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BM和Leti在今年IEDM上分別發表了若干篇論文,其中包括一篇合作的Nanosheet論文。我有機會采訪到與IBM高級邏輯與內存技術總監卜惠明和IBM高級工程師Veeraraghavan Basker,之后又分別采訪了Leti advanced CMOS實驗室負責人Francois Andrieu和工藝整合工程師Shay Reboh。
IBM
IBM在奧爾巴尼(CNSE)中心擁有一條研發產線,在那里他們開發了5nm技術,現已轉讓給三星,并且正在從事3 / 2nm技術節點的研究。盡管器件架構發生了變化,因此需要使用一些獨特的設備,但與5nm相比,設備的復用率很高。當他們開始研發新器件的時候,他們在微縮之前會使用測試結構來評估設備和材料。如果使用上一個節點的結構來開發材料和設備,那么工藝微縮將會成為問題。
IBM的第一篇論文是“Multiple-Vt Solutions in Nanosheet Technology forHigh Performance and Low Power Applications”。Nanosheet架構的一個主要挑戰是如何實現多個閾值電壓(Vt)。FinFET架構下的方法是使用各種功函數金屬的堆疊,但是在nanosheet架構中,納米片與納米片之間的間距必須盡可能小,以最小化電容并最大化性能。
IBM使用偶極子調Vt已有很長的歷史。多年以前,IBM首次推出的HKMG工藝就是,采用了偶極子的前柵極(gate-first)方案,當時業界其他公司均采用了后柵極(gate-last)方案。雖然,后柵極方案已成為HKMG的主流方案,但是IBM早期在偶極子領域的經驗在nanosheet架構下仍然是有用的經驗。偶極子代替一堆功函數金屬可在納米片中實現多個Vt,并克服了nanosheet架構的主要挑戰。
水平堆疊納米片的另一挑戰是硅和鍺硅之間的超高選擇比蝕刻。在文章“A Novel Dry Selective Etch of SiGe for the Enablement of High Performance Logic Stacked Gate-All-Around NanoSheet Devices”中,IBM介紹了他們與Tokyo Electron的合作成果。使用氣相各向同性蝕刻(作者注:我相信這設備是TEL的Certas Wing),他們實現了SiGe(25%)與Si的150:1 蝕刻選擇比。
第三篇文章的題目是“ Full Bottom Dielectric Isolation to Enable Stacked Nanosheet Transistor for Low Power and High Performance Applications ”。IBM公開了一種可以在nanosheet下方創建一層電介質層,從而降低寄生電容并提高性能的方法(如圖1,圖2)。該電介質是基于氮化硅的,但他們沒有透露其工藝方案。納米片堆疊是直接在硅基底上外延生長的,因此,不知硅基底是怎么被蝕刻掉并重新填充氮化硅的。
圖1,兩種結構示意圖,由小編摘自對應論文。
圖2,不同步驟下的TEM切片,由小編摘自對應論文。
他們研究表明與7nm FinFET相比,Nanosheet在恒定功率下性能提高了25%以上,而在相同性能下功耗降低了50%,而且6/5/4nm 節點的FinFET的性能均不如Nanosheet。Nanosheet還具有光刻定義寬度的能力,從而可以在同一工藝中同時形成具有最佳電性效果的納米片,和更高驅動電流的納米片。IBM在2012年左右提出了Nanosheet這一名稱,并于2015年與GLOBALFOUNDRIES和三星公司合作發表了一篇5nm Nanosheet論文。三星最近也宣布了其3nm Nanosheet工藝平臺將于2021年面世。
第一代Nanosheet材料還將是硅,我詢問了用于未來納米片的替代材料,他們說,除非在后段(BEOL)或寄生電容電阻方面取得技術突破,否則溝道替代材料將不值得付出如此復雜的代價。您可以調整硅溝道的晶向,以獲得更高的遷移率(可以將nFET晶向定為<100>,將pFET定為<110>,以使兩者的遷移率最大化)。或者超越Nanosheet架構到CFET架構(堆疊了n和p型器件的Nanosheet)。我問他們這些是否會Nanosheet架構之后發生,他們表示無法發表評論。
-
IBM
+關注
關注
3文章
1763瀏覽量
74793 -
IC設計
+關注
關注
38文章
1299瀏覽量
104176 -
IEDM
+關注
關注
0文章
5瀏覽量
11314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