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分子的形貌決定了它的功能。對于酶和其他蛋白質分子來說,這一規律早已經被人們所觀測到并為人熟知。然而對于地球上的另一種主要的生物大分子——聚糖來說,人們仍然缺乏有效的直接觀測表征手段。以至于,人們到目前為止,還不清楚這種也被稱作碳水化合物的分子是否也像蛋白質一樣折疊,從而產生不同的性質。更重要的,現有人們所依賴的非直接觀測手段只能揭示樣品分子的平均結構。但是對于聚糖分子這種復雜多變的分子來說,這些對平均結構的觀測所提供的信息并不準確。尤其在研究其構型和生物化學功能的關系時,這些平均信息的作用和價值會大打折扣。
近日,德國馬克思普朗克固體研究所Klaus Kern教授團隊,馬克思普朗克膠體界面研究所Peter H. Seeberger教授團隊以及牛津大學Stephan Rauschenbach教授合作報道了單分散聚糖分子的直接實空間成像。人們首次在實空間中觀測到單分散聚糖分子的形貌,并實現了不同同分異構體間連接結構及連接位置的辨別。
文章要點
單分散聚糖分子的獲得。利用離子電噴霧技術,將多糖分子從溶液狀態氣化并電離,通過高靈敏度的飛行質譜篩選,進而利用弱電場,將其可控沉積到冷卻到120K的金屬單晶表面,獲得了單分散的聚糖分子。樣品被轉移到冷卻至4.5K 的掃描隧道顯微鏡中進行表征。
單分散聚糖分子形貌的實空間觀測。采用低溫掃描隧道顯微鏡,對單個聚糖分子進行亞納米級分辨的成像。通過對不同結構單元位置和連接的精細表征,辨別出了不同同分異構體的連接方式以及連接位置,實現了對其形態的判斷。
這項技術復合了多種國際前沿研究手段。利用高靈敏度的飛行質譜,分子束流經過精確篩選,保證了樣品的高純度以及清潔。人們可以從混合溶液中選取想要表征的分子來進行沉積表征。利用亞納米級空間分辨的掃描隧道顯微鏡,在實空間實現了分子連接結構及位置的辨別。這項技術不但適用于小的聚糖分子,對于自然界中存在的生物分子也可進行表征。
圖注:(a, d)不同聚糖分子同分異構體的化學結構及聚糖符號表達式;(b, e) 相應分子的掃描隧道顯微鏡圖像;(c, f) 掃描隧道顯微鏡圖像中對應的線起伏圖。
責任編輯:pj
-
掃描
+關注
關注
0文章
198瀏覽量
24852 -
顯微鏡
+關注
關注
0文章
578瀏覽量
23154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