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發燒友網報道(文/李彎彎)中國已經成為全球智能汽車的主戰場,根據Canalyst數據,中國市場占全球智能汽車總市場的57%,中國智能汽車市場滲透率已經達到總量的26%,無論是從銷售占比,還是滲透率來看,中國智能汽車市場都大幅領先歐美。
在日前的第六屆HAOMO AI DAY上,毫末智行董事長張凱表示,從2020年到今年6月,中國市場高級別輔助駕駛搭載率持續快速提升,特別是今年上半年,高級別輔助駕駛的前裝搭載率達到26.64%,預計到2025年,中國高級別輔助駕駛搭載率超過70%,前景可期。
自動駕駛技術進入數據驅動時代
結合技術發展的規律,毫末智行CEO顧維灝認為可以將近十年自動駕駛技術的發展分成三個階段:自動駕駛1.0時代,主要是硬件驅動;自動駕駛2.0時代,主要是軟件驅動;自動駕駛3.0時代,重點則是數據驅動。這幾個階段有何區別呢?
在硬件驅動時代,在感知上,主要靠激光雷達,線束多,個數多,能力就強;在認知上,基本使用人工規則來實現。由于車輛成本比較高,所以車輛數量有限,同時技術效果一般,導致自動駕駛里程規模比較少,在100萬公里左右。
在軟件驅動時代,有更大算力的中央計算芯片,車輛搭載的車規傳感器個數在快速增加,AI在智能駕駛車上的應用更廣泛。在感知上,各傳感器各自為戰,用一些小模型和少量數據做訓練,得到單個傳感器的識別結果,然后進行感知結果融合;在認知上,依然是人工規則為主。由于整體成本的下降和效果的提升,自動駕駛里程快速增加,達到上千萬公里。
在數據驅動時代,則主要是數據自己訓練自己。在感知上,用多個傳感器、不同模態傳感器的原始數據聯合輸出感知結果;在認知上,通過大量人駕數據抽取可解釋的場景化駕駛常識,在配以AI的實時計算,可以更加擬人化的融入社會交通流中。這個階段訓練的方式發生了改變,主要從小模型、少數據,轉成大模型和真正的大數據。
顧維灝談到,毫末智行正在沖刺自動駕駛3.0時代,現階段所有的一切都是為了能夠做出數據通道和計算中心,以便更高效的獲取數據,并把數據轉化為知識。
經過過去近三年的發展,毫末已經在中國量產自動駕駛領域取得領先地位,數據規模正在快速增加,目前用戶使用毫末輔助駕駛產品所產生的輔助駕駛里程,已接近1700萬公里。其數據智能體系MANA的學習時長已經超過31萬小時,虛擬駕齡達到4萬年。末端物流自動配送車也為附近用戶運送了超過9萬單的物資。數據的規模和多樣性都在快速的增長。
1000天,穿越創業公司生死線
剛剛過去的1000天,毫末智行穿越了一家創業公司的生死線,從0到1,突破了重重技術和商業難關,包括大規模、多車型的自動駕駛量產難關;末端物流自動配送車用車成本高居不下的難關;在自動駕駛核心AI技術領域突破了大規模數據處理以及大模型算法應用難關。
2021年,毫末智行獲得了中國量產自動駕駛第一名的稱號。在乘用車領域,今年7月底魏牌拿鐵 DHT-PHEV的上市,成為搭載毫末智行智能駕駛系統的第七款車型,與此同時,歐拉閃電貓、歐拉芭蕾貓、歐拉好貓、全新一代長城炮等車型也在陸續交付中。
今年8月26日成都車展發布的魏牌摩卡激光雷達版,是搭載毫末第三代智能駕駛系統HPilot3.0的首款車型。毫末的HPilot3.0具備打通高速、城市場景的高級別輔助駕駛的能力,將會在今年下半年正式交付。到今年年底,搭載毫末輔助駕駛系統的車型將達數十款。
在末端物流自動配送車領域,毫末在4月份發布了第二代末端物流自動配送車——小魔駝2.0。小魔駝2.0是業內首款面向商用市場的10萬元級末端物流自動配送車,目前小魔駝2.0已經開始穩定量產交付,面向商超、物流行業客戶。截至2022年9月,毫末智行與物美多點合作的小魔駝運營項目訂單量已突破9萬單。
自動駕駛行業面臨的挑戰
2022年自動駕駛行業的競爭已步入下半程,毫末在數據智能、城市場景輔助駕駛、末端物流自動配送方面,都取得了新進展。
在數據智能方面,中國首個自動駕駛數據智能體系MANA基本完成數據閉環,截止目前,MANA的學習時長超過31萬小時,虛擬世界駕齡相當于人類司機的4萬年的駕齡。
在乘用車輔助駕駛方面,中國首款大規模量產的城市NOH輔助駕駛系統,即“毫末HPilot3.0”即將交付,毫末的HPilot3.0具有重感知、輕地圖、大算力的特點。2022年,其可落地區域預計將會覆蓋10座城市,2023年計劃HPilot3.0落地城市超過100個。目前已在北京、保定等區域開展最后階段的量產沖刺。
在末端物流自動配送方面,毫末小魔駝2.0也正在陸續交付中,將很快進入最后一公里的末端物流配送及客戶的商業場景當中。
同時,2022年下半年自動駕駛行業也面臨幾大挑戰:首先是大規模自動駕駛數據上云;其次是大算力AI芯片的性能突圍;第三是城市場景自動駕駛產品的量產突圍。
面對重重挑戰,張凱談到,毫末總結了五大應對法則:一、智能駕駛產品開發要始終將安全放在首位;二、要用ToC的思維去做ToB的事,才能真正開發出C端市場接受的產品;三,挖掘出用戶真實場景數據來進行數據驅動;四,實現感知智能與認知智能的高度一體化;五,以開放的心態賦能客戶。
另外值得關注的是,毫末超算中心逐漸揭開面紗。訓練大模型需要消耗巨大的算力,以訓練一個千億參數、百萬個clips的大模型為例,需要上千GPU卡訓練幾個月時間,如何提升訓練效率,降低訓練成本,實現低碳計算是自動駕駛走進千家萬戶的一個關鍵門檻。
毫末籌備MANA超算中心的目標是,滿足千億參數大模型,訓練數據規模100萬clips,整體訓練成本可以降低200倍。另外基于毫末場景庫的精準數據,基于海量實車數據的增量學習,結合稀疏激活、算子深度優化等技術,持續優化訓練成本。
小結
如今智能駕駛汽車滲透率正在快速提升,自動駕駛技術也在不斷升級,從早期的硬件驅動、軟件驅動,到數據驅動,而大模型、大數據的使用,也讓自動駕駛面臨計算效率、成本等諸多問題,而這些也是接下來自動駕駛企業需要思考優化的問題。
-
輔助駕駛
+關注
關注
1文章
174瀏覽量
15085 -
自動駕駛
+關注
關注
784文章
13918瀏覽量
166779 -
毫末智行
+關注
關注
0文章
11瀏覽量
227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