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6日,華為首屆“懂行大會”在蘇州舉辦。會上,華為中國政企業務總裁蔡英華發表題為《懂行的價值循環》主題演講。蔡英華表示,希望能和更多行業數字化轉型的參與者一起,在做深做透行業的過程中,共同探討未來的發展路徑,以“懂行”的價值循環,創造出更大的行業價值。
以下為演講全文:
尊敬的各位來賓,各位朋友:
大家上午好!
歡迎參加華為“懂行大會2020”。
今年6月,華為中國政企業務正式發布了“懂行·專注于行業數字化轉型”的形象和理念;今天,我們在蘇州召開首屆“懂行大會”,這不僅代表了華為堅定深耕行業的信心和決心,更是我們的一個呼吁,希望能和更多行業數字化轉型的參與者一起,在做深做透行業的過程中,共同探討未來的發展路徑、創造出更大的行業價值。
留意到“懂行”形象符號的朋友們應該看到,那是一個循環,一個“從行業中來,到行業中去”的循環。我認為懂行的核心在于構建高價值的場景化解決方案,隨著我們參與到更多行業的數字化轉型中去,面對的需求也更加復雜和多維,往往不再是簡單的ICT需求,還會有業務和商業模式、運營模式、甚至是組織運作模式等方面的訴求。
如何從不確定性中尋找確定?我們發現場景化解決方案的打造本身就是一個價值創造的閉環過程,所以提出了“三階理論”,分別是:價值發現,創新使能,持續運營。接下來我就這三個方面談一下自己的理解。
價值發現:想要“做大蛋糕”,首要“找準場景”
想要做大蛋糕,關鍵是要找準靶心,找準場景,站得高才能看得遠,需要我們從頂層設計開始,基于客戶戰略性業務,逐層解析出客戶的業務場景需求,翻譯成“能夠解決客戶問題,同時能夠廣復制”的高價值解決方案。
當前絕大多數情況,ICT解決方案供應商在ICT建設階段才會參與客戶的項目,或者是在客戶已經完成一道內部轉換,從ICT戰略直接翻譯成了“技術需求”以后,ICT解決方案供應商才會去響應需求。這樣一來,只能做到在ICT特定領域幫助客戶進行延長線的有限創新。
隨著數字化轉型的深入,ICT核心技術已經成為業務轉型的關鍵動力,原來被動“響應技術需求”的模式,就已經不夠用了,而是要主動地和業務需求擁抱。
要實現這一轉變,我認為需要做到3點:
●“做早”:提前投入,no PO,no Work的時代已經過去,我們需要有主動學習的心態,在客戶的規劃階段就要參與,為客戶戰略決策從自身專業視角提供有價值的建議;
●“做深”:持續加深對業務的理解,優化知識結構,從而識別利用數字化能力推動變革的領域;
●“做準”:準確找到普適性強、能夠廣復制的場景化解決方案,識別出數字化能力具體怎樣為客戶業務創造價值。
很多行業合作伙伴,特別是咨詢伙伴,在行業深耕多年,對行業業務的發展趨勢、客戶業務的關鍵訴求都有很深的理解。而華為在技術領域的積累,能夠與合作伙伴可以形成能力互補,“拼”出面向客戶的能力全集。
華為與咨詢伙伴在發現并持續創新客戶價值的過程中,將通過三類能力互補協同,更好地滿足客戶需求,進而打開更大的合作空間:
●在咨詢能力的彼此協同上,未來華為主導的ICT技術咨詢項目,將分享咨詢機會,把咨詢伙伴角色前移,協同多元咨詢能力,共同面向客戶;華為會在ICT技術能力上予以落地支撐。
●在深入客戶業務場景的實踐過程中,通過華為云的使能平臺,支持咨詢伙伴將實踐的知識進行沉淀,這是持續參與到客戶的應用開發創新的前提;
●基于持續的咨詢、應用開發服務合作及項目實踐,與咨詢伙伴一起構建客戶數字化轉型的運營支撐能力,實現從咨詢到運營的持續閉環。
在這里,我想和大家分享一個案例,是華為和融創中國(東南區域)未來社區項目中的合作,這個項目是“一攬子工程”,是圍繞未來社區的智慧平臺,涉及到從平臺的規劃設計、到試點開發實施等近乎全面的工作。
經過了充分的調研和評估以后,我們認為在規劃設計部分,很多內容更適合我們的伙伴,比如商業模式研究,運營模式設計等等環節。我們把這個千萬級的項目和合作伙伴分享,合作交付。
在試點開發實施環節,華為提供了智慧園區管理平臺和相應的開發環境;伙伴則基于平臺環境,完成了全部試點開發內容。這樣的合作模式并不在少數,能力互補,提升客戶滿意度;其次,使華為和合作伙伴之間都更加了解彼此的能力邊界,提升信任度,為從項目合作到戰略合作打下基礎。
創新使能:堅持“云優先”,以平臺賦能應用創新
3年前,我們提倡基于客戶業務需求、打造場景化解決方案的時候,同步提出了“云優先”,這是基于我們對場景化解決方案的開發、部署、運營一定基于云化提供服務的判斷,這也將徹底改變傳統解決方案打造的方式。
之前,我們在相對固定的場景和需求中,“按部就班”地做方案。大家在華為ICT基礎設施上進行應用開發,更多時候,我們進行的是聯合驗證,以方案性能、效率最優為目標。
隨著客戶業務場景的需求變得愈加復雜,客戶的創新訴求也愈發迫切。將華為在應用開發、數據、AI等方面的能力,以云服務的方式提供出來,與伙伴的開發的每個環節所需要的能力緊密銜接,高效賦能,快速部署,進而加速客戶業務創新。 在這個變化過程中,轉化的目標是也從“能用“升級為”好用“。
這3個平臺是華為云以服務的方式提供給伙伴,讓伙伴可以更加快速、高效、簡單的開發行業應用。
●應用使能平臺:積累大量行業應用的數字資產,伙伴可以以非常簡單的編排模式,替代過去的一行一行敲代碼的開發模式,降低了代碼開發量,沉淀的模塊可被調用,讓應用開發有更高的起點;
●數據使能平臺:將提供數據全生命周期管理,著重在使能數據治理和運營;
●AI使能平臺:目的是降低AI開發門檻,加速AI行業落地。針對AI應用提供數據、模型、計算等方面的使能服務,模型訓練速度提升10倍以上。
去年華為與蘇州張家港市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共同打造中國縣域智慧城市標桿。國泰新點是這個項目中華為的合作伙伴之一,基于華為云提供的應用使能力,開發智慧城市應用,一改過去代碼定制開發的交付模式,直接使用應用編排工具,通過大量配置編排和極少量的代碼工作,就完成了商業應用的構建,開發效率提升了40%。
值得一提的是,這些商業軟件中的大部分模塊,都可以沉淀成為行業資產,在其他商業軟件上移植復用。這應該是“使能模式“與”驗證模式”的最大區別,也是三大使能平臺對伙伴的重要價值。
持續運營:以專業來運營,給方案以生命
解決方案的打造只是第一步,持續的運營創新,在行業數字化轉型項目中變得越來越重要。運營系統化運作,是指有固定的組織、以云為承載,持續迭代、持續獲取收益。
對應場景化解決方案的開發,從驗證模式轉變為使能模式,在實施交付階段,也需要從傳統線性的,有起點有終點的交付模式,轉變為有起點也許無終點的運營模式。因為“交付式” 服務僅僅關注已有設備及方案的交付運維等,是在有限范圍內的業務延續,這是不夠的。
運營需要多樣化的綜合能力,這顯然不是華為一家所能完成的。華為會持續地構建、提供統一開放的運營平臺,目前我們在這個平臺上已經聚集了130+CSSP合作伙伴以及1300+ISV合作伙伴,這些不僅是華為的資源,更是我們平臺上所有合作伙伴的共同的資源,只有開放、協同,才能夠將能力資產有效變現,更好地為客戶解決問題。
最后和大家分享一個案例,是我們和上海理工大學合作的智慧校園項目。項目伊始,我們和伙伴基于項目可持續運營的角度,整體規劃了項目端到端集成實施、數據集中治理,以及信息化管理及運營能力建設,構建了能夠支持未來“智慧校園”實現持續創新的運營體系。
項目一期,將教學,科研,學生管理等100個應用,上線到智慧校園一網通辦系統,并通過統一入口的管理,讓網頁,手機等多個終端都可以方便使用;項目二期,通過運營平臺持續進行數據集成、資源管理等進一步運營工作,不斷驅動大學的管理服務流程和治理模式升級迭代;孵化出更多的校園場景化應用,提升師生服務體驗和管理效能。
在上海理工大學智慧校園建設中,我們和伙伴共同構建的運營體系和能力,讓學校在校園防疫、大型活動保障等重點事件中實現了“敏捷反應,敏捷管理,敏捷迭代”的實際效果,并不斷地進行新的業務創新。
生態懂行:智能世界加速到來
由于時間關系,關于懂行的價值循環,今天我講的只是蜻蜓點水。但我可以非常確定的是:
●懂行業:從響應技術需求到契合業務戰略,保持對行業理解的敬畏之心,保持持續學習的心態,以專業的態度做好ICT和客戶業務戰略的匹配;
●云優先:從驗證模式到使能模式,打破急功近利的心態,通過云化服務使能,才能夠將方案在開發、部署和運營中持續地優化、適配;
●強運營:從交付式到運營式,開放統一的運營平臺,去“中心化”的資源共享和靈活調用是協同的基礎,才能夠將能力在供需鏈條中快速流轉,實現價值變現。
“懂行”,不僅僅是一個口號。我們將堅持對行業的敬畏,堅持以客戶為中心,堅持和我們的伙伴們緊密合作,共同創造更大的數字化轉型價值。
今天的演講就到這里。再次感謝大家。
責任編輯:xj
-
華為
+關注
關注
216文章
34524瀏覽量
252532 -
AI
+關注
關注
87文章
31429瀏覽量
269824 -
數字化
+關注
關注
8文章
8836瀏覽量
62027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