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看別人單片機程序時,你也許是奔潰的,因為全局變量滿天飛,不知道哪個在哪用了,哪個表示什么,而且編寫極其不規范。自己寫單片機程序時,也許你也是奔潰的。總感覺重新開啟一個項目,之前的寫過相似的代碼也無法使用,得重新敲,代碼重用度不高,編程效率低下,代碼無法積累。而且感覺寫這個代碼沒有思想,沒有靈魂,沒有框架,只是一個一個功能代碼的堆砌,很空泛。
那么這個時候,你也許應該在單片機中引入面向對象的思想了,使代碼更規范。
一、單片機程序框架
1、輪流執行
intmain(void)
{
while(1)
{
sing();
dance();
play();
}
}
函數sing
執行的時間比較長的話,函數dance
就不能很快的被執行。任何一個函數死掉的話就會影響整個系統。
2、前后臺
在使用 51、AVR、STM32 單片機裸機的時候一般都是在main
函數里面用while(1)
做一個大循環來完成所有的處理,即應用程序是一個無限的循環,循環中調用相應的函數完成所需的處理。有時候我們也需要中斷中完成一些處理。相對于多任務系統而言,這個就是單任務系統,也稱作前后臺系統,中斷服務函數作為前臺程序,大循環while(1)
作為后臺程序。
對應的編程代碼大概是這樣的:
voidEXTI_IRQHandler()
{
flag=1;
}
intmain(void)
{
while(1)
{
if(flag=1)
{
do_something();
flag=0;
}
}
}
有什么問題?
前后臺系統的實時性差,前后臺系統各個任務(應用程序)都是排隊等著輪流執行,不管你這個程序現在有多緊急,沒輪到你就只能等著!相當于所有任務(應用程序)的優先級都是一樣的。但是前后臺系統簡單啊,資源消耗也少啊!在稍微大一點的嵌入式應用中前后臺系統就明顯力不從心了。
3、多任務
voidfirst_task()
{
while(1)
{
if(has_data())
put_data();
}
}
voidsecond_task()
{
while(1)
{
if(get_data())
do_something();
}
}
intmain(void)
{
create_task(first_task);
create_task(second_task);
start_scheduler();
}
多任務系統會把一個大問題“分而治之”,把大任務劃分成很多個小問題,逐步的把小任務解決掉,大任務也就隨之解決了,這些任務是并發處理的。注意,并不是說同一時刻一起執行很多個任務,而是由于每個任務執行的時間很短,導致看起來像是同一時刻執行了很多個任務一樣。
二、執行的程序怎么寫?
以按鍵為例,點亮一個小燈!
1.常規寫法
intmian(void)
{
while(1)
{
if(HAL_GPIO_ReadPin(GPIOA,GPIO_PIN_3)==GPIO_PIN_SET)
{
printf("按鍵按下
");
}
}
}
2.面向對象的寫法
首先我們把每一個按鍵都看成一個對象,既然是對象就肯定有屬性和行為,比如我們定義一個學生,那么這個學生有什么屬性呢?
肯定有姓名、年齡、身高、體重對吧,這些是一些基本的屬性,我們可以用一些單獨的變量來定義它,比如:
typedefstruct
{
uint8_t*name;//姓名(變量)
uint8_tage;//年齡(變量)
uint8_theight;//身高(變量)
uint8_tweight;//體重(變量)
}student_t;
但是一個學生還有很多行為對吧,它會唱歌、跳舞、打籃球、也會關注果果小師弟的公眾號對吧,于是我們就可以這樣定義:
typedefstruct
{
uint8_t*name;//姓名(變量)
uint8_tage;//年齡(變量)
uint8_theight;//身高(變量)
uint8_tweight;//體重(變量)
void(*Sing_song)(void);//會唱歌(函數指針)
void(*Dance_latin)(void);//會跳舞(函數指針)
void(*Wechat_zhiguoxin)(void);//會關注果果的公眾號(函數指針)
}student_t;
好了,這里我們提到了函數指針,所以就來說一說函數指針。
函數指針,顧名思義它就是一個指針,只不過它是一個函數指針,所以指向的是一個函數。類比一般的變量指針,指針變量,實質上是一個變量,只不過這個變量存放的是一個地址,在32位單片機中,任何類型的指針變量都存放的是一個大小為4字節的地址。
重要的話說三遍!牢記在心!!!為什要記住函數指針,因為在單片機面向對象編程中,結構體的成員不是變量就是函數指針這兩種類型。變量就不用說了,函數指針理解就好。
其實函數指針可以類比一般的變量,看下面:
inta;=?>voidSing_song(void);
int*p;=?>void(*zhiguoxin)(void);
p=&a;=?>zhiguoxin=&Sing_song;
-
左邊走義變量
a
,右邊定義函數Sing_song
; -
左邊定義
int
指針,右邊定義函數指針; - 左邊賦值指針,右邊賦值函數指針;
那么函數指針怎么用呢?我們還是以單片機為例,把按鍵類比為一個對象,這個按鍵有按鍵標志位,有長按或者短按,按鍵還有行為:按鍵初始化、按鍵循環檢測等。
所以我們創建下面這樣一個結構體,當然這個結構體不一定僅僅有這些變量和函數,這完全取決于你自己的定義,你想怎么定義就怎么定義,你甚至可以定義按鍵的顏色都。
typedefstruct
{
uint8_tKEY_Flag;//標志位(變量)
uint8_tClick;//按下(變量)
void(*KEY_Init)(void);//按鍵初始化(函數指針)
void(*KEY_Detect)(void);//按鍵檢測(函數指針)
}KEY_t;
現在已經定義了KEY_t
這種類型的結構體,處理器還沒有分配給這個結構體內存,因為我們只是聲明這樣一個類型,而類型是不占用內存的,只有我們定義對應的結構體類型的變量時才會在占用內存空間。
那么怎么定義一個結構體類型的變量呢?
KEY_tKEY1;
然后就要初始化結構體的成員變量了。
KEY_tKEY1={0,0,KEY_init,KEY_detect};
這里要注意了現在結構體有四個成員,前兩個普通的變量,我們初始化為0,還有兩個函數指針,我們是不是要把我們想寫得函數的函數名字放在這里啊。
那么聰明的你肯定知道還要定義KEY_init();
和KEY_detect();
這兩個函數。這兩個函數可以這樣寫。
staticvoidKEY_init()
{
GPIO_InitTypeDefGPIO_InitStruct;
GPIO_InitStruct.Pin=GPIO_PIN_3;
GPIO_InitStruct.Mode=GPIO_MODE_OUTPUT_PP;
GPIO_InitStruct.Pull=GPIO_NOPULL;
GPIO_InitStruct.Speed=GPIO_SPEED_FREQ_LOW;
HAL_GPIO_Init(GPIOA,&GPIO_InitStruct);
}
staticvoidKEY_detect()
{
uint8_ti=0;
if(KEY1.KEY_Flag==1)
{
HAL_Delay(100);
if(HAL_GPIO_ReadPin(GPIOA,GPIO_PIN_3)==GPIO_PIN_SET)
{
printf("按鍵按下
");
}
KEY1.KEY_Flag=0;
}
}
好了具體函數中的代碼我就不需要解釋了。這樣一個按鍵的對象我們就定義好了,這個按鍵我們賦予了"他"生命,有屬性(變量)有行為(函數)。
這樣我們在主函數就可以這樣的調用,來實現相應的功能了。按鍵使用了中斷,這里并沒有講解。
voidmain(void)
{
KEY1.KEY_Init();//初始化按鍵
while(1)
{
KEY1.KEY_Detect();//按鍵檢測
}
}
如果理解了這些,那么面向對象的精髓你基本已經掌握了,接下來就是不斷地去練習和實踐了。
三、為什么要面向對象?
我們知道,現有的編程范式主要是:面向過程編程、面向對象編程、函數式編程。
對于流程清晰的簡單程序,一般只有一條流程主線,很容易被劃分成順序執行的幾個步驟,面向對象編程和面向過程編程沒有太大差別,并且面向過程編程常常比面向對象編程更加直觀高效。
但當我們面對一個大型的復雜程序,由于其錯綜復雜的流程和交互關系,很難將其簡單地拆分成一條主線串成的簡單步驟,而通常表現為一個網狀關系結構。這個時候,面向過程編程的這種流程化和線性化的思維方式就會顯得比較吃力,而面向對象編程的優勢就比較明顯了。
面向對象編程風格的代碼更容易復用、擴展和維護、更高級、更人性化、更適合大規模復雜程序的開發。在Linux中就是用的面向對象編程,里面有很多的結構體、指針、鏈表等等。如果還沒有接觸到面向對象編程只能說明你做的東西還不夠復雜。
在單片機舉一個例子,一塊開發板可能會適配不同的屏幕:
那么每一塊板子肯定有不同的代碼適配,在程序中我們可以讀出屏幕的ID,然后通過if
判斷來執行不同的指令,就行這樣。
如果使用面向對象編程,那么就可以這樣寫代碼。
typedefstructlcd{
uint8_ttype;
void(*LCD_Init)(void)
}lcd_t,*plcd_t;
intRead_id()
{
/*0:LCDA
*1:LCDB
*/
return0;
}
intGet_Lcd_Type(void)
{
returnRead_id();
}
voidLCDA_Init(void)//屏幕A初始化
{
LCD_WR_REG(0xCF);
LCD_WR_DATA(0x00);
LCD_WR_DATA(0xC1);
LCD_WR_DATA(0X30);
}
voidLCDB_Init(void)//屏幕B初始化
{
LCD_WR_REG(0X11);
delay_ms(20);
LCD_WR_REG(0XD0);
LCD_WR_DATA(0X07);
}
lcd_topenedv_com_lcds[]={
{0,LCDA_Init},
{1,LCDB_Init},
};
plcd_tget_lcd(void)//獲取到屏幕類型
{
inttype=Get_Lcd_Type();
return&openedv_com_lcds[type];
}
intmain(void)
{
plcd_tlcd;
lcd=get_lcd();//獲取到屏幕類型
lcd->LCD_Init();//初始化對應屏幕
while(1)
{}
}
這里只是偽代碼處理辦法,原理就和上面所講的一樣,在結構體中使用變量和函數。
到這里你應該掌握了面向對象得單片機編程方法,一起來試驗幾個例子:
LED燈
typedefstruct
{
void(*LED_ON)(uint8_tLED_Num);//打開
void(*LED_OFF)(uint8_tLED_Num);//關閉
void(*LED_Flip)(uint8_tLED_Num);//翻轉
}LED_t;
按鍵KEY
typedefstruct
{
uint8_tKEY_Flag;//標志位(變量)
uint8_tClick;//按下(變量)
void(*KEY_Init)(void);//按鍵初始化(函數指針)
void(*KEY_Detect)(void);//按鍵檢測(函數指針)
}KEY_t;
蜂鳴器BEEP
typedefstruct
{
uint8_tStatus;//狀態
void(*ON)(void);//打開
void(*OFF)(void);//關閉
}BEEP_t;
串口UART
typedefstruct
{
USART_TypeDef*uart;/*STM32內部串口設備指針*/
uint8_t*pTxBuf;/*發送緩沖區*/
uint8_t*pRxBuf;/*接收緩沖區*/
uint16_tusTxBufSize;/*發送緩沖區大小*/
uint16_tusRxBufSize;/*接收緩沖區大小*/
uint16_tusTxWrite;/*發送緩沖區寫指針*/
uint16_tusTxRead;/*發送緩沖區讀指針*/
uint16_tusTxCount;/*等待發送的數據個數*/
uint16_tusRxWrite;/*接收緩沖區寫指針*/
uint16_tusRxRead;/*接收緩沖區讀指針*/
uint16_tusRxCount;/*還未讀取的新數據個數*/
void(*RS485_Set_SendMode)(void);//RS-485接口設置為發送模式
void(*RS485_Set_RecMode)(void);//RS-485接口設置為接收模式
}UART_T;
-
單片機
+關注
關注
6041文章
44616瀏覽量
637433 -
程序
+關注
關注
117文章
3794瀏覽量
81281 -
代碼
+關注
關注
30文章
4819瀏覽量
68880
原文標題:分享幾點單片機面向對象思想的案例
文章出處:【微信號:strongerHuang,微信公眾號:strongerHuang】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