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工信部辦公廳正式發布了《關于深入推進移動物聯網全面發展的通知》,這是 2020 年度專門針對物聯網領域的首個文件。
本次《通知》中,工信部部署了五項重點任務,包括網絡建設、技術標準、行業應用、產業體系、安全保障方面的工作內容,《通知》是在對國內物聯網基本情況深入調研基礎上形成的,在一定程度上體現出本年度和未來幾年里面產業發展的趨勢和重點,其中多個方面值得業界關注,筆者選擇幾項進行解讀。
第一,首次以公開發文形式正式提出 2G/3G 遷移轉網
本《通知》的開篇就明確提出了“推動 2G/3G 物聯網業務遷移轉網”。2019 年 10 月,在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就 2019 年前三季度工業通信業發展情況舉行的發布會上,工信部信息通信司司長聞庫就提到“我國移動通信的網絡面臨著 2G、3G 退網的條件已經逐漸成熟”,可以看作是官方首次針對 2G/3G 退網表明態度。而本次《通知》的發布,是工信部首次以正式文件形式明確 2G/3G 退網的態度。
早在數年前,2G/3G 減頻退網的話題在業界此起彼伏,而且各家運營商也在不同程度上開啟了 2G/3G 減頻退網的工作,推出各類替代方案。例如,中國聯通在其年度報告中就明確提出“分區域推動 2/3G 減頻退網,降低網運成本,重耕頻譜資源”;中國移動也在 2018 年發布的《5G 終端產品指引》中明確提到了對于終端的模式頻段中均不再要求終端支持 TD-SCDMA,未來 5G 終端只需支持 NR/TD-LTE/LTE FDD/WCDMA/GSM,可以看出對 3G 退網的態度。
聞庫司長在新聞發布會上,也明確表明“2G/3G 的退網是移動通信更新換代的必然選擇”。可以預計,在政策支持和企業資源配置需求的驅動下,接下來幾年中 2G/3G 退網將呈加速態勢。當然,不同運營商在退網選擇上呈現不同路徑,有先退 2G 和先退 3G 兩種不同選擇。
第二,12 億連接數僅一步之遙,合理的結構更為重要
《通知》中明確提出到 2020 年底移動物聯網連接數達到 12 億的要求。筆者預計,實現這一目標沒有太大懸念。
2019 年通信業統計公報數據顯示,截止 2019 年底移動物聯網連接數已超過 10.3 億,而在 2018 年底,這一數字為 6.71 億。從歷年通信業統計公報數據來看,近年來移動物聯網連接數增長速度是非常快的。
移動物聯網連接數(單位:億,)
根據最新數據,截止 2020 年 3 月底,移動物聯網連接數已達到 10.78 億,一個季度增長了 4800 萬。按照這個速度,到年底突破 12 億也就一步之遙,移動物聯網連接數超過人與人連接數的“物超人”態勢在不久很快就能實現。
然而,這 10 億以上的移動物聯網設備中,大部分還是基于 2G 網絡的連接。在 2G 退網的大背景下,這一結構并不健康。因此,《通知》在發展目標中也明確提出“建立 NB-IoT、4G(含 LTE-Cat1)和 5G 協同發展的移動物聯網綜合生態體系”。筆者認為,相對于連接數,物聯網連接結構分布的目標更為重要,加速淘汰落后產能,以最先進和主流的技術來支撐形成從低速到高速、從高時延到低時延的多層次合理結構的物聯網連接格局,才能在支撐下一個十年各行業數字化轉型過程中承擔“新基建”作用。
一個亮點是《通知》中特別強調 Cat1 的作用。業界一致認為,未來幾年中,物聯網連接結構中,NB-IoT+4G 將成為主流方式,而 4G 中 Cat1 占據絕大部分份額,與 NB-IoT 一起構成中速率和低速率物聯網連接的主力。目前,國內 Cat1 產業生態也逐漸完善,以紫光展銳和 ASR 為代表的芯片廠商平臺占據主要份額,各家模組廠商相繼推出 Cat1 模組,使 Cat1 成為 2020 年物聯網的一個熱點,模組成本也開啟了下降的通道。
第三,引導新增物聯網終端不再使用 2G/3G 網絡
如何實現 2G/3G 加速退網,同時如何實現多層次合理結構的物聯網連接格局?《通知》中也給出了相關建議和重點工作方向。其中,典型的措施是:在保障存量物聯網終端網絡服務水平的同時,引導新增物聯網終端不再使用 2G/3G 網絡,推動存量 2G/3G 物聯網業務向 NB-IoT/4G(Cat1)/5G 網絡遷移。
經過十多年的演進,雖然經歷多次減頻退網的工作,2G/3G 網絡基礎設施規模仍然非常龐大,以下是過去十年 2G 和 3G 基站的總數變化數據:
2009-2019 各年度 2G+3G 基站總數
截止 2019 年底,2G 和 3G 基站總數依然有超過 280 萬個,承載著超過 3 億的手機用戶和遠遠高于手機用戶數量的數億物聯網連接數。面對這一龐大的基礎設施和用戶群體,雖然 2G/3G 減頻退網一直在持續,但這是一個長期的過程。
這個過程有政策支持,但不能依靠行政命令完成,還是需要按市場經濟規律辦事。聞庫司長在新聞發布會上也提出:要從用戶的角度考慮,移動退網不能簡單的今天說退了,明天就把閘給拉了,這是不合適的,要對網絡退網提前進行規劃,運營企業的移動網絡退網要早謀劃、早告知。
就物聯網方面來看,通過市場化手段加速 2G 物聯網遷移,無非是從存量和增量兩方面做文章。對于增量物聯網需求來說,要確保提供 2G 替代方案,這一替代方案不僅僅在技術上具有優勢,還需要網絡質量、成本、產業生態等全方位對 2G 形成優勢;對于存量 2G 物聯網連接來說,需要盡快推動其加速縮短其生命周期。
《通知》中提出的各項措施正是基于以上兩個方向。除了“引導新增物聯網終端不再使用 2G/3G 網絡,推動存量 2G/3G 物聯網業務向 NB-IoT/4G(Cat1)/5G 網絡遷移”措施外,在“健全移動物聯網產業鏈”中也提出具體建議,如鼓勵各地設立專項扶持和創新資金,支持 NB-IoT 和 Cat1 專用芯片、模組、設備等產品研發工作;進一步降低 NB-IoT 模組成本,2020 年降至與 2G 模組同等水平;加大 Cat1 芯片和模組研發工作,推動模組成本降低等。
第四,提出“按需新增建設 NB-IoT 基站”
《通知》中針對網絡建設這項工作建議中,明確提出“按需新增建設 NB-IoT 基站”。在筆者看來,這一描述,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短期內 NB-IoT 基礎設施建設的思路,即不會進行大規模網絡建設,而是以需求為導向,更加注重精細化建設和深度覆蓋。因此可以預計,短期內 NB-IoT 基站規模不會出現大幅上升,但在支撐重點項目、重點應用中保障性更強。
上月舉行的 5G NB-IoT 億征程峰會上,工信部信息通信司副司長劉郁林在致辭中提到,截至去年底,我國已建成 NB-IoT 基站超過 70 萬個,實現全國主要城市、鄉鎮以上區域連續覆蓋,為各類應用的發展奠定良好的網絡基礎。這 70 萬 NB-IoT 基站,構成了 NB-IoT 廣覆蓋和基礎設施的主體,而這 70 萬基站也讓運營商付出了數百億的投資。根據三大運營商 2019 年報數據,三家廠商 2020 年計劃資本支出為 3300 多億,其中超過 1800 億用于 5G 投資,占比超過 50%。在 5G 投資需求越來越大、資本開支捉襟見肘的背景下,大規模投資 NB-IoT 網絡可能性不大,因此“按需新增建設 NB-IoT 基站”成為 NB-IoT 網絡投資的主要模式。
運營商資本開支(億元)5G 投資(億元)
中國移動17981000
中國電信850453
中國聯通700350
三大運營商 2020 年計劃投資情況
不過,劉郁林也強調,NB-IoT 網絡覆蓋還有待進一步完善,部分地區 NB-IoT 網絡覆蓋水平還不能完全滿足承載 2G 連接遷移的要求,在局部覆蓋深度方面還需加強。人與人通信的網絡在建設時主要考慮人口密集和人們主要活動的區域,這些區域信息相對容易獲取,網絡規劃基于此來進行;但是物聯網網絡規劃更為復雜,很多物聯網應用需求的出現具有隨機性,進一步給規劃造成難度。因此,“按需建設”正是解決這些問題的較好方式,基于明確需求新增 NB-IoT 基站建設,既能解決網絡規劃問題,也能給運營商降低成本。
當然,按需建設 NB-IoT 應該有更多創新的方式,例如,很多物聯網項目的痛點是網絡存在盲區,可以采用多種靈活方式來解決盲區,包括采用小站、與其他通信技術融合補盲等。《通知》明確提出:支持開展移動物聯網網絡質量評估測試,推進網絡服務質量契合用戶需求。這一舉措對于 NB-IoT 按需建設具有重要參考意義。另外,《通知》中提到:面向室內、交通路網、地下管網、現代農業示范區等應用場景實現深度覆蓋;著力做好網絡運維、監測和優化等工作,提升網絡服務水平。這些措施建議都是為了實現 NB-IoT 進一步精細化建設。
按需建設網絡的同時,也需要對存量網絡進行升級,將 R13 的站點升級至 R14,大幅提升網絡性能。筆者建議,NB-IoT 的異網漫游也可以考慮進行試點,若能大范圍實施將在很大程度上擴大運營商服務范圍。
第五,注重與各垂直行業的深度融合
移動物聯網本身產業鏈的發展只是手段,賦能各垂直行業數字化轉型才是目的。《通知》中一個明顯特征就是非常注重移動物聯網與各垂直行業的融合。
在標準和技術這項工作安排中,《通知》就明確提出:制定移動物聯網與垂直行業融合標準,面向智能家居、智慧農業、工業制造、能源表計、消防煙感、物流跟蹤、金融支付等重點領域,推進移動物聯網終端、平臺等技術標準及互聯互通標準的制定與實施,提升行業應用標準化水平。所列舉的這些行業,都是近年來移動物聯網深入滲透的行業,將移動通信和物聯網技術納入各垂直行業標準中的時機逐漸成熟,比如,表計、煙感等行業已經將物聯網相關技術寫入其行標中。
在保障措施中,《通知》提到:加強基礎設施規劃,鼓勵各地在工業(產業)園區、智慧城市、美麗鄉村以及城市道路橋梁、市政管網、綜合管廊、交通物流、綠地景觀等基礎設施建設中統籌考慮智慧應用需求,提前做好移動物聯網相關設施建設或預留空間。根據發改委對新基建范疇的界定,《通知》中所列出的這些領域,在深度應用移動物聯網后形成“融合基礎設施”,也會納入新基建之中,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更多乘數作用。
以上五點,是筆者對本次《關于深入推進移動物聯網全面發展的通知》的解讀。當然,《通知》中還有很多亮點值得關注,例如移動物聯網發展指數模型、對移動轉售企業的支持、安全保障體系建設、云管邊端協同等,受制于篇幅和個人知識的局限,就不一一解讀,相信未來移動物聯網發展中,這些方面的作用也會凸顯出來。
責任編輯:pj
-
物聯網
+關注
關注
2912文章
44882瀏覽量
375737 -
中國移動
+關注
關注
22文章
5556瀏覽量
71595 -
NB-IoT
+關注
關注
412文章
1448瀏覽量
184771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