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發燒友網報道(文/章鷹、黃山明) 2月18日,半導體企業國人科技終止IPO,而2月10日,上交所發布公告稱,決定終止對深圳市柔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科創板IPO審核。從去年12月31日到今年2月19日,電子發燒友在整理半導體企業IPO的資料中發現,先后有6家企業在IPO的最后關頭“折戟”而歸,他們包括獨角獸公司柔宇科技、國人科技、龍迅半導體、銳芯微電子、北京中科晶上科技、EDA軟件第一股北京芯愿景,引起業內的廣泛關注。
去年,半導體行業風云變化,在新冠疫情的沖擊下,全球集成電路發展先抑后揚,中國半導體產業依然保持了高速成長,受益于國內快速復工復產和新基建的推進,產業全年的增長率保持了兩位數以上,中國半導體企業在存儲器、EDA、FPGA等部分關鍵領域取得實質性進展。特別要指出的是,科創板在去年也迎來“集成電路”之年,根據電子發燒友的不完全統計,2020年以中芯國際、華潤微、寒武紀、芯朋微等領銜的17家半導體公司陸續登陸科創板,截至目前,科創板市值前十名企業中,半導體企業占據了5席。中國本土市場空間巨大,眾多新興應用領域快速發展,為半導體產業提供了創新發展的新契機和市場增長的核心動力。
圖:2020年-2021年半導體上市公司和IPO終止企業匯總
半導體企業IPO看似蜜糖,有時也是毒藥,關鍵就是擬上市企業資質是否達標。行業專家指出,半導體企業IPO審核階段有兩大關鍵點:上市前股東的持股比例重組,股權關系是否明晰;在輔導階段,公司和中介機構要完成招股說明書、審計報告、法律意見書,其中盡職調查、合法合規經營、財務規范和業務數據是否符合邏輯,最為考驗企業的生存力。今年2月份以來,中國證監會對擬IPO企業加大調查力度,未能如愿實現科創版IPO企業陡然增多,電子發燒友編輯部為大家詳細分析6家半導體企業IPO受阻的真實原因。
柔宇科技終止IPO 融資12輪產品難受市場認可
2月10日,上海證券交易所官網正式披露,終止對深圳市柔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簡稱柔宇科技)首次公開發行股票并在科創板上市審核。此前柔宇科技欲募資144億元,在已上市的科創板個股中,僅次于中芯國際。
作為一家自主研發的柔性集成電路技術,提供以全柔性顯示屏和全柔性傳感器等柔性電子為核心的一整套柔性產品和解決方案的公司,柔宇科技IPO被終止,可以認為是情理之外,意料之中。
迄今為止,柔宇科技已經融資12論,在2019年F輪融資過后,估值更是達到了60億美元。但公司盈利情況堪憂,從其招股書中可以看到,2017至2020年1-6月,柔宇科技歸屬于母公司普通股股東的凈利潤分別為-3.59億元、-8.02億元、-10.73億元和-9.61億元,三年半累計虧損31.95億元。
當然,目前許多投資者已經可以接受公司在前期不盈利的現狀,但問題在于柔宇科技不僅持續虧損,產品也無法被市場所接受。同樣是招股書中的數據,2018年-2019年間,按照產量和同期設計產能進行測算,其柔性顯示屏的產能利用率分別為15%、31%。但在2020年的上半年,產能利用率大幅下滑至5%。
與此同時,柔宇還發布了柔派折疊屏手機,但從市場反饋來看,柔派手機并沒有在國內掀起多大的浪花,僅從招股書中發現其消費系列產品的營收占比逐年升高,但B端業務卻持續下滑。就好比寧德時代自己研發的電池,沒有被比亞迪、特斯拉等廠商使用,但自己很不服氣,親自去下場造車,結果發現自己造出來的車并沒有消費者買單。
一個好的技術,和一個有價值的技術是不同的,柔宇科技需要思考如何去創造能夠被市場接納的創新技術,現如今,柔宇科技的技術顯然還無法令投資者信服。
國人科技撤回IPO 現場檢查顯威懾
2月18日,據深交所官方報道,深交所決定終止深圳國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國人科技)首次公開發行股票并在創業板上市審核。原擬募資10億元,其中有5億元用于新一代移動通信射頻器件生產基地項目,2億元用于研發中心項目,3億元作為補充流動資金。
國人科技以基站射頻系統的研發和整體設計能力為核心驅動力,緊跟通信技術的升級迭代,提供基站射頻系統產品及解決方案。
巧合的是,與柔宇科技同樣在2月8日,國人科技向深交所提交了撤回創業板上市的申請。如果算上鳳凰畫材、格林生物、柔宇科技等,這段時間已經有10家企業終止審核,主要原因在于中證協現場檢查的威懾。
1月29日,《首發企業現場檢查規定》正式發布實施。其中指出,檢查對象確定后,審核或注冊部門應當在三個工作日內書面通知檢查對象和中介機構,檢查對象自收到書面通知后十個工作日內撤回首發申請的,原則上不再對該企業實施現場檢查。這也是為何此段時間眾多企業紛紛撤回IPO申請。
回到國人科技,主要有兩大問題,一個是資產負載率偏高,2017年至2020年前三季度,國人科技母公司資產負債率分別為95.84%、102.75%、85.67%和84.30%,遠高于同行的30%左右;另一個是資金周轉能力堪憂,2017年至2020年前三季度,其應收賬款余額分別為4.83億元、6.57億元、5.75億元和7.78億元,占各期營業收入的比重分別為42.15%、54.61%、39.54%和68.20%。
并且國人科技客戶較為集中,部分客戶被美國商務部工業與安全局激活拒絕令,造成其當期銷售收入降幅較大。資產負債率高企、應收賬款較高的資產周轉能力堪憂,都讓國人科技IPO充滿了風險,此次撤回國人科技可能也是基于這些風險的考量。
北京芯愿景終止IPO 拖欠客戶發票涉嫌過度盈余管理+關聯交易未披露
2020年12月31日,上海證券交易所科創板上市審核中心發布關于終止對北京芯愿景軟件技術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開發行股票并在科創板上市審核的決定。2020年5月19日,集成電路EDA軟件公司“芯愿景”科創板IPO申請獲得上交所受理,募資約5億,發行市值預估在20億左右,并有望成為“EDA軟件第一股“。
芯愿景成立于2002年,目前其主營業務是依托自主開發的電子設計自動化(EDA)軟件,開展集成電路分析服務和設計服務。該公司的招股書顯示,芯愿景原擬在上交所科創板募集資金4.65億元,其中1.20億元用于“新一代集成電路智能分析平臺研發項目”、9372.83萬元用于“面向物聯網芯片的IP核和設計平臺開發及產業化項目”、7148.52萬元用于“面向高端數字芯片的設計服務平臺研發項目”、8004.09萬元用于“研發中心升級強化項目”、1億元用于“補充流動資金”。
根據坊間分析,芯愿景的財務數據是達標的。2017年至2019年,芯愿景營收分別為7370.52萬元、1.14億元和1.6億元;歸母凈利潤分別為2694.65萬元、4168.53萬元和7557.64萬元,三年營收供給3.5億,凈利潤達到1.4億,主要客戶是中國電子科技、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和納思達科技;研發投入占營收比例分別為8.47%、10.25%和8.29%。但是這家公司最終終止IPO,是因為該公司拖欠的557萬發票還未完全歸還,核心技術存在爭議,此外,芯愿景在退出參股公司投資后仍參與股東大會的行為,或涉嫌信披違規等問題。
龍迅半導體終止IPO申請 具體原因不明
1月27日晚間,上交所官網顯示,龍迅股份IPO處于終止狀態。上交所表示,因龍迅股份撤回發行上市申請或者保薦人撤銷保薦,根據相關規定,決定終止其發行上市審核。短短三個月,龍訊半導體(合肥)股份有限公司IPO止步。據悉,2020年10月26日,龍迅股份招股書獲得受理,之后在11月23日進入已問詢狀態。
根據官網顯示,龍迅股份成立于2006年,是一家專業從事集成電路設計的高新技術企業,主營業務為高清視頻信號處理和高速信號傳輸芯片及相關IP的研發、設計和銷售。該公司專注于高速數據傳輸、視頻處理、高清顯示驅動等系列芯片及IP的研發設計,高清多媒體信號傳輸及處理解決方案可廣泛應用于個人電腦、消費電子及其周邊設備,包括筆記本電腦、高清電視、智能手機、車載設備、智能監控等領域。
2021年1月26日,龍迅股份和保薦人華安證券股份有限公司向上交所提交了《龍迅半導體(合肥)股份有限公司關于撤回首次公開發行股票并在科創板上市申請文件的申請》和《華安證券股份有限公司關于撤回龍迅半導體(合肥)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開發行股票并在科創板上市申請文件的申請》,申請撤回申請文件。根據《上海證券交易所科創板股票發行上市審核規則》第六十七條的有關規定,上交所決定終止對龍迅股份首次公開發行股票并在科創板上市的審核。
客戶集中度過高經營風險大 銳芯微終止IPO審核
1月25日, 據上交所公告,因發行人撤回發行上市申請或者保薦人撤銷保薦,上交所決定終止對銳芯微電子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開發行股票并在科創板上市的審核。
據招股書披露,銳芯微成立于2008年,主要業務包括高端圖像芯片定制業務和高靈敏度攝像機芯的研發、設計、銷售業務。本次科創板IPO擬融資13.47億元,用于高端圖像傳感器芯片和機芯的研發及產業化項目以及發展和科技儲備資金。
目前CMOS圖像傳感器是主流的技術路線,在圖像傳感器市場中占比接近90%,銳芯微選擇走了一條新的技術路徑。銳芯微以MCCD技術為核心,研發了高靈敏度攝像機芯,實現了產業化。但ECCD工藝開發難度很高,目前公開資料比較少。在ECCD技術研發方面,銳芯微已經有相關科學成像產品AS07和AS08完成樣片交付并經終端客戶驗收,其稱,根據終端客戶反饋,AS07在系統功耗、靈敏度、讀出噪聲、動態范圍等指標方面都優于需要替代的國外進口傳感器產品。
前有CMOS傳感器龍頭格科微成功IPO,為何格銳芯微折戟而歸?我們發現,銳芯微客戶集中度較高,2017-2019年度,公司向前五大客戶銷售金額分別占同期營收的71.55%、93.33%和84.57%。此外,其中多位大客戶與持有公司5.00%以上股份的股東受同一實際控制人控制,也就是說,其大客戶為公司關聯方,這對公司業績形成一定隱性風險。
2017年-2019年,銳芯微營收分別為5219.77萬元、1.46億元和2.53億元,2017年和2018年凈利分別虧損1516.24萬元和2.79億元,2019年扭虧為盈,實現凈利5211.74萬元。
銳芯微坦言,如果公司未來與該等客戶的合作發生不利變化且公司無法有效開拓其他客戶或現有客戶需求受國家相關行業政策變化影響大幅下降,則較高的客戶集中度將對公司的經營產生不利影響。
半數利潤來自補貼 中科晶上終止IPO
1月22日,上交所決定終止對北京中科晶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簡稱中科晶上)首次公開發行股票并在科創板上市審核。中科晶上此前欲發行不超過1000萬股,募資10億元。主要用于衛星通信終端基帶芯片研發、5G終端基帶芯片研發、高性能數字信號處理器芯片研發等。
中科晶上主要面向通信與信息系統需求,從事基帶處理器芯片設計和協議棧軟件開發,基于不同行業應用需求提供芯片模塊、終端、整機、技術開發服務和系統解決方案。
從其招股書中來看,2017年至2019年,中科晶上的營業收入分別為4884.37萬元、6852.82萬元、1.64億元,年均復合增長率為83.01%;歸母凈利分別為2121.11萬元、1679.35萬元和4332.87萬元,年均復合增長率為42.92%。2020年上半年,中科晶上的營收和利潤分別為9748.88萬元和3064.25萬元。
其中值得注意的數據是,中科晶上計入當期損益的政府補助分別達到1362.41萬元、1131.14萬元、2217.58萬元和1622.54萬元,占當期歸母凈利潤的比例分別達到64.23%、67.36%、51.18%和52.95%,這意味著中科晶上大部分利潤都來自于補貼。
有意思的是,此次中科晶上募資重點的衛星通信終端基帶芯片領域,占整體營收的比重極其薄弱,從營收來看,2019年基帶芯片模塊占總營收僅1.37%。盡管中科晶上已經擁有工業級的5G專用DSP核,但主要基于購買通用的DSP IP授權來進行芯片設計,需要多種硬件引擎支持才能進行高通量通信需求,很難基于國際通信標準和基帶算法進行優化。
與華力創通、合眾思壯、華測導航相比,中科晶上資金規模較小,與高通、華為、聯發科等基帶芯片巨頭相比,中科晶上技術差距明顯。想要在技術上迎頭趕上,還需要一定的時間。
本文由電子發燒友原創,轉載請注明以上來源。如需入群交流,請添加微信elecfans999,投稿爆料采訪需求,請發郵箱huangjingjing@elecfans.com。
-
半導體
+關注
關注
334文章
27687瀏覽量
221487 -
eda
+關注
關注
71文章
2785瀏覽量
173620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