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導讀
高熵合金(HEAs)通常由5種或5種以上的金屬元素構成,在幾何結構以及電子構型方面顯示出更大的調控空間,從而拓展了HEAs在催化反應的應用。與具有典型無序相的合金納米晶相比,金屬間化合物納米晶具有長程原子有序結構以及明確的組成成分,可作為模型催化劑,用于闡述催化劑的構-效關系。因此,結合HEAs和金屬間化合物的優(yōu)點,高熵金屬間化合物(HEIs)是一類具有廣泛應用前景的多功能電催化劑,但由于其在合成、表征以及理論計算等方面存在巨大挑戰(zhàn),目前仍少有文獻報道(可參考①Science 2021, 374, 459;②Science 2022, 376, eabn3103)。
02 成果背景
鑒于此,南方科技大學權澤衛(wèi)教授、香港理工大學黃勃龍教授等人采用濕化學法,首次合成了一種由Pt、Rh、Bi、Sn和Sb共同組成的六方高熵金屬間化合物納米板,標記為PtRhBiSnSb HEI。進一步將其應用于多種醇的電化學氧化反應,如甲醇、乙醇、丙三醇的電化學氧化,PtRhBiSnSb HEI分別顯示出19.529、15.558、7.535A mg-1Pt+Rh的質量活性,即證明了該催化劑具有多功能催化活性。
理論計算表明,Rh的引入有效提高PtRhBiSnSb HEI的電子轉移效率,提高了催化劑對醇的氧化活性。同時,由于Bi、Sn和Sb位點的共存,使活性位點的電子結構變得更加穩(wěn)定。因此,這項工作在開發(fā)具有精細控制成分和性質的良好定義的HEAs方面提供了最新見解。相關工作以《High-Entropy Intermetallic PtRhBiSnSb Nanoplates for Highly Efficient Alcohol Oxidation Electrocatalysis》為題發(fā)表在《AdvancedMaterials》。
03 關鍵創(chuàng)新
(1)本文首次采用濕化學法合成了高熵PtRhBiSnSb金屬間化合物納米板,繼承了常規(guī)二元PtBi/RhBi/PtSn/PtSb金屬間化合物的hcp結構。
(2)該高熵PtRhBiSnSb金屬間化合物納米板具有多功能催化特性,在多種醇(如甲醇、乙醇、丙三醇)的電化學氧化反應均顯示出高的活性。
(3)通過DFT計算揭示了高熵PtRhBiSnSb金屬間化合物納米板中多金屬位點之間的協(xié)同催化機制。
04 核心內容解讀
圖1PtRhBiSnSb HEI納米板的(a)TEM圖像;(b)XRD譜圖;(c)HAADF-STEM圖像;(d-f)沿不同軸觀察晶格原子排列;(g)結構示意圖;(h)EDX映射圖像。@Wiley
以PtBi、RhBi、PtSn和PtSb金屬間化合物具有相同的hcp結構為基礎,采用濕化學法合成了PtRhBiSnSb高熵金屬間化合物,圖1a的TEM圖像證實了所合成的PtRhBiSnSb為六方納米板結構,平均邊長為6.2 nm。圖1b的XRD譜圖揭示了所合成的PtRhBiSnSb具有典型的六方密堆積(hcp)結構,與二元PtBi/RhBi/PtSn/PtSb金屬間化合物的結構相似。經ICP-MS測得Pt/Rh/Bi/Sn/Sb的原子比為38.0/9.8/32.2/9.8/10.2。
通過像差校正HAADF-STEM表征揭示了PtRhBiSnSb納米板的原子結構。如圖1d-f從[001]、[110]以及[210]軸對原子陣列進行觀察,Pt/Rh、Bi/Sn/Sb分別以亮點、暗點進行周期性排列,顯示出PtRhBiSnSb納米板具有典型的hcp結構。圖1c顯示納米板邊緣(100)面的晶面間距為~0.361 nm,介于PtBi (0.374 nm)、PtSn (0.355 nm)和PtSb (0.358 nm)金屬間化合物的(100)晶面間距之間。
由圖1h的EDX映射結果可知,Rh和Bi在納米板的中心區(qū)域的原子百分比相對較高,而Pt、Sn和Sb在納米板邊緣附近的原子百分比相對較高。
圖2(a)PtRhBiSnSb HEI納米板的中心區(qū)域的HAADF-STEM圖像;(b)線強度分布;(c,d) HAADF圖像與相應的原子彩點分布;(e,f)圖像模擬與相應的原子模型;(g)Pt4f、Rh3d的XPS譜圖;(h)單晶胞結構模型。@Wiley
與PtBi金屬間化合物的原子排列不同,沿[001]軸觀察PtRhBiSnSb納米板的中心部分呈現出一種新的原子排列結構。如圖2a所示,亮點與暗點呈現周期性排列。對圖2a中的1、2、3原子列進行強度分析,可以看到存在三種原子構型。因此,對HAADF圖像中亮點的位置以及和強度進行二維高斯擬合,可以清楚地顯示出亮點的強度變化。
如圖2c、d所示,位于中心Pt原子周圍的6個Pt原子(灰色圈)的強度明顯弱于最外邊的6個Pt原子(紅色圈)的強度,這應歸因于Rh原子取代Pt原子。將這些Pt原子(灰色圈)替換為Rh(80%)、Pt(20%)原子,從而構建理論原子模型,得到相應的模擬圖像,如圖2e、f所示。此時這些原子列的線強度分布與圖2b中相應的模擬圖像得到的結果基本一致。
因此,以上結果證實了PtRhBiSnSb具有獨特的(PtRh)(BiSnSb)晶胞結構。另外,如圖3g所示,Pt 4f、Rh 3d的XPS譜圖顯示Pt、Rh主要處于金屬態(tài)。其他的Bi、Sn和Sb原子主要處于氧化態(tài),這與一些Bi、Sn和Sb原子暴露在表面、且易被氧化有關。
圖3(a)CV曲線;(b-d)MOR、EOR、GOR正向掃描曲線;(e)不同催化劑在長時間電位循環(huán)前后的質量活性變化;(f)在0.7 V下的MOR計時安培曲線;(g)CO溶出曲線;(h)原位FTIR光譜。@Wiley
進一步測試了所合成的PtRhBiSnSb納米板的電化學醇氧化活性。首先,將PtRhBiSnSb負載于商業(yè)炭黑上,在含飽和Ar的1.0 KOH溶液中進行CV測試,如圖3a所示,在電位<0.8 V下未出現屬于Bi/Sn/Sb的氧化還原峰,表明PtRhBiSnSb在堿性電解質中具有較強的原子間相互作用和與較高的合金生成能,從而顯示出較好的抗腐蝕性能。
另外,與商業(yè)Pt/C電催化劑相比,PtRhBiSnSb、PtBiSnSb和PtBi金屬間化合物的氫吸附/解吸行為(0.05 V~0.5 V)明顯受到抑制,這與這些金屬間化合物表面含有孤立的Pt位點有關。圖3b-d顯示了不同催化劑的甲醇氧化反應(MOR)、乙醇氧化反應(EOR)、丙三醇氧化反應(GOR)的正向掃描曲線。其中,PtRhBiSnSb納米板均顯示出最高的質量活性,分別可達19.529、15.558、7.535A mg-1Pt+Rh,比相同條件下的Pt/C催化劑高出8.6、10.4、7.6倍。值得一提的是,PtRhBiSnSb納米板不僅對多種醇顯示出催化氧化活性,同時還實現了創(chuàng)紀錄的堿性MOR質量活性。
采用電位循環(huán)、計時安培法來評估催化劑的MOR穩(wěn)定性。如圖3e所示,在電位循環(huán)5000圈后,PtRhBiSnSb仍能保持70.2%的初始質量活性,高于相同條件下的PtBiSnSb與Pt/C催化劑。另外,從圖3f的計時安培曲線可以看出,與Pt/C電催化劑相比,PtRhBiSnSb在0.7 V下、長時間運行過程顯示出更高的電流密度。圖3g的CO溶出試驗顯示,與Pt/C相比,PtRhBiSnSb、PtBiSnSb和PtBi在0.7 V附近未出現CO氧化峰,表明它們具有更高的CO耐受性。
采用原位FTIR對PtRhBiSnSb納米板在堿性電解液下的MOR行為進行分析,如圖3h所示,在MOR過程中,在-0.3 V開始、在~1585 cm-1處出現吸收峰,對應HCOO-的不對稱伸縮振動,即甲醇首先被氧化為HCOO-;然后,在-0.1 V開始、在~2345 cm-1處出現吸收峰,對應CO2的振動,即HCOO-再被氧化成CO2;隨后,CO2從表面解吸、并與OH-反應形成CO32-/HCO3-。值得一提的是,PtRhBiSnSb納米板上出現這些特征峰時的起始電位比Pt/C低100 mV,進一步支持了PtRhBiSnSb具有優(yōu)異的MOR活性。
圖4(a,b)PtRhBiSnSb與PtBiSnSb的電子分布;(c)PtRhBiSnSb的PDOS分析;(d) PtRhBiSnSb與PtBiSnSb的d帶中心與Pt的d帶中心;PtRhBiSnSb的(e)Pt-5d、(f)Rh-4d、(g)Bi-6p、(h)Sn-5p以及(i)Sb-5p的PDOS分析;(j)CH3OH、CO2和CO在PtRhBiSnSb和PtBiSnSb上的吸附能比較;(k,l)在CO2路徑與CO路徑,PtRhBiSnSb的MOR自由能分布。@Wiley
采用DFT計算方法進一步研究了PtRhBiSnSb納米板的電化學醇氧化性能。與PtBiSnSb納米板相比,將Rh部分引入到Pt位點上能夠進一步提高催化劑的電活性(圖4a、b)。圖4c的PDOS分析顯示,費米能級(EF)附近的電子密度增大,其中Rh位點的貢獻最大,即表明Rh的引入進一步增強了電活性。同時,Sb、Bi和Sn的p軌道也顯示出類似的貢獻,這表明引入多種p區(qū)元素也能夠有效增強電子轉移。PtRhBiSnSb、PtBiSnSb的電子結構對比也表明(圖4d),引入Rh后,整個d帶中心明顯上移,進一步證實了催化劑的電子轉移效率得到提高。同時,表面Pt位點的d帶中心略微下移,從而避免Pt與反應中間體發(fā)生強結合。
為了識別電子修飾的來源,進一步對PtRhBiSnSb上單位點的PDOS進行分析。如圖4e所示,對于Pt位點,從體相到表面,Pt-5d軌道的d帶中心逐漸上移;而對于Rh位點,如圖4f所示,從體相到表面,Rh-4d軌道的d帶中心幾乎無偏移,即Rh上形成了高度穩(wěn)定的電子結構;同時,如圖4g所示,對于Bi位點,從體相到表面,Bi-6p在EF附近的電子密度逐漸增大,尤其是在Rh引入后,這表明Bi能夠通過p-d耦合來增強電子轉移;對于Sn-5p和Sb-5p,如圖4h、i所示,從體相到表面均顯示出高度穩(wěn)定的電子結構。因此,從PDOSs上看,由于電子消耗勢壘較低,Bi、Sn和Sb位點容易被氧化,主要起電子緩沖的作用,可以保護PtRhBiSnSb中具有高電活性的Pt和Rh位點在MOR過程中不被氧化。
從能量學方面比較了PtRhBiSnSb納米片和PtBiSnSb納米片的催化性能。如圖4j所示,PtRhBiSnSb對CH3OH和CO2的吸附較強,能夠有效增強對CH3OH的氧化能力。同時,PtRhBiSnSb對CO的吸附較不利,使其在MOR過程中具有較強的CO耐受性。圖4k、l顯示了MOR過程存在的兩種途徑的自由能分布。對于CO2途徑,PtRhBiSnSb顯示出更低的熱力學勢壘,由CHOH*轉化為CHO*的能壘僅為0.41 eV。而對于CO途徑,PtRhBiSnSb需要克服0.77 eV才能實現CHOH*向COH*的轉化。因此,PtRhBiSnSb對反應產物CO2的選擇性得到增強,從而驗證了其對甲醇氧化的高實驗活性。
05 成果啟示
本文成功通過濕化學法構建了具有原子有序結構的五元PtRhBiSnSb納米板,并通過詳細的實驗表征,證實了所形成的PtRhBiSnSb納米板具有hcp結構。電化學醇氧化反應顯示,由于多金屬間的協(xié)同效應,使得PtRhBiSnSb納米板在MOR、EOR、GOR中實現了高的質量活性。DFT計算表明,Rh的引入優(yōu)化了PtRhBiSnSb納米板的電子結構,不僅提高了電子轉移效率,同時也調制了催化劑的d帶中心,提高了電化學醇氧化能力。總之,這項工作為新型高熵金屬間化合物的開發(fā)提供了見解,同時強調了多金屬催化劑在多相反應的協(xié)同催化優(yōu)勢。
審核編輯:劉清
-
電解液
+關注
關注
10文章
849瀏覽量
23156 -
DFT
+關注
關注
2文章
231瀏覽量
22758
原文標題:權澤衛(wèi)&黃勃龍Adv. Mater.:高熵合金有序結構
文章出處:【微信號:清新電源,微信公眾號:清新電源】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fā)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