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大華原總裁李柯離職,從華為跳槽過來不到三年,將總裁位置交還給董事長傅利泉,同時大華前副總裁兼研發中心總經理張興明上位。李柯為何突然離開?張興明是何許人也?傅老板會把大華帶向何處?引起了圈內熱議。傅利泉生于1967年,原是錢塘江畔的農家子弟,白手起家,搖身一變將曾經插過秧的水田變為如今的大華大樓,從畝產1000元到4個億,其與陳愛玲的夫妻創業經歷也被傳為佳話。
在2019年胡潤富豪榜上,傅利泉和陳愛玲以200億身家,排163位,被譽為中國第一對安防夫妻。一邊是夫妻創業的勵志光環,一邊是“家族企業”的特質,被猜測為李柯被束縛拳腳而離開的原因之一。“離開華為以后,我希望能夠操盤一個產業,而這個產業一定是經濟、技術的發展趨勢才行。”2017年,李柯加入大華時如是說,何等雄心壯志。然而,離三年任期還差65天,李柯選擇離開。“后面還是會選擇自己熟悉的ICT行業中基于大數據算法以及區塊鏈等技術在行業中的機會看看。”李柯表示想休息一陣子。有人猜測李柯要回華為老東家,有人說離開是因為業績不如意,有人說李柯在華為的那套玩法換個平臺行不通……“世上沒有偶然,只有化了妝的、戴了面具的必然。”在經過深入調查之后,我們意外地發現,在大華創始人重掌大權、新面孔上位的背后,不僅與近期的幾件安防大事所指的趨勢暗合,還可能與行業正在發生的一場大變革息息相關。調查之初,線索將我們引向了一個人,大華新任執行總裁,張興明。
張興明何許人也?
白紙黑字寫得明明白白,張興明,大華股份(002236,股吧)副總裁兼研發中心總經理,曾主持或參與600余項專利,已獲授權發明專利117項。
但他,還有另一重身份,華睿科技的前總經理。
華睿科技是大華旗下的機器視覺子公司,在2016年創立之初,就被譽為“闖進機器視覺領域的一匹駿馬”。在當時國內以上層二次應用開發為主的機器視覺市場背景下,華睿科技立志要使機器視覺底層核心零部件擺脫進口依賴。
2019年,華睿科技的業務范圍也超出了起初的安防視覺和工業視覺。華睿科技自研MVP智能算法平臺,這種機器視覺系統大腦能夠實現讀碼、定位、測量、缺陷檢測等生產工作。除此之外,華睿科技的AGV(自動引導車)讀碼器,能夠實時而精準地獲取AGV位置信息。
這是華睿科技自主研發的的六面讀碼系統解決方案,全方位無死角的讀碼,提升物流分揀效率。
華睿科技的自動完成螺孔的精確定位解決方案,引導機械臂完成螺絲緊固,取代人工操作。
2018年6月,張興明宣布首款國產AI自動駕駛芯片“凌芯01”步入集成驗證階段,該芯片正是其帶領的大華研發團隊與零跑汽車共同研發。是不是很熟悉?沒錯,近日華為安防也改名為“機器視覺”,將業務領域擴展到:智能安防、ADAS(高級駕駛輔助系統)、工業視覺、AGV、機器人、消費電子等方向。根據華為機器視覺的觀點,機器視覺涉及千行百業,是一個千億美元規模的市場。
很多人可能要問了,機器視覺和計算機視覺有什么區別?還真沒有太大區別,主要是語境常有不同。一般來說,計算機視覺是指將圖像處理、模式識別、人工智能技術結合,對圖像進行計算機分析;而機器視覺是計算機視覺技術工程化。計算機視覺可以說是為機器視覺提供圖像和景物分析的理論及算法基礎。可以簡單地理解為,計算機視覺更偏重理論,機器視覺更偏重應用。
技術派上位背后
機器視覺也好,計算機視覺也好,還是更具體的AI也好……雨大風吹三十年的老安防,正在被AI技術徹底改變。技術的領銜者也被推向舞臺中央,手握話語權。無獨有偶,就在剛剛過去的2019年底,宇視科技將其研發團隊分出成立博觀智能公司。而總裁則是謝會斌,宇視科技原研發副總裁、研究院院長,又一位不折不扣的技術派。
▲博觀智能總裁謝會斌謝會斌曾帶領團隊開發出安防行業大型操作系統IMOS,14年迭代7.0版本,可以靈活調度宇視所有的資源。另一由謝會斌帶隊開發的項目——昆侖智能分析服務器,已在中國部署了超140個項目。而謝會斌帶領的博觀智能早早地就開始了“瘋狂刷榜”模式,勁頭之強和當紅的AI創企難分伯仲。2019年11月,博觀智能在行人重識別技術方面取得突破,在三大主流ReID數據集 Market1501、DukeMTMC-reID、CUHK03 上刷新世界紀錄,六大單項指標均為最高,同時刷新業內記錄。
▲博觀智能在行人重識別技術方面取得突破而早在2019年3月,宇視科技的計算機視覺與深度學習算法在Multiple Object Tracking (MOT) Challenge全球競賽中,將交通場景目標檢測的AP提高至0.89X,以第一名打破騰訊優圖、商湯等AI算法名企創下的記錄。
▲宇視科技以第一名打破騰訊優圖、商湯等AI算法名企創下的記錄幾十年以來,安防行業都是營銷派把握著主要的話語權。盡管先后經歷了數字化、高清化的變革,但是業內的“潛規則”是,一個領導能不能拿下大單子把貨賣出去,是先決條件。直到產業AI化的浪潮滾滾而來,以AI為基礎的機器視覺技術帶來了產品形態的升級,同時也帶來了業務形態和人員配置的嬗變,背后是當下整個行業面臨一篇嶄新、蒼莽戰場時的亢奮和顫栗。
雪亮工程最后一年,安防存量不足
安防行業前幾年的騰飛具有濃厚的政策底色。2015年5月,96號文件提出2020年“四全目標”,2016年10月,“雪亮工程”全面展開,以真正實現治安防控“全覆蓋,無死角”為目標。隨著雪亮工程建設進入最后一年,當年的Flag實現了嗎?據統計,截至2019年6月,針對96號文件提出的重點覆蓋率達到100%,高清攝像機比例100%,聯網率達到100%。
▲“雪亮工程”成果下沉到千鄉百縣近日,海康威視(002415,股吧)財報顯示其2019年營收為577.52億元,同比增長15.88%,但凈利潤增長首次跌破10%。大華這邊,營收同比增長10.25%,凈利潤同比增長25.04%,安防行業增長不再強勁。市場存量不足,成為不爭的事實。
即使乘著政策東風,安防行業也一直掙的是辛苦錢。宇視科技總裁CEO張鵬國曾坦言,多年來宇視科技做的一直是“打掃戰場”,現在戰場打掃得差不多了,就需要開辟新的戰場。新戰場可能是海外市場,可能是不可見光領域,也可能是非安防。
AI獨角獸和安防老將的拉力賽打響
一邊要探索“新戰場”,另一邊,AI獨角獸的涌入卻讓安防老兵的轉戰之路變數重重。他們拿融資、忙上市、攻市場,好像踩上了風火輪,一陣亂拳呼向安防老干將。以曠視科技為例,其三年來年復合增長率達到358.8%,2019年起籌備上市,估值竟高達40億美元;對比之下,碾壓宇視的120億元,達到了大華股份600億的近半。過去,AI企業不斷被質疑“沒渠道、工程弱、不懂業務、方案不完整”。然而,經歷了近三年的摸爬滾打,即使沒有專業師傅,AI企業也從爬學會了走。以曠視科技為例,其在城市物聯網(安防)解決方案方面,2019年上半年的客戶數目達到339家,覆蓋城市112個,遠高于2016年的93家和30城。
據統計,2018年曠視科技在城市物聯網領域市場占有率達到7.2%,前兩位目測是海康、大華。
一邊是剛毅木訥的安防老兵,腳踩田泥穿上名為“AI”的西裝外套;一邊是生長在AI土地上的愣頭青,意氣風發的沖進一片烽煙四起的安防戰場。你不能說誰就牛過誰,但安防企業這邊,技術派紛紛被推上羅盤位置,他們與AI獨角獸同向競速的拉力賽已然進入高潮階段。
結語:技術派當船長,爭奪安防新戰場
一封高管離職信,一件頭部玩家“改名”事,兩份安防大佬的2019成績單,看似只在時間上重合的三件事,卻都暗合了同樣的新技術和業務方向。技術派不約而同地走上安防大船的羅盤前,與AI獨角獸同向競速,準備著拉力賽沖刺。短兵相接下可能一時難分勝負,誰也很難干死誰。只是,未來的戰場,不再偏安于安防這“冰山一角”,而是長驅直入到名為“機器視覺”的千億市場藍海。
-
機器視覺
+關注
關注
162文章
4405瀏覽量
120562 -
安防
+關注
關注
9文章
2258瀏覽量
62770 -
大數據
+關注
關注
64文章
8905瀏覽量
137635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