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發燒友網報道(文/黃山明)6月5日,中國神舟十四號載人飛船順利升空,并與中國空間站順利接駁。3位航天員陳冬、劉洋、蔡旭哲已成功進駐天和核心艙,開啟為期6個月的新征程。而在太空中,維持航天員的長期舒適生活,一部分依賴的便是那些送上天空的智能家居。
神舟十四號載人飛行任務是空間站建造階段第二次飛行任務,也是該階段首次載人飛行任務,航天員乘組將在軌工作生活6個月。在這期間,乘組人員還將開展在軌健康檢測與檢查、防護鍛煉、在軌訓練與演練等工作。
圖源:CCTV
太空的智能之家
想要維持一個人在隔絕的環境中正常生活,是一個非常考驗技術的難題,不僅需要考慮到人體的正常生理需求,如吃喝拉撒,還需要考慮到人的精神需求。航天員同樣擁有正常的需求,這就需要一套完備的系統來滿足他們的日常生活。
首先是生存設施,由于太空中沒有空氣,因此在空間站中配置了整套生命保障系統,其中一個子系統為空氣凈化系統,主要讓空間站內部的空氣始終保持流通狀態,將二氧化碳及其他有害氣體過濾掉,再補充新鮮的氧氣進來,等于是太空中的空氣凈化器。
同時,空間站中的水資源非常珍貴,并且不容易補充,如果全部依賴地面運輸,成本太高,因此建立一個必要的水資源循環利用系統是迫切的。通過將尿液、洗澡水等廢水進行循環利用,盡可能減少水資源的浪費。
而在吃的方面,過去太空中吃飯比較麻煩,即便已經將所有食物制作成了半成品,但還是需要將食物放入微波爐中加熱后才能食用。如今,空間站基于“時間觸發以太網系統”建立了高速局域網,只需要一個控制器就可以控制所有的設備。
圖源:國家航天局
航天員通過手持終端,就能夠控制所有電器,微波爐同樣如此,提前將食物放進去,遠程設置好便可以及時加熱食物,極大縮短了時間。
不僅如此,宇航員的手持終端還可以根據個人需求,隨時調節太空艙內的照明環境,通過不同模式設置不同艙內的燈光,避免讓航天員長期處于單調的環境中從而影響情緒。
同時,太空艙中的Wi-Fi網絡已經可以讓航天員流暢的瀏覽地面網頁或與家人進行視頻通話,并且空間站艙外的攝像頭也能將拍攝的視頻畫面實時傳回地面。
在平常時期,航天員都會佩戴骨傳導耳機,通過艙內的Wi-Fi來互相溝通,同時與地面保持實時的聯系。
智能家居的未來方向
如果仔細看其實可以發現,太空中使用的智能家居產品與陸地上的智能家居有許多差異,盡管都能夠進行互聯互通,但航天員在使用智能家居時可以用一個終端控制所有設備,真正地實現全屋智能。
而太空中的智能家居產品演變,或許也預示著未來智能家居形態的變化。此次包括太空艙中的微波爐、熱風加熱裝置、燈光設置等,都可以通過終端來進行方便的調節。
全屋智能不單單指的是家中各個電器產品智能化,如掃地機器人、智能窗簾、智能電視、智能音箱等,而是通過家中的傳感器來收集燈光、溫度、濕度、人體情況等各種信息,然后通過各個智能家居產品,讓用戶感受到最好的居家體驗。
而這種全屋智能、互聯互通目前實現的可能也開始越來越大,不僅僅是Matter協議所帶來的改變,也是智能家居未來的必然方向。
值得注意的是,航天員通過手持終端就能控制所有的太空艙內所有的智能家居產品,這個終端可以是手機、智能手環、智能手表甚至是智能眼鏡。但不論是什么產品,至少這個手持終端意味著未來的智能家居控制器一定便攜、小巧且方便操作的。
另一個值得注意的點是,航天員在空間站中所佩戴的耳機基本為骨傳導耳機,或許這也將成為未來人們太空生活的標配。
與普通耳機相比,骨傳導耳機不通過空氣介質,而是通過震動人體骨頭來進行發聲,即便是在空氣稀薄的外太空中,骨傳導耳機也能夠清晰地聽到各種聲音,這樣可以進行及時的溝通。
太空中的智能家居產品不僅可以讓人們提前窺見未來的智能生活場景,也可以讓目前的智能家居明確未來的發展方向。從單品智能走向全屋智能,從各司其職到通力協作,從固定終端到移動終端,空間站中的智能家居已經呈現出了這些變化。
未來中國空間站中還將常駐航天員,這些航天員的日常生活也將經常性地使用智能家居。關注太空中智能家居的變化,能夠更好的明確智能家居的發展方向。畢竟人類的未來,在星辰大海,而智能家居也將伴隨人類走向宇宙。
-
智能家居
+關注
關注
1928文章
9604瀏覽量
185998 -
太空
+關注
關注
0文章
61瀏覽量
10269 -
空間站
+關注
關注
0文章
155瀏覽量
15226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