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原創!
電子發燒友網報道文/章鷹 7月21日,中國三大運營商發布了2020年6月份運營數據報告。報告顯示,運營商的5G用戶已經破億。運營商能在一年多的時間就完成從“0”到“100000”的突破,這一成就可以說是值得銘記的里程碑式事件。當然,我們看到5G在手機端的快速上量,那么對于5G發揮最大的行業應用端,通用AI技術正在加速和5G融合,在5G R16標準確定后,其發展走向越發受到人們的關注。
未來10年科技風口是什么?在4G向5G演近的過程中,5G網絡有哪些優勢?AI視覺帶動的智能攝像頭呈現了哪些發展趨勢?在智慧城市、智慧安防、汽車和消費類四大熱點應用中,AI視覺和5G結合的挑戰和機遇是什么?來自華為5G產業發展總監梅萬龍,ARM視覺方向市場經理李黎明、深圳智慧路燈協會創始會長楊成敏和安森美半導體大中華區智能感知部工業市場營銷經理顏凱帶來了前沿的市場觀察和應用熱點和技術走向的精辟分析。
華為:AI視覺和5G首先引爆移動視頻、車載和警務需求
行業專家預測,未來10年是智能時代蓬勃發展的黃金十年。近兩年,華為在5G行業應用中做了大量探索工作,華為5G產業發展總監梅萬龍對媒體表示,兩年多來,華為將5G和攝像頭,5G和視頻結合的應用點進行了系統梳理。
梅萬龍指出,在固定監控和虛擬部署中,5G發揮作用較小,但是在移動監控和廣域的監控,5G的剛需非常迫切。比如大區域的巡檢,廣域的應急指揮,5G應用需求廣泛。隨著5G R16標準和未來R17標準的落地,會要求5G基站和網絡以更大速率來支持視頻上下行傳輸,達到4K和8K的傳輸規格。5G移動視頻與固定視頻呈現互補趨勢,深化行業數字化。
車載類和應急類的需求是5G和AI攝像頭結合應用的一個方向。新冠疫情當中,武漢方艙醫院建設當中,華為搭建小站來探索使用,WIFI一般是100-150Mbps傳輸速率,小站覆蓋整個場館,在應急中發揮一定的作用。攝像頭發展歷經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普通攝像頭,主要是本地存儲,遠程按需查閱;第二階段,攝像頭AI化,可以實時抓取人臉和其他圖像,根據AI規則進行推理,端側智能具備實時的智能性,離線狀態時要做數據的優化,準確度稍低,網絡帶寬小;第三階段,攝像頭端云協同,識別過程中采用5G網絡,實時性和準確度提高。5G接入將是合適的成本選擇和效果選擇。5G和AI結合,可以完善數字化體系。
5G通信網絡是主流管道,如何與AI、云和大數據做結合呢?如何在信息流上做采集、傳輸和推理,快速流轉,結合應用終端去催化行業應用?梅萬龍分析表示,5G行業應用中50%以上孵化的是AI+機器視覺,語音部分占比不大。比如在智慧教育、指揮安防、智能電網、智能物流、遠程機械等領域,需要現場畫面傳遞到控制中心,都需要AI視覺+5G網絡來推進客戶需求的落地,我們預計未來1-3年會產生商業應用價值。
在自動駕駛、智慧工業、遠程手術、機器人等行業應用中,對可靠性要求特別高,5G R16標準剛剛在6月凍結,未來R17版本還要有段時間,華為認為行業應用的周期會長些。在5G AI和警務應用案例中,梅萬龍認為需求已經多元化和多層次,隨著警務的信息化和人們要求的提高,警務向預測、預防和預警方向轉變。比如5G智慧眼鏡,可以實時告警,網絡帶寬和時延要求低一些;5G無人機遠程警戒活取證,AI機器人完成全天候巡邏,實時識別,這些應用對5G網絡上下行傳輸要求高,而且要求迫切。
華為表示其在實現大帶寬、低時延、廣連接的路上走,3-6個月能開發出網絡版本。攝像頭的AI識別,普通攝像頭用4G就夠了,高空攝像頭就要用5G,可以智能識別違法行為和異常事件,及時報警,還有5G端云協同在公交應急管理上應用,已經展現優勢。華為還為我們展示了經過千萬級發貨驗證、支持中國PKI認證系統的5G模組——MH5000。
ARM:四大領域對5G+AI視覺需求旺盛,智能攝像頭的關鍵來自芯片設計
ARM視覺方向市場經理李黎明對電子發燒友記者表示,實現AI視覺,芯片是關鍵部件。在智能手機、安防、汽車和消費類電子,智能攝像頭的需求都在大幅度提升。
李黎明分享了智能攝像頭的市場增長趨勢圖,以為安防市場攝像頭成長趨勢為例,傳統消費類安全攝像頭和專業行業安全攝像頭,智能攝像頭正在迅速崛起,復合增長率達到29%,這個背景就是前端智能化的趨勢。
在云端對數據進行訓練,使攝像頭智能化,但為了解決延遲、傳輸和存儲等本地智能化的需求,攝像頭變得越來越聰明,智能攝像頭增長率可以達到29%。
智能攝像頭的產業鏈非常清晰,上游包括傳感器公司,索尼、安森美、SMARTSENS等公司,中間的芯片廠商,包括聯發科、高通、海思、瑞芯微等公司,這些主要是arm的合作公司,第三類是成品公司,第四類是算法公司和云服務公司。
李黎明指出,智能攝像頭首先需要圖像傳感器,當圖像傳感器安裝后,如何控制和捕捉數據?arm結構的CPU就會發揮作用,需要更一步的本地決策,就需要配置機器學習加速器GPU,在整個軟件框架的支持下,實現整個智能攝像頭的芯片設計。
李黎明表示,在CPU設計中,針對高性能和高效率有兩條線,目前采用多的是Cortex-A73,Cortex-A72, ARM在中端主推Cortex-A75/A76。同時,ARM還提供設計組合。針對初創公司,ARM提供參考設計。高端CPU芯片,ARM提供了從Cortex A73、Cortex A75、Cortex A76、Cortex A77到Cortex A78的廣泛選擇,性能越來越強,背后還有強大的生態系統支撐,提供了良好的開發環境和工具幫助工程師完成芯片設計。
智慧路燈、安防和工業應用,將是AI視覺和5G引爆的潛在應用
深圳智慧路燈協會創始會長楊成敏對記者表示,由于5G的到來,智慧城市加速推進,5G傳輸特點:短距離超高速度傳輸,基站平均距離只有300米左右,這意味著大量的5G基站要部署到路燈上,傳統的路燈必須要轉型。
作為引領全國的科技城市,深圳市在智慧城市發揮領導作用,2019年,深圳市完成了1.5萬基站,截至到2020年8月份,完成4.5萬基站,全國率先實現5G網絡全覆蓋。未來三年到五年,要完成24萬燈桿改造。智慧燈桿優秀的點位、廣泛的分布使其成為5G基站的良好載體,優化的5G網絡是眾多“5G+”創新應用的基礎。楊成敏也指出了現在智慧路燈上智能攝像頭安裝成為潮流,但是最大的問題是數據的處理,視頻監控是最大數據來源,如果全面傳到云端,服務器無法負載,必須采用AI來計算,把各個部門需要的數據進行提取。
安森美半導體大中華區智能感知部工業市場營銷經理顏凱對媒體表示,5G網絡的商用為機器視覺帶來革命性變化,對于機器視覺系統來說,原來孤立的數據,可以通過5G方便的和工廠的中央系統連接,實現數據的實時交互。
據悉,華為公司自2019年,經過兩年多耕耘,5G和AI面向行業業務拓展的項目非常多,不僅是在國內,在西歐、在中東和東南亞,項目最大的痛點就是網絡側,華為在5G網絡技術的能力在全球處于領先地位,最大的挑戰來自將5G網絡和應用結合起來,其中很大一塊的應用是AI和機器視覺,設備如何和5G網絡配合起來還是有困難的。困難一、合作伙伴的設備能夠適應5G產品,比如煤礦項目、鋼鐵項目、還有港口醫療,以煤礦項目為例,煤礦的工作環境中粉塵,光照度很差,還有震動,煤礦需要的攝像頭都需要找第三方做改造,同時加上防爆的盒子。
困難二、設備本身的5G能力,現在來看大部分攝像頭、攝像機、工業相機,它都是需要外接到一個5G裝備,然后進行數據回傳,華為期盼業界會出現本身就具備通訊能力的設備。
小結:
2020年是5G真正的商用元年,AI從曾經的輕智能走向強智能。特別值得關注的是,視覺技術,當AI、5G、機器視覺三種技術在2020年交匯, 2020年將成為“超級視野”的元年。華為、安森美、arm和眾多5G+AI視覺上下游產業鏈的廠商,都在通過自身的技術和理念,推動智能攝像頭的普及,助力其在智慧安防、智慧城市、智能制造和消費類應用的快速落地。
本文由電子發燒友網原創,未經授權禁止轉載。如需轉載,請添加微信號elecfans999。
-
安森美
+關注
關注
32文章
1701瀏覽量
92117 -
華為
+關注
關注
216文章
34524瀏覽量
252544 -
智能攝像頭
+關注
關注
0文章
84瀏覽量
14896 -
AI視覺
+關注
關注
0文章
65瀏覽量
4495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