不急,一度依此開展的準產品化工作,尤其是ST2,不得不放棄,需要另尋他徑,有點小痛苦的說,一度影響了不小部分人當年的產出呀。
回到正題,說說2020后的DPU形勢
云計算的幕后到臺前
從2006年到2017年,在經歷了近10多年的發展后,在云計算的早期玩家經過痛苦的經歷后總結出一個裸金屬產品后,在架構和技術層面上優雅的解決了上云的問題后,云計算才是真正走到了臺前,走到了泛科技圈眼里。
尤其是在17年后,進入了快車道,尤其是在國內市場。產業的發展,必然會帶動資本關注和人才流向。2-3年的時間里,陸續有量級不小的IT軟硬件技術底層的大拿和IT直男們(包括本人)進入到了云計算行業,開始了云計算技術向下衍生,開始在半封閉場景下(這要稍微解釋一下,就是指底層的軟硬件都在云計算手里)的進行軟硬結合,在計算、存儲、網絡以及管理等領域進行了基于自有應用場景下的創新。
一度在一些基礎軟硬件的國際頂會中,高優質的論文都來自于工業界,尤其是有數據中心的巨頭,可見在云計算或自有云的領域,技術的發展繁榮,架構變革多頭推進態勢,可謂野蠻生長的生機勃勃。
DPU的天時、地利、人和
倒著說,先說說“人和”,2-3年時間內,雖然有一部分轉行比較快的技術同行從IT到了云,但是還只是千萬中一小部分,還有更多的技術大拿們或在原有領域中繼續深耕,或走在轉型的路子上。
從轉型的出發點來看,在原有IT的領域,大家手里揣著的技術有著一個比較明顯的特征,就是IT領域的技術內聚性,單點復雜(記得曾經在08年前后幾年內,部分經歷了CT系統復雜到IT系統的“標準對接、單點復雜”的技術發展階段),所以在每個領域,大家都是行業的基礎耕耘者,單領域技術積累都是非常不錯的。
猛然間,在發現要尋找一個新的轉型領域的時候,一定會基于原有的技術錨點來尋找。而我們刨開看DPU和DPU的技術特點,前面提到也提到啦,DPU成功走到了泛科技圈甚至是隔壁鄰居大媽圈,所以對于這些專家來看,領域上一定是不陌生的,DPU這個詞就是最好的代言人。
再看DPU技術,就目前的階段而言,主要涉獵了計算(主要是原來OS領域的虛擬化走向硬件結合的部分,就是最精華部分,也是最難部分)、存儲(由軟件實現逐步發展到了軟硬結合,也是比較難的一部分)、網絡(也不易,但是是從業人員最多,也是最容易獲取部分)、管理和調度(屬于云計算管理范疇,人員比較少,由上而下發展而來)、還有安全和其他加速領域(比較專,領域人員比較少)。就這五大技術領域來看,DPU從技術的廣度和包容度來看,絕對可以構成一個技術人才流入的深度沼澤地,至于未來在這個沼澤地里好不好行走,但流入的門檻還是非常友好的。這就是DPU的“人和”。
再說說“地利”,先直截了當說明一下,這里的地利,指的是資本以及由資本所形成的熱點項目或公司。
對于資本而言,在經歷了2016-2019前后的所謂的互聯網金融的大起大落后,不管是早期P2P賺的盆滿缽溢,還是后來的直接關閉跑路,還有那一眾拉都拉不回來的投資者,當然也有早期賺的還不錯的,不少后來都還回去啦,畢竟是左手到右手的事情,不增值,有賺的,就必定有虧的。
在經歷過后,大家一致認知就是,錢要回歸實業,找增值的行業投實體。一個是去向傳統實體,固收為主,但還是需要新型領域來創收。隨著云計算2017年的落地,2020年的DPU走向聚光燈下,作為兩大黃金賽道(云計算和芯片)的交叉點,DPU,一定是資本創收的聚光點,聚光燈下最明顯的那個角色。
2020年,尤其是2021年各路資本云集,來自于純資本、科技資本的,DPU一度成了另一個沼澤地,錢流入的沼澤地。最直接的表現就是一下子出來 10多家掛出名的DPU初創,甚至還有好多家還沒有掛出名但在默默推進的奮斗者。
另外一個表現就是,人才代價的上升,正好這幾年一直在持續進行這個領域的聚才行動,但整體上需要付出成本是呈現非常快速的上升,尤其是在21年,尤為明顯,甚至有HR mm感概,干脆轉行做DPU技術得啦。這就是 DPU 的“地利”。
最后說說天時
其實對于天時而言,前面也已經說明啦,技術發展來看,2017年的云落地到2020年的DPU大眾化,再到2022的以DPU為中心的云計算基礎架構的技術概念的提出,包括第五代Nitro的發布,信息技術的基礎技術的變革有相當一部分體現在云的基礎技術上啦。
而從云計算的緯度來看,大家也都紛紛B2B啦(還是解釋一下吧,哈哈,Back to Basic),云計算從最初的模式創新逐漸演變為“半封閉場景”下基礎技術的比拼,由軟件到軟硬結合再到基礎芯片垂直整合的比拼,尤其是從前幾點云計算公司的近乎100的增長到當前幾乎個位數的緩慢爬升階段。
而其中,最典型,或者說最早的也是作為 IaaS架構的核心技術載體,DPU成為了技術變革的載體,所以簡單來講,DPU是個由傳統IT技術變革到 云計算的『用管分離』模式下的一個架構表現形式,說他是個芯片,還是一張卡,其實都不完整,也不能準確描述其Infra的本來屬性。更準確的來說,DPU是一個架構綜合名詞,是一眾技術集合體,而且這個集合體還是在快速的增加新的成員并內部演變的過程中。
編輯:黃飛
-
云計算
+關注
關注
39文章
7854瀏覽量
137679 -
DPU
+關注
關注
0文章
366瀏覽量
24226
原文標題:【系列原創】講講熱浪還未褪去的DPU背后的故事
文章出處:【微信號:SDNLAB,微信公眾號:SDNLAB】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