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銳龍為啥比新酷睿厲害?了解IPC和微架構你就懂了!》一文中,CFan和大家分享了工藝和微架構對處理器性能的影響。除了這兩個關鍵參數以外,功耗也是制約處理器性能輸出的核心要素。
都是第十代酷睿,i5-10300H之所以強于i5-10210U和i5-1035G7,甚至可以超越i7-10510U和i7-1065G7,就是因為i5-10300H擁有高達45W的TDP,而其他型號的TDP只有15W。
實際上,無論英特爾還是AMD,都會對不同時期的筆記本平臺進行拆分。
比如AMD銳龍就存在“低功耗”(U系列,15W)和“高性能”(H系列,35W/45W)之別,而英特爾則習慣細分為“超低功耗”(Y系,4.5W~9W)、“低功耗”(U系列,15W)和“高性能”(H系列,45W),通過不同的TDP實現更加精準的定位——Y系列用于無風扇的極致輕薄的二合一設備、U系列用于輕薄本,H系列專供游戲本和設計本。
TDP功耗設定越高,處理器就越“敢”塞進更多的物理和邏輯核心,并可以長時間運行在更高的主頻上,從而獲得更強的性能。
下面,我們就以十代酷睿i5-1035G7、十代酷睿i5-10210U和十代酷睿i5-10300H三款處理器為例,看看工藝、IPC、TDP等參數是如何協同影響性能的。
就實際的CPU運算性能而言,三款處理器的排名是i5-1035G7≤i5-10210U
采用最新10nm工藝和全新Sunny Cove微架構的i5-1035G7性能之所以墊底,是因為它的默認/睿頻加速頻率最低,抵消了來自微架構的IPC性能提升。
但是,i5-1035G7卻集成了不遜于入門級獨立顯卡的銳炬Plus 64核顯,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則是另一番風景——i5-1035G7在TDP保持15W不變,強化了核顯,降低了頻率的前提下,CPU性能卻依舊媲美主頻更高的i5-10210U,這也足以彰顯全新Sunny Cove微架構的不凡實力了。
i5-10300H的強悍則源于45W功耗,如果將它的TDP強制降低到15W,那它的性能不會比i5-10210U強多少。反之,如果將i5-10210U的TDP開放到45W,那它就變成了i5-10300H,如果將i5-1035G7的TDP提高到45W,那它的性能只可能更強。
同理,AMD旗下的銳龍5 4600U和銳龍5-4600H也能看做是一顆處理器,分別設定在15W和45W TDP狀態下的存在。
之所以只有游戲本才能用上H系列45W TDP的處理器,是因為游戲本普遍更厚一些,有更多的空間安置更多數量的風扇、散熱鰭片和熱管
需要注意的是,TDP(熱設計功耗)是CPU的發熱量而不是真正的功耗(詳見《CPU功耗不是TDP 從這里看更靠譜》),TDP越高需要搭配更豪華的散熱模塊,以及更高功率的電源適配器。
總之,在同一時期上市的處理器,只有相同TDP的產品之間才有可比性。而相同TDP的處理器之間,則可通過比拼工藝(主頻、核心數量)和微架構(IPC性能提升)來判斷性能。
-
處理器
+關注
關注
68文章
19336瀏覽量
230196 -
amd
+關注
關注
25文章
5474瀏覽量
134276 -
英特爾
+關注
關注
61文章
9982瀏覽量
171939 -
cpu
+關注
關注
68文章
10877瀏覽量
212128 -
酷睿
+關注
關注
2文章
432瀏覽量
36513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