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片已成為世界各國科技角力的主陣地,但最近全球卻面臨一個重大的問題——“芯片荒”。
由于新冠肺炎疫情仍未在全球得到徹底控制,芯片生產和出廠也出現延遲,但是消費需求已提前恢復,這導致芯片供應出現供不應求的局面;再加上,日本一家芯片工廠發生大火、法國芯片企業出現罷工、美國新規擾亂全球芯片行業、東南亞防疫措施升級……當前全球芯片供應更是雪上加霜。
那么,當前全球電子行業出現的“芯片荒”,是否會對我國造成影響?
全球“芯片荒”來臨?歐盟17國推出11546億計劃,繼續供貨華為!
據外媒報道,當前全球電子行業及多家汽車制造商都面臨著芯片短缺的問題,這也造成一些下游的產品價格上升、工期延長;比如,本月初荷蘭汽車芯片供應商恩智浦半導體就已告知客戶,由于材料成本“大幅上漲”和芯片“嚴重短缺”,必須提高所有產品的價格。
至于是什么原因導致全球“芯片荒”?主要則是與美國芯片新規以及半導體行業本身就“供不應求”的狀態有關。
今年9月份,美國芯片新規正式生效,全球半導體行業面臨巨大沖擊。一方面,前期需求端的拼命“掃貨”震動全球芯片市場;從華為的財務數據顯示,2019年、2020年一季度,華為的存貨持續大幅攀升,2019年增幅超過73.5%;截至2020年一季度末,華為的存貨已高達1882.47億元。
另一方面,斷供信號釋放導致供貨端損失慘重,加劇全球芯片市場震蕩。根據國際半導體產業協會(SEMI)的統計,新規的到來短期內已讓美國芯片行業付出了近1700億美元(約11100億元人民幣)的代價。不止美企,包括歐盟、日本、韓國等芯片企業也遭受重挫。
基于此,為了打破美國的技術桎梏,歐盟17國也在本月初決定,將在未來2-3年內投資1450億歐元(約11546億元人民幣)研究半導體技術,以繞開美國新規向包括華為在內的更多海外客戶提供服務。
華為關鍵芯片實現量產,國產芯片技術獲重大突破!
全球芯片市場閃現“危險信號”,而根據中國人民銀行前副行長朱民此前所指出的,中國每年進口了大概3400億(美元)的芯片,此次的全球“芯片荒”是否會對我國相關行業造成影響?答案是肯定的——考慮到當前全球芯片供應鏈的復雜性,芯片市場的波動對任何一個國家都會帶來或多或少的影響;但當前,我國已在不斷破局中。
其一,國內芯片關鍵技術已獲重大突破。據澎湃新聞報道,30歲中科大畢業生近日破解了集成光芯片難題,即研制出目前世界上體積最小、最緊湊的孤子微梳光芯片模塊,創造了每米光程0.5dB損耗的世界最低記錄;此外,復旦大學周鵬教授團隊成功驗證實現GAA晶體管,攻破了3nm芯片關鍵技術上的難題。
在此之前,華為海思還在11月底宣布,其自主研發的OLED驅動芯片流片流程已經順利完成,預計今年底將實現量產,并將此關鍵芯片用于華為旗下的手機及企業大屏產品中。
其二,國產芯片產業重磅利好已正式落地。12月17日晚,四部門聯合下發集成電路產業新的免稅政策公告,明確提到將于明年起向芯片制造首次推出10年免征所得稅政策;此次國家所釋放的重磅利好,顯然也將加快我國集成電路產業的發展。
可以見得,雖然當前芯片仍是我國進口金額最大的商品,但在國內多股力量的推動下,“中國芯”的未來仍然值得期待。
責任編輯:tzh
-
芯片
+關注
關注
456文章
51155瀏覽量
426299 -
半導體
+關注
關注
334文章
27687瀏覽量
221503 -
華為
+關注
關注
216文章
34530瀏覽量
252618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