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靠華為、小米,經過多輪問詢,芯片廠商裕太微電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裕太微)于10月26日首發過會。
裕太微擬發行不超過2000萬股新股,計劃募集資金13億元。以此計算,其發行價約為65元/股,發行完成后,其發行市值約為52億元。
2019年10月,華為哈勃(以下簡稱:哈勃)成立半年后便入股了裕太微,這家未滿三歲有著濃濃“高通味”的新公司。
短短兩年后,伴隨裕太微的過會,哈勃的已過會項目數量刷新到11個。裕太微或許也將成為哈勃收獲的第9個IPO項目。
除了裕太微,哈勃所投項目中,仍有中科飛測(已過會)、杰華特(已過會)、美芯晟、矽電半導體4家公司正在推進IPO進程。如果一切順利,哈勃接下來將進入密集收獲期。而這,也將進一步坐實其“硬科技IPO收割機”的名頭。
哈勃投資回報率達851%,小米略有虧損
裕太微注冊成立于2017年1月,由史清、歐陽宇飛等共同投資設立,公司專注于高速有線通信芯片的研發、設計和銷售,是中國大陸極少數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并實現大規模銷售的以太網物理層芯片供應商。
裕太微創始人史清以及三名研發主力,均有在高通公司的工作經歷。
其中,裕太微董事長兼CTO史清自2007年7月至2017年5月,在高通工作近10年,離職時擔任研發總監;數字設計總監張棪棪曾在高通工作6年,擔任高級資深工程師;算法設計總監劉亞歡曾在高通工作5年半,擔任資深數字設計工程師;算法設計工程師姚賽杰在高通工作2年,擔任算法設計工程師。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四名有著高通工作經歷的前三者,均被裕太微確定為公司核心技術人員。
于是,在科創板的首輪問詢中,上市委要求裕太微詳細說明,這些人員從原單位離職后,是否存在知識產權侵權風險,是否存在糾紛或潛在糾紛等。
2019年的9月,哈勃成立不到半年,就以66.01元的價格,斥資3807.78萬元投資了裕太微。
哈勃的火速入股,固然有“國產替代”的東風之便,核心研發團隊的“高通背景”,或許也是重要的考量因素。
2021年8月,已與哈勃有過數十次共同投資經歷的小米基金,再次跟隨哈勃,對裕太微進行了入股。
IPO前,史清直接持有裕太微16.55%股權;歐陽宇飛直接持股12.24%。二人又通過瑞啟通,合計控制公司約42.31%的股權。最終,透過一致行動協議,史清等人合計控制公司49.34%的股權。
此外,哈勃持股約為9.29%,系裕太微外部第一大股東;小米基金則持股1.00%。IPO后,哈勃持股比例約為6.97%;小米基金則為0.75%。
按52億元的發行市值計算,哈勃投資裕太微的賬面價值達3.62億元,投資回報約為3.24億元,投資回報率高達851%。而小米基金斥資5219.21萬元入股,賬面價值為3900萬元,略有虧損。
來源:裕太微招股書
打破國外壟斷市占率2%,上半年營收1.92億凈利1532萬
以太網物理層芯片,是裕太微的銷售主力,產品應用范圍涵蓋信息通訊、汽車電子、消費電子、監控設備、工業控制等眾多市場領域。
按照性能和下游應用,裕太微的以太網物理層芯片可分為工規級、商規級、車規級三類;按照傳輸速率,則分為千兆、百兆兩類。
自2020年至2022年上半年,裕太微的千兆工規級產品開始成為其主要的收入來源,營收占比分別為40.80%、51.10%、58.46%。
來源:裕太微招股書
需要注意的是,目前全球以太網物理層芯片供應商主要集中在境外。根據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有限公司的數據,美國博通、美滿電子和中國臺灣瑞昱的市場份額極高,前五大以太網物理層芯片供應商市場份額占比高達91%。2021年,裕太微在以太網物理層芯片市場份額僅為2%,車載以太網物理層芯片市場份額則約為0.02%。
不過,作為境內極少數實現多速率、多端口以太網物理層芯片大規模銷售的企業,裕太微的產品也已成功進入普聯、諾瓦星云、盛科通信、新華三、??低?/u>、匯川技術、大華股份、烽火通信等知名客戶供應鏈體系,打入被國際巨頭長期主導的市場。
此外,在車載以太網物理層芯片細分領域,裕太微自主研發的車載百兆以太網物理層芯片,也已陸續進入德賽西威等國內知名汽車配套設施供應商進行測試并實現小批量銷售,未來有望在新能源汽車智能化的趨勢下逐步得到大規模應用。
招股書顯示,裕太微自2020年開始有百兆車規級芯片的銷售收入,報告期內,該項收入合計為279.59萬元,2022年上半年收入占比為0.95%。產品規模仍然較小,根據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有限公司的數據統計,2020年全球車載以太網芯片市場規模為46.6億,假設該市場規模在2021年維持不變,公司2021年車載以太網芯片市場份額占比為0.02%。
針對于此,裕太微在招股書中提到,公司計劃在五年內將13億募資中的2.9億元,投入車載以太網芯片開發與產業化項目。
整體而言,經歷過前期的大額研發投入,裕太微近兩年已步入營收快速增長的發展新階段。其營業收入在2021年實現了數十倍增長,2022年上半年也已實現了小規模盈利。
招股書顯示,2019-2021年及2022年上半年,公司營業收入分別為132.62萬、1295.08萬、2.54億、1.92億元;凈利潤分別為-2748.99萬、-4037.71萬、-46.25萬、1532.17萬元;現金流量凈額分別為-2910.99萬、387.40萬、-13.40萬、-4656.56萬元。
來源:裕太微招股書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裕太微部分產品在2022年上半年的量產流片因疫情原因推遲回片,該等產品預計在2022年下半年回片后將發生較大流片費用,且公司為加速豐富產品結構,擴大研發人員規模,公司研發費用預計大幅上漲,因此預計2022年全年仍將小幅虧損。
第五大客戶入股,牽出實控人套現過億質疑
除了短期內難以全面盈利的問題,裕太微供應商及客戶集中度較高的雙重風險,也是不容忽視的。
在供應商方面,裕太微采用Fabless模式經營,供應商包括晶圓制造廠和封裝測試廠,公司在報告期內向前五大供應商的合計采購金額均超過99%。
其中,中芯國際作為第一大供應商,報告期內,裕太微的采購金額占當期采購總額的比例分別為24.7%、74.36%、61.71%、64.01%。
來源:裕太微招股書
令人意外的是,裕太微并未與中芯國際簽訂產能保證協議。而這,也將直接影響其產品流片和出貨,進而對公司生產經營產生不利影響。
在客戶方面,報告期內,裕太微與主營業務相關的前五大客戶銷售收入合計占當期主營業務收入的比例分別為98.92%、67.58%、59.56%、59.88%。且多個客戶向裕太微采購的產品最終運用到同一企業,公司對該等客戶合計的收入占當期主營業務收入的占比分別為0.00%、36.99%、43.26%、55.20%。
值得注意的是,裕太微前五大客戶中的諾瓦星云,于2021年6月開始出現在其股東名單中。2021年及2022年上半年,諾瓦星云帶來的銷售金額均超過1300萬元,營收占比分別為5.55%、7.30%,位列裕太微第五大客戶。
來源:裕太微招股書
而也正是此次股權轉讓,引發了上市委關于裕太微是否存在利益輸送或其他利益安排的質疑。
2021年5月,史清和歐陽宇飛分別將其持有的15.56萬元注冊資本以237.86萬元的對價,轉讓給雙方近親屬注冊成立的塔羅思。
僅僅一個月后,塔羅思合計將31.12萬元注冊資本以1.2億元的價格平均轉讓給包括諾瓦星云在內的4名投資者。
經塔羅思轉手,實控人史清和歐陽宇飛,在一個月內凈賺1.15億元。
針對監管和市場的質疑和關注,在后續問詢函回復中,裕太微表示經手塔羅思,主要是出于稅收籌劃的考慮,且并未影響公司實際控制人的控制權。
-
芯片
+關注
關注
456文章
51155瀏覽量
426409 -
華為
+關注
關注
216文章
34530瀏覽量
252660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