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始設計代碼
開始寫第一個always代碼
發現要增加一個信號,因此寫第二個always,設計這個新增的信號
回到第一個always上,繼續完善這個代碼
開始寫第三個always代碼
感覺第一個always有情況沒考慮到
一陣重新思考
回去修改第一個always的代碼
寫完后,得了,不檢查代碼了,仿真再說吧。
仿真過程:
每個時鐘上升沿一個一個檢查
發現這時某信號沒有變高
檢查代碼,把BUG補上
繼續檢查波形,繼續補BUG
發現信號A和B時序對不齊
思考是打補丁呢還是打補丁呢
是改這個信號呢,還是改那個信號,還是加一個信號
一番折騰后,終于對齊了
修改測試文件,再測試
還是有BUG,繼續打補丁
該上板調試了
系統跑一會沒問題,長時間跑就出BUG
用調試工具各種分析各種定位
一番折騰后,終于找到BUG
一個corner沒想到/粗心大意漏了個條件/
早知道,要沒這BUG,我早就做完了
又出現BUG了,又要來折騰啦。
這個場景是不是覺得很熟悉?還有下面這些情形也許都遇到過:一個項目看上去很簡單,精心設置了架構,結果越做發現沖突越多,直到整個邏輯完全混亂。本來一天可以的完成的事不知道怎么搞的一個星期還沒有完成;本來只需要做一行更改,結果卻涉及到N個模塊;出現了一個非常小的BUG打了一個補丁,然后補丁越來越多,到最后無法解決。諸如此類等等情況不一而足,究其原因,總離不開“混亂”兩個字。這些混亂的根源是什么?又該如何解決呢?
一個好的FPGA項目的設計作品,不僅依賴于架構設計,優秀的代碼也是必不可少的關鍵因素。而好的代碼最基本的就是清晰整潔。整潔的代碼運行穩定,也是后期維護和升級的基礎。正如C++語言發明者Bjarne Stroustrup說的那樣:“代碼邏輯應當直截了當,叫缺陷難以隱藏;盡量減少依賴關系,使之便于維護;依據某種分層戰略完善錯誤處理代碼;性能調至最優,避免其他人優化時不知所措從而出現混亂狀態。整潔的代碼只做好一件事。”
這段話說得實在太好了,整潔的代碼只去做好一件事。事實上,有兩點只要做到了,就可以大大提高自己代碼的整潔度。第一、寫簡單的代碼;第二、把復雜的代碼簡單化。下面我們通過一個小的實例來說明一下。我們先來看這樣一組代碼:
always @(posedge clk or negedge rst_n)begin
if(rst_n==1'b0)begin
shi_ge
end
else if(((set_flag == 1'b1 && set_sel == 4)&& (key_vld == 1 && key_num == 4'b0010)) || shi_ge_add)begin
if(shi_shi ==2 && shi_ge == 3)begin
shi_ge
end
else if((shi_shi == 0 || shi_shi ==1) && shi_ge == 9)begin
shi_ge
end
else begin
shi_ge
end
end
end
這個程序時一個數字時鐘功能的其中一份關于小時個位的代碼。小時個位復位等于0(第3行代碼);設置的語句(第5行代碼),意思是當你選中小時的個位并且按鍵按下去,小時個位+1,或者說正常情況下一個小時+1。這里需要注意的是:首先小時的計數方式在0:00——9:00,10:00——19:00,20:00——23:00情況下+1;另外幾個時間點清零。
我們來分析一下,在這份代碼的設計中需要考慮到很多因素。第一、需要考慮按鍵;第二、按下去時與正常計數的關系;第三、需要數多少次清零,比如說9點、19點、23點清零;當很多因素混在一起去考慮,特別是格式沒有被規范的時候,就容易出現混亂、遺漏點或是相互之間出現沖突,出錯的可能性隨之變大。
接下來我們來看另外一組代碼的思路和操作。
首先,我們建立一個通用的計數器模板,命名為jsq。每次遇到計數器,只需要輸入JSq,即可調入該模板。(注:關于模板的設置以后章節介紹)
always @(posedge clk or negedge rst_n)begin
if(!rst_n)begin
cnt
end
else if(add_cnt)begin
if(end_cnt)
cnt
else
cnt
end
end
assign add_cnt = ;
assign end_cnt = add_cnt && cnt== ;
接下來設置什么時候個位+1,分為兩種情況:1、按鍵按下去;2、自然計數+1;(第13行)
采用變量法設置X-1;即先不用去管數多少下,反正數完就清零;(第14行)
最后我們設置數多少下。20:00時數4下;其它時候數10下;(16~21行)
always @(posedge clk or negedge rst_n)begin
if(!rst_n)begin
cnt
end
else if(add_cnt)begin
if(end_cnt)
cnt
else
cnt
end
end
assign add_cnt =((set_flag == 1'b1 && set_sel == 4)&& (key_vld == 1 && key_num == 4'b0010)) || shi_ge_add ;
assign end_cnt = add_cnt && cnt== x-1 ;
always @(*)begin
if(shi_s == 2)
x = 4 ;
else
x = 10 ;
end
現在我們來回顧一下這段代碼,從中不難發現,設計的總體思路有著嚴密的邏輯和步驟,并采取了便捷工具(模板)來規范了代碼編寫,減少了設計量。最重要的是設計者的意圖清晰了然,控制語句直截了當,代碼之間相互依賴性非常低,作者之外的開發者閱讀和增補非常輕松。
這一節我們講到了代碼混亂的根源及解決這個問題的技巧,下一節我們要講到的是簡單代碼規則的技巧。
編輯:hfy
-
FPGA
+關注
關注
1630文章
21791瀏覽量
605094 -
工程師
+關注
關注
59文章
1571瀏覽量
68590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