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開始于 1969 年美國的阿帕網。是網絡與網絡之間做成的一種網絡形式。這些網絡通過一組通用的協議連接,形成一個巨大的國際性網絡。通常 interne 就是泛指互聯網,而 Internet 則指的是因特網。這種將計算機網絡相互鏈接在一起的方式就稱作“網絡互聯”,在這基礎上發展出覆蓋全世界的網絡,就稱之為互聯網,即是互相鏈接在一起的網絡結構。
而物聯網的英文是 Internet of Things,也稱之為 IoT,翻譯過來的意思就是「把所有東西都連在一起的因特網」,藉由互聯網,將設備與設備之間互相鏈接,把從人體監測到的數據上傳到網絡。
(一)互聯網的定義及局限互聯網是全球第一套計算機通信網絡系統,我們用手機和電腦上網,一般是指上互聯網。互聯網是一張無處不在、看不見的通信網,采用 IPv4 通信協議。手機、電腦等設備均內置該協議,一般不需要加裝其他軟件,出廠就能上網。
互聯網的底層是根服務,全球共有 1 條母根、13 條主根(占用首字母 A-M),全部為美國所有。互聯網根的核心作用是向全球發放 IP 網址并能尋址、域名解析,實現跨國界、跨語言、跨系統的通信。
互聯網最初參照地球人數來設計網址容量,最多提供 2^32(約 43 億)個網址。然而幾十年來,隨著地球人口暴漲和智能手機普及,43 億個網址已經不能滿足人們的基本互聯網需求,更無法滿足萬物互聯的物聯網海量網址需求。
(二)互聯網的升級及困境為解決網址不足問題,互聯網 15 年前開始升級計劃:通信協議從 IPv4 升級到 IPv6;網址長度從 32 位映射到 128 位;主根服務器從 13 條映射到 25 條(雪人計劃);電腦出廠就支持 IPv6...
然而,15 年過去了,為何 IPv6 還沒全面落地呢?關鍵原因是 IPv6 繼承了 IPv4 的底層架構(及缺陷),其虛擬映射原理導致其網址接口自身占用 64 位長度,再扣除當前互聯網已占用的 32 位,實際僅新增 32 位有效地址(而不是理論值 128 位地址),因此 IPv6 實際新增網址少得可憐。
中國若要全面升級到下一代互聯網 IPv6,方案一是兼容當前 IPv4 互聯網,但無法根本解決網址不足問題,失去了升級本意。方案二是放棄兼容當前 IPv4 互聯網,以滿足中短期網址需求,但帶來了“難以訪問多數國家 IPv4 互聯網”的新問題。
值得深思的是,美國喊了十多年,自己萬事俱備卻不運營 IPv6,其孤立中國的戰略不言而喻。由于多數國家沒有 IPv6 的迫切需求,加上美國不愿削弱自己的互聯網控制權、監聽權與收費權,美國已宣布放棄 IPv6。
值得提醒的是,IPv6 仍須美國互聯網的母根和主根支持,雪人計劃刻意回避了這個核心技術。
(三)新一代物聯網的定義新一代物聯網是全球第二套計算機通信網絡系統,能全球兼容運行互聯網。新一代物聯網共有 1 條母根、13 條主根(占用首字母 N-Z),由中國多個機構歷時 20 多年研發和實用化而成,可向全球用戶發放 IP 網址并能全網尋址、域名解析,實現跨國界、跨語言、跨系統的通信。
新一代物聯網拋棄了互聯網的底層架構及缺陷,其網址基本長度為 256 位(預留至 1024 位),其中 128 位用于兼容互聯網,實際新增 2^128 個有效網址,能滿足地球未來 700 年的網址需求。未來太空移民時,再啟用預留的網址。新一代物聯網采用先認證再通訊、地址可加密等新技術,能有效解決互聯網的安全架構缺陷。
新一代物聯網是真正的物聯網(Internet of Things 簡稱 IoT)。它能給帶電的物分配一個專屬靜態 IP 網址,可通過網絡進行解析和鏈接;也能給不帶電的物分配一個專屬物聯網 RFID 編碼(電子標簽),可通過網絡進行解碼和查詢。我們可把物網編碼理解為一個簡單的 IP 地址,其對應的是一串簡單文本構成的信息鏈。例如一個蘋果,消費者掃一掃其物網編碼,就能顯示這個蘋果相關的種植、施肥、采摘、包裝、售價、發貨、運輸、簽收、購買者、相關日期等信息鏈。
審核編輯 黃昊宇
-
互聯網
+關注
關注
54文章
11183瀏覽量
103624 -
物聯網
+關注
關注
2912文章
44882瀏覽量
375700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